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學案型 課件(7份打包下載) 2024-2025學年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學案型 課件(7份打包下載) 2024-2025學年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35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2 化學方程式
課時三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
一、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一定
已知氫氣燃燒的反應中m氫氣∶m氧氣∶m水=1∶8∶9,
請填寫下表:
編號 氫氣 氧氣 水
① 0.5 t
② 16 g
③ 27 kg
4 t
4.5 t
2 g
18 g
3 kg
24 kg
利用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可由任一物質質量,求出其
他物質的質量。
二、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
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
數)之比
例: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在這個反應中,高錳酸
鉀與氧氣的質量比是 (填最簡整數比)。
79∶8 
三、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
1. 設未知數x;   2.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一定要
配平);
3. 找相關物質的質量比,與物質的化學式對齊,上面寫
相對質量,下面寫實際質量(已知量帶單位);
4. 列比例式;   5.求解(答案帶單位); 
 6.寫出簡明答語。
注:①計算過程必須規范,步驟可概括為“設、寫、
找、列、求、答”。
②未知數x是一個物理量,本身包含單位,不能在x后
面再帶單位。
③化學方程式一定要書寫正確,相關物質間質量比一定
要計算準確。
④代入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通常是質量,而且是參加
反應的純凈物的質量。
例:加熱分解79 g高錳酸鉀,可得到氧氣的質量是多
少?(O-16 K-39 Mn-55)
解:設可得到氧氣的質量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79 g x
=  x=8 g
答:可得到氧氣的質量是8 g。
利用元素質量守恒巧解計算題
質量守恒定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定律。在化學
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各元素的原子總數也無
增減。所以在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即
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質量是守恒的。
b例1:一定質量的乙醇(C2H5OH)在氧氣不足的
條件下燃燒,得到CO、CO2和水的總質量為27.6 g,其
中水的質量為10.8 g,則參加反應的乙醇的質量是多
少?生成一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
解析:根據元素質量守恒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質
量等于產物CO、CO2中碳元素的總質量,而乙醇中氫元
素的質量等于產物H2O中氫元素的質量。
解:10.8 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10.8 g×
=1.2 g
則參加反應的乙醇的質量為1.2 g÷ =
9.2 g
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為9.2 g× =
4.8 g
根據題意可得生成的CO、CO2總質量為27.6 g-
10.8 g=16.8 g
設生成CO的質量為x,則生成CO2的質量為16.8 g
-x,由題意列式為
x× ×100%+(16.8 g-x)× ×100%=
4.8 g
解得x=1.4 g
答:參加反應的乙醇的質量為9.2 g,生成CO 的質
量為1.4 g。
例2:有一種含CaCO3與CaO的混合物,測得其中鈣
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取該混合物16 g,經高溫煅燒
后,將剩余固體投入足量的水中,固體全部溶解生成Ca
(OH)2,則生成Ca(OH)2的質量為(  )
A. 3.7 g B. 7.4 g
C. 14.8 g D. 22.2 g
解析:這里涉及多個反應,根據鈣元素的質量保持
不變得到。在混合物中鈣元素的質量為16 g×50%=8
g。固體全部溶解生成Ca(OH)2的質量為8 g÷
=14.8 g,故答案C正確。
一、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一定
1. 寫出水通電的化學方程式,找出各物質的質量比后,
思考:要得到1 g氫氣,需要電解水 g,同時得
到 g氧氣。電解18g水可得到 g氫氣, g
氧氣,水、氫氣、氧氣的質量成 (填“正”或
“反”)比例,即化學方程式中,一種物質增加,其他
物質也成比例的增加;一種物質減少,其他物質也
。所以我們是利用列比例式的方法來進行
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
9 
8 
2 
16 
正 

比例的減少 
二、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
2. 在反應2CO+O2 2CO2中,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為( B )
A. 2∶1∶2 B. 56∶32∶88
C. 28∶32∶44 D. 1∶1∶2
B
3. (1)查教材元素周期表,寫出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
質量。
H C O Na Mg Al S Cl
1 12 16 23 24 27 32 35.5
K Ca Mn Fe Cu Zn Ag
39 40 55 56 64 65 108
1
12
16
23
24
27
32
35.5
39
40
55
56
64
65
108
(2)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及其相對分子質量。
物質 氫氣 氧氣 二氧化碳
化學式  H2   O2   CO2 
相對分子質量  2   32   44 
物質 水 過氧化氫 高錳酸鉀
化學式  H2O   H2O2   KMnO4 
相對分子質量  18   34   158 
H2
O2
CO2
2
32
44
H2O
H2O2
KMnO4
18
34
158
三、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
4. 假如你是火箭推進器的設計師,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
攜帶100 kg的液氫,充分燃燒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若
采用電解水的實驗獲得100 kg氫氣,則需分解水的質量
是多少?(已知:H-1 O-16)
解:設生成100 kg液氫所需分解水的質量為x。
2H2O 2H2↑+O2↑
36 4
x 100 kg
=   x=900 kg
答:需分解水的質量為900 kg。
5. 如圖是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
(第5題)
(1)試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2)檢驗氧氣集滿的方法是

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
進入導管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
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集滿 
(3)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
焰,放出熱量,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制取0.96 g氧氣,至少需要
高錳酸鉀的質量是多少?(已知:O-16 K-39 Mn
-55)
解:(4)設至少需要高錳酸鉀的質量是x。
2KMnO4 K2MnO4+MnO2+O2↑
316 32
x 0.96 g
=  x=9.48 g
答:(4)至少需要高錳酸鉀的質量是9.48 g。
6. 在C+O2 CO2中,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下列物
質的質量數據正確的是( D )
A. C 3 g  O2 5 g  CO2 8 g
B. C 3 g  O2 6 g  CO2 9 g
C. C 3 g  O2 7 g  CO2 10 g
D. C 3 g  O2 8 g  CO2 11 g
D
7. 在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生某一化學反應,測得
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 )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質量/g 16.0 84.0 4.0 0.5
反應后質量/g x 42.0 15.0 5.0
B
A. x的值為42.5
B. 反應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質量比為3∶1
C. 乙一定為化合物
D. 丙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22∶9
8. 在化學中常常出現“1+1≠2”的有趣現象,但也有
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實的是( C )
A. 20 ℃,1 L水與1 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等于2 L
B. 20 ℃,1 g氫氣在1 g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的質量
為2 g
C. 20 ℃,1 g硫粉在1 g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2 g二氧
化硫
D. 20 ℃,1 g碳在1 g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2 g 二氧化

C
9. 在反應A+3B 2C+3D中,已知2.3 g A跟4.8 g B
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18,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B )
A. 23 B. 46 C. 92 D. 96
B
10. (2024·福建)生產乙醇(C2H6O)的兩個反應如
下:(H-1,C-12,O-16)
①C2H4+H2O C2H6O;
②C6H12O6 2C2H6O+2CO2↑。
(1)若用反應①制取23 g乙醇,理論上至少需要乙烯
(C2H4)的質量是多少?
(2)原子經濟性= ×100
%,它是綠色化學的重要指標。上述兩個反應中,原子
經濟性更好的是反應 (填“①”或“②”)。
① 
解:(1)設制取23 g乙醇,理論上至少需要乙烯的質
量為x。
C2H4+H2O C2H6O
 28 46
 x 23 g
=  x=14 g
答:(1)制取23 g乙醇,理論上至少需要乙烯的質量
為14 g。
11. (2024·遂寧)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
和”,實現二氧化碳的相對“零排放”。使用氫能源汽
車可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氫化鈣(CaH2)是一
種重要的制氫劑,氫化鈣可與物質M反應生成氫氣,反
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H2+2M Ca(OH)2+
2H2↑,請完成下列各題:(H-1,Ca-40)
(1)CaH2中鈣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化為最簡整數比)。
(2)M的化學式為 。
20∶1 
H2O 
(3)若制取8 kg氫氣,計算理論上需要CaH2的質量
(寫出計算過程)。
解:(3)設制取8 kg氫氣,理論上需要CaH2的質量
為x。
CaH2+2H2O Ca(OH)2+2H2↑
 42 4
 x8 kg
=  x=84 kg
答:(3)理論上需要CaH2的質量是84 kg。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
(2)鐵在氧氣中燃燒: ;
(3)磷在空氣中燃燒: ;
(4)電解水: ;
2H2+O2 2H2O 
3Fe+2O2 Fe3O4  
4P+5O2 2P2O5  
2H2O 2H2↑+O2↑  
(5)雙氧水制氧氣: ;
(6)高錳酸鉀制氧氣:

2H2O2 2H2O+O2↑  
2KMnO4 K2MnO4+
MnO2+O2↑            (共42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單元整理與復習
1. 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固體質量減少,因此不遵守
質量守恒定律。 ( × )
(2)蔗糖溶于水后,總質量不變,體現了質量守恒定
律。 ( × )
(3)4 g氫氣和4 g氧氣充分反應后生成8 g水。
( × )
(4)32 g硫和32 g氧氣充分反應后生成64 g二氧化硫。
( √ )
×
×
×

(5)硫在氧氣中燃燒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因為反應
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 √ )
(6)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量、質量均不改
變。 ( √ )
(7)某物質完全燃燒后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中一
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 × )


×
2. 找出下列化學方程式的錯誤,并更正。
(1)C+O2 CO2

(2)4Fe+3O2 2Fe2O3

C+O2 CO2
3Fe+2O2 Fe3O4
(3)2H2O 2H2+O2↑

(4)H2O2 H2↑+O2↑

2H2O 2H2↑+O2↑
2H2O2 2H2O+O2↑
(5)8P+10O2 4P2O5

4P+5O2 2P2O5
3. 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填序號)。
(第3題)
①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相等
②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③反應前和反應后的物質都屬于混合物
④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5∶1
①③⑤⑥ 
⑤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⑥反應的生成物可能是一種氧化物
4. 下面是小茗同學的解題過程,請你找出錯誤,并改
正。
某工廠需要100 kg氧氣作原料。若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
這些氧氣,消耗水的質量是多少?
解:設消耗水的質量為x kg。
2H2O 2H2↑+O2↑
20 32
x 100
= x=160
答:消耗水的質量為160 kg。
解:設消耗水的質量為x。
2H2O 2H2↑+O2↑
36        32
x 100 kg
=  x=112.5 kg
答:消耗水的質量為112.5 kg。
改正:
一、選擇題
1. “潔廁靈”與“漂白劑”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產
生一種有毒氣體X。其反應原理為NaClO+2HCl
NaCl+X↑+H2O,則X的化學式為( D )
A. H2 B. ClO2 C. O2 D. Cl2
2. 根據化學方程式A+NaOH B+H2O,推斷B、A
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 C )
A. 12 B. 18 C. 22 D. 40
D
C
3. m g硫在n g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是多
少?下列答案中你認為最合理的是(m可與n相等,也
可不相等)( C )
A. 一定等于(m+n) g
B. 一定小于(m-n) g
C. 小于或等于(m+n) g
D. 一定大于(m+n) g
C
4. 下列實驗能夠用于直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C )
A B
C D
C
5. 鎂帶在耐高溫的密閉容器中(內含空氣)加熱發生反
應:3Mg+N2 Mg3N2。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容器
里所盛物質總質量變化的是( C )
A B C D
C
6. “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
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其微觀圖示如下。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活性粒子中只含有氧元素
B. 乙醇屬于氧化物
C. 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
D. 由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為3CO2+2H2O
3O2↑+C2H5OH
(第6題)
C
7. 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密閉容器中
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D )
(第7題)
①丁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
②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屬于分解反應
③該反應中的甲、丙物質的質量比為7∶10
④該反應中的乙、丙物質的質量比為3∶17
⑤甲、乙物質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物質的質量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已知2.3 g某純凈物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
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下列關于該純凈物組成的
說法正確的是( B )
A. 只含有碳、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氫、氧元素
B
二、填空題
9. 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劑,能將二氧化碳高
效轉化為甲醇,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
(第9題)
(1)反應前后, (填“分子”或“原子”)
的種類不變。
原子 
(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是
(填化學式)。
CO2+3H2 CH3OH+H2O  
H2 
10. 常溫下,氯氣(Cl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
味、比空氣重的有毒氣體。它常用于自來水消毒,原
因是氯氣能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
氫,其中的次氯酸能殺菌消毒,但次氯酸不穩定,見
光易分解成氯化氫和一種單質氣體。根據以上信息回
答下列問題:
(1)氯氣的物理性質是
(只寫2點)。
(2)寫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價: 。
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
味、密度比空氣大等)     
+1 
(3)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Cl2+H2O HClO+HCl 
2HClO 2HCl+O2↑  
11. 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聯系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
特點。 、 、 三種小球分別代表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
子。
(1)A、B、C、D表示四種物質,其微觀示意圖如
圖所示:
[第11(1)題]
(1)①從微觀角度看,B中每個分子由 個原子
構成。
②從宏觀角度看,圖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序
號,下同),表示單質的是 。
4 
CD 
A 
[第11(1)題]
(2)在一定條件下,A和B發生化學反應生成E和F,其
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若F為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氣
體,則F的化學式為 ,該反應中生成的E和F的質
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第11(2)題]
N2 
27∶14 
三、實驗題
12. 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化學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
實驗Ⅰ:以下是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
“質量守恒定律”的過程。
【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
等?
【形成假設】假設1:不相等;假設2:相等。
【實施實驗】甲、乙兩組同學用托盤天平分別稱量反應
前后物質的質量。
甲組 乙組
實驗方案
(反應后
略)
實驗現象 有氣泡產生,天平
指針向右偏轉 天平指針沒有偏轉
結論 假設1正確 假設2正確
【反思評價】究竟哪種假設正確?通過討論,同學們
發現甲組中有氣體逸出,導致指針向右偏轉。得到啟
示: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時,凡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 體
系中進行。
【表達交流】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填序號)。
①原子數目 ②分子數目 ③元素種類
密閉 
①③⑤
⑥ 
④物質種類 ⑤原子種類 ⑥物質的總質量
實驗Ⅱ:利用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來驗證質量守恒
定律(如圖 1)。
圖1
圖2
(第12題)
(1)請寫出鎂條與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
式: 。
2Mg+O2 2MgO 
(2)小明認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燃燒產物的質量應
大于反應物鎂條的質量。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發現陶
土網上的燃燒產物質量反而比反應前鎂條質量小,其主
要原因是 。
(3)小斌按圖 2 裝置改進實驗,驗證了質量守恒定
律,卻發現產物中還有一些黃色固體。
【提出問題】黃色固體是什么呢?
【查閱資料】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
②鎂能與氮氣反應生成黃色的氮化鎂(Mg3N2)固體;
生成物氧化鎂逸散到空氣中  
③氮化鎂可與水反應生成氨氣,氨氣能使酚酞溶液變
紅。
【形成假設】黃色固體為Mg3N2。
【實施實驗】
B中有氣泡冒出,
A中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及結論
如圖,取鎂條的燃燒產物于燒杯B中,加入適量水,然后用大燒杯罩住小燒杯A和B 現像:

結論:燃燒產物中含Mg3N2
四、計算題
13. (2024·宜賓)某火力發電廠為防止燃煤煙氣中的
SO2排出后污染環境,選擇使用石灰石進行煙氣脫硫,
這個過程中會發生化學反應:
2CaCO3+2SO2+O2 2CaSO4+2X。
回答下列問題:
(1)X是 (填化學式)。
CO2 
(2)若火力發電廠每天燃煤產生48 t SO2,通過以上
反應進行煙氣脫硫,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質量
是多少?
解:(2)設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質量是x。
2CaCO3+2SO2+O2 2CaSO4+2CO2
 200  128
 x 48 t
=  x=75 t
答:(2)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質量是75 t。
單元化學用語匯集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電解水:  
氫氣燃燒:
硫燃燒:
2H2O 2H2↑+O2↑ 
2H2+O2 2H2O 
S+O2 SO2  
鐵燃燒:
鎂燃燒:
雙氧水制氧氣:
高錳酸鉀制氧氣: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2H2O2 2H2O+O2↑  
2KMnO4 K2MnO4+MnO2+
O2↑ 
磷燃燒:
4P+5O2 2P2O5  
1. 碳的單質有 、 、 ,將三
者放在一起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
物”),三者之間的相互轉化屬于 變化。
2. 金剛石的物理性質: 的固體,天然存
在的最硬的物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混合物 
化學 
無色透明 
碳的單質(P128~132)
3. 石墨的物理性質: 的固
體,能夠導電。
4. 金剛石、石墨、C60物理性質差異很大的原因:

灰黑色、有金屬光澤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共32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2 化學方程式
課時一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一、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1. 概念:用 來表示 的式子,叫
作化學方程式。
注:①等號左邊為反應物,右邊為生成物,上面為反應
條件。
②通常用“△”表示反應需要加熱,用“↑”或“↓”注
明生成物是氣體或沉淀。
化學式 
化學反應 
2.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及讀法
意義 讀法(以2H2+O2
2H2O為例)
“質
” 表明了

和 氫氣和 在
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反應
物 
生成物 
反應條件 
氧氣 
點燃 
水 
意義 讀法(以2H2+O2
2H2O為例)
“量
” 各物質的
比[(相對分子質
量×化學計量數)
之比] 每 份質量的氫氣
和 份質量的氧氣完全
反應生成 份質量的水
質量 
4 
32 
36 
意義 讀法(以2H2+O2
2H2O為例)
微觀 各物質的微粒
比(化學計量
數之比) 每 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
子反應生成 個水分子

數 
2 
2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1. 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
(1)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質量減少:


(2)銅粉在空氣中加熱后,生成物的質量大于銅粉的
質量:



錳酸鉀受熱分解產生氧氣,氧氣逸散,故剩余固體質量
減少 
銅粉在加熱的條件下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參
加反應的銅和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故生
成物的質量大于銅粉的質量 
2. 用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物質的質量
(1)一段蠟燭燃燒前質量為a g,燃燒后的質量為b g,
生成二氧化碳c g,水蒸氣d g,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
質量之和為 g,參加反應的石蠟質量
是 g,消耗氧氣的質量是
g。
(c+d) 
(a-b) 
[(c+d)-
(a-b)] 
(2)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反
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量/g 30 3 6 8
反應后的質量/g 16 m 4 24
D 
A. 丁中所含元素種類與甲、丙中元素種類相同
B. 乙可能是反應的催化劑
C. 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是7∶1
D. 甲、丁一定都是單質
解題思路總結:
3. 用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計算物質的化學式
已知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 NaCl+X
+NaClO,則X的化學式為 。
H2O 
4. 用質量守恒定律推斷物質的組成
(1)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中
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某物質
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中一定含
有 元素。
(2)將4.6 g某化合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 g二
氧化碳和5.4 g水,則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是 g;
該化合物由C、 元素組成,其中碳元素的質量
為 g。
C、H 
O 
C、H、O 
9.6 
H、O 
2.4 
一、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1. 根據化學方程式不能獲得該反應的信息是( A )
A. 化學反應的快慢 B. 生成物
C. 反應條件 D. 反應物
A
2. 下列關于化學方程式4P+5O2 2P2O5的讀法,
錯誤的是( B )
A. 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B. 在點燃的條件下,每4體積的磷和5體積的氧氣完全
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C. 在點燃的條件下,每4個磷原子和5個氧氣分子反應
生成2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D. 在點燃的條件下,每124份質量的磷和160份質量的
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84份質量的五氧化二磷
B
3. 氧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 Ca
(OH)2,這個式子表明反應物是
和 ,生成物是 ,還表示參與反
應的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每 份質量的氧化
鈣與 份質量的水反應生成 份質量的氫氧化
鈣。(已知:H—1 O—16 Ca—40)
CaO 
H2O 
Ca(OH)2 
56 
18 
74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煤燃燒后剩余的煤渣比較輕,因此不符合質量守恒
定律
B. 蠟燭燃燒生成的氣態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蠟燭減少
的質量與消耗的氧氣的質量之和
C. 10 g水全部蒸發后生成10 g水蒸氣,因此符合質量守
恒定律
D. 12 g碳與12 g氧氣反應生成24 g二氧化碳
B
5. 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
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載人航天器中處理CO2的一種方法是2Li2O2+2CO2
2X+O2,則X的化學式為( C )
A. Li B. Li2O
C. Li2CO3 D. LiOH
C
6. 下列關于反應:2X+Y Z的敘述,錯誤的是
( D )
A. Z一定是化合物
B. 在反應中,X、Y、Z三種物質的粒子數目比為
2∶1∶1
C. Z的化學式為X2Y
D. 若a g X和b g Y充分反應,則一定生成(a+b) g的
Z
D
7. 某物質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后只生成氮氣和水,
則該物質中( D )
A. 只含氮元素
B. 一定含氮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
C. 一定含氮元素和氫元素,不含氧元素
D. 一定含氮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
8. 從化學方程式2KClO3 2KCl+3O2↑中獲取的信
息錯誤的是( B )
A. 反應在常溫下不能發生
B. 反應物是KClO3和MnO2,生成物是KCl和O2
C. KClO3、KCl、O2的粒子個數比為2∶2∶3
D. 245 g KClO3完全反應生成149 g KCl和96 g O2
B
9. 充分加熱a g氯酸鉀與b g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留下殘
余固體c g,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C )
A. (a-b) g B. (a-b-c) g
C. (a+b-c) g D. (a-b+c) g
C
10. (2024·廣安)二氧化氮是空氣污染物之一,可用尿
素[CO(NH2)2]吸收,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NO2
+4CO(NH2)2 4CO2+7X+8H2O。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C )
A. CO(NH2)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60 g
B. 該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未發生改變
C. 二氧化氮是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D. X的化學式為N2
D
11. 在化學反應2A+B2 2AB中,A與B2反應的質量
關系如圖所示,現將6 g A和8 g B2充分反應,則生成AB
的質量是( C )
A. 9 g B. 11 g
C. 12 g D. 14 g
(第11題)
C
12. 已知反應A+B C+D,A、B兩物質完全反應時
質量比為4∶3,若生成C和D物質共 140 g,則該反應消
耗B物質的質量為( A )
A. 60 g B. 80 g
C. 90 g D. 120 g
A
13. 化學反應是在微觀粒子間進行的。結合下圖,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B. 該反應過程中原子數目減少
C. 甲既是氧化物又是化合物
D. 乙從液態變為氣態化學性質改變
(第13題)
C
14. (2024·云南)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
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
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量/g 2.8 1 16 10
反應后的質量/g 0 9.8 6.4 a
A. a=13.6
B. 甲和丙為反應物
C. 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D. 甲、乙發生改變的質量比為7∶22
15.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種物
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
量變化如圖所示(圖中正數表示物質質量的增加量,負
數表示物質質量的減少量,0表示物質質量不變),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戊一定是催化劑
B. 參加反應的乙和丙的質量比是3∶2
C. 容器中甲和丁的質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質量之和
D. 甲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1
(第15題)
B
16. 下列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均生成CO2和H2O,若
參加反應的該物質分子與氧分子的個數比為1∶3,則該
物質的化學式不可能是( C )
A. C2H4 B. C2H6O
C. C2H4O D. C3H4O2
C
17. 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混合,
此時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1所示。一段時間后,各物
質的質量分數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丁是反應物
B. x的值為20
C. 乙是此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D. 生成38 g甲,需消耗60 g丁
(第17題)
A
18. 某純凈物A在空氣中完全燃燒,配平的化學反應方
程式為A+3O2 2CO2+3H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A中含有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
號)。
(2)求9.2 g A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質量是 。
C、H、O 
4.8 g 
2.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在式子兩邊的 前面配
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
3. 化學方程式書寫步驟:(1)寫;(2)配;(3)
等;(4)標。
化學式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P118~120)
1. 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

①遵循客觀事實;②遵
循質量守恒定律 (共33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1. 銅粉與氧氣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1)符號表達式: 。
(2)現象:紅色固體變 ;反應前后天平兩次稱
量的結果 。
Cu+O2 CuO 
黑 
不變 
(3)結論:參加反應的銅和氧氣的質量總和
反應生成的氧化銅的質量總和。
(4)思考: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端系氣球?

等于 
平衡壓強,防止橡膠塞被沖開 
2. 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1)符號表達式: 。
(2)現象:鐵絲表面生成 固體;溶液
由 色逐漸變為 色;反應前后天平兩次稱
量結果 。
Fe+CuSO4 Cu+ FeSO4
紅色 
藍 
淺綠 
不變 
(3)結論:參加反應的鐵和硫酸銅的質量總和
反應生成的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總和。

于 
二、質量守恒定律
內容:參加 的各物質的 ,等
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 。
注:(1)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化學變化),不能用
于物理變化。
(2)守恒的是“質量”,而不是其他物理量(如體
積)。
化學反應 
質量總和 
質量總和 
(3)正確理解“參加”的含義,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
質量 (填“能”或“不能”)計算在內。
(4)“各物質”包括所有反應物和生成物,尤其應注
意不能遺漏氣體和煙。
不能 
三、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
1. 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在敞口燒杯中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1)符號表達式:Na2CO3+HCl NaCl+H2O+CO2。
(2)現象:固體 ,有 產生;反
應前后天平指針位置 。
(3)思考:①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比實驗前小,為
什么?


②若要驗證該反應前后質量守恒,實驗應如何改進?

消失 
大量氣泡 
偏轉 
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故剩余物質的質量減
少 
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  
2.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1)符號表達式: 。
(2)現象:產生耀眼的 ,放 ,生
成 色固體,有白煙;反應前后天平指針位置

Mg+O2  MgO 
白光 
熱 
白 

轉 
(3)思考:①理論上,反應生成物的質量比實驗前鎂
條的質量大,為什么?


②實際上,反應后殘留固體的質量比實驗前鎂條的質量
小,為什么?


反應有氧氣參加,故生成氧化鎂的質量大于鎂的質
量 
有一部分生成物以白煙的形式逸散,故殘留固體的質
量比鎂條小 
③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有什么要求?
試劑能發生 ;有氣體參加或產物容易逸散
的反應,應在 中進行實驗。
化學反應 
密閉裝置 
四、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
物)的 重新組合而生成新物質(生成物)。化
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和 不變,原子
的 也沒有改變,因此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
總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小結:化學反應前后的變與不變。
原子 
種類 
數目 
質量 
宏觀 微觀
六個一
定不變 元素的 、元
素的 、物質
的 原子的 、原
子的 、原子

兩個一
定改變 物質的 分子的
兩個可
能改變 元素的化合價 分子的數目
種類 
質量 
總質量 
種類 
數目 
質量 
種類 
種類 
一、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1. 下列實驗能夠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B )
A
B
B
C
D
二、質量守恒定律
2. 關于質量守恒定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
A. 煤燃燒化為灰燼,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 水結冰前后,質量保持不變,該變化符合質量守恒
定律
C. 無數實驗證明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 質量守恒定律只適合于有氣體或固體生成的化學反

C
3. 在化學反應A+B C+D中,5克A與8克B恰好完
全反應,生成4克C,則生成D的質量為 克。
9 
三、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
4. 某同學在敞口容器中做了鋁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固體
氧化鋁實驗。他準確稱量了反應前后容器及物質的質
量,發現反應前后質量都發生了變化。
(1)鋁粉燃燒生成氧化鋁的質量比參加反應的鋁粉的
質量 (填“大”或“小”)。
大 
(2)你認為這個反應是否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3)欲利用上述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需在
容器中進行實驗。
是 

閉 
四、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5. 氯堿工業是以電解食鹽水(NaCl溶液)為基礎的基
本化學工業,電解食鹽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D )
A. H2 B. Cl2
C. NaOH D. NaNO3
D
6. 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B )
①原子數目;②分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種類;
⑤原子種類;⑥物質的總質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②⑥ D. ②③⑤
B
7. 科學家利用太陽光在新型催化劑表面高效分解水,微
觀過程如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 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 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C. 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D. 該過程可看出化學反應經歷了原子重新組合
(第7題)
B
五、化學用語積累
8. 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1)銅在空氣中加熱:

(2)鎂在空氣中燃燒:

Cu+O2 CuO     
Mg+O2 MgO  
(4)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HCl NaCl+H2O+CO2  
(3)鐵絲放在硫酸銅溶液中:

Fe+CuSO4 FeSO4+Cu  
9. 現將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16
g C和11 g D,則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 B )
A. 20∶11 B. 20∶7
C. 5∶4 D. 16∶11
B
10. 如圖是反映某個化學反應里各物質的質量與時間的
變化關系,下列對此變化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D )
A. 充分反應后,乙的質量+丙的質量=
甲的質量
B. 甲物質不可能是單質
C. 此化學反應中,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 此化學反應是分解反應
(第10題)
D
11. 如圖是兩種氣體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相同
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 ( D )
A.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
B. 反應后生成了兩種新的物質
C. 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
D.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第11題)
D
12. 質量守恒定律是物質科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本校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Ⅰ
實驗Ⅱ     實驗Ⅲ
(第12題)
(1)實驗Ⅰ中會觀察到的現象是 ;氣
球的作用是

紅色固體變黑 
平衡裝置內外壓強,防止瓶內壓強過大,
導致瓶塞彈出 
實驗Ⅰ
(2)在實驗Ⅱ中,錐形瓶中物質的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
關系正確的是 (填序號)。
A
B 
B
C
D
實驗Ⅱ     
(3)在進行實驗Ⅲ時,燒杯內的現象是
,實驗結束后,天平指針向右偏轉,原
因是

固體消失,
產生大量氣泡 
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沒有稱量到它的質
量 
實驗Ⅲ
(4)在實驗Ⅰ、Ⅱ、Ⅲ中,能夠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
是 (填“Ⅰ”“Ⅱ”或“Ⅲ”)。
Ⅰ、Ⅱ 
1. 化學方程式:用 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 化學方程式的含義:①宏觀表明了 、
和反應條件;②微觀: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粒
子數量關系; 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
化學式 
反應物 

成物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P117~118)(共28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專題集訓6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 體積轉化為質量
例1:把一定量的鋁投入到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
得到0.9 L氫氣(該狀況下氫氣密度為0.09 g/L),求加
入的鋁的質量。(已知:2Al+6HCl 2AlCl3+3H2↑ 
H-1 Al-27)
解:設加入的鋁的質量為x。
2Al+6HCl 2AlCl3+3H2↑
54           6
x        0.9 L×0.09 g/L
=  x=0.729 g
答:加入的鋁的質量是0.729 g。
2. 混合物轉化為純凈物
例2:現有100 g氧化銅樣品,其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79.5%,若用足量的氫氣將其還原,可以得到多少克
銅?(已知:H2+CuO Cu+H2O
O-16 Cu-64)
解:設可以得到銅的質量為x。
H2+CuO Cu+H2O
   80   64
100 g×79.5% x
=  x=63.6 g
答:可以得到63.6 g銅。
3. 結合質量守恒定律
例3:(2024·武漢)化學項目小組用圖1所示裝置驗證
質量守恒定律。點燃紅磷前電子天平示數為106.23 g
(見圖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后,待白煙完全沉降取
下橡膠塞,片刻后再一起稱量,電子天平示數穩定為
106.28 g(見圖2)。(已知:O-16P-31)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甲的名稱為 。
錐形瓶 
(2)計算參加反應的紅磷的質量(結果精確到0.01
g)。
解:(2)該實驗中,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待完全反應
后冷卻至室溫,打開橡膠塞,空氣進入裝置中,兩次稱
量的質量差約等于消耗氧氣的質量。
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
106.28 g-106.23 g=0.05 g
設參加反應的紅磷的質量為x。
4P+5O2 2P2O5
124 160
x 0.05 g
=  x≈0.04 g
答:(2)參加反應的紅磷的質量約為0.04 g。
4. 關系式法
例4:多少克紅磷燃燒所需的氧氣與24 g木炭燃燒所需的
氧氣一樣多?(已知:C-12 P-31)
解:設紅磷的質量為x。
4P+5O2 2P2O5 C+O2 CO2
4P~5O2~5C
4×31  5×12
x 24 g
=  x=49.6 g
答:紅磷的質量為49.6 g。
5. 差量法
例5:用氫氣還原10 g CuO,加熱片刻后,冷卻稱得剩
余固體物質的質量為8.4 g,則參加反應的CuO的質量是
多少克?(已知:H2+CuO Cu+H2O O-16 Cu
-64)
解:設參加反應的CuO的質量為x。
H2+CuO Cu+H2O Δm
80 64 16
x      10 g-8.4 g=1.6 g
=  x=8 g
答:參加反應的CuO的質量為8 g。
1. 汽車尾氣排放出的氣體主要有NO和NO2,它們會污
染環境,可用氨氣(NH3)除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H3+NO+NO2 2N2+3H2O。若反應后得到56
g N2,理論上消耗氨氣多少克?(已知:H—1 N—
14)
解:設理論上消耗氨氣的質量為x。
2NH3+NO+NO2 2N2+3H2O
34 56
 x 56 g
=   x=34 g
答:理論上消耗氨氣的質量為34 g。
2. 航天員在太空艙中,往往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
與過氧化鈉粉末作用來獲得所需的氧氣,并合理處理呼
出的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
2Na2CO3+O2)。假如某航天員在某次太空飛行中預計
消耗氧氣480 kg,請計算該航天員在太空艙中至少應準
備的過氧化鈉的質量。(已知:O—16 Na—23)
解:設至少應準備過氧化鈉的質量為x。
2Na2O2+2CO2 2Na2CO3+O2
156 32
x 480 kg
=   x=2 340 kg
答:該航天員在太空艙中至少應準備2 340 kg過氧化
鈉。
3. 在盛有10 g過氧化氫溶液的燒杯中,加入2 g MnO2使
其充分反應后,燒杯中剩余的物質質量為11.68 g。求:
(已知:H-1 O-16)
(1)產生的氧氣的質量為 g。
0.32 
(2)原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是多少?
解:(2)設原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 2H2O+O2↑
68 32
x 0.32 g
=   x=0.68 g
答:(2)原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為0.68g。
4. 為測定某鈣片的含鈣量,興趣小組的同學取10片鈣片
放入已稱量的含足量稀鹽酸的燒杯中,發生的化學反應
是CaCO3+2HCl CaCl2+H2O+CO2↑,充分反應后
再稱量燒杯和剩余物的總質量,共做了三次實驗,數據
如下表:(已知C-12 O-16 Ca-4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反應前: 燒杯+稀鹽酸 22 g 22 g 22 g 22 g
10片鈣片 8 g 8 g 8 g 8 g
反應后: 燒杯+剩余物 26.7 g 26.5 g 26.9 g 26.7 g
計算:(1)每片鈣片含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解:(1)m(CO2)=22 g+8 g-26.7 g=3.3 g
設10片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3.3 g
=   x=7.5 g
每片鈣片含碳酸鈣的質量:7.5 g÷10=0.75 g
答:(1)每片鈣片含碳酸鈣的質量是0.75 g;
(2)每片鈣片的含鈣質量是多少?
解:(2)m(Ca)=0.75 g× ×100%=0.3 g
答:(2)每片鈣片的含鈣質量是0.3 g。
5.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不純的氯酸鉀樣品(雜質受熱不
分解)與二氧化錳混合放在大試管中加熱制取氧氣,測
得試管中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已知:2KClO3 2KCl+3O2↑ 
O-16 Cl-35.5 K-39)
(第5題)
(1)氯酸鉀在 時刻開始分解。
(2)興趣小組的同學共制得氧氣 g。
t1 
4.8 
(3)求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
程)
解:(3)設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4.8 g
=   x=12.25 g
答:(3)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是12.25 g。
6. AgNO3可用于電影膠片制作。現取100 g含有NaNO3
的AgNO3固體樣品,在一定條件下讓樣品充分反應,只
有AgNO3發生反應,得到69 g固體,該過程中發生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為2AgNO3 2Ag+2NO2↑+
O2↑。試計算:(已知:N-14 O-16)
(1)AgNO3中N、O元素的質量比為 。
7∶24 
(2)分解產生的混合氣體中O2的質量。
解:(2)設產生的O2的質量為x。
2AgNO3 2Ag+2NO2↑+O2↑ Δm
    32 124
  x 100 g-69 g
=   x=8 g
答:(2)分解產生的混合氣體中O2的質量為8 g。(共10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跨學科實踐活動4 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
【活動目標】
了解實現物質定量轉化的方法,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和
工程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
任務一 了解需求
1. 討論不同人群在不同場景或地域使用的供氧器具有怎
樣的特點。
2. 選擇其中一種情況,通過討論確定簡易供氧器的設計
和制作目標。
【活動設計與實施】
任務二 獲取信息
1. 了解目前商品化供氧器的類型。
2. 結合本組目標,進行供氧器的實物演示與拆解,了解
其組成、結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總結供氧器的工作原理和組成特點。
任務三 設計制作
1. 根據使用要求和已有條件,選擇合適的制氧原理,設
計制作簡易供氧器。
2. 從工程技術角度進一步優化自制供氧器,并編寫自制
供氧器的使用說明書。
【展示與交流】展示并與同學相互交流、評價。
1. 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
活動。
任務一:如圖1所示,該制氧機通過A、B兩種物質產生
氧氣,其中A是過碳酸鈉白色固體,B是二氧化錳黑色
粉末。過碳酸鈉(2Na2CO3·3H2O2)加水溶解會分解生
成Na2CO3和H2O2。
(第1題)
用該制氧機制氧時,在反應倉中加入適量水,再先后加
入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反應倉內的現象為黑色粉末翻
騰,溶液變得渾濁,倉壁變得溫熱,過濾倉底部導氣管
口有氣泡冒出。
(1)反應倉中H2O2生成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為 ,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
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的作用
是 (填字母)。
A. 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氣溫度
C. 加快氧氣的生成
2H2O2 2H2O+O2↑ 
AB 
(2)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

將帶火
星的小木條放在a口處,若小木條復燃,則為氧氣 
(3)圖1反應倉中“O2通道”相當于圖2裝置中的
(填“c”或“d”)導管。
c 
任務二:制作簡易的家用制氧機。
(4)除需考慮反應原理、方法選擇外,還需考慮很多
方面的因素,例如: (寫
一條)。同學們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礎上,利用家庭中
常見材料,設計并制作了簡易家用制氧機(如圖3),
其中C瓶的作用相當于圖1中的 倉。
(5)氧氣能從圖3的C瓶中逸出,是因為氧氣

試劑的成本(合理即可) 
過濾 
不易溶于水 (共34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2 化學方程式
課時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一、書寫原則
1. 以 為基礎,不能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物
質和化學反應。如:4Fe+3O2 2Fe2O3 錯誤。
2. 遵守 ,等號兩邊各原子種類和數目
必須相等。如:H2+O2 H2O 錯誤。
客觀事實 
質量守恒定律 
二、書寫步驟
步驟 示例
寫 正確書寫化學式,左邊
,右邊 ,中間用
短線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不止
一種時,中間用加號連接,在短
線上注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
“加熱”可用“△”表示 H2O— H2+
O2
反應
物 
生成物 
步驟 示例
配 在化學式前配化學計量數,使短
線兩邊各原子的 相等 2H2O— 2H2
+O2
等 把短線改為“ ” 2H2O 2H2
+O2
數目 
步驟 示例
標 標注生成物的狀態, 用
“↑”, 用“↓” 2H2O 2H2↑
+O2↑
氣體 
沉淀 
②標注生成物的狀態時,若反應物中有氣體,生成物中
的氣體后面不注“↑”,只有當反應物中無氣體時,才
能在生成物中的氣體后注“↑”。沉淀后面的“↓”使用
情況同理。
注:①配平時不能改動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只能在
化學式前面加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且各化學計量數必
須為最簡整數比。
如:2KMnO4 K2MnO4+MnO2+O2↑,而C+
O2 CO2,則不用注“↑”;
2NaOH+CuSO4 Cu(OH)2↓+Na2SO4,而Fe+
CuSO4 FeSO4+Cu,則不用注“↓”。
三、常見的配平方法
1. 觀察法:化學式Fe3O4中有4個氧原子,3個鐵原子,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反應物O2
前應配2,Fe前應配3,即3Fe+2O2——Fe3O4。
2. 最小公倍數法:先配反應前后只出現過一次且角碼數
較大的原子(不止一次出現的最后配平)。例:Fe和O
前后均只出現一次,由于O的角碼數最大為4,Fe的角碼
數最大為3,應先配平氧原子。O2中角碼數為2,Fe3O4
中角碼數為4,二者最小公倍數為4,因此2× =
4,O2的前方應配2,4× =4,Fe3O4前方配1。最
后用觀察法配平其他剩余原子,Fe前方自然配3,即3Fe
+2O2——Fe3O4。
2 
1 
待定系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
以氨氣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銨和氮氣為例,反應表
達式為NH3+Cl2 NH4Cl+N2
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依次為a、b、c、d。aNH3
+bCl2 cNH4Cl+dN2
列方程組:
令b=1,解得:a= ,c=2,d= ,
約去分母得方程式為8NH3+3Cl2 6NH4Cl+N2
(由于系數不能為分數,所以a、b、c、d均擴大3
倍得出)
一、書寫原則
1.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是( A )
①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②根據反應條件
③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④根據反應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A
2. 根據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分析下列化學方程式違背
了什么原則。
(1)Fe+O2 FeO2,違背了 。
(2)Fe+O2 Fe3O4,違背了 。
客觀事實 
質量守恒定律 
二、書寫步驟
3. 按要求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在氧氣中):
硫燃燒: ;
鐵絲燃燒: ;
木炭燃燒: ;
S+O2 SO2   
3Fe+2O2 Fe3O4  
C+O2 CO2   
鎂條燃燒: ;
氫氣燃燒: 。
2Mg+O2 2MgO  
2H2+O2 2H2O  
紅磷燃燒: ;
4P+5O2 2P2O5  
4. 寫出實驗室用H2O2、KMnO4制O2的化學方程式:
(1) ;
(2) 。
2H2O2 2H2O+O2↑ 
2KMnO4 K2MnO4+MnO2+O2↑  
三、常見的配平方法
5. 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1) Al+ Fe3O4 Al2O3
+ Fe;
(2) Na2O2+ CO2 Na2CO3
+ O2;
(3) Fe2O3+ C Fe+ CO2↑;
8 
3 
4 
9 
2 
2 
2 
1 
2 
3 
4 
3 
(4) Al2O3+ H2SO4 Al2(SO4)3
+ H2O。
1 
3 
1 
3 
6. 下列反應的實驗現象及化學方程式均符合事實的是
( A )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A. 紅磷在空
氣中點燃 產生大量白
煙 4P+5O2 2P2O5
B. 鐵絲在氧
氣中點燃 火星四射、 生成白色固體 4Fe+3O2 2Fe2O3
A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C. 硫在氧氣
中點燃 發出藍紫色
火焰 S+O2 SO3
D. 鎂條在空
氣中點燃 發出耀眼白
光,生成白
色固體 Mg+O2 MgO2
7. (2024·宜賓)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A )
A. “ ”對應物質的化學式是NH3
B. 該反應前后原子總數不變
C. 該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D. 參加該反應的“ ”與“ ”的個數比為1∶3
(第7題)
C
8. (1)一氧化氮是工業制取硝酸的中間產物,生成一
氧化氮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 4NO+6X,
則X的化學式是 。
(2)我國自行設計和制造的長征3號火箭用液氧和液氫
作推進劑,點火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O 
2H2+
O2 2H2O    
(3)為了適應火車提速,工程技術人員常用鋁和氧化
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鋁和鐵來焊接鐵軌間的縫
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過氧化鈣(化學式為Ca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
鈣和氧氣,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Al+Fe2O3 2Fe+
Al2O3  
2CaO2+
2H2O 2Ca(OH)2+O2↑  
C2H5OH+ O2 CO2+ H2O;
FeS2+ O2 Fe2O3+ SO2。
1 
3 
2 
3 
4 
11 
2 
8 
(5)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3C+S+2KNO3 K2S+N2↑+3CO2↑ 
9. (1)黑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由木炭、
硫磺、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時生
成硫化鉀(K2S)、氮氣和二氧化碳。寫出黑火藥爆炸
的化學方程式:
(2)用納米級的某種氧化物作催化劑,使汽車尾氣中
的CO跟NO反應轉化為兩種氣體,其中一種是CO2,另
一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寫出CO和NO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

2CO+2NO 2CO2+N2  
10. 氣體甲和乙發生如下反應生成丙和丁,結合微觀示
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第10題)
(1)甲物質中氫、硫原子的個數比為 ,丙物
質的化學式為 。
2∶1 
S 
(3)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2S+SO2 3S+2H2O 
(2)上述物質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學
式)。
H2O、SO2 
11. 類推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結合下面的例
子,完成各題。
(1)很多金屬和氯氣反應生成對應的氯化物。如鈉與
氯氣反應:2Na+Cl2 2NaCl。請寫出鎂與氯氣、
鋁與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Mg+Cl2 MgCl2    
2Al+3Cl2 2AlCl3    
(2)碳氫化合物是可燃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如甲烷燃燒:CH4+2O2 CO2+
2H2O。請寫出乙烷(C2H6)、乙炔(C2H2)完全燃燒
的化學方程式:


2C2H6+7O2 4CO2+6H2O 
2C2H2+5O2 4CO2+2H2O  
12. ①暗紫色固體A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B和C以及
D;②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遇到C時生成D和E,其中C
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改變;③若將細鐵
絲放在O2中點燃能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F;④E在通電條件下放出D。
(1)根據以上描述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B ;C 。
K2MnO4 
MnO2 
(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①②③④有關的化學反應,并
在括號內指出該反應所屬的反應類型(如: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① (
反應);
2KMnO4 K2MnO4+MnO2+O2↑ 
分解 

( 反應);

( 反應);
2H2O2 2H2O+O2↑  
分解 
3Fe+2O2 Fe3O4      
化合 

( 反應)。
2H2O 2H2↑+O2↑   
分解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P120~121)
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步驟:(1)設
;(2)寫出 ;(3)找出比
例關系,寫出相關物質的 與
的乘積,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
式,求解;(5)簡明地寫出答案。
未知
量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計量數 
相對分子
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平乐县| 张家港市| 简阳市| 独山县| 正定县| 天等县| 海晏县| 彰化县| 莫力| 潞西市| 平利县| 黔西县| 兴安县| 喀喇沁旗| 徐汇区| 凤山县| 黑龙江省| 和龙市| 景泰县| 寿光市| 吉木乃县| 河源市| 民勤县| 东港市| 沁阳市| 大竹县| 稻城县| 景泰县| 美姑县| 保山市| 潮州市| 宜章县| 巴林右旗| 苗栗县| 建宁县| 宜宾县| 隆化县| 道真| 瑞金市|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