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jiǎn)介 第 1 章 集合與常用邏輯第 1 節(jié) 集合1.1.1 集合的概念與運(yùn)算【知識(shí)清單自查】集合與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個(gè)特性: 、 、 .(2)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是 或 ,用符號(hào) 和 表示.(3)集合的表示方法: 、 、 .(4)常見數(shù)集的記法集合 自然數(shù)集 正整數(shù)集 整數(shù)集 有理數(shù)集 實(shí)數(shù)集符號(hào) N N (或 N+) Z Q R1.1.1.1 集合的概念一、集合的概念與元素的特征例 1 若集合 M = {a, b, c} 中的元素是 ABC 的三邊長(zhǎng), 則 ABC 一定不是 ( ).A. 銳角三角形 B. 鈍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考點(diǎn)】集合中元素具有互異性√ √ √練 1.1 由實(shí)數(shù) x, x,| 2x|, x2, 3( x2) , x3 所組成的集合, 最多可含有的元素個(gè)數(shù)為 ( ).A. 2 B. 3 C. 4 D. 5【考點(diǎn)】集合的互異性, 指數(shù)運(yùn)算及簡(jiǎn)單分類討論二、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例 2 已知集合 A= {a+1, a2 +4a 9, 2021},若 4∈A,則實(shí)數(shù) a 的值為 ( ).A. 5 B. 1 C. 5 或 1 D. 5 或 1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及元素的互異性√例 3 已知集合 A= {x|x=m+n 3,且m2 3n2 =1,m, n∈Z}.√ √(1) 判斷 ( 2+ 6)2 是否為 A 中的元素;(2) 設(shè) c∈A,求證: c√ ∈A;2+ 3(3) 證明:若 x∈A,則 x+ 1 是偶數(shù).x【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及代數(shù)變形3.1 ( y |xyz|練 多選) 已知 x, y, z 為非零實(shí)數(shù),代數(shù)式 x + + z| | | | | | + 的值所組成的集合是 M,x y z xyz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0∈/M B. 2∈M C. 4∈M D. 4∈M【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及集合的互異性練 3.2 已知集合 A= {x|x2 +2ax a< 0}, 且 1∈A,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三、集合的表示方{法例 4 集合 A= 6 ∈Z∣∣∣ }x∈N , 用列舉法可以表示為 .3 x【考點(diǎn)】描述法表示集合,一定要注意元素的限制第 2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練 4.1 集合 A= {x∈N | 6 ∈Z} , 用列舉法可以表示為 .3 x【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例 5 給出下列說法, 其中正確的是 ( ).A. 集合 {x∈N | x3 = x} 用列舉法表示為 {0, 1}B. 實(shí)數(shù)集可{以表示為 {x | x 為所有實(shí)數(shù) } 或 {R}x+ y=0, { }C. 方程組 的解組成的集合為 x= 1 , y= 12 2x y= 1D. 方程 (x 2)2 +(y+3)2 =0 的所有解組成的集合為 {(2, 3)}【考點(diǎn)】集合的表示方法練 5.1 已知集合 P = {x|x=2k, k ∈Z},Q= {x|x=2k+1, k ∈Z},M = {x=4k+1, k ∈Z}, 若 a∈P, b∈Q 則 ( ).A. a+ b∈P B. a+ b∈QC. a+ b∈M D. a+ b不屬于P Q,M中任意一個(gè)【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1.1.1.2 集合間的關(guān)系【知識(shí)清單自查】1. 集合間的基本關(guān)系2. 集合子集的個(gè)數(shù)對(duì)于有限集合 A,其元素個(gè)數(shù)為 n,則集合 A 的子集個(gè)數(shù)為 2n,真子集個(gè)數(shù)為 2n 1,非空真子集個(gè)數(shù)為 2n 2.一、簡(jiǎn)單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第 3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關(guān)系 自然語(yǔ)言 符號(hào)語(yǔ)言 Venn 圖子集 集合 A 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 B 中 (即若 x∈A,則 x∈B)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至少有一個(gè)元素不在集合 A 中集合相等 集合 A,B 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 A,B 互為子集例 6 下列關(guān)系中表示正確的是 ( ).A. { } {a, b} B. {(a, b)} {a, b} C. {b, a} {a, b} D. { } 0【考點(diǎn)】集合間關(guān)系的判斷練 6.1 下面五個(gè)式子中: a {a}; {a}; {a}∈ {a, b} ; {a} {a};Sa∈{b, c, a} ,正確的有 .【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 ∣∣例 7 設(shè)集合 A= x ∣ } { ∣∣ }x= k+ 1 , k ∈Z , B= y ∣ y= k 1 , k ∈Z ,則它們之間最準(zhǔn)確的關(guān)系是4 2 4( ).A. A=B B. A B C. A B D. A B【考點(diǎn)】集合間的關(guān)系的判斷練 7.1 若{ 集∣A= x ∣ 合 } { ∣x={m ∣∣+ 1 ,m∈Z , B=} x ∣ x= n 1 ,6 2 3n∈Z}, C = x x= p + 1 , p∈Z , 則 A,B,C 之間的關(guān)系是 ( ).2 6A. A=B=C B. A B=C C. A B C D. B C A【考點(diǎn)】集合間的關(guān)系的判斷第 4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例 8 (多選) 滿足 {0, 2, 4} A {0, 1, 2, 3, 4} 的集合 A 可以為 ( ).A. {0, 2, 4} B. {0, 1, 2, 4} C. {0, 1, 3, 4} D. {0, 1, 2, 3, 4}【考點(diǎn)】子集個(gè)數(shù)的判斷練 8.1已知集合 A= {x | x2 7x+10=0, x∈R} , B= {x | 1的集合 C 的個(gè)數(shù)為 .【考點(diǎn)】子集個(gè)數(shù)的判斷二、根據(jù)集合間關(guān)系求參例 9 (多選) 已知集合 A= {x|1的是 ( ).A. 不存在實(shí)數(shù) a 使得 A=B B. 當(dāng) a=4 時(shí),A BC. 當(dāng) 0 a< 4 時(shí),B A D. 存在實(shí)數(shù) a 使得 B A練 9.1 已知集合 A= {x | 1( ).A. {a | a≥ 2021} B. {a | a> 2021} C. {a | a≥ 1} D. {a | a> 1}例 10 { }若含有三個(gè)實(shí)數(shù)的集合既可表示成 a, b , 1 ,又可表示成 {a2, a+ b, 0} ,則 a2022 b2023= .a第 5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練 10.1 已知集合 A= {a, 0, 1},B= {c+ b, 1 , 1}, 且 A=B,則 a= ,b= ,c=a+ b.例 11 (多選)已知 A= {x | x2 5x+4=0} , B= {x | ax 1=0} ,若 B A ,則實(shí)數(shù) a的值可以是( ).A. 0 B. 1 C. 4 D. 14練 11.1 已知集合 A= {x | x2 +4x=0} , B= {x | x2 +2(a+ 1) x+ a2 1=0} .(1) 若 A 是 B 的子集,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值;(2) 若 B 是 A 的子集,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例 12 已知集合 A= {x1 3 x< 4},B= {x|2m 1 x m+1},若 B A,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三、能力提升例 13 已知集合 S= {0, 1, 2, 3, 4, 5},A是 S 的一個(gè)子集,當(dāng) x∈A時(shí),若 x 1∈/ A,且 x+1∈/ A,則稱 x 為 A 的一個(gè)” 孤立元素”, 那么無(wú)” 孤立元素” 且有 4 個(gè)元素的集合 S 的子集共有個(gè).例 14 定義:若對(duì)任意m,n∈A(m,n可以相等),都有 1+mn =0,則集合B= {x|x= m+n ,m, n∈1+mn第 6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A} 稱為集合 A 的生成集.(1) 求集合 A= {3, 4} 的生成集 B;(2) 若集合 A= {a, 2} 的生成集為 B, 且 B 的子集個(gè)數(shù)為 4,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值;(3) 若集合 A= {x| 1練 14.1 設(shè)集合 Sn =1, 2, 3, ....n,X Sn, 把 X 的所有元素的乘積稱為 X 的容量 (若 X 中只有一個(gè)元素, 則該元素的數(shù)值即為它的容量, 規(guī)定空集的容量為 0). 若 X 的容量是奇 (偶) 數(shù), 則稱X 為 Sn 的奇 (偶) 子集. 若 n=3, 則 Sn 的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為 .1.1.1.3 集合的運(yùn)算【知識(shí)清單自查】1. 集合的基本運(yùn)算運(yùn)算 自然語(yǔ)言 符號(hào)語(yǔ)言 Venn 圖交集 由屬于集合 A 且屬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并集 由所有屬于集合 A 或?qū)儆诩?B 的元素組成的集合補(bǔ)集 由全集 U 中不屬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22.3常用結(jié)論1并集的性質(zhì):A∪ =A;A∪A=A;A∪B=B ∪A;A∪B=A B A.2交集的性質(zhì):A∩ = ;A∩A=A;A∩B=B ∩A;A∩B=A A B.一、基礎(chǔ)運(yùn)算例 15 設(shè)集合 A= {1, 2, 3},B= {x| 1A. {1} B. {1, 2} C. {0, 1, 2, 3} D. { 1, 0, 1, 2, 3}第 7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例 16 已知集合 A= {x| 6< 2 x< 2},B= {y|y= 3x, x∈A} 則 A∩B= ( ).4A. {x|3例 17 如圖, U 是全集, M,P, S 是 U 的子集, 則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 B. (M ∩P )∪S( )C. (M ∩P )∩ US D. (M ∩P )∪ US練 17.1 已知集合 A= {x | 2A. A∪B B. A∩B C. R (A∪B) D. R (A∩B)練 17.2 已知集合 S= {s | s= 2n+1, n∈Z}, T = {t | t=4n+1, n∈Z} , 則 S∩ T = ( ).A. B.C. D. ZA. B. S C. T D. Z二、含參問題例 18 集合 A= {x|m 1 x 5},若 A∪B=R,則實(shí)數(shù) m的取值范圍為 .第 8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練 18.1 已知集合 A= {x | 1a} . 若 A∩B=A ,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是( ).A. {a | a≥ 2} B. {a | a≤ 1} C. {a | a≥ 1} D. {a | a≤ 2}( )練 18.2 已知集合 M = {x | x+m≥ 0}, N = {x | 2, 則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是 ( ).A. {m |m< 2} B. {m |m≤ 2}C. {m |m≥ 2} D. {m |m≥ 2 或 m≤ 4}例 19 設(shè)集合 A= {x∈RIlx al < 1},B= {X ∈R|Ix bl > 2},若 A∩B = ,則實(shí)數(shù) a, b必滿足( ).A. |a b|< 1 B. |a b|> 1 C. |a b| 1 D. |a b| 1練 19.1 已知集合 A= {xlx< 2或x> 6},B= {x|m+1 x 2m}.(1) 若 m=3, 求 A∪B, ( UA)∩ ( UB);(2) 若 A∪B=B,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2 3 4練 19.2 在 1 A∩B=A, 2 A∩ ( UB)=A, 3 A∩B=0 這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 補(bǔ)充到下面的橫線上, 求解下列問題:已知集合 A= {x|a 1(1) 當(dāng) a=2 時(shí), 求 A∪B;(2) 若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第 9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1.1.1.4 易錯(cuò)題與綜合題例 20 已知集合 A= {m+2, 2m2 +m}, 若 3∈A, 則實(shí)數(shù) m 的值為 .例 21 已知集合 M = {(x, y)|(x+3)2 +(y 1)2 =0},N = { 3, 1}, 則 M 與 N 的關(guān)系是 ( ).A. M =N B. M N C. N M D. M ∩N = 例 22 已知集合 M = {x| x 2 2 0},N = y|y=3x +1, x∈R, 則 M ∩N= ( ).(x 1)A. B. {x|x 1} C. {x|x> 1} D. {x|x 0}例 23 已知集合 A= {xlx a=0} ,B= {xlax=4}, 若 A∩B=B,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值為 .例 24 已知集合 A= {x | 1≤ x≤ 2}, B= {x | 2m 2} .(1) 若 A∩B=B ,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2) 若 B ∩C 中只有一個(gè)整數(shù),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例 25 已知全集 U =R , 集合 A= {x | 1(≤ x≤) 3}, B= {x | 2(1) 求 A∩B,A∪ UB ;(2) 若 B ∩C =C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第 10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例 26 對(duì)于任意兩個(gè)正整數(shù) m,n , 定義某種運(yùn)算“※”如下: 當(dāng) m,n 都為正偶數(shù)或都為正奇數(shù)時(shí), m ※n=m+n ; 當(dāng) m,n中一個(gè)為正偶數(shù),另一個(gè)為正奇數(shù)時(shí), m※n=mn . 在此定義下,集合 M = {(m,n) |m ※n=8} 中的元素個(gè)數(shù)是 .例 27 (多選) 用 C (A) 表示非空集合 A 中的元素個(gè)數(shù), 定義 A B= |C (A) C (B)| . 已知集合A= {x | x2 1=0} , B= {x | (ax2 +3x) (x2 + ax+2)=0} . 若 A B=1 ,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可能是 ( ).√ √A. 2 2 B. 0 C. 1 D. 2 2例 28 設(shè) A 是非空數(shù)集, 若對(duì)任意 x, y ∈A , 都有 x+ y ∈A, xy ∈A , 則稱 A 具有性質(zhì) P . 給出以下命題: 若 A 具有性質(zhì) P , 則 A 可以是有限集; 若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且 A1 ∩A2 = , 則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若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則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若 A 具有性質(zhì) P , 且 A =R , 則 RA 不具有性質(zhì) P .其中所有真命題的序號(hào)是 .例 29 定義兩種新運(yùn)算“ ”與“ ”,滿足如下運(yùn)算法則: 對(duì)任意的 a, b∈R ,有 a b= ab, a b={ ∣a b∣ 2 . 已知全集 U = {x | x=(a b)+ (a b), 2x ∣ b) + 1x=2 (a b)+ a b, 1bb∈Z}, B= {x | x2 3x+m=0} .(1) 求全集 U 和集合 A . ( )(2) 集合 A,B 是否能滿足 UA ∩B= 若能, 求出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 若不能, 請(qǐng)說明理由.第 11 頁(yè) 共 9 頁(yè)2 3 4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例 30 給定整數(shù) i, 若非空集合滿足以下 3 個(gè)條件: 1 A N , 2 A = {1}, 3對(duì)任意的 x, y ∈N , 若x+ y ∈A, 則 xy i∈A, 則稱集合 A 為” 減 i 集”.(1)P = {1, 2} 是否為” 減 0 集” 是否為” 減 1 集” 簡(jiǎn)要說明理由.(2) 是否存在” 減 1 集” 若存在, 求出所有的” 減 1 集”; 若不存在, 說明理由.1.1.1.5 節(jié) 綜1. ∣∣合訓(xùn)練集合 M = y ∣ y= 8 , x, y ∈ N 的元素個(gè)數(shù)是 ( ).x+3A. 2 B. 4 C. 6 D. 8( )2. 設(shè) U =R , 已知兩個(gè)非空集合 P,Q 滿足 UP ∪Q=R , 則 ( ).A. P ∩Q= B. P Q C. Q P D. P ∪Q=R3. 已知集合 A= {x | x2 3x+2=0, x∈R} , B= {x | 0的集合 C 的個(gè)數(shù)為 ( ).A. 16 B. 15 C. 14 D. 44. 我國(guó)古代數(shù)學(xué)名著《孫子算經(jīng)》中記載了這樣一個(gè)“物不知數(shù)”的問題: “今有物不知數(shù), 三三數(shù)之剩二, 五五數(shù)之剩三, 七七數(shù)之剩二, 問物幾何 ”, 此問題及其解題原理在世界上頗負(fù)盛名, 中外數(shù)學(xué)家們稱之為“孫子定理”“中國(guó)剩余定理”“大衍求一術(shù)”等. 對(duì)以上“物不知數(shù)”的問題, 現(xiàn)有如下表示: 已知 A= {x | x=3n+2, n∈N } , B= {x | x=5n+3, n∈N } , C =第 12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x | x=7n+2, n∈N } , 若 x∈A∩B ∩C , 則整數(shù) x 的最小值為 ( ).A. 128 B. 127 C. 37 D. 23{ √ } ( )5. 已知集合 A= x | y= 16 x2 , B= {x | x≥ a} ,若 RA ∩B=B ,則實(shí)數(shù) a的取值范圍是( ).A. {a | a≤ 4} B. {a | a≥ 4} C. {a | a> 4} D. {a | a≥ 4}6. 若集合 I = {1, 2, 3, 4, 5}的兩個(gè)非空子集 M 和 N 滿足“M 中的最大數(shù)小于 N 中的最小數(shù)”,則稱集合對(duì) (M,N) 為集合 I 中的一組“伙伴子集對(duì)”, 那么集合 I 中的“伙伴子集對(duì)”共有( ).A. 49 對(duì) B. 64 對(duì) C. 72 對(duì) D. 98 對(duì)7. (多選) 已知 ( RA ) ∩B= , 則下列選項(xiàng)中不成立的有 ( ).A. A∩B=A B. A∩B=B C. A∪B=B D. A∪B=R8. (多選) 對(duì)于集合 M = {a | a= x2 y2 , x∈Z, y ∈ Z} , 給出如下結(jié)論, 其中正確的有 ( ).A. 如果 B= {b | b=2n+1, n∈N} , 那么 B MB. 如果 C = {c | c=2n, n∈N} , 那么 C MC.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a2 ∈MD.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 + a2 ∈M第 13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9. 若非空集合 A= {x | 3≤ x< 1}, B= {x | x≤ a} , 且 A∪B= {x | x< 1} ,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10. 某網(wǎng)店統(tǒng)計(jì)了連續(xù)三天售出商品的種類情況: 第一天售出 19 種商品, 第二天售出 13 種商品,第三天售出 18 種商品; 前兩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3 種, 后兩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4 種. 則該網(wǎng)店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種, 這三天售出的商品最少有 種.11. 已知集合 A= {1, 2,m} , 其中 m 為實(shí)數(shù), B= {a2 | a∈A} , C =A∪B , 若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為 6, 則 C 中的所有元素之積為 .2 3 412. 從 1 B= {x | 1 6}, 3 B= {x | x≥ 7}這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問題中, 并解答.問題: 已知集合 A= {x | a注: 若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 則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13. 已知集合 A= {x | x2 4x+3=0} , B= {x | x2 2 (a+1) x+ a2 +2=0} .(1) 若 A∩B=A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值;(2) 若 A∪B=A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14. 已知集合 A= {x | 2≤ x≤ 8}, B= {x | 2≤ x≤ 6 m}, C = {x |m 1≤ x≤ 1+2m}, U =R.第 14 頁(yè) 共 9 頁(yè)( 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1) 若 UA ∩B= ,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2) 若 B ∩C = ,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15. 已知集合 U = {x | 1≤ x≤ 2 , x∈P}, A= {x | 0≤ x< 2, x∈P}, B= {x | a 1(1) 若 P =R , 求 UA 中最大元素 m 與 UB 中最小(元素 )n 的差 m n ;(2) 若 P =Z , 求 AB 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及 U AB .第 15 頁(yè) 共 9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第 16 頁(yè) 共 9 頁(yè)第 1 章 集合與常用邏輯第 1 節(jié) 集合1.1.1 集合的概念與運(yùn)算【知識(shí)清單自查】集合與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個(gè)特性: 、 、 .(2)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是 或 ,用符號(hào) 和 表示.(3)集合的表示方法: 、 、 .(4)常見數(shù)集的記法集合 自然數(shù)集 正整數(shù)集 整數(shù)集 有理數(shù)集 實(shí)數(shù)集符號(hào) N N (或 N+) Z Q R1.1.1.1 集合的概念一、集合的概念與元素的特征例 1 若集合 M = {a, b, c} 中的元素是 ABC 的三邊長(zhǎng), 則 ABC 一定不是 ( ).A. 銳角三角形 B. 鈍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考點(diǎn)】集合中元素具有互異性【解答】 D√ √ √練 1.1 由實(shí)數(shù) x, x,|x|, x2, 2( x2) , 3 x3 所組成的集合, 最多可含有的元素個(gè)數(shù)為 ( ).A. 2 B. 3 C. 4 D. 5【考點(diǎn)】集合的互異性, 指數(shù)運(yùn)算及簡(jiǎn)單分類討論【解答】 B二、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例 2 已知集合 A= {a+1, a2 +4a 9, 2021},若 4∈A,則實(shí)數(shù) a 的值為 ( ).A. 5 B. 1 C. 5 或 1 D. 5 或 1【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及元素的互異性【解答】 B√例 3 已知集合 A= {x|x=m+n 3,且m2 3n2 =1,m, n∈Z}.√ √(1) 判斷 ( 2+ 6)2 是否為 A 中的元素;(2) 設(shè) c∈A,求證: c√ ∈A;2+ 3(3) 證明:若 x∈A,則 x+ 1 是偶數(shù).x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及代數(shù)變形√ √ √ √【解答】 (1) 因?yàn)?( 2+ 6)2 =8+4 3, 此時(shí) m=8, n=4, 不滿足 m2 3n2 =1, 所以 ( 2+√6)2 不是集合 A 中元素.√ √ √(2) 因?yàn)?c∈A, 所以可設(shè) c=m+n 3,m, n∈Z, 所以 c√ =(m+n 3)(2 3)= (2m √ 2+ 33n)+ (2n m) 3,易驗(yàn)證 (2m 3n)2 3(2n m)2 =1,所以 c√ ∈A.2+ 3(3) 因?yàn)?x∈A, 所以 x+ 1 =2m,即 x+ 1 是偶數(shù).x xy |xyz|練 3.1 (多選) 已知 x, y, z 為非零實(shí)數(shù),代數(shù)式 x| | +z| | + | | + 的值所組成的集合是 M,x y z xyz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0∈/M B. 2∈M C. 4∈M D. 4∈M【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及集合的互異性【解答】 CD練 3.2 已知集合 A= {x|x2 +2ax a< 0}, 且 1∈A,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考點(diǎn)】元{素【解答】 a∣∣∣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a 13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 }例 4 集合 A= 6 ∈Z∣ x∈N , 用列舉法可以表示為 .3 x【考點(diǎn)】描述法表示集合,一定要注意元素的限制【解答】 ∵ x∈N ,∴ 3 x∈Z . ∵ 6 ∈Z,∴ 3 x 是 6 的約數(shù), ∴ 3 x= ±1,±2,±3 或 ±6 .3 x3 x=1 , 得 x=2∈N ;3 x= 1 , 得 x=4∈N ;3 x=2 , 得 x=1∈N ;3 x= 2 , 得 x=5∈N ;3 x=3 , 得 x=0 , 與已知 x∈N 矛盾, 故 3 x =33 x= 3 , 得 x=6∈N ;3 x=6 , 得 x= 3 , 與已知 x∈N 矛盾, 故 3 x =6 ;3 x= 6 , 得 x=9∈N .故 3 x 的值只能是 1, 1, 2, 2, 3, 6 ,對(duì)應(yīng) 6 的值依次為 6, 6, 3, 3, 2, 1 , 即 A= { 6, 3, 2, 1, 3, 6} .3 x練 4.1 集合 A= {x∈N | 6 ∈Z} , 用列舉法可以表示為 .3 x【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解答】 {1, 2, 4, 5, 6, 9}例 5 給出下列說法, 其中正確的是 ( ).A. 集合 {x∈N | x3 = x} 用列舉法表示為 {0, 1}B. 實(shí)數(shù)集可{以表示為 {x | x 為所有實(shí)數(shù) } 或 {R}x+ y=0, { }C. 方程組 的解組成的集合為 x= 1 , y= 1x 2 2y= 1第 2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D. 方程 (x 2)2 +(y+3)2 =0 的所有解組成的集合為 {(2, 3)}【考點(diǎn)】集合的表示方法練 5.1 已知集合 P = {x|x=2k, k ∈Z},Q= {x|x=2k+1, k ∈Z},M = {x=4k+1, k ∈Z}, 若 a∈P, b∈Q 則 ( ).A. a+ b∈P B. a+ b∈QC. a+ b∈M D. a+ b不屬于P Q,M中任意一個(gè)【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解答】當(dāng) a∈P, b∈Q時(shí),設(shè) a=2k1, b=2k2 +1,則 a+ b=2(k1 + k2)+ 1,所以 a+ b∈Q,故選 B.1.1.1.2 集合間的關(guān)系【知識(shí)清單自查】1. 集合間的基本關(guān)系關(guān)系 自然語(yǔ)言 符號(hào)語(yǔ)言 Venn 圖子集 集合 A 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 B 中 (即若 x∈A,則 x∈B)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至少有一個(gè)元素不在集合 A 中集合相等 集合 A,B 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 A,B 互為子集2. 集合子集的個(gè)數(shù)對(duì)于有限集合 A,其元素個(gè)數(shù)為 n,則集合 A 的子集個(gè)數(shù)為 2n,真子集個(gè)數(shù)為 2n 1,非空真子集個(gè)數(shù)為 2n 2.一、簡(jiǎn)單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例 6 下列關(guān)系中表示正確的是 ( ).A. { } {a, b} B. {(a, b)} {a, b} C. {b, a} {a, b} D. { } 0【考點(diǎn)】集合間關(guān)系的判斷【解答】 CD練 6.1 下面五2個(gè)式子中: a {a}; {a}; {a}∈ {a, b} ; {a} {a}2;Sa∈{b, c, a} ,正確的有 .【3考點(diǎn)】元素與集合關(guān)系的判斷 3【4解答】 1中, a 是集合 {a} 中的一個(gè)元素, 所以 a∈{4a} , 所以 1錯(cuò)誤;25中, 空集是任一集合的子集, 所以 2正5 確;36中, {a} 是 {a, b} 的子集, 所以 {6a} {a , b} , 所以2 33錯(cuò)4 誤5 6;4中, 任何集合是其本身的子集, 所以 4 正確;5中, a 是 {b, c{, a}∣∣∣的元素, 所以 5正}確. 故{答案∣ 為 1 2 3 4 5 . }例 7 設(shè)集合 A= x x= k+ 1 , k ∈Z ∣, B= y ∣ y= k 1 , k ∈Z ,則它們之間最準(zhǔn)確的關(guān)系是4 2 4第 3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 ).A. A=B B. A B C. A B D. A B【考點(diǎn)】集合間的關(guān)系的判斷【解答】由 A 可得 x= 4k+1 , 由 B 可得 x= 2k 1 , 歸納可得 A B,故選 C.4 4練 7.1 若{ 集∣∣ 合 { ∣ } }{ ∣A= x x=m+ 1 ,m∈Z , B= x ∣ x= n 1 ,6 2 3n∈Z}, C = x ∣ x= p + 1 , p∈Z , 則 A,B,C 之間的關(guān)系是 ( ).2 6A. A=B=C B. A B=C C. A B C D. B C A【考點(diǎn)】集合間的關(guān)系的判斷【解答】 B例 8 (多選) 滿足 {0, 2, 4} A {0, 1, 2, 3, 4} 的集合 A 可以為 ( ).A. {0, 2, 4} B. {0, 1, 2, 4} C. {0, 1, 3, 4} D. {0, 1, 2, 3, 4}【考點(diǎn)】子集個(gè)數(shù)的判斷【解答】由題意可知, 集合 A 包含集合 {0, 2, 4}, 同時(shí)又是集合 {0, 1, 2, 3, 4} 的真子集, 所以滿足題意的集合 A 為 {0, 2, 4} 或 {0, 1, 2, 4|} 或 {0, 2, 3, 4}. 故選 AC.練 8.1已知集合 A= {x | x2 7x+10=0, x∈R} , B= {x | 1的集合 C 的個(gè)數(shù)為 .【考點(diǎn)】子集個(gè)數(shù)的判斷【解答】由題得 A= {2, 5},B= {2, 3, 4, 5}. 因?yàn)?A C B, 所以根據(jù)子集和真子集的定義, 集合 C 必須含有元素 2,5, 所以 C = {2, 5} 或 {2, 5, 3} 或 {2, 5, 4}.答案為 3.二、根據(jù)集合間關(guān)系求參例 9 (多選) 已知集合 A= {x|1的是 ( ).A. 不存在實(shí)數(shù) a 使得 A=B B. 當(dāng) a=4 時(shí),A BC. 當(dāng) 0 a< 4 時(shí),B A D. 存在實(shí)數(shù) a 使得 B A 2a 3=1,【解答】若 A=B, 則 此方程組無(wú)解, 所以不存在實(shí)數(shù) a 使得 A=B, 故 A 正a 2=2,確.當(dāng) a=4 時(shí),B= , 不滿足 A B, 故 B 錯(cuò)誤.若 B A, 則當(dāng) B = 時(shí), 有 2a 3 a 2, 即 a 1; a< 1,當(dāng) B= 時(shí), 有 2a 3 1, 此不等式組無(wú)解, 所以若 B A, 則 a 1, 故 C 錯(cuò)誤,D 正確.a 2 2練 9.1 已知集合 A= {x | 1第 4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 ).A. {a | a≥ 2021} B. {a | a> 2021} C. {a | a≥ 1} D. {a | a> 1}【解答】因?yàn)?A= {x | 1例 10 { }若含有三個(gè){實(shí)數(shù)的集}合既可表示成 a, b , 1 ,又可表示成 {a2, a+ b, 0} ,則 a2022 b2023= .a【解答】由 a, b , 1 = {a2, a+ b, 0} 以及集合元素的性質(zhì)可知 a= 0 且 a= 1 , 則 a= a2,∴ a=aa+ b,∴ b=0 , 則 a2 =1,∴ a= 1,∴ a2022 b2023 =( 1)2022 =1 .練 10.1 已知集合 A= {a, 0, 1},B= {c+ b, 1 , 1}, 且 A=B,則 a= ,b= ,c=a+ b.【解答】 a=1, b= 2, c=2例 11 (多選)已知 A= {x | x2 5x+4=0} , B= {x | ax 1=0} ,若 B A ,則實(shí)數(shù) a的值可以是( ).A. 0 B. 1 C. 4 D. 14【解答】因?yàn)?A= {1, 4}, B A , 所以 B= 或 {1} 或 {4} 或 {1, 4} .若 B= , 則 a=0 ; 若 B= {1} , 則 a=1 ;若 B= {4} , 則 a= 1 ; 若 B= {1, 4} , 無(wú)解. 故選 ABD.4練 11.1 已知集合 A= {x | x2 +4x=0} , B= {x | x2 +2(a+ 1) x+ a2 1=0} .(1) 若 A 是 B 的子集,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值;(2) 若 B 是 A 的子集,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解答】 (1) 由題意得 A= { 4, 0} .若 A 是 B 的子集, 則 B=A= { 4, 0} , =4(a+1)2 4 (a2 1)> 0,所以 4+0= 2 (a+1) , 4× 0= a2 1,解得 a=1 .(2) 若 B 為空集, 則 =4(a+1)2 4 (a2 1)= 8a+8< 0 , 解得 a< 1 ; 若 B 為單元素集合, 則 =4(a+1)2 4 (a2 1)= 8a+8=0 , 解得 a= 1 ,將 a= 1 代入方程 x2 +2 (a+1) x+ a2 1=0, 得 x2 =0 , 即 x=0, B= {0} , 符合要求; 若 B 為雙元素集合, 則 B=A= { 4 ,0} , 則由 (1) 可知 a=1 .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a | a≤ 1 或 a=1} .例 12 已知集合 A= {x1 3 x< 4},B= {x|2m 1 x m+1},若 B A,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解答】 (1) 當(dāng) B= 時(shí), 有 m+1< 2m 1, 即 m> 2.第 5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 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 m+1 2m 1,(2) 當(dāng) B = 時(shí), 12m 1 3 ,所以 1 m 2.m+1< 4綜上,m 1三、能力提升例 13 已知集合 S= {0, 1, 2, 3, 4, 5},A是 S 的一個(gè)子集,當(dāng) x∈A時(shí),若 x 1∈/ A,且 x+1∈/ A,則稱 x 為 A 的一個(gè)” 孤立元素”, 那么無(wú)” 孤立元素” 且有 4 個(gè)元素的集合 S 的子集共有個(gè).【解答】根據(jù)題意知無(wú)”孤立元素”且有 4個(gè)元素的集合 S的子集有 {0, 1, 2, 3},{0, 1, 3, 4},{0, 1, 4, 5},{1, 2, 3, 4}, {1, 2, 3, 4, 5} 共 6 個(gè).例 14 定義:若對(duì)任意m,n∈A(m,n可以相等),都有 1+mn =0,則集合B= {x|x= m+n ,m, n∈1+mnA} 稱為集合 A 的生成集.(1) 求集合 A= {3, 4} 的生成集 B;(2) 若集合 A= {a, 2} 的生成集為 B, 且 B 的子集個(gè)數(shù)為 4,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值;(3) 若集合 A= {x| 1【解答】練 14.1 設(shè)集合 Sn =1, 2, 3, ....n,X Sn, 把 X 的所有元素的乘積稱為 X 的容量 (若 X 中只有一個(gè)元素, 則該元素的數(shù)值即為它的容量, 規(guī)定空集的容量為 0). 若 X 的容量是奇 (偶) 數(shù), 則稱X 為 Sn 的奇 (偶) 子集. 若 n=3, 則 Sn 的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為 .【解答】1.1.1.3 集合的運(yùn)算【知識(shí)清單自查】1. 集合的基本運(yùn)算運(yùn)算 自然語(yǔ)言 符號(hào)語(yǔ)言 Venn 圖交集 由屬于集合 A 且屬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并集 由所有屬于集合 A 或?qū)儆诩?B 的元素組成的集合補(bǔ)集 由全集 U 中不屬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22.3常用結(jié)論1并集的性質(zhì):A∪ =A;A∪A=A;A∪B=B ∪A;A∪B=A B A.2交集的性質(zhì):A∩ = ;A∩A=A;A∩B=B ∩A;A∩B=A A B.第 6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一、基礎(chǔ)運(yùn)算例 15 設(shè)集合 A= {1, 2, 3},B= {x| 1A. {1} B. {1, 2} C. {0, 1, 2, 3} D. { 1, 0, 1, 2, 3}【解答】因?yàn)?B= {x| 1例 16 已知集合 A= {x| 6< 2 x< 2},B= {y|y= 3x, x∈A} 則 A∩B= ( ).4A. {x|3【解答】由 6< 2 x< 2 可得 2所以 44所以 A= {x | 4所以 A∩B= {x | 4例 17 如圖, U 是全集, M,P, S 是 U 的子集, 則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 B. (M ∩P )∪S( )C. (M ∩P )∩ US D. (M ∩P )∪ US【解答】由 6< 2 x< 2 可得 2所以 44所以 A= {x | 4所以 A∩B= {x | 4練 17.1 已知集合 A= {x | 2A. A∪B B. A∩B C. R (A∪B) D. R (A∩B)【解答】因?yàn)?A= {x | 2x< 1} , 所以 R (A∪B)= {x | x> 2} , R (A∩B)= {x | x≤ 2 或 x≥ 1} . 故選 D.練 17.2 已知集合 S= {s | s= 2n+1, n∈Z}, T = {t | t=4n+1, n∈Z} , 則 S∩ T = ( ).A. B.C. D. ZA. B. S C. T D. Z【解答】由題意得, 集合 S= {· · · , 5 , 3, 1, 1, 3, 5, · · · }, T = {· · · , 3, 1, 5, 9 , · · · } , 所以T S , 則 S ∩T =T . 故選 C.二、含參問題例 18 集合 A= {x|m 1 x 5},若 A∪B=R,則實(shí)數(shù) m的取值范圍為 . m 1 2【解答】因?yàn)?A= {xlm x練 18.1 已知集合 A= {x | 1a} . 若 A∩B=A ,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是第 7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 ).A. {a | a≥ 2} B. {a | a≤ 1} C. {a | a≥ 1} D. {a | a≤ 2}【解答】 A∩B=A , 所以 A B . 因?yàn)?A= {x |1a} , 所以結(jié)合數(shù)軸分析可得 a≤ 1 , 故選 B. ( )練 18.2 已知集合 M = {x | x+m≥ 0}, N = {x | 2, 則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是 ( ).A. {m |m< 2} B. {m |m≤ 2}C. {m |m≥ 2} D. {m |m≥ 2 或 m≤ 4}【解答(】因?yàn)? M = {x | x+m≥ 0}, U =R , 所以 UM = {x | x< m} , 又 N = {x | 2, 且 UM ∩N = , 所以 m≤ 2 , 得 m≥ 2 . 故選 C.例 19 設(shè)集合 A= {x∈RIlx al < 1},B= {X ∈R|Ix bl > 2},若 A∩B = ,則實(shí)數(shù) a, b必滿足( ).A. |a b|< 1 B. |a b|> 1 C. |a b| 1 D. |a b| 1【解答】由 |x a|< 1,可得 1由 Ix bl > 2, 可得 x b> 2 x b< 2, 即 x> b+2 或 x< b 2, 所以 B= {xlx< b 2 x>b+2}. 因?yàn)?A∩B = , 所以結(jié)合數(shù)軸 (圖略) 可知 a 1b+2, 即 a b< 1或 a b> 1, 即 |a b|> 1.故選 B.練 19.1 已知集合 A= {xlx< 2或x> 6},B= {x|m+1 x 2m}.(1) 若 m=3, 求 A∪B, ( UA)∩ ( UB);(2) 若 A∪B=B,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解答】 (1) 若 m=3, 則 B= {×|14 x 6}, UB= {xlx2< 4或x> 6}.因?yàn)锳= {xlx< 2或x> 6},所以 UA= {x| 2 x 6}. 所以A∪B= {xlx< 2或x> 4},( UA)∩( UB)= {x| 2 x< 4}. (2) 若 A∩B=B, 則 B A. 1當(dāng) B= 時(shí),m+1> 2m, 即 m< 1,此時(shí)滿足2B A; 當(dāng) B3 = 時(shí), 即 m 1 4時(shí), 由 B A, 可得 2m< 2 或 m+1> 6, 所以 m> 5.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為 {m|m< 1或m> 5}.練 19.2 在 1 A∩B=A, 2 A∩ ( UB)=A, 3 A∩B=0 這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 補(bǔ)充到下面的橫線上, 求解下列問題:已知集合 A= {x|a 1(1) 當(dāng) a=2 時(shí), 求 A∪B;(2) 若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解答】1.1.1.4 易錯(cuò)題與綜合題例 20 已知集合 A= {m+2, 2m2 +m}, 若 3∈A, 則實(shí)數(shù) m 的值為 .【解答】由題可得 m+2=3 或 2m2 +m=3, 則 m=1 或 m= 3 . 當(dāng) m=1 時(shí),m+2=2m2 +2m=3, 不滿足集合中元素的互異性, 故舍去;第 8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當(dāng) m= 3 時(shí),A= {1 , 3} 滿足題意. 綜上,m 的值為 3 .2 2 2例 21 已知集合 M = {(x, y)|(x+3)2 +(y 1)2 =0},N = { 3, 1}, 則 M 與 N 的關(guān)系是 ( ).A. M =N B. M N C. N M D. M ∩N = 【解答】因?yàn)?M = {( 3, 1)} 是點(diǎn)集, 而 N = { 3, 1} 是數(shù)集, 所以兩個(gè)集合沒有公共元素, 故選 D.例 22 已知集合 M = {x| x 0},N = y|y=3x2 2 +1, x∈R, 則 M ∩N= ( ).(x 1)A. B. {x|x 1} C. {x|x> 1} D. {x|x 0}【解答】 C.例 23 已知集合 A= {xlx a=0} ,B= {xlax=4}, 若 A∩B=B,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值為 .【解答】 C.例 24 已知集合 A= {x | 1≤ x≤ 2}, B= {x | 2m 2} .(1) 若 A∩B=B ,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2) 若 B ∩C 中只有一個(gè)整數(shù),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解答】 (1) 因?yàn)?A∩B=B ,{所以 B A .2m< 1, 當(dāng) B = 時(shí), 由 B A 得 解得 1 ≤m< 1 ; 當(dāng) B= 時(shí), 2m≥ 1 , 解得2 22m≥ 1,m≥ 1 , 滿足 B A .2 }綜上, 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是 {m |m≥ 1 .2(2) 因?yàn)?B ∩C 中只有{ 一∣∣個(gè)整數(shù), 所以 B = , 且 3≤ 2m< 2 , 解得 3 ≤m< 1 , 所以實(shí)2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是 m 3 ≤ m< 1} .2例 25 已知全集 U =R , 集合 A= {x | 1(≤ x≤) 3}, B= {x | 2(1) 求 A∩B,A∪ UB ;(2) 若 B ∩C =C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 ( )【解答】 (1)A∩B= {x | 2.(2) 由 B ∩C =C 可得 C{ B .a> 2,由題可得 C = , 所以 解得 2a+1< 4,例 26 對(duì)于任意兩個(gè)正整數(shù) m,n , 定義某種運(yùn)算“※”如下: 當(dāng) m,n 都為正偶數(shù)或都為正奇數(shù)時(shí), m ※n=m+n ; 當(dāng) m,n中一個(gè)為正偶數(shù),另一個(gè)為正奇數(shù)時(shí), m※n=mn . 在此定義下,集合 M = {(m,n) |m ※n=8} 中的元素個(gè)數(shù)是 .【解答】 當(dāng) m,n 都為正偶數(shù)時(shí), 符合條件的 (m,n) 有 (2, 6) , (4, 4) , (6, 2) , 共 3 個(gè); 當(dāng) m,n 都為正奇數(shù)時(shí), 符合條件的 (m , n) 有 (1, 7) , (3, 5) , (5, 3) , (7, 1) , 共 4 個(gè); 當(dāng) m,n中一個(gè)為正偶數(shù), 一個(gè)為正奇數(shù)時(shí), 符合條件的 (m,n) 有 (1, 8) , (8, 1) , 共 2 個(gè). 所以集合 M的元素個(gè)數(shù)是 3+4+2= 9.第 9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例 27 (多選) 用 C (A) 表示非空集合 A 中的元素個(gè)數(shù), 定義 A B= |C (A) C (B)| . 已知集合A= {x | x2 1=0} , B= {x | (ax2 +3x) (x2 + ax+2)=0} . 若 A B=1 ,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可能是 ( ).√ √A. 2 2 B. 0 C. 1 D. 2 2【解答】根據(jù)題意, 已知 A= {1 , 1} , 則 C (A)= 2 .又由 A B=1 得 C (B)= 1 或 3, 即方程 (ax2 +3x) (x2 + ax+2)=0 有 1 個(gè)根或 3 個(gè)根.由 (ax2 +3x) (x2 + ax+2)=0 , 可得 ax2 +3x= 微偏谷變量 2=0 .左 ax +3x =0 , 則 x=0 或 ax+3=0 ,當(dāng) a=0 時(shí), B= {0}, C (B)= 1 , 符合題意.當(dāng) a =0 時(shí), ax2 +3x=0 對(duì)應(yīng)的根為 0和 3 ,a x2 + ax+2=0 有兩個(gè)相等的實(shí)根且不為 0√和 3 , 則 = a2 8=0 , 得 a=±2 2 ,a √ √ √ 當(dāng) a=2 2 時(shí), B= 0 , 2, 3 2 , 則 C (B)= 3 , 符合題意;√ √ √ 4當(dāng) a= 2 2 時(shí), B= 0, 2, 3 2 , 則 C (B)= 3 , 符合題意.4 x2 + ax+2=0 有兩個(gè)不相等的實(shí)根, 且其中一根為 3 , 則 a=±3 ,a當(dāng) a=3 時(shí), B= {0, 1, 2} , 則 C (B)= 3 , 符合題意;當(dāng) a= 3 時(shí), B= {0, 1, 2} , 則 C (B)= 3 , 符合題意.√綜上, 實(shí)數(shù) a 可取的值為 0,±3,±2 2 , 故選 ABD.例 28 設(shè) A 是非空數(shù)集, 若對(duì)任意 x, y ∈A , 都有 x+ y ∈A, xy ∈A , 則稱 A 具有性質(zhì) P . 給出以下命題: 若 A 具有性質(zhì) P , 則 A 可以是有限集; 若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且 A1 ∩A2 = , 則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若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則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若 A 具有性質(zhì) P , 且 A =R , 則 RA 不具有性質(zhì) P . 2其中所3有真命題的序號(hào)是 .【解答】對(duì)于 1 , 取集合 A= {0} , 則 A 具有性質(zhì) P , 故 A 可以是有限集, 故 為真命題.對(duì)于 2 ,取 x, y ∈ (A1 ∩A2) ,則 x∈A1, x∈ A2, y ∈A1, y ∈A2 ,又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 x+ y ∈A1, xy4∈A1, x+ y ∈A2, xy ∈A2,∴ x+ y ∈ (A1 ∩A2) , xy ∈ (A1 ∩A2) ,∴A1 ∩A2 具有性質(zhì) P , 故 為真命題.對(duì)于 3 5,取 A1 = {x | x=2k, k ∈Z}, A2 = {x | x=3k, k ∈Z} ,則 2∈ (A1 ∪A2) , 3∈ (A1 ∪A2) ,但2+3=5∈/ (A1 ∪A2) , 故 為假命題.對(duì)于 4 , 若 A 具有性質(zhì) P , 且 A =R , 假設(shè) RA 也具有性質(zhì) P , 設(shè) 0∈A , 在 RA 中任取一個(gè) x, x= 0 , 若 x∈ RA , 由于 RA 具有性質(zhì) P , 則 x+( x)= 0∈ RA , 與 0∈A 矛盾,故 x∈(A . )由于 A 具有性質(zhì) P, RA 也具有性質(zhì) P,∴ ( x)2 ∈A, x2 ∈ RA , 而 ( x)2 = x2 ,與 A∩ RA = 矛盾, 故當(dāng) 0∈A 且 A 具有性質(zhì) P 時(shí), RA 不具有性質(zhì) P . 同理當(dāng) 0∈ RA時(shí), 也可以推出矛盾, 故 為真命題.第 10 頁(yè) 共 17 頁(yè)2 3 5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故答案為 1 2 4 .例 29 定義兩種新運(yùn)算“ ”與“ ”,滿足如下運(yùn)算法則: 對(duì)任意的 a, b∈R ,有 a b= ab, a b={ ∣a b∣ 2 . 已知全集 U = {x | x=(a b)+ (a b), 2bb∈Z}, B= {x | x2 3x+m=0} .(1) 求全集 U 和集合 A . ( )(2) 集合 A,B 是否能滿足 UA ∩B= 若能, 求出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 若不能, 請(qǐng)說明理由.【解答】 (1) 全集 U 中 x=(a b)+ (a b)= ab+ a b2 , 當(dāng) a= 1 時(shí), b=0 或 b= -1, 此時(shí)(a+b) +1x= 1 或 x=1 ;2當(dāng) a=0 時(shí){, b=0 ,}此時(shí) x=0 .所以 U = 1 , 0, 1 .2集合 A 中 x=2 (a b)+ a b =2ab+ [ a b{ } 2 ] , 當(dāng) a=0 時(shí), b=1 , 此時(shí)b b (a+ b) + 1x= 1 , 所以 A= 1 .2 2 ( )(2) 因?yàn)? UA= {0, 1} , 所以當(dāng) UA ∩ B= 時(shí), B= 或 B=A .當(dāng) B= 時(shí), 方程無(wú)實(shí)根, =( 3)2 4m< 0, 解得 m> 9 ;4當(dāng) B=A 時(shí) , 方(程有)兩個(gè)相(等的)實(shí)根, 為21 1 3× 1 +m=0, , 所以 2 22 ( 3)2 4m=0,此時(shí) m 的值不存在. { ∣ } 2 3 4綜上, ∣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是 m ∣m> 9 .4例 30 給定整數(shù) i, 若非空集合滿足以下 3 個(gè)條件: 1 A N , 2 A = {1}, 3對(duì)任意的 x, y ∈N , 若x+ y ∈A, 則 xy i∈A, 則稱集合 A 為” 減 i 集”.(1)P = {1, 2} 是否為” 減 0 集” 是否為” 減 1 集” 簡(jiǎn)要說明理由.(2) 是否存在” 減 1 集” 若存在, 求出所有的” 減 1 集”; 若不存在, 說明理由.【解答】 (1) 因?yàn)?P N ,P = {1}2, 1+1=2∈P, 1× 1 0∈P , 所以 P 是” 減 0 集”. 因?yàn)?P N ,P = {1}, , 1+1=2∈P, 1× 1 1∈/ P , 所以 P 不是” 減 1 集”.(2) 存在” 減 1 集”A. 理由如下. 1若 1∈A, 則 A 中除了 1, 必然還含有其他元素. 假設(shè) 2∈A,則 1+1∈A, 而 1xl 1∈/ A, 與 A 是” 減 1 集” 矛盾, 因此 2∈/ A. 假設(shè) 3∈A, 則 1+2∈A, 又1×2 1∈A,因此 3∈A. 因此有 A= {1, 3}. 假設(shè) 4∈A,則 1+3∈A,而 1×3 1∈/ A,與 A是”減3 1 集” 矛盾, 因此 4∈/ A. 假設(shè) 5∈A, 則 1+4∈A, 1× 4 1∈A, 2+3=5, 2x3 1∈A, 因此5∈A. 因此有 A= {1, 3, 5}. 以此類推, 可得 A= {1, 3, 5, · · · , 2n 1, · · · }, (n∈N ).2若 1∈/ A, 則設(shè) A 中最小元素為 m, 則 1+ (m 1)∈A, 1× (m 1) 1=m 2∈A, 這與 m是 A 中最小元素矛盾,故不存在滿足題意的 A.綜上, 滿足題意的所有” 減 1 集” 為 {1, 3},{1, 3, 5},{1, 3, 5, 7},· · ·第 11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1.1.1.5 節(jié) 綜∣∣合訓(xùn)練1. 集合 M = y ∣ y= 8 , x, y ∈ N 的元素個(gè)數(shù)是 ( ).x+3A. 2 { ∣∣B. 4 } C. 6 D. 8【解答】因?yàn)?M = y ∣ y= 8 , x, y ∈N ,x+3所以當(dāng) x=0 時(shí), y= 8 = 8 ∈/ N ; 當(dāng) x=10+3 3時(shí), y= 8 =2∈N ; 當(dāng) x=2 時(shí), y= 8 =1+3 2+38 ∈/ N ; 當(dāng) x=3 時(shí), y= 8 = 4 ∈/ N ; 當(dāng) x=45 3+3 3時(shí), y= 8 = 8 ∈/ N ; 當(dāng) x=5 時(shí), y= 8 =4+3 7 5+31∈N ; 當(dāng) x≥ 6 時(shí), y= 8 {< ∣∣∣1 , 且 y =0 , 所x+3以 y ∈/ N . 綜上所述, M = y y= 8 , x, y ∈x+3N= {2, 1} , 元素個(gè)數(shù)是 2 . 故選 A. ( )2. 設(shè) U =R , 已知兩個(gè)非空集合 P,Q 滿足 UP ∪Q=R , 則 ( ).A. P ∩Q=( ) B. P Q( ) C. Q P D. P ∪Q=R【解答】由 UP ∪Q=R 可知 UP ( UQ ), 所以 P Q . 故選 B.3. 已知集合 A= {x | x2 3x+2=0, x∈R} , B= {x | 0的集合 C 的個(gè)數(shù)為 ( ).A. 16 B. 15 C. 14 D. 4【解答】A= {x | x2 3x+2=0, x∈R}= {1, 2}, B= {x | 0為 A C B , 所以 C 中一定含有 1,2 兩個(gè)元素, 且元素個(gè)數(shù)為 2 個(gè)以上, 因此只需要求出集合 {3, 4, 5, 6} 的子集再減去 即可, 即集合 C 的個(gè)數(shù)為 24 1=15 . 故選 B.4. 我國(guó)古代數(shù)學(xué)名著《孫子算經(jīng)》中記載了這樣一個(gè)“物不知數(shù)”的問題: “今有物不知數(shù), 三三數(shù)之剩二, 五五數(shù)之剩三, 七七數(shù)之剩二, 問物幾何 ”, 此問題及其解題原理在世界上頗負(fù)盛名, 中外數(shù)學(xué)家們稱之為“孫子定理”“中國(guó)剩余定理”“大衍求一術(shù)”等. 對(duì)以上“物不知數(shù)”的問題, 現(xiàn)有如下表示: 已知 A= {x | x=3n+2, n∈N } , B= {x | x=5n+3, n∈N } , C ={x | x=7n+2, n∈N } , 若 x∈A∩B ∩C , 則整數(shù) x 的最小值為 ( ).A. 128 B. 127 C. 37 D. 23【解答】 A= {5, 8, 11, 14, 17, 20, 23, · · · } , B= {8, 13, 18, 23, · · · }, C = {9, 16, 23, · · · } , 故整數(shù) x的最小值為 23.{故選 D.√ } ( )5. 已知集合 A= x | y= 16 x2 , B= {x | x≥ a} ,若 RA ∩B=B ,則實(shí)數(shù) a的取值范圍是( ).A. {a | a≤ 4} B. {a | a≥ 4} C. {a | a> 4}( ) D. {a | a≥ 4}【解答】集合 A= {x | 4≤ x≤ 4}, B= {x | x≥ a} , 若 RA ∩B=B , 則 B RA . 因?yàn)?br/> RA= {x | x< 4 , 或 x> 4} , 所以 a> 4 . 故選 C.6. 若集合 I = {1, 2, 3, 4, 5}的兩個(gè)非空子集 M 和 N 滿足“M 中的最大數(shù)小于 N 中的最小數(shù)”,則稱集合對(duì) (M,N) 為集合 I 中的一組“伙伴子集對(duì)”, 那么集合 I 中的“伙伴子集對(duì)”共有第 12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 ).A. 49 對(duì) B. 64 對(duì) C. 72 對(duì) D. 98 對(duì)【解答】集合M 中最大數(shù)為 1,即M = {1}時(shí), N ∈{{2}, {3}, {4}, {5}, {2, 3}, {2 , 4}, {2, 5}, {3, 4}, {3, 5}, {4, 5}, {2, 3, 4}, {2,3, 5}, {2, 4, 5}, {3, 4, 5}, {2, 3, 4, 5}} , 則共有 1× 15=15 (對(duì)); 當(dāng)集合 M 中最大數(shù)為 2, 即 M ∈{{2}, {1, 2}} 時(shí), N ∈{{3}, {4}, {5}, {3 , 4}, {3, 5}, {4, 5}, {3, 4, 5}} , 則共有 2× 7= 14 (對(duì)); 當(dāng)集合M 中最大數(shù)為 3,即M ∈ {{3}, {1, 3}, {2, 3}, {1, 2, 3}}時(shí), N ∈{{4} , {5}, {4, 5}} ,則共有4× 3=12 (對(duì));當(dāng)集合M 中最大數(shù)為 4,即M ∈{{4}, {1, 4}, {2, 4} , {3, 4}, {1, 2, 4}, {1, 3, 4}, {2, 3, 4}, {1, 2, 3, 4}} 時(shí), N = {5} , 則共有 8× 1=8 (對(duì)). 所以集合 I 中的“伙伴子集對(duì)”共有 15+14+12+8=49 (對(duì)). 故選 A.7. (多選) 已知 ( RA ) ∩B= , 則下列選項(xiàng)中不成立的有 ( ).A. A∩B=A B. A∩B=B C. A∪B=B D. A∪B=R )【解答】對(duì)于 A , 由 A∩B=A 得 A B , 不妨設(shè) A= {x | x> 1}, B= {x | x> 0} , 則 ( RA ∩B= {x | 0, 故 B 成立; 對(duì)于 C , 由 A∪ B=B 得 A B , 由選項(xiàng) A 知 RA ∩B= , 故 C 不成立; 對(duì)于 D, A∪B=R , 不妨設(shè) A= {x | x≤ 1}, B= {x | x> 0} , 顯然 ( RA ) ∩ B= {x | x> 1} = ,故 D 不成立. 故選 ACD.8. (多選) 對(duì)于集合 M = {a | a= x2 y2 , x∈Z, y ∈ Z} , 給出如下結(jié)論, 其中正確的有 ( ).A. 如果 B= {b | b=2n+1, n∈N} , 那么 B MB. 如果 C = {c | c=2n, n∈N} , 那么 C MC.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a2 ∈MD. 如果 a1 ∈M,a2 ∈M , 那么 a1 + a2 ∈M【解答】對(duì)于 A, b=2n+1, n∈N , 總有 b=2n+1= (n+1)2 n2 , 由于 n+1, n∈N ,故 B M , 故 A 正確; 對(duì)于 B , 可舉例說明, 當(dāng) n=1 時(shí), c=2n=2 , 而當(dāng) x∈Z, y ∈Z 時(shí),x2 y2 =2 , 所以 C M , 故 B 錯(cuò)誤; 對(duì)于 C , 若 a1 ∈ M,a2 ∈M , 不妨設(shè) a 21 = x1 y21, a2 =x2 y22 2 , x1, y1, x 2 22, y2 ∈Z , 則 a1a2 =(x1 y1) (x22 y222)= (x1x2 + y1y2) (x y + x y )21 2 2 1 , 其中x1x2 + y1y2, x1y2 + x2y1 ∈Z , 所以 a1a2 ∈M , 故 C 正確; 對(duì)于 D , 若 a1 ∈M,a2 ∈M , 不妨設(shè)a1 = x2 21 y1, a2 = x22 y22 ,則 a1 + a2 = x21 y21 + x2 22 y2 =(x1 + x2)2 (y 21 + y2) 2x1x2+ 2y1y2, 所以 a1 + a2 ∈/M , 故 D 錯(cuò)誤. 故選 AC.9. 若非空集合 A= {x | 3≤ x< 1}, B= {x | x≤ a} , 且 A∪B= {x | x< 1} , 則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解答】因?yàn)?A= {x | 3≤ x< 1}, B= {x | x≤ a}, A∪B= {x | x< 1} , 所以 3≤ a< 1 . 故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a | 3≤ a< 1} .10. 某網(wǎng)店統(tǒng)計(jì)了連續(xù)三天售出商品的種類情況: 第一天售出 19 種商品, 第二天售出 13 種商品,第三天售出 18 種商品; 前兩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3 種, 后兩天都售出的商品有 4 種. 則該網(wǎng)店第 13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種, 這三天售出的商品最少有 種.【解答】由題意知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19 3=16 (種). 前兩天售出的商品有19+13 3=29 (種), 第三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 18 4= 14 (種). 當(dāng)這 14 種商品都在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 16 種商品中, 即第三天沒有售出新的商品種類時(shí), 這三天售出的商品種類最少有 29 種.11. 已知集合 A= {1, 2,m} , 其中 m 為實(shí)數(shù), B= {a2 | a∈A} , C =A∪B , 若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為 6, 則 C 中的所有元素之積為 .【解答】因?yàn)?B= {a2 | a∈A} , A= {1, 2 , m} ,所以 1∈B, 4∈B,m2 ∈B ,所以 1∈C , 2∈C, 4∈C,m∈C,m2 ∈C . 若m2 =1 ,則m= 1或m=1 (舍),此時(shí) C = {1, 2, 4 , 1} ,滿足 C 中所有√ √元素之和為 6, 故 C 中的所有元素之積為 -8 ; 若 m2 =2 , 則 m= ± 2 , 此時(shí) C = {1, 2, 4, 2}√或 {1, 2, 4 , 2} , 這與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為 6 矛盾; 若 m2 =4 , 則 m= 2 或 m=2 (舍),此時(shí) C = {1, 2, 4, 2} , 這與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為 6 矛盾; 若 m2 =m , 則 m=0 或 m=1 (舍) , 此時(shí) C = {1, 2, 4, 0} , 這與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為 6 矛盾; 若 m=4 , 則 m2 =16 , 此時(shí) C = {1, 2, 4, 16} , 這與 C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為 6 矛盾; 若 m2 = 1, 2, 4,m , 且 m =4 , 則C = {1, 2, 4,m,m2} , 則 1+2+4+m+ m2 =6 , 即 1+m+m2 =0 , 此方程無(wú)解. 綜上所述, C2 3 4中的所有元素之積為 8.12. 從 1 B= {x | 1 6}, 3 B= {x | x≥ 7}這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問題中, 并解答.問題: 已知集合 A= {2x | a注: 若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 則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解答】若選擇條件 1 .當(dāng) A= 時(shí), 滿足 A∩B= , 此時(shí) 10 a≤ a , 解得 a≥ 5 ;{當(dāng) A = 時(shí), 因?yàn)?A∩B= , 所以a< 5,解得4≤ a< 5.a≥ 4 或103 a≤ 1,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a | a≥ 4} .若選擇條件 2 .當(dāng) A= 時(shí), 滿足 A∩B= , 此時(shí) 10 a≤ a 解得 a≥ 5 ;當(dāng) A = 時(shí), 因?yàn)? RB{= {x | x> 6} , 所以 B= {x | x≤ 6}.a< 5,因?yàn)?A∩B= , 所以 a 無(wú)解.4 a≥ 6,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a | a≥ 5} .若選擇條件 3 .當(dāng) A= 時(shí), 滿足 A∩B= , 此時(shí) {10 a≤ a , 解得 a≥ 5 ;a< 5,當(dāng) A= 時(shí), 因?yàn)?A∩B= , 所以 解得3≤ a< 5.10 a≤ 7,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為 {a | a≥ 3} .13. 已知集合 A= {x | x2 4x+3=0} , B= {x | x2 2 (a+1) x+ a2 +2=0} .第 14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1) 若 A∩B=A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值;(2) 若 A∪B=A , 求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解答】 (1) 因?yàn)?A∩B=A , 所以 A B . 又 A= {x |x2 4x+3=0}= {1, 3},{B= {x | x2 2(a+1+3=2 (a+1) ,1)x+ a2 +2=0} , 所以 解1× 3= a2 +2,得 a=1 . (4 分)(2) 因?yàn)?A∪B=A , 所以 B A , 所以 B 可能為 , {1}, {3}, {1, 3} .當(dāng) B= 時(shí), =4(a+1)2 4 (a2 +2)< 0 ,解得 a< 1 ;2 {1+1=2 (a+1) ,當(dāng) B= {1} 時(shí), { a 無(wú)解;1× 1= a2 +2,3+3=2 (a+1) ,當(dāng) B= {3} 時(shí), { a 無(wú)解;3× 3= a2 +2,1+3=2 (a+1) ,當(dāng) B= {1, 3} 時(shí), 解得 a=1 .1× 3= a2 +2,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a 的取值范圍是 a< 1 或 a=1 .214. 已知集(合 A)= {x | 2≤ x≤ 8}, B= {x | 2≤ x≤ 6 m}, C = {x |m 1≤ x≤ 1+2m}, U =R.(1) 若 UA ∩B= ,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2) 若 B ∩C = , 求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解(答】)(1) 因?yàn)?A= {x | 2≤ x≤ 8} , 所以 UA= {x | x< 2 , 或 x> 8} .又 UA ∩B= , B= {x | 2≤ x≤ 6 m} ,所以當(dāng) B= 時(shí), 6 {m< 2 , 即 m> 4 , 滿足6 m≥ 2,條件. 當(dāng) B= 時(shí), 解得 2≤ m≤ 4 .6 m≤ 8,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是 {m |m≥ 2} . (5 分)(2) 因{為 B ∩C = , 所以 B = , 且 C = ,6 m≥ 2,則有 解得 2{≤m≤ 4 .m 1≤ 1+2m,1+2m≥ 2,又 B ∩C = , 所以 m 還需滿足 { ∣1} 解得 ≤m≤7 . ≤ 2 2m 1 6 m,綜上所述, 實(shí)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為 m ∣ 1 ≤ m≤ 7 .2 215. 已知集合 U = {x | 1≤ x≤ 2 , x∈P}, A= {x | 0≤ x< 2, x∈P}, B= {x | a 1(1) 若 P =R , 求 UA 中最大元素 m 與 UB 中最小(元素 )n 的差 m n ;(2) 若 P =Z , 求 AB 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及 U AB .【解答】(1)若 P =R ,則 U = {x | 1≤ x≤ 2}, A= {x | 0≤ x< 2}, B= {x | a第 15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1}, 則 UA= {x | 1≤ x< 0 , 或 x=2}, UB= {x | 1≤ x≤ a , 或 1, n= 1 . 則 m n=2 ( 1)= 3 . (4 分) (2) 若 P =Z , 則 U = {x | 1≤ x≤ 2, x∈ Z}={ 1, 0, 1, 2}, A= {x | 0≤ x< 2, x∈ Z}= {0, 1} .若 0x≤ 1, x∈Z}= {0, 1} , 故 AB= , UA={ 1, 2}, AB(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為2 1=1. U AB = { 1, 0, 1, 2} .若 1和 UA 中所有元素之和為 2 1=1. U AB = { 1, 1, 2} . ( )綜上所述, 當(dāng) 0 1第 16 頁(yè) 共 17 頁(yè)讓教學(xué)更有效 精品試卷| 數(shù)學(xué)第 17 頁(yè) 共 17 頁(y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高三一輪——集合(學(xué)生版).pdf 01高三一輪——集合(教師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k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