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聲音》復習資料一、基礎知識:1.聲音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和刺耳等詞語來進行描述。聲音幾乎無處不在。2.根據聲音的來源,可以把聲音分為:動物產生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人類活動產生的聲音。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振動停止,聲音消失。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發出聲音;敲擊鼓面,鼓面振動發出聲音;敲擊音叉,音叉振動發出聲音;吹奏豎笛,豎笛中的空氣振動發出聲音;收音機里傳出的聲音是由收音機喇叭振動產生的。4.聲音是通過波的形式傳播的。聲音向四面八方傳播。5.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效果最好,在空氣中傳播的效果最差。6. 我們的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外耳:耳郭(收集、放大聲波)、外耳道(傳遞聲波)。中耳: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內耳:耳蝸(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聽覺神經(傳遞聽覺信號)。7. 一個振動的物體會使它周圍的空氣發生振動,振動的空氣到達我們的耳朵,引起鼓膜的 振動。耳中的聽小骨再將振動傳到充滿液體的耳蝸,引起液體的振動,液體的振動刺激 聽覺神經產生了聽覺信號,大腦接受了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便感受到了聲音。8.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用力大,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越大;用力小,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越小。9.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表示。越短、越小、越細的物體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越長、越大、越粗的物體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10.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長, 尺子振 動的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11.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粗、越長、越松,發出的聲音越低;琴弦越細、越短、越緊,發出的聲音越高。二、知識拓展1.推測這些物體發出聲音的高低變化。在圖中用“高→低”或“低→高”來表示聲音的變化。2.推測這些弦的音高變化。在圖中用“高→低”或“低→高”來表示音高的變化。3.在圖中用“高→低”或“低→高”來表示聲音的變化,并寫出你的理由。敲擊試管時 對著試管口朝水平方向吹氣時發出的聲音:高→低 發出的聲音:低→高解釋:敲擊時,振動的是試管中的水, 吹氣時,振動的是試管中的空氣,水越多,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 空氣越多,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水越少,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 空氣越少,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低→高低→高高↓低低→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