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本方法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每教育工作者都很關注的一個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總結為“讀、聽、思、懸、記、練“六環節教學方法,從實施情況看效果很好,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關鍵詞:讀、聽、思、懸、記、練、領悟、探索、激活、創新能力、整合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呼喚著創造人才。理想的創新人才的應有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即強烈的創新意識,新穎的思維方式,高超的創造才能和鮮明的個性特征,培養創新人才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就數學科而言方法也頗多,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總結為“讀、聽、思、懸、記、練”的方法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達到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目的。導讀:課本是教學的依據,掌握好課本中的基礎知識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本,必須經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才能由“讀會”轉化為“會讀”,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讀法指導,不僅要教會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翻譯,而且還應重視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用發展的觀點研究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系,并歸納要點,吸取知識的精華,以形成知識網絡,完善知識結構,讓學生把握讀法步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從本質上掌握讀書方法并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讓學生在讀中領悟知識要點,從領悟中培養創新思維。導聽: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聽法的指導,應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活創新思維的動力,從而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要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去聽教師對每節課提出的學習要求,對定理、公理、法則引入與推導過程,對概念、要點的創新和概念體系的串聯,對例題關鍵的提示和處理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及課本的小結,讓學生學會抓住要點,沿著知識的“發展線”來聽課。其二,要引導學生聽學生講解例題或習題,因為學生的思維水平基本接近,學生的講解,聽者更易接受,讓學生從聽中領悟思維方式,提高聽課效率。導思:思維是創新之母,數學的學習離不開思維,要使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做好:①以學生思維的“最近點”入手來展開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學會聯系;②以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的訓練,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猜想、綜合、推理、歸納,使學生學會轉化;③從創設問題的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學生學會深思;④以回顧分析過程來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分析對或錯的原因,促使學生反思,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于暴路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空,讓學生學會“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難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從思中發展思維能力,以思維能力中提高創新能力。導懸:說評書的演員為了吸引聽眾,常在緊要關頭有意“懸念”賣一個“坎”,以對聽眾大腦皮層產生強烈而持續的刺激作用,讓聽眾處于“想丟,丟不了”情境之中,可見,懸念可以扣人心弦,激發聽者的興趣和動機,數學教學若能在教學中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巧設懸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探索新知識的心弦,產生“凝而不解,又欲而解之”的強烈愿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講初中《幾何》第七章第五節“圓周角”時,課始首先提問:“如何確定一個圓的圓心?”學生即刻便能答出,再問“在只有直角三角尺的情況下,你如何找到一個圓的圓心呢?”學生思考后眾說紛紜,但都不法肯定,此時學生心理上產生了迫切知道“如何找”的渴望,這時再引入一個新的境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懸”進入“探”的狀態,在“探”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導記:學生良好的記憶方法的領悟及形成,也需要教師的指導,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記法和指導,一方面必須廢止“注入式”,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另一方面還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來傳授記憶方法,如用類比去聯想記憶,或把知識編成順口溜,使學生在以形助數中學會數形結合記憶等等,凡此種種都能加強學生的記憶。①簡術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證明比例線段題型的思路是:遇等積,變等比,橫找豎找定相似,不相似,別生氣,等線,等比來代替;②特征法記憶完全平方式:首末兩項“戴”平方,乘積2倍在中央;③圖形法記憶:一次函數y=kx+b和二次函數y=ax2+bx+c中,系數“k、a”與函數圖象的關系是:k>0象升調(á),k<0象降調(à)a>0尾巴翹(︶),a<0戴小帽(︵)還有很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確各種記法的價值、效果、適用范圍,以便他們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讓他們在“記憶”中發展創新思維,增加知識。導練:學生做數學練習是整個數學思維的綜合體現,教師要起到編排或導演的作用,形式不拘一格,一般可分為動手操作練習、動筆練習和口頭練習,如對幾何體的認識,不是從“長方體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角度強制構建“長方體”概念框架,而是從操作實踐角度出發,用搭積木、捏橡皮泥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有關概念,在操作中觀察、比較,找到“長方體的本質特征”,從而尋求到長方體、面、棱的特征關系,動等練習可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等,交流練習(即互相出題練習),合作練習,讓學生在自主與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共同提高,口頭練習可是學生思維敏捷快速,及時反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多角度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以上六個環節應貫穿于數學的整個過程(這個六個環節可以調換順序),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讓學生自己整合所學知識,達到解題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問,規律讓不學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改,充分發掘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