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3認識幾和第幾》教學設計課題 認識幾和第幾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本節課旨在理解數的兩種不同含義,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教材通過學生排隊輪流投籃的場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借助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認識“幾和第幾”,理解這兩種表達方式的異同。借助“前面有幾人”“后面有幾人”引導學生形成說順序時應注意參照物的數或者不數。教材中“做一做”則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對于事物的順序由開端的不同會導致結果不同,靈活運用“幾”和“第幾”來描述物體的數量或位置,特別是當物體的排列順序發生變化時,能夠準確判斷并表達。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借助投籃的情境,通過數一數、說一說、指一指的活動,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區分幾和第幾,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2.學習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根據課程標準,一年級學生應初步認識數的概念,在簡單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解決問題,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在活動中初步形成數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重點 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區分幾和第幾。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復習舊知:數一數、畫一畫、寫一寫導入新課師:同學們,快看!籃球場上,小隊員們正整整齊齊列隊準備輪流投籃呢。今天,看看這些小隊員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數學思考?板書課題:幾和第幾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通過獨立數數,回顧數數的經驗,完成任務。 通過輪流投籃的場景,一面引導一年級學生有秩序活動,一面激發學生數學思考。講授新課 任務一:理解事物的順序師: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師追問:你們同意嗎?誰有不同的意見?師:你們同意這位同學的說法嗎?你還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嗎?和你的同桌互相提問并回答。 獨立思考+集體交流學生1提問:圖中有幾個小朋友?學生2答:圖中有5個小朋友。學生3提問:圖中戴藍色帽子的小朋友排第幾?學生4答:戴藍色帽子的小朋友排第4。學生5:我認為從后往前數,戴藍色帽子的小朋友排第2。學生6提問:戴涼帽的同學排第幾?學生7答:戴涼帽的同學從左數,排第5,從右數,排第一。 通過同桌交流及集體交流,能引導學生說出事物的順序,并理解數的方向不同,順序不同。任務二:感悟事物的個數與順序關系師:請你繼續盯緊戴藍色帽子的小朋友,他排第4,那么他的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又有幾個人呢?你能用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師:這個籃球小隊一共有多少人呢? 學生能使用自己的方法(畫一畫、數一數)來解決問題,并且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學生1:我是用數數的方法解決的,(邊指邊數)戴藍色帽子的小朋友前面有3人,后面有1人。 學生2:學生3:這個籃球小隊一共有5人。 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能夠準確得出事物的個數與順序之間的關系,并且引導學生使用畫圖的策略解決相關問題。 能夠用“數”的方式解決問題。任務三:生活中的“幾和第幾”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第幾”描述的事物嗎?例如,元元坐在中間這一列從前往后數的第3個。 學生能用準確的語言說出個人所在位置是“第幾”。學生1:我在我們這一列從前往后數的第2個。學生2:我在我們這一列從前往后數第1個,從后往前數的第6個。 學生4:我們這一列一共有6個人,我在從前往后數的第5個,從后往前數的第2個。 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能夠拓展交流說出生活中使用序數的情況。鍛煉學生用綜合性的語言完整描述。課堂練習 基礎題1.涂4只。 涂第4只。 學生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提高題2.拓展題游在最前面,排第□。 排第□。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生1:我學到了從一個方向數,數到幾,這個人就排第幾。生2:我學到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數之前要想好從哪個方向數起。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幾和第幾 用圓圈5個小朋友,藍色圓圈表示戴藍帽子的小朋友,他前面有3個人,后面有1個人,一共有5個小朋友。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1.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排第1?誰排第 2 ?下山的動物呢?2.(1) 排第幾?他前面有幾人? 走后, 前面還有幾人?排第幾?3.一共有5輛車,大樹遮住了( )輛汽車,是第( )輛車和第( )輛車。【綜合實踐類作業】請你找類似的卡牌,根據下面的問題與你的家人一起玩這個游戲吧。1.擺一擺,小貓排第四。2.擺一擺,要求小狗的前面有1個動物。31有□只猴, 是第□只。住在第□層。13一共有5個小朋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0~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核心素養:數感(在真實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運算能力(能夠明晰運算的對象和意義,理解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系)學段目標:經歷簡單的數的抽象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運算,形成初步的數感、符號意識和運算能力。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入學適應期,利用生活經驗和幼兒園相關活動經驗,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學習簡單的數學內容。本單元涉及的目標包括:認識20以內的數,會20以內數的加減法(不含退位減法)。課程內容:內容要求: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0~5的意義;了解符號<、=、>的含義,會比較0~5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學業要求: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0~5的數;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合理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提示:數的認識教學應提供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具體情境中的數量,可以用對應的方法,借助小方塊、圓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數量,然后過渡到用數字表達,使學生體會可以用一個數字符號表示同樣的數量。教學中應注意,0~5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驗0~5從數量到數的抽象過程,通過數量多少的比較,理解數的大小關系。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和數感。(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教學0~5各數的認識及相應的加減法,主要包括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數的大小比較,以及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掌握相應的計算。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0~5各數的意義,會讀、寫0~5各數;在數數、認數的過程中,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區分幾和第幾,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理解“同樣多”和“多”“少”的實際意義,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符號=、>和<的含義,會使用這些符號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加減法含義的初步認識,重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況,初步感悟加法數量關系;借助數數、認數的經驗,探索5以內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學會選擇合適的算式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并能簡單說明自己思考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和運算能力。(三)學生認知情況本單元作為數學啟蒙教育的基石,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字0到5的基本認知,并初步掌握這些數字之間的加減法運算。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事物的認知更多依賴于具體實物或生動的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教具、圖片、動畫等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將抽象的數字概念與具體的生活情境相聯系,從而加深對0到5這些基礎數字的理解。學生對數字的系統性認識和加減法運算則較為陌生。這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注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先從數字的認識和書寫入手,再逐步過渡到加減法的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鑒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應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增加課堂互動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二、單元目標擬定1.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數一數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數字0~5,能在實際情境中感悟0~5的意義,知道并能正確讀、寫數,發展數感。2.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的活動,能夠理解“同樣多”和“多”“少”的實際意義,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符號=、>和<的含義,會使用這些符號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3.通過數數、擺學具等活動,初步理解并掌握0~5的加減法計算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發展運算能力。4.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探索數學規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理解和掌握0~5各數的含義、順序和寫法。2.初步理解并掌握0~5的加減法計算方法。(二)教學難點1.正確書寫0~5各數,特別是0的寫法。2.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3.理解“幾”和“第幾”的區別,能夠用這些詞來描述物體的數量或位置。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經歷簡單的數的抽象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形成初步的數感、符號意識。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遵循本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活動,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渡。數與運算的教學。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具有密切的聯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關注二者的聯系。數的認識是數的運算的基礎,通過數的運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第一單元 0~5的認識和加減法 任務一:認識0~5 (第1、2、4課時) 問題一:認識1~5 活動一:在情境中數數活動二:用數表達現實情境中的數量活動三:數的表示及讀寫問題二:認識0 活動一:在情境中認識0活動二:0的讀寫活動三:掌握0的應用任務二:認識幾和第幾。 (第3課時) 問題一:5以內數的順序 活動一:邊指邊數活動二:理解5以內數的順序問題三:區分幾和第幾 活動三: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任務三:認識=和>、< (第5課時) 問題一:認識“同樣多” 活動一:理解“同樣多”的實際意義活動二:知道“同樣多”用“=”連接,以及“=”的讀寫問題二:認識“多”和“少” 活動一:理解“多”和“少”的實際意義活動二:知道“多”和“少”可以用“>”和“<”連接,以及它們的讀寫任務四:掌握加法及相應計算 (第6課時) 問題一:數出一共的數量 活動一:能數出一共的數量活動二:擺方塊得出一共的數量問題二:用加法算式得出一共的數量 活動一:理解加法算式及加法符號的名稱和意義活動二:用直線理解加法的意義活動三:加法算式的實際應用任務五:掌握減法及相應計算 (第7課時) 問題一:數出去掉的數量 活動一:能數出去掉的數量活動二:擺方塊得出去掉的數量問題二:用加法算式得出一共的數量 活動一:理解減法算式及加法符號的名稱和意義活動二:用直線理解減法的意義活動三:減法算式的實際應用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借助用手勢、方塊表示數的活動,然后再過渡到用算珠表示數以及學習數字的書寫,這樣的順序安排,既便于學生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認數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理解數的具體含義,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2.將加減法含義的認識與數的認識整合到一個單元,充分利用認數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直觀認識加減法的含義,溝通了數與運算的聯系,學生在基于數的意義認識運算的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對數的意義的認識;3.在認識加減法含義的過程中引進直線,通過激活學生數數的經驗,探索運算的本質,掌握基本的運算方法;四是重視從真實鮮活的情境中理解加減運算與相應的數量關系,一方面從情境中數量的變化情況抽象出加減法的含義,另一方面注重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根據加減法算式,具體描述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讓學生體會數學既源于生活,又能回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況能力,讓學生學會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交流信息、交流思考、表達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1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0~5的認識和加減法 認識1-5 2認識幾和第幾 1認識0 1認識=和>、< 1加法及相應計算 1減法及相應計算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1.1《認識1-3》 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1~3各數的意義,會讀、寫1~3各數。 任務一:在真實情境中數數 → 任務二:從情境中抽象出數 → 任務三:1~3各數的讀寫 → 1.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數出圖中不同物品的數量,用標準的數學語言描述。 2.能夠從情境中抽象出數,并理解數意義。 3.能在計數器上正確撥出數量,正確讀數、寫數。1.2《認識4和5》 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4和5的意義,會讀、寫數字4和5。 任務一:在真實情境中數數 → 任務二:從情境中抽象出數 → 任務三:數字4和5的讀寫 → 1.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數出圖中不同物品的數量,用標準的數學語言描述。 2.能夠從情境中抽象出數,并理解數意義。 3.能在計數器上正確撥出數量,正確讀數、寫數。1.3《認識幾和第幾》 目標: 在數數、認數的過程中,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區分幾和第幾,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 任務一:在真實情境中數數 → 任務二:5以內數的順序 → 任務三:區分幾和第幾 → 1.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數出圖中不同物品的數量,用標準的數學語言描述。 2.在數數、認數的過程中,能說出5以內數的順序。 3.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區分幾和第幾,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1.4《認識0》 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0的意義,會讀、寫數字0。 任務一:在真實情境中認識0 → 任務二:會讀、寫數字0 → 任務三:利用連環畫講故事,理解數字0的意義 → 任務四:利用格尺理解還表示0表示起點 → 1.能知道0表示一個也沒有。 2.能讀數字0,在田字格中書寫數字0。 3.能講出圖中情境表達的故事,寫出對應數字。 4.能理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它應該排在1的前面,初步感悟0的另一個含義。1.5《認識=和>、<》 目標: 理解“同樣多”和“多”“少”的實際意義,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符號=、>和<的含義,會使用這些符號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 任務一: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的活動,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 任務二: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的活動,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 1.能通過活動比較兩個數“同樣多”的情況,并說明原因。知道“同樣多”用“=”連接兩個數字。 2.能抽象出“5>3”和“3<5”,認識并理解“>”和“<”的含義,學會用“>”和“<”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并進行數量的比較,建立數的大小概念。1.6《加法及相應計算》 目標: 借助數數、認數的經驗,探索5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學會選擇合適的算式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并能簡單說明自己思考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和運算能力。 任務一:利用數數的方法得出一共的數量 → 任務二:用加法算式表示“幾個添上幾可以用加法表示” → 任務三:在直線上理解正著數計算加法 → 任務四:講加法故事 → 1.能借助數數的方法得出情境中一共有多少人。 2.能知道“幾個添上幾可以用加法表示”可以用加法表示,初步感受加法的含義,認識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的方法。 3.能夠在直線上接著正數計算加法,并用算式表示。 4.能理解加法的含義,并用講故事的形式呈現。1.7《減法及相應計算》 目標: 借助數數、認數的經驗,探索5以內減法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學會選擇合適的算式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并能簡單說明自己思考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和運算能力。 任務一:利用數數的方法得出剩下的數量 → 任務二:用減法算式表示“幾個去掉幾可以用減法表示” → 任務三:在直線上理解倒著數計算減法 → 任務四:講減法故事 → 1.能借助數數的方法得出情境中剩下多少人。 2.能知道“幾個去掉幾可以用減法表示”可以用減法表示,初步感受減法的含義,認識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的方法。 3.能夠在直線上接著倒數計算減法,并用算式表示。 4.能理解減法的含義,并用講故事的形式呈現。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第三課時1.3認識幾和第幾(蘇教版)一年級上第一單元《0~5的認識和加減法》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核心素養目標借助投籃的情境,通過數一數、說一說、指一指的活動,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區分幾和第幾,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0102本節課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根據課程標準,一年級學生應初步認識數的概念,在簡單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解決問題,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03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新知導入數一數、畫一畫、寫一寫學習任務一理解事物有順序探究新知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探究新知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圖中有幾個小朋友?圖中有1、2、3……5,5個小朋友。探究新知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1、2、3、4,他排第四。排第幾?探究新知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1、2、3、4,他排第4。排第幾?1234探究新知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他前面有3人,后面有1人。他前面有幾個人?后面有幾個人?探究新知你還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嗎?和你的同桌互相提問并回答。探究新知你還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嗎?和你的同桌互相提問并回答。她排第5。戴涼帽的同學排第幾?從左往右數,她排第5。從右往左數,她排第1。學習任務二感悟事物的個數與順序關系探究新知你能用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解決嗎?排第幾?31探究新知你能用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解決嗎?一共有多少人?5學習任務三生活中的“幾和第幾”探究新知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第幾”描述的事物嗎?元元坐在中間這一列從前往后數的第3個。課堂練習基礎題1. 涂4只。涂第4只。課堂練習提高題2.住在第□層。有□只猴, 是第□只。 5524課堂練習拓展題3.游在最前面,排第□。 排第□。14板書設計幾和第幾13一共有5個小朋友。分層作業【知識技能類作業】1.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排第1?誰排第 2 ?下山的動物呢?123451234上山的動物有5只。小貓排第1,小狗排第2。下山的動物有4只。小老鼠排第1。小松鼠排第2。分層作業【知識技能類作業】2.(1) 排第幾?他前面有幾人?(2) 走后, 前面還有幾人?排第幾?答:排第5,他前面有4個人。答:他的前面還有3人,他排第4。分層作業【知識技能類作業】3.一共有5輛車,大樹遮住了( )輛汽車,是第( )輛車和第( )輛車。223作業布置【綜合實踐類作業】請你找類似的卡牌,根據下面的問題與你的家人一起玩這個游戲吧。示例:1.擺一擺,小貓排第四。2.擺一擺,要求小狗的前面有1個動物。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數學學科《0~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 第3課時 認識幾和第幾 學習任務單蘇教版 小學數學 一上 學校 班級 姓名課題 1.3認識幾和第幾 (第1課時)學習任務 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區分幾和第幾,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 【學習難點】結合具體情境,區分幾和第幾。【課前任務單】數一數、畫一畫、寫一寫【課中任務單】學習任務一:理解事物有順序學習任務二:感悟事物的個數與順序關系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又有幾個人呢?你能用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2.這個籃球小隊一共有多少人呢?請你用畫一畫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習任務三:生活中的“幾和第幾”請你說一說圖中的同學的位置。基礎題1.涂4只。涂第4只。提高題2.拓展題3.【知識技能類作業】上山的動物有( )只,( )排第1,( )排第 2;下山的動物有( )只,( )排第1,( )排第 2。2.(1) 排第( ),他前面有( )人。(2) 走后, 前面還有( )人,排第( )。3.一共有5輛車,大樹遮住了( )輛汽車,是第( )輛車和第( )輛車。【綜合實踐類作業】請你找類似的卡牌,根據下面的問題與你的家人一起玩這個游戲吧。1.擺一擺,小貓排第四。2.擺一擺,要求小狗的前面有1個動物。【答案】基礎題1.提高題2.住在第5層。 有5只猴,從上往下數,是第2只(從下往上數,是第4只)拓展題3.游在最前面,排第1。 排第4。【知識技能類作業】1.上山的動物有( 5 )只,(小貓)排第1,(小狗)排第 2;下山的動物有( 4 )只,(小老鼠)排第1,(小松鼠)排第 2。2.(1) 排第(5),他前面有(4)人。走后, 前面還有(3)人,排第(4)。3.一共有5輛車,大樹遮住了(2)輛汽車,是第(2)輛車和第(3)輛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整體設計.docx 《1.3認識幾和第幾》學習任務單(含答案).docx 《1.3認識幾和第幾》教學設計.doc 《1.3認識幾和第幾》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