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本課是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國民革命的失敗給了中共深刻的教訓,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走向勝利,必須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必須掌握革命的領導權,進行武裝斗爭。本課就是承接了上一課國民革命的失敗,于是就有本課中共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證明走俄國十月革命攻打中心城市的道路是不合適中國國情的,中央向農村轉移,建立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本課題在整個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目標】1.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和工農武裝割據等基本知識。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歷史解釋)2.分析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特點,認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歷史解釋、史料實證)3.使學生感受到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感受到共產黨人敢于創新、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農武裝割據。教學難點:中國為什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教學過程】革命道路的探索南昌起義→有了軍隊出示圖片、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背景①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②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激起了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的極大憤慨和強烈反抗出示材料分析背景:材料研讀:路在何方?材料一:只有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國!——摘自《中共重大歷史事件親歷記》(第一編 172頁)材料二:中國共產黨人面前只有一個榜樣。那就是已經成功的俄國革命,而俄國革命正是從城市開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俄國革命道路: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斗爭。 (城市→農村→全國)通過視頻,歸納南昌起義的概況時間:1927.8.1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概況:南昌起義→占領南昌→主動撤離,南下廣東→途中受挫→轉戰湘南,堅持斗爭[補充]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南下廣東?強敵“圍剿”,南昌處境危險南下廣東,建立根據地,擇機北伐交通便利,利尋找國際援助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共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展示“八一建軍節”的由來5.過渡:毛澤東:“一星期以后,即八月七日,黨中央委員會舉行了非常會議,撤銷了陳獨秀的總書記職務。黨采取了新的路線,同國民黨合作的一切希望暫時是放棄了。”(二)八七會議→有了方向學生閱讀課本第78頁,了解“八七會議”概況并填寫學案時間:1927.8.7地點:武漢漢口內容: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論斷:毛澤東——“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三)秋收起義學生閱讀課本第78頁,了解“秋收起義”的概況,并填寫學案時間:1927年9月地點:湘贛邊界領導:毛澤東旗幟:工農革命軍結果:起義受到嚴重挫折過渡:毛澤東:“我在文家市向全師指戰員開會時說:‘我們當前力量還小,還不能去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應當先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革命道路的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學生閱讀課本,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間:1927.10地點:井岡山創建者:毛澤東地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意義: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出示材料,分析“為什么首選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材料:井岡山位于羅霄山脈的中段,周圍方圓200余里,與江西、湖南的數縣相鄰,地勢險峻,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堪稱易守難攻。這里遠離大城市,國民黨統治基礎薄弱,又鬧過農民運動,有群眾基礎,適于搞工農武裝割據。地勢險:易守難攻敵人弱:遠離城市中心革命多:群眾基礎好(二)井岡山會師播放視頻,學生歸納井岡山會師的概況時間:1928.4會師隊伍:朱德、陳毅與毛澤東隊伍(又稱朱毛會師)意義:形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摘要說說井岡山精神是什么?出示材料,了解井岡山會師后,部隊為什么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堅定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斗、不怕困難、樂觀向上、依靠群眾名稱的變化看歷史:國民革命軍(南昌起義)→工農革命軍(秋收起義)→中國工農紅軍(井岡山會師)自主探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后遇到了哪些困難?材料一:貧農因長期地被摧殘及感覺革命勝利無保障,不敢積極行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缺乏農民支持材料二:1928年四月以后,湘贛邊界的割據,正值南方統治勢力暫時穩定的時候,湘贛兩省派來“進剿”的反動軍隊,至少有八九個團,多的時候到過十八個團。——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國民黨武力威脅材料三: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艱苦,尤其是紅軍,因為根據地內的土豪幾乎打盡了,現金缺乏,從軍長到伙,一律吃5分錢的伙食。但就是這每天5分錢的油鹽柴菜錢,很快也難以為繼了。——《開創新道路創建井岡山革命革命據地》根據地經濟困難革命道路的形成(一)工農武裝割據Q: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后遇如何應對這些困難?缺乏農民支持→打土豪,分田地國民黨武力威脅→游擊戰爭根據地經濟困難→根據地建設師: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名詞解釋:工農武裝割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古田會議Q: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還有哪些困難?毛澤東:“紅軍當時還存在著許多不良傾向,其中一種需要克服的傾向,是‘流寇思想’——不愿意安心做建立政權的艱苦工作,喜歡流動、變換環境,喜歡新奇的經歷和事件。”提問:我們黨思想上出現問題了,怎么辦?生:召開“古田會議”學生閱讀課本第60頁,了解古田會議概況時間:1929.12內容: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意義: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課件點出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中央根據地,最早的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讀圖學史:這些革命根據地與中心城市的相對位置是怎樣的?展示: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形成。(三)建立紅色政權學生閱讀課本,了解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概況時間:1931年冬地點:江西瑞金決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走西方的道路→失敗 走俄國的道路→失敗 走中國特色道路→成功啟示: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