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新聞播報:痛心!男孩隨父跟團騎行遭汽車碾壓身亡造成這場慘劇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此類慘劇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周歲。如果未成年人年齡小于12周歲,則不可以騎自行車上路。2024年8月11日,河北保定容城縣一父親帶11歲兒子參加騎行團,期間小孩不慎摔倒,遭對向行駛汽車碾壓身亡。肇事司機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被批捕。據悉,事發路段為機動車道,不少騎行愛好者都喜歡到該路段騎行。遵守規則在我的腳下轉動課堂探究:街頭“暴騎團” 健身自由還是違法必究 在公共道路騎車應當遵守哪些交通規則?有了這些交通規則,騎行者們是否還能實現騎行自由?課堂筆記: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在中國,公共道路上騎自行車應當遵守以下法律規則。違反這些規定,可能會面臨警告、罰款等法律后果。遵守交通信號靠右行駛不得逆行不得載人不得酒后騎行佩戴頭盔不得使用手機不得安裝遮陽傘等影響安全的裝置不得在機動車道、人行道上騎行不得擅自改裝車輛結構在規定地點停放不得超速課堂筆記: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據世界衛生組織12月13日發布的《2023年道路安全全球現狀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道路交通死亡人數每年下降5%,降低至每年119萬人。報告指出,雖然每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略有下降,但行人、騎自行車的人和其他弱勢道路使用者面臨嚴重且不斷上升的死亡風險,道路交通事故仍是5至29歲兒童和青年的主要殺手。在所有道路交通死亡中,騎自行車的人占比6%。課堂探究:騎行遭碾壓孩子父親疑曾回懟他人勸阻“男孩隨父騎行遭碾壓身亡”事件發生后,有網友指出,此前,當事父親的社交賬號下曾有人提醒其孩子太小,騎行跟得太近,不適合跟團騎行,也不適合在快速路騎行,該男子回懟網友“跟你有關系嗎”。“人教人不聽,事教人一次就會。”非得經過血的教訓才懂得敬畏規則嗎?課堂筆記:2.如何自覺遵守規則?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不食無主之梨:許衡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他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有人勸解道:“亂世之時,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嗎?”課堂筆記:2.如何自覺遵守規則?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四知”典故:東漢名臣楊震,為人正直,不謀私利。他在擔任荊州刺史和東萊太守期間,以清廉著稱。一次,楊震在赴任東萊太守途中,經過昌邑時,他之前推薦的秀才 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夜晚,王密帶著十斤黃金想要送給楊震,以表感謝。楊震拒絕接受,并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這是為何?”王密以為楊震客氣,便說:“深夜無人知曉。”楊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聽后羞愧而去。課堂探究:機動車道騎行與機動車駕駛員發生矛盾機動車道騎行與機動車駕駛員發生矛盾!司機指責騎行愛好者:進入機動車道亂騎車,險些發生交通事故,并解釋前幾天騎行造成孩子死亡的事情還都沒解決!騎行年輕人則反駁:非機動車道被汽車占滿了無法騎行,只能在機動車道騎行……加入看到暴騎團違規騎行,你是否會進行勸阻?說說你的理由。你認為如何進行勸阻才會更有效?課堂筆記:3.如何自覺維護規則?我們要堅定地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方法節能:勸導的技巧課堂探究:電動自行車強制性新國標再修訂不再強制電動自行車安裝腳踏騎行裝置:2024年9月19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與2019年4月正式發布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相比,此次意見稿有兩點重要變動,一是適當放寬了對整車重量的限制,二是優化了腳踏騎行功能。你還知道哪些被改進的規則?說說為什么有這些變化。課堂筆記:4.如何參與改進規則?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相關鏈接:2024年《法治藍皮書 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23年度,我國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2件;制定行政法規7件,修改行政法規17件,廢止行政法規3件;制定司法解釋12件,修改司法解釋3件,廢止司法解釋5件。新制定新制定新修改新修改課堂延伸:你如何對待下列場景中的規則圖書館考場里列車上景區內課堂小結:自由與規則密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維護和改進規則自由的邊界自由的保障他律與自律敬畏規則堅定維護規則積極改進規則遵守規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