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 課堂教學評價表評價 指標 權重 評 價 因 素 評價等級 簡要評價優 良 中 一般教學 目標 (1) 10 1、根據課標、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合理具體的教學目標。 2、整節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教學結構 (2) 15 1、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和能力特征,結合教材內容,靈活安排教學環節,具有自己的特色。 2、過程設計科學合理,抓住重點關鍵,突破難點。 3、過程層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饋及時。 4、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扎實,體現學法指導。 5、注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體現出對學生智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 方法 (3) 20 1、注重優化教學過程,講究教學實效。 2、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精當,富有誘導性。 3、依據教材、學生實際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4、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5、注意教與學的調節,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教學 手段 (4) 10 1、根據教學實際,教學手段運用合理,如電教,提高教學效率。 2、精心設計常規教具和學具的操作。教學時間 (5) 10 1、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節。 2、各環節耗時合理,講練時間協調. 3、作業適度,負擔合理。準時下課,不拖堂。教學氛圍 (6) 20 重視教學情況的創設, 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課堂氣氛活躍、和諧,師生感情融洽。教學 效果 (7) 20 1、教學措施落實,學生各方面表現出色。 2、教得實、學得活,即時效果好。 3、教學任務完成,課業負擔減輕,教學效率提高。注:優95%,良85%,好75% 一般60%評教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海陸分布與海陸地形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學習陸地與海洋中的“海陸分布”、“海陸地形”,是學生認識地球表面陸地與海洋的基礎。首先講述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面積所占比例,然后講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位置;其次對海陸地形進行簡單地學習,對陸地五種地形進行描述,認識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陸地地形區,對海底地形簡單學習,能認識海底地形的類型特點;學生通過世界海陸圖和各種資料來學習海陸分布與海陸地形的特點。2022新課標要求 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3.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學習目標: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核心素養目標:區域認知:通過區域比較的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海陸分布和海陸地形的特征,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培養他們的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通過對比海陸分布的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系統地理解和分析地理問題。3.地理實踐力: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理解海陸分布和海陸地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他們的人地協調觀。4.人地協調觀:在課堂上通過模擬實驗等方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地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培養他們的地理實踐力。學情分析 七八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未知世界和新鮮事物有好奇心,他們喜歡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讓他們產生新鮮感的材料及富含感彩的內容,容易接受具體的、直觀的事物和現象,發言積極踴躍,愿意參與到課堂上來,但歸納總結能力差,空間概念不強,認知水平有限,在教學中教師要加以正確引導。如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可利用拼圖、多媒體等教具增加教學的直觀性,通過問題鏈接的形式,引發學生的交流討論,通過問題的層層分析,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重點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海陸地形的辨別。難點 認識七大洲輪廓及位置的確定。材料準備 教材、教材解析、教輔資料、互聯網材料、地圖、文字材料、視頻、多媒體、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考評價體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海陸的探索......張騫、鄭和、哥倫布、麥哲倫等,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蘇聯宇航員加加林說,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一個蔚藍的星球,更像是一個“水球”。1.為什么加加林說地球是一個水球?2.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是否均勻?如果不均勻的話,海陸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地球表面水體比重多,不均勻,海洋比重大。 讓學生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進入課堂講授新課 自主學習: “游”到喜馬拉雅山脈上的魚龍 化石是指在特定自然條件下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骸及其活動的遺跡,它向我們娓娓敘說著地球上幾十億年的變遷。 2023年5月,科考人員在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腳下發現了魚龍化石。原本生活在海洋的魚龍是如何“游”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呢? 科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后推測,魚龍生存的年代距今2億多年,那時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魚龍遺體沉積在地層中,變成了化石。后來經過數千萬年的地殼變動,這里逐漸隆起成山,這才有了“游”到山脈上的魚龍這一發現。結合圖文材料,推測2億多年前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海陸分布狀況。結合《地理圖冊》,簡述魚龍“游”到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原因。任務一:海陸分布1.海陸分布比例(地球?水球?)2.海陸分布特征(1)從南北半球看(2)從東西半球看探究活動一:海陸在各半球分布狀況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例約為 %、海洋面積比例約為 %,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例約為 %、海洋面積比例約為 %。想一想:總結出海陸分布規律?3.七大洲和四大洋(1)基本概念(2)七大洲①七大洲的名稱、形狀和面積七大洲面積大到小?②七大洲的分布a.緯線分布特點b.半球分布特點③各大洲的分界線請同學們找出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3)四大洋①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請同學們說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②四大洋的大小和特征知識搶答:看世界地圖,找出世界之最!1.世界上最小的大陸和最大的大陸: 2.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3.世界上最大的半島:4.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5.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6.跨緯度最廣的大洲:7.地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的大洲:探究活動二:制作海陸分布拼版圖活動目的: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狀況和大洲、大洋的分布。活動器材:紅色鉛筆、藍色鉛筆、硬紙板和卡紙。活動步驟:步驟一:用紅色鉛筆在硬紙板上繪制重要的緯線(如赤道、回歸線、極圈等),用藍色鉛筆繪制重要的經線(如0°、60°E、90°E、120°E、75°W等)。步驟二:參照圖4-1-6(非洲大陸輪廓簡化為一個梯形加一個三角形),將硬紙板剪出七大洲輪廓圖(可進行色彩填充),并標注大洲名稱。步驟三:根據硬紙板上的經緯網,將各大洲擺在合適的位置上,查看四大洋的輪廓和位置,將標注有四大洋名稱的卡紙放在相應區域。活動結論:將海陸分布拼圖板打亂,按照步驟三重新拼圖,比一比誰拼得又快又準。任務二:海陸地形1.地形的概念陸地地形①五種陸地地形②兩大山脈帶探究活動三:找到世界陸地地形之最,并且找到它們位于哪個大洲?世界最大的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世界最大的盆地:世界最高的山脈:世界最長的山脈:世界最長的山系:世界最大的丘陵:海底地形探究活動四:你知道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在哪 小學生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海洋環境2.地殼的提升學生總結:海陸面積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學生總結: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學生總結: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學生思考后完成:學生總結:海陸分布不均,無論從哪個半球來看,海洋面積總是大于陸地面積。學生總結:學生總結:學生總結:學生總結:學生總結:學生找出位置并回答: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學生分組制作:學生回答:陸地表面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學生總結:學生總結:學生回答:學生總結:學生總結:學生總結: 讓學生自主學習,并知道地殼運動讓學生了解海陸分布比例讓學生了解海陸分布特征讓學生知道海陸在各半球分布狀況讓學生知道基本概念讓學生了解七大洲讓學生了解四大洋讓學生了解世界之最讓學生動手制作讓學生了解地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陸地地形讓學生主動思考地球之最讓學生了解海底地形讓學生知道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課堂練習課堂小結板書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 當地時間(2015年)7月29日,新蘇伊士運河疏浚工作已正式完成,已于(2015年)8月6日正式開通。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回答問題積極,知識點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維得到了訓練,課堂上有積極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學習氣氛,整體上達成了學習目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5張PPT)第四單元自然地理環境七年級地 理上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2024新教材】目錄01單元學習內容05新知講解02課標解讀06課堂總結03學習目標07作業布置04新知導入08知識拓展01單元學習內容單元學習內容02課標解讀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3.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海陸地形的辨別。2.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實驗等,培養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及積極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課標要求課標分析03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04新知導入新知導入在慢慢歷史長河中,人類從未停止過多海陸的探索......張騫出使西域公元2世紀,中國漢代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15世紀初,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遠及現在的東南亞、南亞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5世紀末,意大利探險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16世紀末,葡萄牙人麥哲倫首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航天航空事業發展新知導入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蘇聯宇航員加加林說,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一個蔚藍的星球,更像是一個“水球”。思考:1.為什么加加林說地球是一個水球?2.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是否均勻?如果不均勻的話,海陸分布有什么特點?05新知講解新知講解自主學習1.結合圖文材料,推測2億多年前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海陸分布狀況。2.結合《地理圖冊》,簡述魚龍“游”到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原因。“游”到喜馬拉雅山脈上的魚龍化石是指在特定自然條件下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骸及其活動的遺跡,它向我們娓娓敘說著地球上幾十億年的變遷。2023年5月,科考人員在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腳下發現了魚龍化石。原本生活在海洋的魚龍是如何“游”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呢?科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后推測,魚龍生存的年代距今2億多年,那時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魚龍遺體沉積在地層中,變成了化石。后來經過數千萬年的地殼變動,這里逐漸隆起成山,這才有了“游”到山脈上的魚龍這一發現。海陸分布任務一1.海陸分布比例(地球?水球?)海陸面積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所以,從太空看,地球更像“水球”。陸地29%海洋71%世界海陸面積比較1.49億平方千米3.62億平方千米海陸分布任務一2.海陸分布特征(1)從南北半球看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海陸分布任務一2.海陸分布特征(2)從東西半球看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海陸在各半球分布狀況探究活動一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例約為 %、海洋面積比例約為 %,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例約為 %、海洋面積比例約為 %。20804060海陸分布不均,無論從哪個半球來看,海洋面積總是大于陸地面積。想一想:總結出海陸分布規律?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1)基本概念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大陸:面積廣闊的陸地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大洲: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海:洋的邊緣部分,一般靠近大陸,常常由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開。海峽: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2)七大洲①七大洲的名稱、形狀和面積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順口溜: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七大洲面積大到小?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2)七大洲②七大洲的分布a.緯線分布特點赤道橫穿: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回歸線橫穿:非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回歸線橫穿: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極圈橫穿:歐洲、亞洲、北美洲。南極圈穿過:南極洲。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2)七大洲②七大洲的分布b.半球分布特點全部位于某一半球:北半球(歐洲、北美洲),南半球(南極洲),西半球(南美洲)。地跨南、北半球: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地跨東、西半球: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極洲。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2)七大洲③各大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德雷克海峽請同學們找出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3)四大洋①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印度洋全部在東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跨東西半球。北冰洋全部在北半球;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跨南北半球。請同學們說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海陸分布任務一3.七大洲和四大洋(3)四大洋②四大洋的大小和特征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S型面積最小、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世界第三大洋看世界地圖,找出世界之最!知識搶答1.世界上最小的大陸和最大的大陸:2.世界上最大的島嶼:3.世界上最大的半島:4.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5.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6.跨緯度最廣的大洲:7.地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的大洲:北冰洋南極洲亞洲、大洋洲澳大利亞大陸、亞歐大陸格陵蘭島阿拉伯半島亞洲制作海陸分布拼版圖探究活動二活動目的: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狀況和大洲、大洋的分布。活動器材:紅色鉛筆、藍色鉛筆、硬紙板和卡紙。活動步驟:步驟一:用紅色鉛筆在硬紙板上繪制重要的緯線(如赤道、回歸線、極圈等),用藍色鉛筆繪制重要的經線(如0°、60°E、90°E、120°E、75°W等)。步驟二:參照圖4-1-6(非洲大陸輪廓簡化為一個梯形加一個三角形),將硬紙板剪出七大洲輪廓圖(可進行色彩填充),并標注大洲名稱。步驟三:根據硬紙板上的經緯網,將各大洲擺在合適的位置上,查看四大洋的輪廓和位置,將標注有四大洋名稱的卡紙放在相應區域。活動結論:將海陸分布拼圖板打亂,按照步驟三重新拼圖,比一比誰拼得又快又準。制作海陸分布拼版圖探究活動二步驟一:“畫”制作海陸分布拼版圖探究活動二步驟二:“剪”制作海陸分布拼版圖探究活動二步驟三:“拼”制作海陸分布拼版圖探究活動二除了你們的展示外,還可以看看他們做的海陸地形任務二1.地形的概念陸地表面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最高點:珠穆朗瑪峰8848.86米最深點:馬里亞納海溝深度11034米海陸地形任務二1.地形的概念陸地表面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陸地平均海拔870米海洋平均深度3730米海陸地形任務二2.陸地地形①五種陸地地形盆地丘陵平原山地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四周高,中間低。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較山地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海陸地形任務二2.陸地地形②兩大山脈帶www.themegallery.com太平洋沿岸山脈帶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阿特拉斯山脈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找到世界陸地地形之最,并且找到它們位于哪個大洲?探究活動三世界最大的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世界最大的盆地:世界最高的山脈:世界最長的山脈:世界最長的山系:世界最大的丘陵:亞馬孫平原(南美洲)青藏高原(亞洲)巴西高原(南美洲)剛果盆地(非洲)喜馬拉雅山脈(亞洲)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美洲、北美洲)哈薩克丘陵(亞洲)海陸地形任務二3.海底地形海陸地形任務二3.海底地形判斷A、B、C、D各點所在的位置分別屬于哪一種地形。A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B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C大洋中脊: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D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你知道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嗎?探究活動四地球上最深、也是最知名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于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11034米。1951年英國挑戰者Ⅱ號在太平洋關島附近發現了它。馬里亞納海溝是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的。因海洋板塊巖石密度大,位置低,變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小試牛刀亞洲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稱。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2.大洲分界線:E_________________。3.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洲北美洲大西洋巴拿馬運河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06課堂總結課堂總結作業布置制作四大洋的拼版圖知識拓展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當地時間(2015年)7月29日,新蘇伊士運河疏浚工作已正式完成,已于(2015年)8月6日正式開通。Thanks!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量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知識性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通過地圖和材料分析,知道海陸分布。2 通過地圖和材料分析,知道海陸地形。探究能力 1.通過案例分析,了解海陸在各半球分布狀況。2.通過讀圖分析,了解世界之最。3.通過案例分析,找到世界陸地地形之最,并且找到它們位于哪個大洲?。4.通過案例分析,你知道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嗎?科學態度 培養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海陸分布圖.mp4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 知識性自我評價表.xlsx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 評價表.docx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pptx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第1課時)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