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一年級科學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小學科學課程是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二、學生情況分析由于剛入學,對《科學》這門課程充滿著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逐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走進科學課》、《我們怎么觀察》、《玩中學》、《使用工具》四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現象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征”之間建立聯系,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教材以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采集與分析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教學目標 1.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2.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3.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4.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外部的變化,強化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通過學生的看、聽、摸、聞、嘗等方式讓學生感知自然;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科學世界帶來的奇妙,培養學生的探知能力。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六、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為學生初學教材,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認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學思路,積極引導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結合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多采用游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找資料,搜集圖片、報刊等。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七、教學進度(見附表) 周次 教學內容 第一周 開學第一顆,提高學生興趣第二周 吹泡泡第三周 把它們立起來第四周 我的“小問號”第五周 看一看第六周 聽一聽第七周 摸一摸第八周 聞和嘗第九周 比一比第十周 給樹做“名片“第十一周 玩小車第十二周 玩彩泥第十三周 玩磁鐵第十四周 做紙蜻蜓第十五周 認識放大鏡第十六周 研究削筆刀第十七周 修理玩具第十八周 復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