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6年浙江省高考歷史中國共產黨所有會議知識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6年浙江省高考歷史中國共產黨所有會議知識總結

資源簡介

時間
名稱
地點
內容
意義
1921.7.23
中共一大
上海
黨的任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
黨的中心任務:領導工人運動
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2
中共二大
上海
黨的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
最高綱領:實現共產主義
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1924
國民黨一大
廣州
會議同意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革命運動由此興起
1927.8.7
八七(漢口)會議
武漢
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第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給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1931.11月
中華蘇維埃全國一大
江西瑞金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性質:工農革命政權
大會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1935.1月
遵義會議
貴州
1.從軍事上和組織上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2.軍事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3.組織上選舉毛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二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義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處理黨內長期存在的矛盾與分歧,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1935.
八一宣言
陜北
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12
瓦窯堡會議
陜北
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7.8
洛川會議
陜北
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
全面抗戰路線
1945
中共七大(延安會議)
延安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執政思想
1949.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議)
河北平山縣西柏坡
1.黨的工作中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力為一切工作的中心。2.中國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
政治上:為新中國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論上做了準備
原因:新民主主義革命快要勝利了
1949.9月
政協第一界全體會議
北平
1.決定國名、國旗、國歌等內容。2.通過《共同綱領》(規定了1.新民主主義的民主聯合政府(三大改造后才是社會主義國家)2.人民民主專政3.政協制度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會議性質: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
特殊性在:廣泛性、真實性
意義:1.中國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2.在中國中產黨的領導下形成了一條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1949.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一次會議
北平
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綱領
1954.9月
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
北京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會議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
2.人民政協代行人大職能結束
1954.12月
政協二屆一次會議
北京
提出人民政協繼續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成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1956.9月
中共八大
北京
1.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從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到1.人民對于建設先進工業國的要求與落后農業國的現實的矛盾2.經濟文化發展迅速的需要與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2.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強國內各民族的團結3.第一次提出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4.堅持民主集中制,反對個人崇拜
中共八大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良好開端
1965.1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通過“五一六通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
這兩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
1966.8月
八屆十一中全會
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大革命的決定》
1975.1
人大四屆一次會議
北京
大會重申在20世紀內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立以周鄧為核心的領導人
會后,周病重,鄧小平在毛支持下,以鐵路整頓為突破口進行改革
1978
中央工作會議
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等思想
事實上成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978.12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2.
1980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鄧小平,重要講話《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強調必須解決黨和國家政治體制中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民主建設的初步構想)
1980.8
人大五屆三次會議
北京
在推進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和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1982.11
人大五屆五次會議
審議并通過了經全面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八二憲法)
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1984.10月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把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改革的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從農業轉向國有企業
1984
人大六屆二次會議
《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了“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獲全會通過
1992年春
鄧小平南巡講話
①關于黨的基本路線
②關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
③關于判斷實踐的標準
④關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 ⑤關于社會主義本質
⑥關于發展問題
深刻地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對處于關鍵時期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1992.10
中共十四大
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為標志,改革開放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94
全國人大常委會
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推動了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1995.1
江澤民講話
《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
是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
1993.11
十四屆三中全會
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A、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B、國有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具體化
1997,9
中共十五大
1.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3.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4.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歷史任務
改革開放30年,我國已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是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1999.3
人大九屆二次會議
正式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汤原县| 抚顺市| 满洲里市| 潮安县| 高雄市| 开封县| 东兰县| 怀化市| 安乡县| 安福县| 广西| 阳山县| 保德县| 泸定县| 浙江省| 临猗县| 新建县| 营山县| 麻阳| 隆化县| 治县。| 陆河县| 东方市| 台江县| 江川县| 稻城县| 清丰县| 德化县| 西城区| 任丘市| 图片| 安平县| 亚东县| 石台县| 绿春县| 徐水县| 太谷县| 滦平县| 西城区|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