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課題1 燃料的燃燒(第1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感受化學反應的作用,欣賞化學反應造福人類的獨特價值。 2.學習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并用該方法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燃燒的條件。 3.學習從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反應條件、反應現象等視角認識化學反應,初步形成認識化學反應的系統思維。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理解燃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運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探究燃燒的條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 【情境設置】小明家里有很多食物加熱工具,我們來看看它們提供熱量的原理。 思考。 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環節二:新知探究,認識“燃燒” 活動一:認識化學反應與能量 【問題1】酒精爐的供熱原理是什么? 【引導】閱讀教材第165頁內容。 【問題2】自熱食品發熱包的發熱原理是什么? 【展示】圖片+資料卡片1。 【演示】教材【實驗7-1】。 【引導】閱讀教材,了解實驗原理,記錄實驗現象,思考實驗結論。 【引導】閱讀教材第158頁,初識燃燒。 【引導】對于下列食物加熱工具,能否從提供能量的原理角度進行分類? 【問題3】燃氣灶是怎樣利用燃料的燃燒的?燃氣灶電池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參與討論。 閱讀,思考。 思考,參與討論。 觀看實驗,記錄現象,思考。 在學習任務單上整理記錄,討論。 閱讀,思考。 思考,參與討論。 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再認識化學反應。 了解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理解燃燒在生活中的應用。 聚焦燃燒,為后面學習“燃燒的條件”做鋪墊。活動二:探究燃燒的條件 【問題4】結合之前學習的蠟燭、木炭、鐵絲等物質的燃燒,猜想燃燒反應需要哪些條件。 【演示】實驗2(教材“探究——燃燒的條件”),提供資料,引導為“燃燒的條件”的猜想尋找證據。 【提問】哪些變量是控制變量? 【問題5】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什么? 思考,參與討論。 觀看實驗。 在學習任務單上整理記錄,討論。 梳理,討論。 結合已有知識,進行實驗猜想,體驗如何選擇現象證據驗證猜想。環節三:方法導引,分析“燃燒” 【問題6】實驗驗證“燃燒的條件”的方法是什么? 【引導】閱讀教材第160頁。 【演示】實驗3(教材“探究——燃燒的條件”) 【提問】能否采取措施讓水下的白磷燃燒? 【引導】觀看實驗,根據白磷的現象,可以得出關于燃燒條件的什么結論?填寫學習任務單。 思考,閱讀,參與討論。 聆聽、討論,記錄。 應用方法繼續完善“燃燒的條件”實驗設計,整理學習任務單上相應內容。 梳理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并加以應用、體會,初步建立燃燒反應模型。環節四:知識歸納,方法總結 【提問】本節課的收獲? 【歸納總結】 1.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 2.關于燃燒的條件 3.關于燃燒條件的驗證方法 思考、聆聽,參與討論。 提煉通過本節課知識學習形成的化學方法。環節五:方法應用,解決問題 活動三:應用燃燒的條件分析問題 【回顧問題3】燃氣灶中電池的作用是什么? 【提問】嘗試解釋以下生活中的現象: 1.火上澆油; 2.室內起火時,不能打開門窗; 3.“紙火鍋”是用紙張代替金屬材料做容器盛放湯料,當加熱時紙張不會燃燒。 【演示】“紙火鍋”對比實驗。 思考,參與討論。 思考,參與討論。 在學習任務單上記錄、整理。 與課初問題呼應,加深對燃燒的條件的理解。 應用燃燒條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后任務 1.嘗試解釋中國古人節能“黑科技”——省油燈。 2.初步完成《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調查報告》。 任務1:調查家用燃料及其用途、正確使用燃料的方法。 任務2:綜合多種因素初步分析家用燃料變遷的原因。 欣賞化學反應造福人類的獨特價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為下一課時做鋪墊。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