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課前準備教學分析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學習目標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3.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4.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5.樹立學生科學的物質觀、物質粒子觀、初步形成“守恒”意識。課前準備學習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學習難點 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具體反應。學習方法 通過兩個質疑性實驗來完善學生的認識,通過活動探究得出質量守恒的結論。教具準備 銅粉、鎂條、陶土網、酒精燈、硫酸銅溶液、鐵絲、燒杯、錐形瓶、砂紙、天平、砝碼、水槽、碳酸鈉固體、鹽酸、小試管、氣球。教學內容01情境引入02互動新授03拓展提高04課堂小結點我喔情境引入【提出問題】化學學習主要是以研究化學變化為主。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說說你們學過了哪些化學變化?互動新授結合教材第110~111頁的“探究”討論如何設計銅粉加熱前后質量的測定和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這兩個實驗。實驗注意事項:1、稱量時天平要調平。2、做銅粉加熱實驗時,要將錐形瓶置于陶土網上。3、在鐵絲與硫酸銅反應這個實驗中,鐵絲在放入硫酸銅溶液之前要用砂紙打磨干凈。互動新授實驗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實驗現象 紅色的銅粉逐漸變為黑色,氣球變癟 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 相等 相等結論 銅+氧氣 加熱 氧化銅 反應前質量總和=反應后質量總和 鐵+硫酸銅 銅+硫酸亞鐵反應前質量總和=反應后質量總和互動新授【總結】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互動新授【實驗5-1】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前后的稱量結果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逸散到了空氣中,所以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后稱量結果小于反應前的稱量結果。互動新授【實驗5-2】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后的質量大于反應前的質量。這又是為什么?這與質量守恒定律相違背嗎?鎂條燃燒時產生的大量白煙是生成物氧化鎂,反應前只稱了鎂條的質量,遺漏了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而反應后稱量的是氧化鎂的質量,所以我們稱得的反應后的質量大于反應前的質量。互動新授【總結】理解和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質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學反應必須遵守的一個定律,但物理變化不適用此定律;2、質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僅是“質量”,不能任意擴展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數量是“總質量”,不是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4、守恒的范圍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不能計算在內。拓展提高【提問】在氫氣與氧氣反應的過程中,分子、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變了嗎?從微觀過程以及前面所學的分子、原子知識可知,化學反應的過程,事實上是舊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課堂練習1、下列描述的變化中,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A、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B、將3g食鹽放入3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6g溶液C、鐵生銹后質量增加D、硫粉在空氣中燃燒后固體質量減小到0gB課堂練習2、用下列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課堂練習3、2023年5月28日,我國自行研制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C919完成了首次商業航班飛行。飛機上使用的氧氣發生器以氯酸鈉為產氧劑。氯酸鈉能產生氧氣的原因是其含有(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離子4、對某化學反應前后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物質的質量總和一定相同 B、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一定相同C、物質的分子個數一定相等 D、原子的總數和質量一定相同AC課堂小結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