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一節 原子新知導入請同學們思考“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原子的結構PART 01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1803年提出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道爾頓湯姆孫1897年發現電子,認為原子中分布著正電荷,其中鑲嵌電子中和了正電荷,故形成中性原子。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做了著名的盧瑟福實驗,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并不改變原來的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盧瑟福實驗得出(1)原子不是實心的,內部有很大部分是空的。(2)原子內部存在著帶正電的組成部分,α粒子受到斥力而改變了原有的運動路徑。(3)原子內部存在著的帶正電部分是實心的,且所占空間很小。原子的內部結構原子(不顯電性)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質子中子(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不帶電)(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核電荷數 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碳-12 6 6 6碳-13 6 7 6碳-14 6 8 6觀察下表,你能發現什么?1.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4.原子種類不同,核內質子數不同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氫原子)原子的特征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金、金剛石、石墨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2.原子具有微觀粒子的一般性質,如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相互之間有間隔,存在著相互作用,總是在不斷運動等。計量原子的質量PART 02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kg1個鐵原子的質量為9.288×10-26kg這么小的數字,書寫和運算都很不方便,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表示呢?相對原子質量1.定義:以一個碳-12原子的實際質量(1.993×10-26kg)的1/12作為基準,計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對質量,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 =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單位為“1”,通常省略不寫我國的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貢獻。1983年當選為國際原子量委員會委員。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鈰、鉺、鍺、鋅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采用為國際新標準。隨堂演練查一查,以下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氧— 碳— 鈉— 鎂—原子與離子、分子PART 03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在原子中,電子是體積最小、質量最輕的一種粒子,電子在核外的空間做著高速的運動,那么這些電子的排布有什么規律嗎?運動過程會不會相互碰撞呢?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電子的分層排布 :電子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運動。電子層: 一、二、三、四、五、六、七離核遠近: 近 遠能量高低: 低 高原子結構示意圖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最外層)弧線表示數字1也可以表示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層各電子層上的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下圖是1—18號原子結構示意圖,你能觀察找出什么規律嗎?氫(H)氦(He)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鈉(Na)鎂(Mg)鋁(Al)硅(Si)磷(P)硫(S)氯(Cl)氬(Ar)電子分層排布規律1.第一層最多排 個,第二層最多排 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 個,(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 個)。2.核外電子總是先排在離核較近的電子層,排滿第一層,再依次排第二層,第三層。2882原子種類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原子種類 最外層電子數 化學性質稀有氣體原子金屬原子非金屬原子=8(He為2)相對穩定不易得失電子一般<4易失電子形成穩定結構一般≥4易得電子形成穩定結構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表現與其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離子的形成+11失去1個電子+11Na+Na質子數=電子數質子數>電子數Cl+17得到1個電子+17Cl-質子數=電子數質子數<電子數離子的形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是不變的,發生改變的只是原子核外的電子。陽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陰離子:原子得到電子后變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形成的純凈物,一般都是由離子構成的。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當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或1個單位的負電荷時,“1”省略不寫。如陽離子Na+、Mg2+、Al3+、等;陰離子Cl-、SO42-等。離子符號的意義每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2個鎂離子(鎂離子的個數)Mg2+2原子、分子、離子之間的關系分 子 原 子 離 子不同點相同點 聯 系 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小;不斷運動;有間隔不帶電,在化學變化中可分不帶電,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帶電的微粒分子 原子 離子分解構成得失電子拓展原子可以再分為質子、中子和電子,那么質子、中子和電子能否再分?1964年,科學家首次提出了夸克模型,認為質子、中子由更小的夸克在構成。這一模型的提出,成功地解釋了許多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不僅利用大型粒子對撞機證明了夸克的存在,更發現與所有已知的質子、中子、電子等亞原子粒子不同,夸克帶有分數電荷且都是兩兩成對或三三成群。夸克的發現不僅刷新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知,也再次激發了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熱情。隨著眾多亞原子粒子不斷被發現,人類逼近微觀世界本質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隨堂練習1.下列有關原子構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是實心球體,不可再分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核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D.原子不顯電性是因為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B隨堂練習2.下列關于原子、分子、離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原子和分子不帶電,離子帶電B.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變成離子C.原子、分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D.原子不能直接結合形成分子D隨堂練習3.我國化學家張青蓮(1908-2006)在相對原子質量測定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他主持測定的銦(In)、銥(Ir)等十多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作為標準數據所采用。下列關于相對原子質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相對原子質量就是原子質量B.兩種原子的質量之比等于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C.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gD.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就是增大了原子的質量B隨堂練習A、C、E4.如圖是六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2)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 。(3)屬于離子的是_________。B、FC、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