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授課人:XXXX授課班級:XXXX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1.政治認同:規范行為習慣,增強青少年依法規范自身行為的能力,擁有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2.法治觀念:了解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心理和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建立對校園暴力等青少年常見違法犯罪行為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3.責任意識: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強化法律責任意識,鞏固守法觀念。認真閱讀課本P52—57頁內容,思考本課教學基本問題(時間:5分鐘)活動一 判一判——我是小法官入室盜竊罪持刀搶劫罪非法拘禁罪銷售有害食品罪1.刑法的作用和內容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內容:刑法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處什么樣的刑罰。(罪與罰)活動二 辨一辨——我是小法官行為一: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行為二:毆打他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的,觸犯了刑法。一般違法行為犯罪行為請同學們討論,分辨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區別。并列舉類似的例子。王某在某網絡平臺上注冊自媒體賬號。王某明知在建的某機場系軍用機場、該軍用機場涉及國家秘密且禁止公開發布,為在某網絡平臺上獲取更多關注和流量,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間,多次將上述機場的位置、規模、建設進度等信息制作成衛星圖片、視頻并配以文字等,通過其自媒體賬號多次在網絡上公開散布、傳播。據統計,相關內容累計在互聯網上向網民展現15萬余次、閱讀與播放12萬余次、獲得評論100余條。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聚焦生活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2.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征 ★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并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活動三 想一想——探究與分享在我國,廣大人民警察處于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第一線,時常面臨各種危險。社會生活中,有的人法律意識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責眾”心理,他們采用威脅恐嚇、拳打腳踢,甚至駕車沖撞等方式侵襲民警,嚴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嚴重挑戰國家法律權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我國刑法第277條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從重處罰。請同學們討論,為什么要對暴力襲擊人民警察的惡行為從重處罰?3.刑罰的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3.刑罰的種類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案例分析2022年10月,易某駕車從口岸進境,未向海關申報。拱北海關關員依法對其駕駛的車輛進行檢查,發現車內“暗藏玄機”——該車天窗與遮陽板間隙及扶手箱下改裝的暗格中,藏有大量龜類動物。易某不能出具有效的檢疫審批證明。經鑒定,上述涉案動物中的1760只紅耳彩龜(又稱巴西龜)為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和《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參考總價為人民幣8.8萬元。2024年9月19日上午,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全國首例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刑事案件一審公開宣判,以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罪判處被告人易某有期徒刑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易某當庭表示服從法院判決,不上訴。主刑附加刑4.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p5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八大罪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個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老師、父母。后來便放縱自己,曾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的處分。他非擔沒有接受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在社會上偷竊財產、參與賭博,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錢到網吧玩游戲,他跟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的幾天內就作案三起,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分析4.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不良行為、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4.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圖示反映的關系,正確的一組是( )B2.16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品學兼優,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偷東西、打罵同學。受到學校紀律處分后,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甚至和另外兩個“朋友”攔路搶劫,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陳某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告訴我們( )①避免結交朋友是預防犯罪的根本②預防犯罪要從杜絕不良行為開始③青少年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④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行為規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3.2024年9月20日,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徐某某受賄一案,對被告人徐某某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百五十萬元;對徐文榮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下列對徐某某所受刑罰的說法,認識不正確的是(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B.有期徒刑屬于主刑C.罰金屬于附加刑D.張某某所受的刑罰都屬于附加刑D4.右邊漫畫啟示我們( )①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②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③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④一般違法必然會演變為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