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二章 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5節 生物的多樣性浙教版七年級上冊引入新課視頻:不同環境里的動物引入新課從上面的視頻中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生物豐富多彩、種類多樣,我們該如何去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新課教學圖中這兩種生物各自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我們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北極熊仙人球寒冷的環境北極熊的頭非常小,耳朵小,脖子很長,全身都長滿了長長的長毛皮下脂肪積累得很厚因此十分的避寒保暖;仙人球有強大的根系,針刺狀的葉,肥大的莖等結構適應缺水的環境。根據兩種生物的自身特點缺水的環境新課教學視頻: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新課教學自然環境中生活著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生物,任何一種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那么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互關系呢?思考與討論:1.觀察下圖,結合視頻分析影響灰兔生活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可以把這些環境因素分為哪兩類?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新課教學(1)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溫度、水分、空氣、土壤等。陽光的影響:陽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種類繁多,枝繁葉茂;陽光照射不足的地方,植物的種類就會稀少,甚至沒有;如海洋越深的地方綠色植物就越少。溫度的影響:從山腳到山頂,由于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植物的種類也明顯不同。水分的影響:水域、草地、森林中,由于水分的豐沛程度不同,各自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新課教學(2)生物因素包括:狐貍、山羊、草,其它兔子等.2.這些環境因素中,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有影響的因素有哪些?水、空氣、溫度、陽光、其他生物等。思考與討論說說圖2.5-5中這些生物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寄生關系種內互助種間互助新課教學① 捕食關系: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② 競爭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空間等的現象;③ 共生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有利,離開后一方或雙方都難以生存的現象;④ 合作關系: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為有利的生活關系;⑤ 寄生關系: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且從這種生物體內或體表攝取營養物質維持生存的現象;小結:生物之間的關系新課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中,最普遍、最主要的關系是食物關系各種生物由于食物關系形成的聯系稱為食物鏈食物鏈:食物網: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作為食物:狼以鹿和兔為食;鷹以兔、蛇和食蟲鳥為食;一種生物也可以被多種生物作為食物:鹿、兔、鼠和蝗蟲以草為食;青蛙和食蟲以蝗蟲為食;某一區域中的各條食物鏈就會交織在一起,構成網狀結構,稱為食物網。新課教學食物鏈的起點是綠色植物,終點是動物。數一數,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中包含了幾條食物鏈并寫出:草→兔→老鷹;草→兔→狼→老虎;草→鹿→狼→老虎;草→鼠→蛇→貓頭鷹;草→蝗蟲→吃蟲的鳥→貓頭鷹;草→蝗蟲→青蛙→蛇→貓頭鷹。食物鏈:新課教學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過程,也是生物適應環境的過程,從而使現存的各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存方式。思考討論下列生物分別是如何適應環境的?枯葉蝶形態結構與環境的枯葉相似;便于偽裝自己,逃避敵害。擬態:新課教學雷鳥身體顏色與環境的相近;便于保護自己,逃避敵害。保護色:新課教學駱駝駝峰身體具有特殊的內部結構特點,有強大的保水能力。與其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相適應。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對環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適應。新課教學視頻: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新課教學生物與環境是一個整體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整體,生物不僅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思考與討論1.導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減緩或阻止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原因:植被遭到破壞、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等人為原因,以及氣候異常、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措施:保護森林、植樹造林、退耕還田還地、低碳生活等。當堂檢測1、水葫蘆是一種從國外引進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并威脅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這一事實說明( )A.生物能夠適應生存的環境B.生物能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C.生物只能適應生存的環境D.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D2、長期生活在干旱環境中的植物,其形態等方面會出現一系列適應性特征。下列敘述與干旱環境中的植物不符的是( )A.具有發達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質莖C.葉表層具有較厚的角質層 D.葉面積較大D當堂檢測3、“天宮課堂”上,航天員們展示了問天實驗艙內水稻的生長情況。相比于地面,太空水稻出現了“株高變矮”,“開花提前”等現象,這種現象說明( )A.生物影響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C.環境可以適應生物 D.生物與環境可以相互影響B4、“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戰國策 燕策二》中的一著名寓言,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鷸、蚌、漁翁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 )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C.捕食關系與競爭關系 D.合作關系A當堂檢測5、2023年1月在杭州西湖中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如圖為西湖生態系統的組成示意圖(只畫出部分生物)。根據生物之間的關系分析,下列能正確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 )A.陽光→水草→微生物B.水草→蝦→秋沙鴨C.水草→蝦→魚→微生物D.秋沙鴨→魚→水草B板書設計2.5生物的多樣性(1)生物環境影響適應、影響布置作業1、復習本節課所學內容2、完成同步作業本中的相應內容3、預習第二課時生物的多樣性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2.5 生物多樣性(1)課后檢測班級 姓名1.艾倫規律揭示,恒溫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變短趨向,這有助于減少熱量散失。例如:北極狐的外耳明顯短于溫帶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顯短于熱帶大耳狐,這說明( )A.生物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 B.溫度能夠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C.生物能夠適應環境 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2.水葫蘆是一種從國外引進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并威脅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這一事實說明( )A.生物能夠適應生存的環境 B.生物能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C.生物只能適應生存的環境 D.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3.“天宮課堂”上,航天員們展示了問天實驗艙內水稻的生長情況。相比于地面,太空水稻出現了“株高變矮”,“開花提前”等現象,這種現象說明( )A.生物影響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C.環境可以適應生物 D.生物與環境可以相互影響4. 魚在水中用鰭游泳而鳥在空中用翼飛行。由此可以說明( )A.環境造就了生物 B.生物的結構很復雜C.環境對生物的改造 D.生物體的結構功能與環境相適應5.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D.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6.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A.水→草→兔→狼 B.草→兔→狼→細菌C.酵母菌→兔→狼 D.草→食草昆蟲→鳥7.下列關于陽光對生物的影響的有關說法:①陰生葉大而薄,陽生葉厚而小,說明陽光能影響植物的形態;②淺海中的藍藻在上層、綠藻在中層、褐藻在下層,說明陽光對植物分布起決定作用;③要使在秋季開花的菊花提早一些時間開花,可提高溫度;④見光處體色深,不易見光處色淺,說明了陽光影響動物的發育。對于以上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戰國策 燕策二》中的一著名寓言,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鷸、蚌、漁翁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 )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C.捕食關系與競爭關系 D.合作關系9.生活中有“春蘭秋菊”“南橘北枳”之說,造成上述植物差異的非生物因素依次是( )A.光和溫度 B.溫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溫度10.2023年1月在杭州西湖中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如圖為西湖生態系統的組成示意圖(只畫出部分生物)。根據生物之間的關系分析,下列能正確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 )A.陽光→水草→微生物 B.水草→蝦→秋沙鴨C.水草→蝦→魚→微生物 D.秋沙鴨→魚→水草1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生態因素主要是 ;而出現“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生態因素主要是 ;“春來江水綠如藍”則體現出主要的生態因素 的影響。12. 觀察圖2.5-6 食物網,完成下列各題:(1).寫出與兔子有關的食物鏈(2).寫出最長的食物鏈。 .13.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中的兩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材料二:科學工作者發現,過去20年里,北極冰蓋面積減少了40%,平均厚度從3米減至1.5米;2005年北極冰蓋面積為530萬平方千米,2007年9月為413萬平方千米,創歷史新低。這些都表明:地球氣候在變暖。(1)圖________ 所示為北極狐,推測的理由是耳________。(2)由兩種狐頭部某些特征可以說明,生物的形態結構往往與________ 相適應。(3)如果地球“變暖”進一步加劇,北極狐的數量將會______。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D B D C D A A A B11.溫度 ;光照;溫度12.草→兔→鷹;草→蝗蟲→青蛙→蛇→鷹13.(1)B;耳小、短,熱量不易散失; (2)生存環境;(3)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生物多樣性(1)課后檢測.doc 不同環境中的動物.mp4 枯葉蝶.mp4 浙教版科學七上 2.5生物多樣性(第1課時)(24頁ppt 視頻 課后檢測卷).pptx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mp4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mp4 生物適應環境.mp4 雷鳥.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