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階段性測評卷(課件)(共6份打包)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階段性測評卷(課件)(共6份打包)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BY YUSHEN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評卷(一)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呼和浩特中考)我們常以生活中的某些常識為“尺”進行估測,下列估測最接
近實際的是( D )
A. 初三學生的平均身高約為1 m
B. 一顆雞蛋的質量約為1 g
C. 人對50 m外的高山喊一聲,從發聲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約為1 s
D. 初三學生的大拇指指甲的面積約為1 cm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太陽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輻射到地球,許多實驗表明,人眼是看不見有些光的.下
列關于不可見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電視機遙控器運用了紫外線
B. 紫外線的熱效應明顯
C. 只有太陽能輻射紅外線
D. 餐館里常用紫外線來消毒殺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下列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C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宇航員能在太空中實現對話,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 鼓手在擊鼓時,時而重敲,時而輕敲,主要目的是改變音調
C. 道路兩旁設置隔音墻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 利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重慶中考)詩人李白根據光的反射現象寫下美妙詩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
平羌江水流”,圖中也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C )
A. 水球成像 B. 晷針留影 C. 江面倒影 D. 鉛筆“折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傳統文化“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
觀眾的青睞,下列對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C )
A.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升華現象,該過程
需要放熱
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該過程需要
吸熱
C.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該過程需要放熱
D.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的形成是凝華現象,該過程需要放熱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關于密度知識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航天飛機用密度較大的新材料制造,可以減小質量
B. 拍攝電影中山石滾落砸傷人的鏡頭,為了減小質量,常選用密度很小的泡沫塑
料做道具
C. 冬天戶外的水管容易凍裂,是由于水結冰后密度變大的緣故
D. 氣體會因受熱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所以發生火災時為了避免吸入燃燒后產生
的有毒氣體,人站立逃離比貼近地面爬行更好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有關下列四幅圖片的描述正確的是( B )
A. 圖甲中飛行員能夠抓住子彈,因為子彈的速度很慢
B. 圖乙是空中加油的情景,加油機和受油機要保持相對靜止
C. 圖丙中的接力棒,相對于前面的同學是運動的
D. 圖丁中,司機相對于樹木是運動的,相對于太陽是靜止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黃岡中考)如圖是超市安裝的一種刷臉自助儲物柜.某顧客站在屏幕前50 cm
處,按下“存”按鈕,屏幕上方的攝像頭啟動,出現人臉縮小的像,柜門打開.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該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 該攝像頭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C. 該攝像頭的焦距可能是0.20 m
D. 該攝像頭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安全教育許多同學喜歡游泳運動,但必須認識到該項運動也潛藏著危險.如圖所
示,救生員坐在泳池邊高高的凳子上注視著泳池中的動向,他發現由于泳池邊緣的
阻擋,泳池底部有一個視覺“盲區”監管不到,為了減小救生員的視覺“盲區”,
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C )
A. 救生員坐在更高的凳子上
B. 救生員的凳子向靠近泳池的位置移動
C. 降低游泳池內水的深度
D. 在泳池右側墻壁安裝平面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1. 為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小明設計了如下方法:如圖所示,把一根細銅絲緊密地
纏繞在鉛筆桿上,一共繞了40圈.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mm,銅絲的直徑約
為 mm.
12. 白族的嗩吶、彝族的蘆笙、納西族的巴烏等管樂器都是通過空氣柱 發
聲的;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聽演奏的人能分辨出曲調是由不同的樂器
演奏的是因為各種樂器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
1 
1.25 
振動 
音調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小明在湖邊漫步,發現水中的魚兒在樹葉的倒影間穿行,樹葉的倒影是光
的 形成的像,看見的水中的魚兒是光的 形成的像.小明爸爸用無
人機進行了空中攝影,為了拍到公園全景,無人機需要飛得更 一些.
14. (東營中考)如圖是a、b兩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由此可知,b液體
的密度等于 kg/m3;相同質量的a、b兩種液體, 的體積較小.
第14題圖
反射 
折射 
高 
0.8×103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連云港中考)一束光與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靜的水面上,則反射角
為 °,若入射角增大10°,則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為 °.遠遠
望去,一只小鳥在平靜的水面上飛翔,若它距水面6 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離
是 m,當它向水面俯沖的過程中,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
60 
140 
6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16題圖
16. 小明利用圖甲所示的燒瓶做水的沸騰實驗,此時水的溫度為 ℃;當燒瓶
中的水沸騰時,小明將注射器內少量冷水全部注入燒瓶中,發現燒瓶內的水立刻停
止了沸騰,則此時燒瓶內水的沸點 (選填“變高”“變低”或“不
變”);小紅對著燒瓶外壁噴冷水使圖乙中的水再次沸騰了,她所噴灑的位置
是 (選填“M”或“N”).
96 
不變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作圖題(共8分)
17. (3分)(廣元中考)如圖所示,從S點向平面鏡發出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
后,反射光線到達光屏上的P點,請你作出此過程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5分)如圖所示,S為點光源,F為凸透鏡的焦點,A為水面下一點.由S點發出
的一束光線,照射到水面P點,在P點處同時發生折射和反射,其中反射光經凸透鏡
后平行于透鏡的主光軸射出,折射光在水中恰好經過A點.請畫出:
(1)P點位置.
(2)折射光線的光路.
(3)反射光線經透鏡射出的光路.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實驗探究題(共32分)
19. (14分)小麗選擇蜂蠟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態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是
否相同”,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將裝有蜂蠟、海波的試管分別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燈
加熱,目的是為了使試管內的物質 .
均勻受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將溫度計正確插入蜂蠟和海波中,觀察溫度計示數時視線要與液面 ;
如果按圖乙中①所示方式讀數,讀得結果會偏 (選填“大”或“小”).
(3)圖丙是小麗繪制的海波的熔化圖像,圖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過程,此過程
中海波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 (選填“升
高”“降低”或“不變”).第10 min海波處于 (選填“固”“液”或
“固液共存”)態.
(4)圖丁是小麗繪制的蜂蠟的熔化圖像,蜂蠟在熔化過程中溫度 (選填
“升高”“降低”或“不變”)。
相平 
大 
吸收 
不變 
固液共存 
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6分)(涼山州中考)小丁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當燭焰、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A位于圖甲中位置時,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
像,該像是一個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2)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小丁用焦距為5 cm的凸透鏡B在原位置替換凸透鏡A,
要使光屏上仍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該將光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
離”)凸透鏡B的方向移動.
縮小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如圖乙所示,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上近視眼鏡,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若
取下眼鏡,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
“遠離”)凸透鏡.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12分)(山西中考)暑期,小偉在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他想知道所獲獎牌
的材質,為此,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物質 密度/(kg·m-3)
銅 8.9×103
鐵 7.9×103
鋁 2.7×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把天平放在 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橫梁靜止
時,指針指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接下來的操作是 ,直至橫
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測量過程中,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和標尺上游碼的位置如圖
乙所示,則獎牌的質量為 g.
水平桌面 
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7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在測量獎牌的體積時,由于量筒口徑較小,獎牌無法放入.經過思考,小偉采
取了以下步驟測出了獎牌的密度.
①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細線系住獎牌使其浸沒在水中,并在燒杯壁上水面到
達的位置作出標記,如圖丙所示.
②把獎牌從水中取出后,將量筒中的水(體積是40 mL)緩慢加入燒杯中至標記
處,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如圖丁所示,則獎牌的體積為 cm3.
③算出獎牌的密度是 kg/m3.小偉將測得的密度和表中數據進行對比,
推測獎牌可能是 制成的.
8 
8.8×103 
銅(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五、計算題(共13分)
22.3D打印常在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小明同學選用如圖甲所示的ABS塑
料來打印自己設計的圖乙作品.
(1)已知體積為20 cm3的ABS塑料的質量為21 g,求這種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解:(1)由ρ=得,這種材料的密度:
ρ===1.05 g/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若用該材料打印出來作品的體積為50 cm3,質量是42 g,請通過計算判斷該作
品是否為實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解:(2)42 g該材料的體積:
V2===40 cm3<50 cm3,
所以,該作品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體積:
V空=V-V2=50 cm3-40 cm3=10 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根據(2)的計算結果,若用不銹鋼來鑄造同等尺寸的此作品,則不銹鋼作品
的質量是多少?(不銹鋼的密度為7.8×103 kg/m3)
解:(3)不銹鋼的密度ρ鋼=7.8×103 kg/m3=7.8 g/cm3,
若用不銹鋼來鑄造同等尺寸的此作品,則不銹鋼作
品的質量:
m作品=ρ不銹鋼V2=7.8 g/cm3×40 cm3=312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26張PPT)
BY YUSHEN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一學期期中綜合測評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寓意著團圓,中秋節祭月后,全家
人要圍坐在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根據圖中信息判斷月餅的直徑約為
( A )
A. 4 cm B. 10 dm C. 10 cm D. 20 cm
第1題圖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赤峰中考)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
( A )
A.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 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
C.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 減小噪聲傳播速度
3. 如圖,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壓軸入場,會場響起雷鳴般的歡呼聲和
掌聲.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B )
A. 歡呼聲和掌聲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 人們區分歡呼聲和掌聲的依據是音色不同
C. 歡呼聲和掌聲越大,其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就越快
D. 歡呼聲和掌聲一定不會成為噪聲
第3題圖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為保持蔬菜新鮮,常會在蔬菜里放一些冰塊,如圖.下列對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識
分析正確的是( C )
A. 利用了冰塊升華吸熱 B. 利用了冰塊升華放熱
C. 利用了冰塊熔化吸熱 D. 利用了冰塊熔化放熱
第4題圖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先進科技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并取得圓
滿成功.升空過程中( C )
A. 以地面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
B. 以飛船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運動的
C. 以地面為參照物,飛船是運動的
D. 以發射塔為參照物,飛船是靜止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恩施州中考)如圖所示,是某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該圖是某晶體的熔化圖像 B. 該物質在第4 min時是固態
C. 在第12 min時不吸熱不放熱 D. 該物質的凝固點為80 ℃
第6題圖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傳統文化(濱州中考)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
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下列節氣涉及的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C )
A. “谷雨”節氣,雨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 “白露”節氣,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C. “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D. “小雪”節氣,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經過一些特殊的測量長度方法的學習,激發了小陽的興趣,為測量物理課本書頁
紙的厚度,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 )
A. 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可直接測量出一張紙的厚度
B. 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就不會有誤差
C. 測量厚度時,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
D. 測出5本書的總厚度為L,再除以總的頁數n,就是一張紙的厚度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安徽中考)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
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
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 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 m,空氣
中的聲速取340 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B )
A. 1.70 m B. 1.65 m C. 0.85 m D. 0.80 m
第9題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探物”小組對一輛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進行觀測研究.他們記錄了
小車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路程與時間
的關系圖像(如圖).根據圖像可以判斷( D )
A. 2~5 s內,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 0~2 s內,小車做的是加速直線運動
C. 小車在0~2 s和5~7 s的速度相同
D. 2~5 s內,以路邊的樹為參照物,小車是靜止的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如圖,用量程為10 m的卷尺甲和量程為20 cm的刻度尺乙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長
度,甲的測量結果是 cm,乙的測量結果是
cm,兩把尺子的測量結果不同的原因是
.
12. (廣元中考)“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在《沁園
春·雪》中的優美詞句.詞句中的冰的形成過程需要 熱,雪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3.2(3.1~3.2均可) 
3.15
(3.13~3.15均可) 
兩把尺子的分度值
不同 
放 
凝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傳統文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繪了一幅大雪過后萬籟俱寂的絕美畫
卷,詩歌意境中描繪的“萬籟俱寂”主要是指聲音的 ;“蟬噪林逾靜,鳥
鳴山更幽”被譽為“文外獨絕”,“蟬噪”和“鳥鳴”是根據聲音的 來判
斷的.(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14. 小明發現用相同的聲音在教室內說話和在空曠的原野上說話聽到聲音的大小不
同,原因是 ;小明想在
教室內聽到回聲,則他距離教室的墻壁至少 m;請你提出一種測量教室長度
的方法 .(聲速為340 m/s)
響度 
音色 
教室內有墻壁,會產生回聲,原野上空曠不會產生回聲 
17 
回聲測距(或用卷尺測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15題圖
15. 同校的小陽和小張放學回家同路,某天他們兩個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
知, (選填“小陽”或“小張”)運動得較快;t0時刻后,以小陽為參
照,小張 (選填“向前”或“向后”)運動.
小陽 
向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德陽中考)如圖所示,假設高速列車從德陽到成都做勻速直線運動,靜坐在
行駛的列車中的小東相對于路邊的樹木是 (選填“靜止”或“運動”)
的,若德陽到成都的距離是60 km,列車的行駛速度為150 km/h,則小東從德陽到成
都所用的時間是 min.
第16題圖
運動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實驗探究題(共32分)
17. (8分)如圖甲,小陽正用一根毛線彈奏,右手撥動毛線,左手在毛線上滑動.
為進一步探究影響“毛線琴”發出聲音的音調的因素,小陽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
驗,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序 1 2 3
毛線 粗 細 細
AB間距離/cm 50 50 50
鉤碼個數 3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實驗中,在毛線末端懸掛不同數目的鉤碼是為了改變毛線的 .
(2)第1、2次實驗是為了探究音調與毛線的 的關系;撥動后發現第1次實
驗發聲的音調低,可得出結論: .
(3)同桌建議小陽用可伸縮的橡皮筋替代毛線進行實驗,這樣更容易探究長度對
音調的影響.請你對同桌的方案進行科學性的評價:
.
松緊程度 
粗細 
當長度、松緊程度相同時,弦越粗,音調越低 
不可行,因為無法在改變橡
皮筋長度時控制其粗細和松緊程度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10分)“頻閃攝影”是指照相機每隔相同的時間拍照一次.如圖是老師用“頻
閃攝影”研究小球的運動時記錄下的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該頻
閃照相機每隔0.2 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測得AF段的距離為 cm,小球經過AF段所用的時間為 s,小球
在AF段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m/s.
(2)小球在BD段的平均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DF
段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AF段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12.50 
1 
0.125 
小于 
變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8分)小陽在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及器材探究“水的沸騰”.
(1)為完成該實驗探究,他應該選擇 (選填“水銀”或“酒精”)溫度
計(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銀的沸點為357 ℃,酒精的沸點為78 ℃);組裝器材
時,應按 (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水銀 
自下而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當水溫升高到90 ℃時開始記錄溫度,圖甲中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填字
母代號),圖乙中的 (填序號)是水沸騰時的現象.
(3)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時的特點
是不斷吸熱, .
(4)再次分析圖像,發現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時間偏長,請你分析圖甲提出一條
改進措施: .
B 
① 
溫度不變 
減少水量(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拓展研究時小陽往水中加了適量鹽,繼續加熱測得鹽水的沸點是101 ℃.根據
實驗數據可知,生活中煮食物時想讓湯汁盡快沸騰,最好 (選填“先”或
“后”)放鹽;請你根據此發現,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
.
后 
鹽水的沸點與含鹽量
有什么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6分)噪音常常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某學習小組為此開展了“制作護耳
器”的項目化活動:
【選材】
(1)分別準備四種不同材料,進行隔音效果的測試.在遠處固定一聲源,選擇其中
一種材料罩住兩只耳朵,慢慢向前移動,當恰好能聽到聲音時停下來,測量距離,
重復3次取平均值.再換用其他材料重復實驗,得到如表數據.通過分析,應選擇四
種材料中的 作為隔音材料.
材料 塑料袋 報紙 棉布 海綿
聲源到人的 平均距離/m 5.2 2.8 2.1 1.2
海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制作】
(2)學習小組同學選擇合適的材料后,制作了多種樣式的護耳器.
【評價】
(3)設計作品的成功與否,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如表是針對“制作護耳器”活
動設計的評價表.請將表格補充完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制作護耳器評價表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制作過程和 取材難度 制作過程簡 單,取材容易 制作過程簡單,取材 難度大或制作過程復 雜,取材容易 制作過程復雜,
取材難度大
隔音效果 和舒適性 隔音效果好, 舒適性高 隔音效果好,舒適性低或隔音效果差,舒適性高 隔音效果差,
舒適性低
成本高低 和安全性 材料環保, 成本低 成本高,安全性好或 成本低,安全性差 成本高,
安全性差
材料環保,
成本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改進】
(4)某同學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護耳器.根據評價表,該作品“隔音效果與舒適性”
被評為合格.評價小組認為該作品雖然隔音效果好,但是佩戴時擠壓耳廓,舒適性
較差.為使該作品達到優秀,請你對該作品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改成入耳式,貼
合耳道的耳塞(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計算題(共10分)
21. 某校為了學生的安全,使用校車接送學生.《校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明確指
出校車車速不得超過40 km/h,請回答下列問題:
(1)每天早晨歡歡都是7點10分乘校車去上學,7點40分到達學校,若校車行駛的
平均速度為33 km/h,則歡歡乘車地點到學校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解:(1)由“每天早晨歡歡都是7點10分乘校車去上學,7點40分到達學校”可
知,校車行駛時間:t=7:40-7:10=30 min=0.5 h,由v=得,歡歡乘車地點到
學校的距離:s=vt=33 km/h×0.5 h=16.5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若該校車在某段路上5 min行駛了3000 m,則該校車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校車是否超速?
解:(2)該校車在這段路上行駛的時間:t'=5 min= h,
行駛路程s'=3000 m=3 km,由v=得,
該校車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
v'===36 km/h.因為36 km/h<40 km/h,所以校車沒有超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27張PPT)
BY YUSHEN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評卷(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攀枝花中考)下列關于蘋果的估測,合理的是( C )
A. 一個蘋果的直徑約為12 dm
B. 一個蘋果的質量約為10 kg
C. 烈日照射下的蘋果的溫度可達37 ℃
D. 蘋果從樹上落到地面的時間約為1 min
2. 在國際雪聯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杯北京站決賽中,蘇翊鳴奪得男子單板
冠軍.比賽時他腳踩雪板,從坡頂俯沖到坡底.小明認為蘇翊鳴處于靜止狀態,所選
擇的參照物是( D )
A. 雪地地面 B. 看臺的觀眾
C. 場地的廣告牌 D. 腳下的滑雪板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用一張硬卡片先后快撥和慢撥梳子的齒,聽到聲音發生了變化.這里的變化主要
指聲音的( B )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速度
4. 生活中我們常說鐵比鋁重是指( C )
A. 鐵的質量大
B. 鋁的密度大
C. 相同體積的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
D. 鋁的體積大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夕陽西下,小明站在岸邊,看到平靜的湖面倒映出一輪紅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A. 太陽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太陽在水中的像是放大的虛像
C. 太陽下落時,它在水中的像會變大
D. 紅日只發出紅外線,沒有紫外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一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下述記錄四次結果:2.99cm,
3.00 cm,2.98 cm,2.9 c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讀數為2.9 cm是因為測量誤差
B. 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01 mm
C. 物體的長度最接近2.99 cm
D.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錯誤
第6題圖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如圖所示,某日午后太陽發出的一條光線AO,照射到一塊平面鏡上,反射光線
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東側的墻面形成一個光點P. AO與OB的夾角為120°,以
下說法錯誤的是( D )
A. 入射角為60°
B. 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
C. 入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傳播方向改變了60°
D. 當太陽向西下落時,照射在墻壁上的光點P向上移動
第7題圖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以下測量方案設計最合理的是( D )
A. 測量時,所選測量工具的量程越大越好
B. 測西瓜的密度:先用水和量筒測其體積,再用天平測其質量
C. 測花生米的體積:直接把花生米倒入量筒測其體積
D. 測食用油的密度:將燒杯中的食用油部分倒入量筒,用天平分別測倒入前后燒
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用量筒測倒入食用油的體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如圖所示為一種夏季使用的汽車冰涼座墊,它通過生物冰快速激發成型技術研制
而成.座墊內的物質通常情況下為固態,人坐上去時,座墊內的物質就會慢慢轉變
為液態,但溫度保持不變.此過程可持續數小時,人坐在上面會感覺涼爽.下列有關
分析正確的是( C )
A. 座墊內的物質是非晶體
B. 座墊內物質的熔點高于人體溫度
C. 人坐上去時座墊內的物質吸收熱量
D. 人坐上去時座墊內的物質發生了液化現象
第9題圖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如圖所示,小明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直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電視機遙控器是通過發出紫外線來實現對電視機的控制
B. 小明發現自己患上了近視,他應該配戴凹透鏡眼鏡矯正
視力
C. 取下近視眼鏡,看到電視畫面模糊了,是因為其像成在視
網膜后面
D. 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
合而成的
第10題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1. 在琴簫合奏《梅花三弄》樂曲中,琴聲是由弦的 產生的,能辨別兩種
樂器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不同.演奏時,觀眾保持安靜,是
在 減弱噪聲.
12. 放在衣櫥中防蟲用的樟腦丸,主要成分是一種無色晶體,熔點為175 ℃.打開衣
櫥發現樟腦丸變小,滿衣櫥都是樟腦丸的氣味.“樟腦丸變小”發生的物態變化
是 (選填“升華”或“先熔化再汽化”),判斷的依據是:
.
振動 
音色 
聲源處 
升華 
溫度達不到
熔點,樟腦丸不會熔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晚上,小明在室內窗戶玻璃上看到室內燈的“像”,若燈距離窗戶5 m,那么燈
的“像”與燈之間的距離為 m,當他面對窗戶,水平向左緩慢推開玻璃窗
時,通過玻璃窗看到燈的“像”的位置 (選填“向左運動”“向右運
動”或“靜止不動”),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0 
靜止不動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幕.觀眾聽到煙火爆燃的聲
音是由 傳播進入人耳.觀眾先看到煙火,過了2 s才聽見爆燃聲,是因為光
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聲音在空氣中
的傳播速度,觀眾距離煙火的距離為 m.(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
3.0×108 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330 m/s)
空氣 
大于 
6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結論開放試題甲、乙兩輛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向東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
所示,請根據該圖像提取合理信息.
示例: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信息一: ;
信息二: .
乙車在2 s以后靜止 
甲、乙兩車在4 s末時相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小明同學在水塘中的B點看到形狀特殊的“蝦”,如圖所示,他看到的“蝦”
并不是真正的蝦,真正的蝦在水中 點,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 (均選填
“B”“C”“D”“E”或“F”)點射出光束,即可把蝦照亮.
E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作圖題(共6分)
17. 傳統文化(3分)漢代《淮南萬畢術》中記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下,則
見四鄰矣.”其場景如圖甲所示.請在圖乙中通過作圖畫出“大鏡”的位置.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3分)畫出圖中從S點射出的兩條入射光線經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實驗探究題(共34分)
19. (10分)小利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她組裝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紙板的作用是
.
(2)加熱一段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溫度為 ℃,繼續加熱,
燒杯內的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
發到空氣中.
(3)上述實驗現象說明了水 (選填“已經”或“還沒”)沸騰.
減少熱量散失,加快
水的沸騰 
61 
已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這樣加熱幾分鐘后,得到如圖丙所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
像可知:
①水在沸騰前,不斷吸熱,溫度升高;在沸騰時,不斷吸熱,溫度 .
②周圍環境大氣壓 (選填“高于”或“低于”)1標準大氣壓.
保持不變 
低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12分)某實驗小組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操作如下:
(1)實驗前,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與凸透鏡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f,當物距u<f時,燭焰成正立、放大虛像;當u=f
時, (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當u>f時,燭焰成
(選填“正立實像”“正立虛像”“倒立實像”或“倒立虛像”).同學
們分析得出:像的虛實由 的大小關系決定.
不能 

立實像 
物距和焦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
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
的原理相同.
(4)若僅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焦距相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光屏上所成的像與
原來相比 (選填“變小”“變暗”或“變不完整”)了.
(5)若僅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直徑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則需將光
屏 (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
投影儀 
變暗 
向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2分)萊州市西嶺村金礦新勘查出金金屬儲量200 t,成為國內最大單體金礦
床.為研究西嶺金礦礦石,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了一小塊礦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至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指針的位置
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
平衡.
(2)將礦石放在天平的左盤中,通過向右盤加減砝碼后,指針的位置如圖甲所
示,此時應 ,使天平水平平衡.
右 
向右移動游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碼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礦石的質量
為 g.
(4)向量筒中倒入60 mL的水,用細線拴住礦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
圖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 cm3.
(5)實驗所測礦石的密度為 g/cm3.
(6)因礦石具有吸水性,實驗所測礦石的密度值 (選填“偏大”或“偏
小”).
48.8 
20 
2.44 
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五、計算題(共15分)
22. (5分)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章明在長為1768 m的金
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兩聲時間相隔4.86 s.(常溫下聲音
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 m/s)
(1)為什么能聽到兩次聲音?
解:(1)在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聲音分別從鐵管、空氣傳播.因為聲音
在鐵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快,所以先聽到的聲音是從鐵管傳來的,然后聽
到的聲音是從空氣中傳來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
解:(2)由v=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t空氣===5.2 s,已知
兩次響聲相隔4.86 s,則聲音在金屬管中傳播的時間:t管=5.2 s-4.86 s=0.34 s,
聲音在金屬管中傳播的速度:v管===520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0分)小亮的爸爸買了一個銅制龍擺件,如圖所示.小亮想測該擺件的體積,
他把該擺件完全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剛好溢出200 g的水.已知ρ水=1.0×103
kg/m3,ρ銅=8.9×103 kg/m3,求:
(1)該擺件的體積為多少?
解:由題知,ρ水=1.0×103 kg/m3=1.0 g/cm3,ρ銅=8.9×103 kg/m3=8.9 g/cm3.
(1)由ρ=可得溢出水的體積:V溢水===200 cm3,因容器中盛滿
水,則該擺件的體積等于溢出水的體積,即V擺件=V溢水=200 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若該擺件是實心的,則該擺件的質量為多少克?
解:(2)若該擺件是實心的,由ρ=可得該擺件的質量:
m=ρ銅V擺件=8.9 g/cm3×200 cm3=1780 g.
(3)若該擺件的實際質量為445 g,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解:(3)若該擺件的實際質量為445 g,由ρ=得,擺件中銅的體積(實心部分的
體積):V實===50 cm3,則空心部分的體積:
V空=V擺件-V實=200 cm3-50 cm3=150 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27張PPT)
BY YUSHEN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評卷(三)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江西中考)“估測”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
試體育測試過程中,某同學對自己及身邊一些事物的相關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
最合理的是( B )
A. 跑50 m的速度約為10 m/s
B. 跑完50 m后人體體溫約為36.9 ℃
C. 考試所用跳繩的長度約為1.2 m
D. 考試所用跳繩的質量約為3 kg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雨過天晴,荷葉上散落著許多水珠,它們大小不一,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晶瑩
剔透,如圖所示.透過水珠看葉片,葉片上的紋理變粗了.此時水珠相當于一塊
( A )
A. 凸透鏡 B. 凹透鏡
C. 平面鏡 D. 玻璃板
3. 下列現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的是( D )
A. 平面鏡成像 B. 海市蜃樓
C. 太陽灶燒水 D. 小孔成像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小實驗課外實驗小組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先將一個乒乓球壓扁,之后放入一個燒
杯中,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過了一會兒看到壓扁的乒乓球恢復原狀了.壓扁的乒
乓球恢復到原狀的過程中,關于球內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質量變大 B. 密度不變
C. 體積不變 D. 密度變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四川成都開幕!開幕式上金色煙火綻放,給所有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幾聲巨響,帶有“12”至“1”數字的倒計時煙花字母
依次騰空升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燦爛的煙花不是光源
B. 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可以沿曲線傳播
C.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km/s
D. 先看到煙花后聽到爆炸聲,說明聲速比光速快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A. 圖甲中,真空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后,我們聽到鬧鐘的鈴聲逐漸變小
B. 圖乙中,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可以判斷音叉發聲音調的高低
C. 圖丙中,波形圖顯示的是物理學角度的噪聲波形
D. 圖丁中,戴上防噪聲耳罩,可以防止噪聲產生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關于水循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海水蒸發變成水蒸氣的過程要放熱,這是汽化過程
B. 雪花飄落大地滲入地下,這是液化過程
C. 空氣中的水蒸氣急劇降溫變成小冰晶的過程中要放熱,這是凝華過程
D.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小,不必在技術上優化用水系統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如圖所示,小球靜止在桌面上A點,平面鏡OM與水平桌面成45°夾角放置,若
將平面鏡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至OM'位置,則小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B )
A. 靜止不動
B. 以OA長度為半徑做圓弧運動
C. 豎直向下運動
D. 豎直向上運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德州中考)在某次測試中,甲、乙兩車都向東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
圖所示,則( B )
A. 甲、乙兩車都做加速直線運動
B. 兩車出發前相距20 m,甲比乙晚出發5 s
C. 在第10 s時兩車速度相等
D. 5~10 s內乙車相對于甲車向東運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有一套十二獸首紀念幣,質量約340 g,為了驗證其材質,小明用輕薄小袋包裹
這套獸幣放入盛滿水的燒杯中,測得溢出的水的質量是33 g,水的密度是1 g/cm3,
如圖所示是一些物質的密度的階梯示意圖(單位為:g/cm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這套十二獸首紀念幣的質量約為33 g
B. 一枚獸首紀念幣的體積約為33 cm3
C. 這套十二獸首紀念幣的密度約為0.86×103 kg/m3
D. 制作這套十二獸首紀念幣的金屬可能為銀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 14分)
11. (襄陽中考)水沸騰后可以產生大量氣泡,其情形是圖中的 (選填
“甲”或“乙”)燒杯;小琪同學把溫度計放入另一個正在加熱的燒杯中時,會發
現水溫 (選填“升高”“不變”或“下降”).
第11題圖
甲 
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詩人觀察到的落日
其實是陽光經過大氣層發生了光的 形成太陽的 像,實際太陽在甲、
乙中的 位置。
第12題圖
13. 有一款“冷療法”療傷噴霧,噴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使用時,對準人的傷
口處噴射,液態的氯乙烷在皮膚表面迅速 (填物態變化名稱)吸熱,起到
鎮痛的作用;醫療烤燈主要利用了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的
熱效應.
折射 
虛 
乙 
汽化 
紅外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傳統文化(菏澤中考)1987年我國發現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
賈湖骨笛(如圖所示),它是由丹頂鶴的尺骨制成的,上有七個音孔.演奏時用手
指控制不同音孔的開閉,使它發出聲音的 變化.我們能夠區分骨笛和古箏
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 不同.
第14題圖
音調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在商場的地面上經常能看到廣告投影燈投射的圖案.被投射的圖案在地面上成一
個放大、 (選填“正”或“倒”)立的 (選填“虛”或“實”)像.
16. 籃球比賽中,每一節比賽時間為12 (填合適的單位符號).十一假期小
明乘坐大巴車去華山游玩,在乘車途中,小明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他是以
為參照物;當車輛行駛至某一路口時,看到如圖所示的標志牌,則車輛從此
處到達華山游客中心至少需要 h.
第16題圖
倒 
實 
min 

巴車 
0.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作圖題(共6分)
17. (3分)(德陽中考)光從玻璃斜射入到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生
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線OC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和折射光線OB的大
致方向.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3分)如圖甲,牙醫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背面,請在圖乙中畫出能反映此過
程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實驗探究題(共40分)
19. (12分)(阜新中考)小新利用圖甲的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選用的主要器材有:薄玻璃板、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白紙、刻度尺和黑色紙
板等.
(1)實驗時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
(2)實驗中將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上,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
玻璃板后的像.把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與蠟燭A的像完
全重合,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 .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大小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每次標記出蠟燭A
和它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請根據小新完成的實驗數據表格,在①、②處
填寫數據名稱.
實驗 次序 ① ② 蠟燭的像與
蠟燭的大小關系
1 6.5 6.5 ……
2 4 4 ……
3 5 5 ……
蠟燭A與玻璃 
板的距離/cm
蠟燭A的像與 
玻璃板的距離/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分析實驗數據得出,蠟燭A的像和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 .
(5)將黑色的紙板放在玻璃板與蠟燭B之間,小新在蠟燭A側 (選填“能”
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
相等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2分)(衡陽中考)小明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如圖甲所示,小明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
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線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
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到 .
10.0 
同一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選填
“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種成像規律工作的.
(4)接著,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如果僅將圖乙中蠟燭和光屏
的位置互換,發現光屏上仍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
光路是 的.
(5)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蠟燭適當
遠離凸透鏡,發現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此現象可以體現 (選
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情況.
縮小 
照相機 
可逆 
近視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6分)(濱州中考)某小組在“測量金屬塊密度”的實驗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 撥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
位置如圖甲所示情況,應向 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
(2)天平平衡后,小組的小濱同學按圖乙所示的方法稱量金屬塊的質量,請寫出
其中的一處錯誤: .
游碼 
右 
砝碼和被測物體的位置放反了(或用手拿砝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小濱糾正了錯誤,正確操作,天平再次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
位置如圖丙所示,所稱量金屬塊的質量是 g.
(4)小濱在量筒內倒入20 mL的水,放入金屬塊后量筒內水面如圖丁所示,讀數
時,視線應在 (選填“A”“B”或“C”)處.金屬塊的體積是 cm3,
金屬塊的密度是 g/cm3.
79.2 
B 
10 
7.9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小州同學帶來他在乒乓球比賽中獲得的一枚金牌,想測量金牌的密度,發現
金牌無法放入量筒中.同學們共同設計了如下測該金牌密度的實驗方案:
①用天平測出金牌的質量m.
②將金牌浸沒到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質量為m1的空燒杯中.
③測得燒杯和溢出水的總質量為m2.
④則金牌密度的表達式:ρ= (水的密度為ρ水,用m、m1、m2、ρ水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五、計算題(共10分)
22. 海嶺又稱海脊,有時也稱“海底山脈”,是狹長延綿的大洋底部的高地,一般
在海面以下,高出兩側海底可達3~4 km.如圖所示,對某海嶺進行勘測時,某勘探
船停在該海嶺底部的A處正上方,向海底發出聲吶信號,6 s后收到回波信號.之后
勘探船行駛到達海嶺最高點B處正上方,到達B處正上方停下后,該船再次向海底發
出聲吶信號,經3 s后收到回波信號.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 m/s,在空
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1)求A處海水的深度.
解:(1)由v=可知,勘探船停在該海嶺底部的A處正上方,
向海底發出的聲吶信號傳播的路程:s1=v1t1=1500 m/s×6 s=
9000 m,A處海水的深度:hA=s1=×9000 m=450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求B處比A處高多少米.
解:(2)勘探船停在該海嶺底部的B處正上方,向海底發出的
聲吶信號傳播的路程:s2=v1t2=1500 m×3 s=4500 m,B處海
水的深度:hB=s2=×4500 m=2250 m,B處比A處高:Δh=
hA-hB=4500 m-2250 m=22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勘探船測量完B處海水的深度后,向上放出了一個探空氣球,探空氣球上安裝
有超聲信號發射裝置,且豎直向上勻速上升.當探空氣球上升到417.5 m后,超聲信
號發射裝置豎直向下發射一超聲信號,經過2.5 s后接收到回波信號,求探空氣球上
升的速度.
解:(3)由v=可知,超聲信號2.5 s傳播的路程:s3=v2t3=
340 m/s×2.5 s=850 m,探空氣球上升的距離:s4=s3-2s=
850 m-2×417.5 m=15 m,探空氣球上升的速度:v氣球==
=6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8張PPT)
BY YUSHEN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測評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物理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C )
A. 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10 m/s
B. 我國一元硬幣的直徑為2.5 mm
C. 聲音在15 ℃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 m/s
D. 初中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是20 s
2. 小明利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4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
2.35 cm、2.36 cm、2.36 cm、2.3 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A )
A. 2.36 cm B. 2.357 cm
C. 2.35 cm D. 2.4 cm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星河動力航天公司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順利將天
雁16號和星池一號A星同時送入500公里高度的晨昏軌道,在該軌道上衛星可以永沐
陽光,獲得持久動力.在火箭升空過程中,若認為天雁16號是靜止的,則所選的參
照物是( C )
A. 地面 B. 發射架
C. 星池一號A星 D. 太陽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教材習題改編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中的鶯鶯塔如圖所示,它是我國現有的四
大回音古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兩石相擊,便可聽到“呱、呱”
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并且聲音也變得格外響亮.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B )
A. “呱、呱”的回聲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B. “類似青蛙鳴叫”是指音色相近
C. “變得格外響亮”是指音調變高
D. “呱、呱”的回聲一定是噪聲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淄博中考)下列關于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 醫生用的聽診器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增大響度
B. 演奏小提琴時,按壓弦的不同位置,發出音色不同的聲音
C. 音叉的木質共鳴箱可以改變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調
D. 古代士兵用“伏地聽聲”防范敵軍夜襲,“伏地”可以聽到敵軍馬蹄發出的次
聲波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如圖是同一示波器相同參數下的聲音波形圖,其中一個與其他圖形表示音調不同
的是( C )
A B C D
7. 在學校運動會100 m賽跑中,小亮以15 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他在前40 m的平
均速度是8 m/s,到終點時的速度是7.5 m/s.小亮在后60 m的平均速度為( D )
A. 8.57 m/s B. 7.5 m/s C. 6.67 m/s D. 6 m/s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的說法錯誤的是( A )
A. 圖甲中,對著氣球說話,感覺到氣球在振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B. 圖乙中,人隔墻能聽到敲墻的聲音,說明固體能傳聲
C. 圖丙中,敲擊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彈開,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
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D. 圖丁中,兩列音叉的波形圖說明兩個音叉發聲時的音調不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甲、乙、丙三列動車組同時停靠在海陽站.一段時間后,甲列車上的人看到乙列
車相對自己向東運動,乙列車上的人看到甲、丙兩列車都相對自己向西運動,而丙
列車上的人則看到路邊的樹木向東運動.關于這三列車行駛的方向,以下說法中正
確的是( C )
A. 甲列車必定向西行駛
B. 乙列車必定向東行駛
C. 丙列車必定向西行駛
D. 甲、丙兩列車的行駛方向必定相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它們運動的s-t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則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乙車做變速直線運動
B. 0~4 min內,甲車通過的路程長
C. 0~2 min內,乙車行駛的速度較大
D. 第3 min時,甲、乙兩車相距500 m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
11. 傳統文化(海南中考)海南黎族苗族舉行“三月三”節慶活動,其中大型竹竿
舞表演尤為吸人耳目.有節奏的竹竿敲擊聲主要是由竹竿 產生的;觀眾能
聽出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器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
色”)分辨的.
振動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懷化中考)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以竹排為參照物,
青山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詩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
過萬重山”,我們說輕舟上的人是靜止的,所選參照物是 (選填“山”或
“輕舟”).
13. 中醫經常通過“望、聞、問、切”四步診法來診斷患者.其中 是最早利用
聲音診斷病情的例子.醫生還經常用聽診器為病人診病,其中聽診器是運用了聲音
能 (選填“傳遞能量”或“傳遞信息”)的道理.
運動 
輕舟 
聞 
傳遞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小亮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創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說——《太空漫游記》.小說中有
這樣的描寫:小明和小亮駕駛“女媧號”飛船漫游在太空,突然聽到空中傳來“隆
隆”的雷聲,之后又看見閃電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指出
這段文字中的一處科學性錯誤及判斷依據.錯誤之處:
;判斷依據: .
聽到空中傳來“隆隆”的
雷聲 
真空不能傳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脈搏是我們隨身攜帶的“生物鐘”,小紅利用秒表測出了她的脈搏跳動為75次
/min,然后她測出從校門步行到教室脈搏跳動了90次,假若她的步行速度約為1.2
m/s,由此可估測出小紅從校門到教室所用的時間約為 s,校門到教室的距離
約為 m.
16. 我國高速路網全面推行區間測速以來,車輛超速行駛得到了一定控制.一輛小汽
車進入測速路段后,測速提示牌相對于坐在行駛的汽車里的乘客是 (選填
“運動”或“靜止”)的.測速設備測得小汽車通過9.45 km的測速區間用時270 s,
已知該路段限速100 km/h,則該車駕駛員 (選填“會”或“不會”)受到相
應處罰.
72 
86.4 
運動 
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實驗探究題(共34分)
17. (7分)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如圖甲、乙的實驗:小
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
以激起水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通過對上面的種種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的結論:聲音是由發聲體的
產生的.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說明聲音的 大.這種特
性由 和 決定.
振動 
響度 
振幅 
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作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
行了如下的實驗:
(3)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完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
是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
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作媒介;
如圖丙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 (選填“大”或
“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小 
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探究問題的過程通常有下列步驟:A. 提出猜想假設:B. 分析歸納;C. 得出
結論;D. 實驗研究:E. 發現并提出問題.你認為小明他們的第二個探究活動依次采
取的步驟是 (填字母序號).
EAD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12分)小明觀察到風鈴在風的吹動下,各根風鈴管相互碰撞時會發出悅耳的
聲音.小明取來三根材料及厚度均相同的風鈴管,將其懸掛后用相同大小的力進行
敲擊,并記錄了各自發聲時的頻率,如表所示.
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根風鈴管時,發出聲音的 不同,用大
小相同的力敲擊不同風鈴管時,發出聲音的 不同.
(2)分析表格可知,三根風鈴管中音調最高的是 號.
響度 
音調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小明根據表中數據得出“風鈴管發出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的增大而減小”的結
論.小明得出結論的過程是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
是 .
(4)若再增加一根風鈴管的實驗數據,便可初步得出風鈴管發出聲音時振動的頻
率與長度及直徑的關系,則下列風鈴管的長度和直徑滿足要求的是 (填字母).
A. 20.50 cm、2.00 cm B. 31.00 cm、3.00 cm
C. 51.00 cm、2.50 cm D. 51.00 cm、3.00 cm
不合理 
沒有控制風鈴管的直徑相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7分)如圖是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到達A、B、C三處電子手
表顯示的時刻.
(1)該實驗的原理是 .
(2)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選填“大”或“小”).
v=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下面四幅圖像中能夠反映該小車運動情況的是 .
(4)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測得的AC段速度偏 (選填
“大”或“小”).
C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根據你的實驗,你認為小車由靜止釋放,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6)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
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
做法正確嗎?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小于 
不正確 
小車從斜面滑
下的過程,通過B點的速度不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8分)在學完第一章的內容后,同學們想探究紙錐下落的快慢與錐角以及扇形
半徑的關系.他們用普通復印紙裁出3個不同規格的扇形紙片,制成了如圖甲所示的
3個紙錐,實驗中紙錐每次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用停表多次測量每個紙錐下落
的時間,取平均值后記錄在表格中.
紙錐 編號 下落高度 h/m 扇形紙片半 徑r/cm 剪掉的扇形 圓心角θ/° 紙錐錐 角α/° 下落時
間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紙錐下落的快慢與半徑 ,與錐角
.(均選填“有關”或“無關”)
無關 

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小明隨后用同種紙張制成了質量相等的兩個紙錐,如圖乙所示,其中4號紙錐
的錐角比5號紙錐的錐角大,如果從相同的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兩個紙錐,以下選
項正確的是 .
A. 4號紙錐先到地面
B. 5號紙錐先到地面
C. 兩個紙錐同時到達地面
(3)本實驗運用了 的研究方法.
B 
控制變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計算題(共12分)
21. 國慶長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車到外地游玩,細心的他觀察到汽車速度計的指
針一直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時,合多少米/秒?
解:(1)由圖可知,速度計的分度值是5 km/h,由速度計可讀出汽車
的速度v=90 km/h=25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汽車以這樣的速度行駛30 min,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解:(2)汽車的行駛時間t=30 min=0.5 h,由v=得,汽車通過的
路程:s=vt=90 km/h×0.5 h=45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汽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向前面遠處的大山鳴笛,6 s后聽到回聲,求鳴笛時汽
車距離大山有多少米?(聲速為340 m/s)
解:(3)在6 s的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s1=vt1=25 m/s×6 s=
150 m,聲音傳播的距離:s2=v1t1=340 m/s×6 s=2040 m,
設鳴笛時汽車到山崖的距離為s3,則:2s3=s1+s2,所以,
s3=(s1+s2)=×(150 m+2040 m)=109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28張PPT)
BY YUSHEN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二次月考測評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如圖所示是小明家的墻壁上的鐘在對面墻上的鏡子中的像,則實際時間為
( B )
A. 11:55 B. 12:05 C. 5:25 D. 6:35
第1題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
A. 紅外線和紫外線在可見光譜以外,都屬于看不見的光
B. 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能吸收太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
C. 紅外線可以用來殺菌
D. 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3. 下列關于光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 )
A. 光的色散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大
B. 牛頓用玻璃三棱鏡分解了太陽光,揭開了光的顏色之謎
C. 晚上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
D. 坐在教室兩側的同學會看到“黑板反光”現象,因為光在黑板上發生了鏡面
反射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跨學科綜合(河北中考)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與“潭清疑水淺”中“水淺”形
成原理相同的是( C )
A. 水中倒影 B. 手影形成 C. 筷子“彎折” D. 激光準直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如圖是天文愛好者所使用的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A鏡是目鏡,B鏡是物鏡
B. 太空中的星體通過A鏡成的是虛像
C. 望遠鏡的A鏡成像原理與投影儀一致
D. 通過B鏡看到的是放大的虛像
第5題圖
6. 傳統文化《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說,猴子看到井中有一個月亮,以為月亮掉進
井水中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水中出現月亮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B. 水中出現月亮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C.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D.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綿陽中考)如圖所示,是一束光從空氣以一定角度射到水面某點后,在水中和
空氣中的徑跡.若這束光沿水中徑跡從水中射到水面同一點,光路圖可能的是
( A )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12 cm,實驗儀器的
擺放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保持透鏡不動,把蠟燭向右移動,應將光屏適當右移才能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
B. 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再加一個凸透鏡后,光屏位置、清晰像的大小不受影響
C. 保持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45 cm處,向右適當移動光屏,光屏上能再次得到清
晰的像
D. 保持蠟燭、光屏不動,適當向右移動透鏡,光屏上能得到燭焰清晰縮小的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日照中考)某興趣小組開展“創新服務生活,科技改變未來”的科技創新活
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
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作為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
B. 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
C. 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D. 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2倍焦距以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宜昌中考)小華用彈性膜充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注水或抽水
改變透鏡的厚度,如圖是他用其模擬眼睛看物體的實驗裝置.模擬正常眼睛時,固
定透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的位置后,調節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C )
A. 此時光源放在透鏡2倍焦距以內
B. 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光源遠離透鏡時,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模擬近視眼的成因時需要從透鏡向外抽水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9分)
11. (泰州中考)如圖所示,一只水鳥站在水中覓食,圖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 像,且倒影看起來要“暗”一
些,是因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處發生了 而進入水中,人能從不同角度看見
水鳥是由于光照射在鳥身上發生了 .
第11題圖 

線傳播 
虛 
折射 
漫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某人站立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他與像之間的距離是6 m,則這個人距鏡
子 m;他向鏡子前進1 m后,人和像之間的距離為 m;當他逐漸遠離平面
鏡時,他在鏡中的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3. (西寧中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成像的原理與 (選填“照相
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成像的原理相同.青少年如果長時間使用電子產
品,缺乏戶外活動,就可能患上近視,近視眼應該用 透鏡進行矯正.
3 
4 
不變 
照相機 
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14題圖
14. 如圖是一條盤山公路,為了讓司機看到對向車道情況,應該在 (選填
“A”“B”或“C”)位置安裝一塊凸面鏡.雙向車道的司機能通過凸面鏡彼此看
見對方,這是由于 .
B 
光反射的可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如圖所示表示光從空氣射入某種介質時的光路圖.其中光線a是 光線,
光線c是 光線,折射角的度數是 ,界面的 側是空氣.
第15題圖
入射 
折射 
30° 
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如圖所示是一種被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
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此現象可以用我們所學知識嘗試分
析,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仙女圖放在平凸透鏡的 (選填“焦距以內”“焦
點”或“焦距以外”)處,空杯時不成像.倒上酒后,上方的液體可以看成是 .
透鏡,在它和下方平凸透鏡的共同作用下,對光的會聚能力比空杯時 (選
填“變弱”或“變強”),于是就看到了一個 、放大的“七仙女”像.
焦點 
凹 
變弱 
正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作圖題(共11分)
17. (2分)(濱州中考)請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中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
中的像A'B',保留作圖痕跡.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3分)(棗莊中考)自行車尾燈可有效避免夜間交通事故的發生,它由多組
“直角反射器”組成,其中一組“直角反射器”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鏡S1,
請在圖中畫出經過S1、S2兩個平面鏡反射后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 (3分)如圖所示,a處黑點是陳老師所在的位置,b處黑點是小明同學所處的位
置,現要在前門處放一平面鏡,使小明沿圖中視線方向通過平面鏡看見陳老師,請
在圖中畫出光路,并大致畫出平面鏡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3分)(南充中考)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光經過凸透鏡、
凹透鏡的折射光路.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實驗探究題(共30分)
21. (10分)(德州中考)某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鏡成
像的特點”的實驗.
(1)實驗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
(2)實驗中應選擇與蠟燭①外形相同且 (選填“已點燃”或“未點
燃”)的蠟燭②,移動蠟燭②發現其恰好能與蠟燭①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
物 .
位置 
未點燃 
大小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將蠟燭①遠離玻璃板,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
變”).
(4)如圖乙,將玻璃板傾斜,蠟燭①的像將 (選填“仍然”或“不
再”)與蠟燭①關于鏡面對稱.
仍然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10分)如圖甲所示,實踐小組的同學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白色硬紙板EF
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平面鏡.
(1)讓入射光貼著紙板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觀
察并描繪光的徑跡,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比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
時,反射角 入射角.
(2)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向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反射
時,光路是 的.
等于 
可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紙板EF右側沒有沿ON轉折時,能觀察到反射光,向后轉折一定的角度時,觀
察不到反射光,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
(4)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
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經平面鏡反射,在硬紙板上 (選填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5)如圖丙所示,是小組其他成員用標有刻度的硬紙板組裝的實驗裝置.與圖甲裝
置相比,該裝置的優點為 .
同一平面內 
不能 
方便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 (10分)(朝陽中考)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實驗前要調整燭焰、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使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
(2)移動蠟燭和光屏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
出),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這一
成像原理的應用.
(3)實驗過程中,小明同學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這時光屏上 (選填“會”或“不會”)出現指尖的像.
同一高度 
投影儀 
不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燃燒變短.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
向 移動.
(5)另外一個實驗小組用由幾個發光二極管做成的“F”字樣的發光體代替蠟燭進
行實驗,你認為其好處是 .
上 
可以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五、綜合能力題(共10分)
24. 一只昆蟲停留在岸上一棵樹的樹枝上,如圖1中A點.
(1)如果這種昆蟲在飛行時,翅膀在1 min內振動了12000次,則翅膀振動的頻率
是 .
200 H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分)小明站在湖邊,看見了該昆蟲在湖中的倒影,如圖1所示,圖中A點為
昆蟲所在位置,B點為小明的眼睛所在位置,若湖水的深度為1.5 m,請畫出小明看
見昆蟲倒影的光路圖.如圖所示.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若昆蟲離平靜湖面3 m高,昆蟲在湖中的“倒影”是 (選填“實”或
“虛”)像,該“倒影”距昆蟲 m,當昆蟲飛向高空時,該“倒影”的大小與
昆蟲比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3分)小紅站在湖邊的C點,請在圖2中通過作圖判斷她能否看見昆蟲在水中
的倒影? (選填“能”或“不能”).如圖所示.
虛 
6 
不變 
不能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小紅還看見了湖里游動的魚,這種現象可以用下圖中的 來解釋.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靖宇县| 玛曲县| 六枝特区| 肃宁县| 盐源县| 华蓥市| 朝阳区| 新郑市| 西乡县| 吉隆县| 娄烦县| 多伦县| 车险| 黄龙县| 南丹县| 文登市| 襄汾县| 日土县| 利津县| 永宁县| 铜鼓县| 调兵山市| 大港区| 彝良县| 友谊县| 揭西县| 文成县| 白玉县| 延川县| 永宁县| 灵丘县| 威海市| 中牟县| 桓台县| 南投市| 鲁山县| 桃源县| 冕宁县| 古丈县|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