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4節 速度的測量學習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會熟練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用秒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根據公式 會計算出物體在這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重點)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速度的概念和測量方法,會分析實驗數據。(難點)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區間測速的計算方式是測量車輛在兩個監測點之間的平均速度,來判斷車輛在該路段是否超速。如何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目的:測量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刻度尺 秒表 小車 斜面 木塊(間接測量法)路程s= t= v=設計實驗路程時間平均速度路程 s路程時間平均速度s=t=v=實驗步驟:1.將斜面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一定的坡度。2.把小車放在斜面的頂端,用 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 ,并將數據記入實驗數據記錄表中。3.用 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開始滑下到撞擊斜面底端擋板的 ,并記錄表中。4.根據測量數據,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刻度尺路程s秒表時間t進行實驗路程s= t= v=路程時間平均速度評估分析1.記錄的數據為什么和其他小組的不一樣?(1)相同路程,不同的高度。(2)不同的路程,不同的高度2.怎么做才能減小誤差?(1)讓斜面的坡度較小(2)用較靈活的小車(3)斜面足夠長,計時準確小組合作:測量同一小車通過同一斜面全 程 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設計方案IDs1和t1是小車從A點靜止釋放,到達B點時的路程和時間。s2和t2是小車從A點靜止釋放,到達C點時的路程和時間。進行實驗cishu 路程 時間 速度12s1=s2=路程/m次數時間/st1=t2=速度/m/SV1=V2=交流思考:1.你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小車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2.這說明了什么?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是變化的3.如何測出小車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s3和t3市小車從A點靜止釋放,經過C點開始計時,到達B點停止計時的路程和時間。s3=s1-s2 t3=t1-t24.測后半程平均速度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在B點讓小車靜止釋放?所測時間不是小車運動全程過程中通過BC段的時間,小車從A位置運動到C位置的過程中,通過B位置的速度不為0.交流思考:小結速度的測量1.實驗思路:間接測量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秒表測時間,用公式 計算出平均速度2.實驗結論:小車在斜面上下滑時做變速直線運動,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3.交流反思:(1)斜面的長度要足夠長(2)斜面的坡度要小(3)小車要從靜止釋放,使其自由滑下(4)測量的路程與時間要對應達標自測1、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 __________的物理量。2、一個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4s內通過的路程是 20m,則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C、5 m/s D、無法判斷運動快慢C3、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B.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越少C.物體運動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物體v由 決定,但與s、t的大小無關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