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2023年的地球怎么了?6.2 共筑生命家園人教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學習內容: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4.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5.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6.為建設美麗中國,青少年怎么做?0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與必要條件人類應保護自然,并對自然進行補償和修復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人類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動態中的平衡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②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球向人類發出警告,給我們什么啟示?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2.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人類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時過度開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過度開采煤礦煤礦坍塌造成事故④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會受到他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②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存危機做出的智慧選擇④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會受到他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那么,要怎樣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8月6-7日西班牙森林火災2024年上半年全球因特大洪水、極端風暴和兩次地震造成的總損失約為1200億美元;2024年上半年北美地區由強雷暴引發的龍卷風和冰雹,該地區的總體損失高達600億美元。在南美洲,巴西在4月和5月都遭受了嚴重洪災,造成的總體損失約為70億美元。今年5月,德國遭遇了嚴重的暴風雨及洪災,總體損失達50億美元。世界多國發生暴雨4月9日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嚴重洪災。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筆記 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國策:②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010203123堅定目標: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新發展理念: 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0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擔心海鮮不安全。說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給余村帶來不同的前景第一次富起來第二次富起來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的一時增長。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走綠色發展道路。鼓了“錢袋子”,傷害了“居住環境”。既獲得了經濟效益,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結論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②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如果金山銀山要以失去綠水青山為代價,那么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①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如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1.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第一次致富之路第二次致富之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余村的致富之路兩條道路不同踐行理念不同鼓了“錢袋子”傷了“居住環境”。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對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和無節制消耗。關停污染企業;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建 設“美麗鄉村”;引進無污染、高效益企業。既獲得經濟效益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綠色惠民、綠色富民。思考:余村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說明應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2.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④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材料一: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印發的《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全國耕地保護任務目標為18.65億畝,保持到2035年不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材料二:2023年1月29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對2022年度行政執法情況通報,立案214起,結案108起。另外,移送司法機關16起。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思考:以上材料說明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①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②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④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2、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多乘公交車不用一次性餐具為建設生態文明和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青少年應該怎么做?拓展提升3.青少年怎樣為建設美麗中國做貢獻?【個人角度】①自覺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②積極宣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行動,做到垃圾分類、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④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如一水多用、雙面用紙、少用一次性物品、綠色出行、少乘私家車、不亂扔垃圾、參加植樹活動、學會垃圾分類等。⑤積極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4.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是什么?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共筑生命家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美麗中國思維導圖總結達標檢測1.讓“水光瀲滟,草木斑斕”成為野生動物棲息地“標配”。《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部級高級別會議通過《武漢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動,遏制和扭轉全球濕地退化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濕地保護的經驗,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在宣言里得到充分體現。從中可感受到 ( )①要遵循自然規律,讓自然更好地順應人類的需求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世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③傳遞出中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決心和責任④保護濕地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所有國家共識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D2.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 13.22 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 48.8%。這說明我國( )A.應先保護自然環境,然后大力發展經濟B.要走綠色發展道路,禁止開發自然資源C.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D.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徹底解決能源危機C3.近年來,廣東正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朝著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的目標前進,持續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珍稀瀕危物種拯救繁育以及遺傳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這表明廣東省 ( )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自然災害問題②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③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④堅持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