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跨學科實踐活動5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課前準備教學分析學習目標通過視頻和學習交流,理解碳中和、低碳生活的意義,能綜合考慮社會生活實際,從個人、社會層面設計“碳中和”行動方案。聚焦二氧化碳性質,整理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和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理解低碳行動原理。了解碳封存、碳捕捉的相關科技發展,特別是中國在世界“碳中和”中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知道碳中和的理念,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知道碳循環帶來的溫室效應的利與弊,了解防止溫室效應進步增強應采取的措施。課前準備學習重點 用元素觀、轉化觀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與轉化,分析和解釋生產生活中產生和消耗二氧化碳的過程。學習難點 設計以碳捕捉、碳循環、碳替代、碳封存等方面的碳中和方案。學習方法 討論歸納、實驗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教具準備 查閱相關資料:深人了解碳中和的概念、原理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查找一些有關碳中和的新聞報道、科學文章或視頻。教學內容01情境引入02互動新授03拓展提高04課堂小結點我喔情境引入造成我們現在的生存環境惡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是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是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超標,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互動新授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實現碳中和,可以從哪些方面尋找途徑呢 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互動新授任務一: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結合碳循環圖,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途徑可能會釋放二氧化碳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火山噴發、化石燃料的使用、工業排放、碳酸分解。互動新授結合碳排放途徑,試歸納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①根據物質燃燒的性質,寫出了碳單質、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燃燒的方程式;②根據物質的還原性,寫出了碳、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氧化銅的方程式;③根據碳酸鹽可分解的性質,寫出了高溫煅燒石灰石的方程式;④根據碳酸易分解的性質,寫出了碳酸分解的方程式;⑤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寫出了碳酸鈣與稀鹽酸的方程式。互動新授碳中和理念要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減少碳排放的措施有哪些 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發電大力發展氫能源等新能源汽車,利用氫氣作為還原劑進行工業生產等。實現“碳中和”的方案:碳替代或者碳減排。互動新授任務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哪些物質 寫出反應方程式。1.Ca(OH)2+CO2 ═ CaCO3↓+H2O2.2NaOH+CO2 ═ Na2CO3+H2O3.CO2+H2O ═ H2CO34.C+CO CO25.光合作用互動新授從上述反應出發,如何吸收二氧化碳 資料:(1)海洋吸收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使得海水酸性增加,使依賴穩定化學環境的多種海洋生物乃至生態系統面臨巨大威脅。海水酸化越嚴重,擁有堅硬骨骼且能夠制造珊瑚礁的珊瑚就越少,預計到2050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珊瑚礁將慘遭破壞。(2)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用作殺菌和化工原料等,價位一般在 420~700元/噸。氧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較氫氧化鈣大,常用于造紙、肥皂、合成洗滌劑的生產、紡織印染工業等,價位一般在3 000~5 000元/噸。互動新授可以多植樹造林,利用海水、氧化鈉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反應轉化為一氧化碳作為燃料使用。不建議使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會造成海水酸化、珊瑚死亡等環境問題;利用氫氧化鈉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可行性不大,成本過高無法大規模推廣;轉化為一氧化碳能耗過大,且一氧化碳有毒,可能污染環境。拓展提高1.“碳達峰”“碳中和”與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種物質,該物質是 (填名稱)。2.除動植物“呼吸作用”外,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導致CO2排放過多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 。下列燃料在燃燒時,不會產生 CO2的是 (填字母)。A. 作物秸稈 B.氫氣 C.肼(N2H2) D.酒精3.實驗室通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工業上卻用石灰乳吸收CO2用石灰乳吸收CO2的優點 。二氧化碳天然氣BC2NaOH+CO2 ═ Na2CO3+H2O石灰乳中氧化鈣含盤高,價格便宜,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課堂小結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碳達峰”、“碳中和”。減少碳排放的方法。01020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