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化學第3單元測試03【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測試范圍:第三單元 時間:50分鐘 分值:50分]一、選擇題(共13個題,共18分。1~8題,每題1分;9~13題,每題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A. 鋁 B. 氫氣 C. 金剛石 D. 氯化鈉2.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10個中子,則該氧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 1 B. 8 C. 10 D. 183.如果用“ ”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4.下列事實說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 水結成冰 B. 水分蒸發C. 過氧化氫分解 D. 水汽化5.(2024·棗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 1滴水中約有 個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氣體通過壓縮體積會變小 加壓時氣體分子變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化學性 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6.下列粒子可以通過得到電子變成原子的是( )7.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鐵等,氧元素與鐵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A. 質子數不同 B. 中子數不同C.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D. 相對原子質量不同8.(2024·河南)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銻、鈰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鈰屬于金屬元素 B. 鈰的元素符號是C. 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D. 鈰原子的質子數為589.盧瑟福在測定原子構成時做了如下實驗:用 粒子(帶正電荷的氦核)轟擊一張極薄的金箔,發現絕大多數 粒子通過了金箔,極少數 粒子發生偏轉或被彈回。根據上述現象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 金原子核帶正電荷B. 金原子是實心球體C. 金原子的質量與 粒子的質量相等D. 金原子核占據原子內絕大部分空間10.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粒子B. 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主要是因為物體中的粒子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C. 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D. 在化學反應中,任何離子都不能再分11.據《科學》雜志報道:科學家們已大量制造出反物質中的反氫原子,認為反物質研究領域的前景“正前所未有的光明”。反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電性與原子的電性剛好相反。假若發現反氯離子,請運用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大膽設想反氯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可能是( )12.、、、 四種元素的原子中質子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 原子的中子數為12C.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易得到電子, 原子易失去電子D. 與 屬于同一周期13.(2024·恩施州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用支管連接好試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內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實驗一:將濃氨水加入左側試管中,后觀察到 段紙條先變紅。實驗二:換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微熱試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使用氣球能夠平衡該裝置的氣壓B. 段紙條先變紅,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C. 對比實驗一、二,實驗二中紙條會更快變紅D. 若將試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紙條將不會變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個題,共32分)14.(4分)請分析圖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題的相關問題。(1)圖1:我國空間站的問天艙中,太陽能電池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全球第一的砷化鎵太陽能技術。鎵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其中 ___。為了防止航天員貧血,需要補充含鐵元素的食物。該元素的元素符號可表示的一條微觀意義是____________。(2)圖2:2023年5月1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上采用銣 原子鐘提供精準時間。如圖所示圖乙中的微粒共表示___種元素,銣原子(如圖甲所示)與圖乙中___(填“A”“B”或“C”)微粒化學性質相似。15.(4分)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探索。材料一 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物質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材料二 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材料三 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 粒子( 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 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 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 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 ,有的幾乎達到 ,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材料四 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 粒子轟擊氮原子,發現一個 粒子留在了一個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同時有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1)湯姆生實驗中,帶負電的微粒是______。(2)盧瑟福實驗中使用的金箔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通過盧瑟福實驗,可推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___(填字母)。(3)一個 粒子的質量和一個下列原子質量最接近的是____(填字母)。A.氫 B.氦 C.鋰 D.氧16.(5分)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用化學用語填空或解釋化學符號的含義:①鈣元素:____。②3個鎂離子:________。(2)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①甲是______。②硫酸銅、金剛石、二氧化碳中,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是________。(3)模型是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如圖2為氧氣在三態變化時的微觀模型圖,物質在 點時為____(填“固”“液”或“氣”)態。17.(6分)已知1個碳原子的質量為 ,A原子的質量為 ,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4個,B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0。求:(1)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果保留整數)。(2)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3)B原子的實際質量。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表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1)C、、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為__________(填“質子數”“電子層數”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2)鈉離子核外電子排布與____(填元素符號)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3)和 的化學性質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4)1個 含有____個電子。19.(4分)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化學變化有助于理解反應的實質。(1)下圖是氫氣燃燒過程的微觀模擬示意圖,請將下圖“反應”中的內容補充完整。(2)在該變化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3)通過上圖可以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條)20.(5分)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分子的性質、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及影響分子間間隔大小的因素等展開了項目化學習。任務一:探究分子的性質同學們按照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向A、B兩個小燒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另取一個小燒杯C,向其中加入約 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小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觀察幾分鐘。【小組交流】 小燒杯A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而小燒杯B中無明顯現象。這一現象在微觀上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二:探究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同學們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2)。圖中無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瓶內用細線固定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丙圖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 的熱水中。【小組討論】①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小紙花自下而上依次變紅,并且乙比甲變色快,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乙采用對照實驗的方法,變量只有一個,被控制的量有多個,請說出被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個即可)。③改進后的實驗具有的優點是________(寫一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化學第3單元測試03【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測試范圍:第三單元 時間:50分鐘 分值:50分]一、選擇題(共13個題,共18分。1~8題,每題1分;9~13題,每題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A. 鋁 B. 氫氣 C. 金剛石 D. 氯化鈉B2.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10個中子,則該氧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 1 B. 8 C. 10 D. 18B3.如果用“ ”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C4.下列事實說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 水結成冰 B. 水分蒸發C. 過氧化氫分解 D. 水汽化C5.(2024·棗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 1滴水中約有 個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氣體通過壓縮體積會變小 加壓時氣體分子變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化學性 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C6.下列粒子可以通過得到電子變成原子的是( )B7.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鐵等,氧元素與鐵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A. 質子數不同 B. 中子數不同C.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D. 相對原子質量不同A8.(2024·河南)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銻、鈰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鈰屬于金屬元素 B. 鈰的元素符號是C. 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D. 鈰原子的質子數為58C9.盧瑟福在測定原子構成時做了如下實驗:用 粒子(帶正電荷的氦核)轟擊一張極薄的金箔,發現絕大多數 粒子通過了金箔,極少數 粒子發生偏轉或被彈回。根據上述現象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 金原子核帶正電荷B. 金原子是實心球體C. 金原子的質量與 粒子的質量相等D. 金原子核占據原子內絕大部分空間A10.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粒子B. 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主要是因為物體中的粒子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C. 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D. 在化學反應中,任何離子都不能再分C11.據《科學》雜志報道:科學家們已大量制造出反物質中的反氫原子,認為反物質研究領域的前景“正前所未有的光明”。反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電性與原子的電性剛好相反。假若發現反氯離子,請運用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大膽設想反氯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可能是( )B12.、、、 四種元素的原子中質子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 原子的中子數為12C.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易得到電子, 原子易失去電子D. 與 屬于同一周期C13.(2024·恩施州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用支管連接好試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內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實驗一:將濃氨水加入左側試管中,后觀察到 段紙條先變紅。實驗二:換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微熱試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使用氣球能夠平衡該裝置的氣壓B. 段紙條先變紅,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C. 對比實驗一、二,實驗二中紙條會更快變紅D. 若將試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紙條將不會變紅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個題,共32分)14.(4分)請分析圖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題的相關問題。(1)圖1:我國空間站的問天艙中,太陽能電池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全球第一的砷化鎵太陽能技術。鎵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其中 ___。為了防止航天員貧血,需要補充含鐵元素的食物。該元素的元素符號可表示的一條微觀意義是____________。18一個鐵原子(2)圖2:2023年5月1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上采用銣 原子鐘提供精準時間。如圖所示圖乙中的微粒共表示___種元素,銣原子(如圖甲所示)與圖乙中___(填“A”“B”或“C”)微粒化學性質相似。2A15.(4分)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探索。材料一 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物質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材料二 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材料三 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 粒子( 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 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 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 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 ,有的幾乎達到 ,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材料四 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 粒子轟擊氮原子,發現一個 粒子留在了一個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同時有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1)湯姆生實驗中,帶負電的微粒是______。電子(2)盧瑟福實驗中使用的金箔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通過盧瑟福實驗,可推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___(填字母)。原子C(3)一個 粒子的質量和一個下列原子質量最接近的是____(填字母)。A.氫 B.氦 C.鋰 D.氧16.(5分)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用化學用語填空或解釋化學符號的含義:①鈣元素:____。②3個鎂離子:________。(2)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①甲是______。②硫酸銅、金剛石、二氧化碳中,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是________。原子金剛石(3)模型是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如圖2為氧氣在三態變化時的微觀模型圖,物質在 點時為____(填“固”“液”或“氣”)態。固17.(6分)已知1個碳原子的質量為 ,A原子的質量為 ,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4個,B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0。求:(1)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果保留整數)。解: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解:A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中子數-質子數所以中子數為30,質子數為26,故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6。(3)B原子的實際質量。解:B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表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1)C、、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為__________(填“質子數”“電子層數”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電子層數(2)鈉離子核外電子排布與____(填元素符號)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3)和 的化學性質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不相似(4)1個 含有____個電子。1019.(4分)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化學變化有助于理解反應的實質。(1)下圖是氫氣燃燒過程的微觀模擬示意圖,請將下圖“反應”中的內容補充完整。(2)在該變化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氫分子和氧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3)通過上圖可以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條)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或分子在化學變化中能夠再分)20.(5分)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分子的性質、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及影響分子間間隔大小的因素等展開了項目化學習。任務一:探究分子的性質同學們按照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向A、B兩個小燒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另取一個小燒杯C,向其中加入約 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小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觀察幾分鐘。【小組交流】 小燒杯A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而小燒杯B中無明顯現象。這一現象在微觀上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紅色分子在不斷地運動任務二:探究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同學們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2)。圖中無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瓶內用細線固定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丙圖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 的熱水中。【小組討論】①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小紙花自下而上依次變紅,并且乙比甲變色快,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在不斷地運動,且溫度越高運動得越快②甲、乙采用對照實驗的方法,變量只有一個,被控制的量有多個,請說出被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個即可)。水的體積(或兩個塑料瓶放入燒杯中的時間等)③改進后的實驗具有的優點是________(寫一條)。更環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8張PPT)人教2024九上化學精品課件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人教2024版九上化學完全備課 單元測試講解課件人教九上化學第3單元測試03[測試范圍:第三單元 時間:50分鐘 分值:50分](時間:50分鐘 滿分:50分)一、選擇題(共13個題,共18分。1~8題,每題1分;9~13題,每題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BA. 鋁 B. 氫氣 C. 金剛石 D. 氯化鈉2.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和10個中子,則該氧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BA. 1 B. 8 C. 10 D. 183.如果用“ ”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則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CA. B. C. D.4.下列事實說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CA. 水結成冰 B. 水分蒸發C. 過氧化氫分解 D. 水汽化5.(2023·棗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 1滴水中約有 個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氣體通過壓縮體積會變小 加壓時氣體分子變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化學性 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C6.下列粒子可以通過得到電子變成原子的是( )BA. B. C. D.7.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鐵等,氧元素與鐵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AA. 質子數不同 B. 中子數不同C.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D. 相對原子質量不同8.(2023·河南)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銻、鈰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CA. 鈰屬于金屬元素 B. 鈰的元素符號是C. 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D. 鈰原子的質子數為589.盧瑟福在測定原子構成時做了如下實驗:用 粒子(帶正電荷的氦核)轟擊一張極薄的金箔,發現絕大多數 粒子通過了金箔,極少數粒子發生偏轉或被彈回。根據上述現象得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A. 金原子核帶正電荷B. 金原子是實心球體C. 金原子的質量與 粒子的質量相等D. 金原子核占據原子內絕大部分空間10.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CA.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粒子B. 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主要是因為物體中的粒子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C. 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D. 在化學反應中,任何離子都不能再分11.據《科學》雜志報道:科學家們已大量制造出反物質中的反氫原子,認為反物質研究領域的前景“正前所未有的光明”。反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電性與原子的電性剛好相反。假若發現反氯離子,請運用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大膽設想反氯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可能是( )BA. B. C. D.12.、、、 四種元素的原子中質子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 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 原子的中子數為12C.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易得到電子, 原子易失去電子D. 與 屬于同一周期13.(2023·恩施州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用支管連接好試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內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實驗一:將濃氨水加入左側試管中,后觀察到 段紙條先變紅。實驗二:換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微熱試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A. 使用氣球能夠平衡該裝置的氣壓B. 段紙條先變紅,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C. 對比實驗一、二,實驗二中紙條會更快變紅D. 若將試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紙條將不會變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個題,共32分)14.(4分)請分析圖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題的相關問題。(1)圖1:我國空間站的問天艙中,太陽能電池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全球第一的砷化鎵太陽能技術。鎵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其中 ___。為了防止航天員貧血,需要補充含鐵元素的食物。該元素的元素符號可表示的一條微觀意義是____________。18一個鐵原子(2)圖2:2023年5月1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上采用銣 原子鐘提供精準時間。如圖所示圖乙中的微粒共表示___種元素,銣原子(如圖甲所示)與圖乙中___(填“A”“B”或“C”)微粒化學性質相似。2A15.(4分)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探索。材料一 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物質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材料二 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材料三 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 粒子( 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 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 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 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 ,有的幾乎達到 ,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材料四 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 粒子轟擊氮原子,發現一個 粒子留在了一個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同時有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1)湯姆生實驗中,帶負電的微粒是______。電子(2)盧瑟福實驗中使用的金箔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通過盧瑟福實驗,可推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___(填字母)。原子C(3)一個 粒子的質量和一個下列原子質量最接近的是____(填字母)。A.氫 B.氦 C.鋰 D.氧16.(5分)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用化學用語填空或解釋化學符號的含義:①鈣元素:____。②3個鎂離子:________。(2)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圖1①甲是______。②硫酸銅、金剛石、二氧化碳中,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是________。原子金剛石(3)模型是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如圖2為氧氣在三態變化時的微觀模型圖,物質在 點時為____(填“固”“液”或“氣”)態。固圖217.(6分)已知1個碳原子的質量為 ,A原子的質量為 ,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4個,B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0。求:(1)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果保留整數)。解: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解:A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中子數-質子數所以中子數為30,質子數為26,故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6。(3)B原子的實際質量。解:B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表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1)C、、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為__________(填“質子數”“電子層數”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電子層數(2)鈉離子核外電子排布與____(填元素符號)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3)和 的化學性質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4)1個 含有____個電子。不相似1019.(4分)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化學變化有助于理解反應的實質。(1)下圖是氫氣燃燒過程的微觀模擬示意圖,請將下圖“反應”中的內容補充完整。[答案](2)在該變化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3)通過上圖可以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條)氫分子和氧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或分子在化學變化中能夠再分)20.(5分)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分子的性質、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及影響分子間間隔大小的因素等展開了項目化學習。任務一:探究分子的性質圖1同學們按照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向A、B兩個小燒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另取一個小燒杯C,向其中加入約 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小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觀察幾分鐘。【小組交流】 小燒杯A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而小燒杯B中無明顯現象。這一現象在微觀上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紅色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圖2任務二:探究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同學們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2)。圖中無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瓶內用細線固定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丙圖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 的熱水中。【小組討論】①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小紙花自下而上依次變紅,并且乙比甲變色快,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在不斷地運動,且溫度越高運動得越快②甲、乙采用對照實驗的方法,變量只有一個,被控制的量有多個,請說出被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個即可)。水的體積(或兩個塑料瓶放入燒杯中的時間等)③改進后的實驗具有的優點是________(寫一條)。更環保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上化學第3單元測試03(原卷版)【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docx 九上化學第3單元測試03(解答版)【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docx 九上化學第3單元測試03(講解ppt)【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