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課題2《原子的結構》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學習原子結構的發現史,學會用唯物主義的觀點 來評價科學家在科學上的貢獻;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認識原子的構成,知道核電荷數、質子數和電子數的 關系;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及應用。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通過了解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索 過程,形成化學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認識,同時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以湯姆森陰極射線實驗和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事實為基礎, 推論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通過對原子結構的探索,對 原子的“基本性”加深認識。【教學難點】推論物質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教學策略】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本節通過設疑, 幫助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類比用宏觀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微觀世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的發揮, 以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解決措施:對于以上抽象的知識,設置了以下幾種解 決措施:(1)利用“原子-乒乓球-地球”適當的比喻讓學生想象原子大小形狀。(2)設置“原子結構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體驗科 學的發展,認識科學發展中科學家們的科學態度;(3)利用動態運動模型讓學生比較形象的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法、聯系歸納法、類比法、想象法、模型法、小組討論法等 【教學教具】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導學案。【教學設計的亮點】1、多媒體與課堂的完美結合。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用心,課件中有大量 的類比事例、形象的模型動畫對比、恰當的歸納總結、簡潔精美的界面等,給學 生帶來很強的沖擊力,讓學生更好地加深對這知識內容的形象認識與深刻理解。2.類比理解及與物理現象的恰當融合在理解“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時,使用子讓學生理解α粒子轟擊金箔時出現偏轉和反彈現象和物理上小物體碰 撞大物體的現象結合理解。使用行星繞著太陽轉結構類比有助于學生理解原子的 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3.合作精神的體現教學中課件、學案、課堂、小組討論四位一體,同步進行, 不僅要求老師多與學生互動,更設置了適當的學生小組討論,從知識的強化鞏固 到新知識歸納總結,再到快速應用知識,都強調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4.科學態度的滲透本節課最主要體現德育的就是“原子結構的發展史”,不 僅讓學生知道科學研究精神,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大膽猜想,讓學 生從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中認識化學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認識,同時培養 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過程】教學環 節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使用多媒體的 作用及分析知識回 回顧在化學 師引領回顧分子、原子知識, 回顧知識 課件展示顧 變化這個前 提中分子可 分而原子不 可分 包括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質區 別和聯系等 回答問題 讓學生加深在 化學變化這個 前提中原子不 可分引入環 節 讓學生產生 疑問,在沒 有“在化學 變化中”這 個前提時, 原子到底能 不能再分 1.提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原 子是不可分的,那么原子本身 是不是真的是實心球體,不可 再分呢 觀看課件圖片 看圖說話,解決 回答結合學 通過學習原 師講述原子結構發展史: 閱讀課本,聽講 展示不同歷史案,自 子結構的發 1.拉瓦錫定義了原子的概 解,積極思考, 階段原子結構主學習 現史,學會 念。 提出疑問,認識 模型,讓學生形原子結 用唯物主義 2.近代原子學說,簡單介紹近 科學發展的艱 象理解人類對構的發 的觀點來評 代英國道爾頓的原子論及他 難歷程 原子結構的認展史 價科學家在 的實心原子模型。 識的歷程科學上的貢 獻;學會科 學研究的一 般方法 ; 3.電子的發現,簡單介紹英國 湯姆生(湯姆森)發現電子及 湯姆生提出的“西瓜式”(“葡 萄干布丁”)原子模型盧瑟福 α粒子 轟擊金 箔實驗 認識通過科 學實驗的方 法驗證科學 事實,通過 出乎意料的 蛛絲馬跡揭 開科學的面 紗 4.介紹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 箔實驗,說明此實驗的預期效 果和實際結果,說明盧瑟福提 出的“核式”原子模型. 5.盧瑟福發現了質子及他對 原子核的設想。 學生自己可以 根據湯姆森提 出的模型猜想 此實驗的預期 效果,思考出現 幾種不同現象 可能的原因 利用動畫形象 模擬盧瑟福α 粒子轟擊金箔 實驗,利用圖片 將“核式”原子 模型于太陽系 類比,讓學生盡 量形象理解這 個著名的實驗 及結論小結 初步認識原 子可以再分 師獨立或提問學生: 1.將“原子結構的發展史”的 幾種原子結構模型對比,認識 科學在不完美中不斷前進 2.得出結論 3.展示原子內部的圖片 學 生 對 比 理 解,觀看圖片初 步認識原子內 部結構 投影展示,讓學 生形象對比;展 示原子內部的 圖片環節更主 要為下一步讓 學生認識原子 內部結構過渡結合學 案,小 組 合 作:原 子的構 成 原子是由質 子、中子和 電子構成的 以氧原子內部結構動畫模擬 圖為例講解原子的內部構成 觀看、理解、畫 關系圖 投示氧原子內 部結構動畫模 擬圖(2.原子結構示意圖: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各電子層上的電子數數字1也可以表示最外層電子數圓圈表示原子核”表原子核帶正電示)認識原子內 部粒子的電 性和質量關 系 投示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 和質量表格 對比找出粒子 的電性和質量 關系 投示表格和簡 潔的結論,清晰 條理展示結論認識原子內 部粒子的數 量關系 投示表3:幾種原子的構成 對比找出粒子 的數量關系 投示表格,清晰 條理展示結論初步認識原 解釋: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間, 想象理解 投示子內部空間 電子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運及電子運動 動進一步認識 原子內部的 構成和原子 內部粒子的 各種關系 講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原子 內部的構成和原子內部粒子 的各種關系 小組討論形式 完成典型例題 投示典型題及 參考答案,使學 生清晰快速鞏 固知識結合學 案:自 主學習 原子核 外電子 排布規 律 了解核外電 子排布規律 結合課件,逐條講解 1、電子分層排布,共七層 2、離核由內到外,能量由低 到高 3、第一層最多排2個電子, 第二層最多排8個電子。 學生記錄在學 案上,歸納整理 投影圖片和核 外電子動態視 頻,展示原子的 核外電子排布 規律1.填空 某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3,核外有個電子層3,第二層 上有8個電子,最外電子層上有3個電子。 2.填空探究三3.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第一層最多容納 2_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 8個電子。 (2)最外層不超過個2電子,只有1層的不超過__8_個電子4.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書寫正確的是(C)(+3) (-14)6 -10 (D) (A)B C【我播種!我收獲!】 這節課我們暢游了原子的世界,談談你的感悟和收獲。 1.認識物質是可分的,分子、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通過科學史、多媒體動畫、圖標等素材,了解科學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方法。 3.借助科學史話,感受科學家敢于質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一、原子的結構質子(+)原子核(+)申子(不帶電)原子核電荷數核外電子(-))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質子(+)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核外電子(-)原子 一、原子的結構核電荷數 二、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2.原子的結構示意圖3.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三.原子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作業 1.畫出1-18號原子結構示意圖,思考不同種類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何特點 它們的結 構是否穩定 2.以“神奇的校車-原子空間站”為題,寫一篇重點介紹原子的構成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原子結構簡介宣傳牌。課后反思 這節課下來,感覺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之處在于運用多媒體激教學發了學生的興趣, 利用圖片比例、科學史輔助、動態微觀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 的發揮,比較直觀的簡單的學習了原子的結構特點和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為了提高學 生的學習主動性利用了探究式、引導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并且培養了學生要敢于 質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在于,課堂氣氛還沒有充分的被調動起來,還有小部分同學過于拘謹,學 習積極性沒有能被完全激發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引導,要給學生創設優 良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潛能得以更好的發揮,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會一直 的進步的路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