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6張PPT)第一節 鈉及其化合物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1.掌握鈉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2.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3.了解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認識物質的多樣性,能從鈉元素的原子結構認識鈉的性質,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內涵。2.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有關鈉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探究方案并進行實驗探究。3.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鈉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質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目標導航][自主測評]1.易錯易混辨析(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金屬鈉在陶土網上加熱時,先熔化成銀白色小球,然后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2)金屬鈉著火時,可用泡沫滅火器滅火。()(3)金屬鈉具有強還原性,可與 TiCl4 溶液反應制取金屬 Ti。()(4)1 mol Na2O 和 1 mol Na2O2 固體中含有的離子總數均為3NA。()(5)Na2O 和 Na2O2 都屬于堿性氧化物,與 CO2 反應均生成Na2CO3。()(6)相同溫度下溶解度:小蘇打<蘇打,熱穩定性:Na2CO3>NaHCO3。()(7)向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會有NaHCO3晶體析出。( )(8)進行焰色試驗時,火焰呈黃色,則待測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9)堿金屬元素從Li到Cs,隨著核電荷數增大,單質的還原性增強,與水反應劇烈程度增大。( )答案:(1)√(2)×錯因:鈉燃燒后的產物 Na2O2 能與 CO2 反應產生 O2,使燃燒加劇。(3)×(4)√錯因:鈉先與 TiCl4 溶液中的水反應,故得不到 Ti。(5)× (6)√ (7)√ (8)× (9)√2.將金屬鈉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燒杯中,既有氣體又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MgSO4 溶液 ②BaCl2 溶液 ③飽和澄清石灰水④Ca(HCO3)2 溶液 ⑤CuSO4 溶液 ⑥飽和食鹽水 ⑦濃鹽酸答案:①③④⑥3.某校化學課外小組為了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兩種白色固體,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實驗,如圖Ⅰ~Ⅳ所示。ⅠⅡⅢⅣ(1)只根據圖Ⅰ、Ⅱ所示實驗,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填裝置序號)。(2)圖Ⅲ、Ⅳ所示實驗均能鑒別這兩種物質,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實驗Ⅲ相比,實驗Ⅳ的優點是________(填字母)。A.Ⅳ比Ⅲ復雜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簡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裝置同時進行兩個對比實驗,而Ⅲ不行(3)若用實驗Ⅳ驗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穩定性,則試管 B 中裝入的固體最好是________(填化學式)。答案:(1)Ⅱ(2)2NaHCO3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D(3)NaHCO3顏色狀態 密度 硬度 熔點_______色固體,有金屬光澤 比水小,比煤油_____,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較小, 很軟 較低,97.8 ℃考點一 鈉的性質1.鈉的物理性質銀白大2.從原子結構角度認識鈉的化學性質三ⅠA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第_____周期第______族,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_______,最外層有 1 個電子,在反應中易_______電子,表現出很強的______性。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態形式存在。失去還原O2 常溫:4Na+O2===2Na2O(白色固體)加熱:2Na+O2 Na2O2(淡黃色固體)Cl2 2Na+Cl2 2NaCl(1)與非金屬單質的反應反應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離子方程式)現象及分析 浮—密度比水____熔—熔點______,反應____熱游—生成氣體,使鈉受力不均衡響—反應______,產生氣體紅—生成了堿(NaOH)(2)與水的反應小低放劇烈2Na+2H2O===2Na++2OH-+H2↑反應的實質是鈉與酸電離出的H+反應生成H2,離子方程式為2Na+2H+===2Na++H2↑(3)與酸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鈉與酸溶液反應時,無論酸是否過量,鈉都不會剩余,且消耗的鈉與產生的氫氣存在關系:2Na~H2。(4)與鹽的反應①與鹽溶液反應(鈉不能從鹽溶液中置換出其他金屬單質)先考慮鈉與水反應,再考慮生成的 NaOH 是否與鹽發生反應。例如,鈉投入 CuSO4 溶液中,總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與熔融鹽反應高溫下,常用鈉還原冶煉某些金屬,例如,高溫下,鈉與熔融TiCl4反應置換出Ti,化學方程式為TiCl4+4Na4NaCl+Ti。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3.鈉的制備和用途2NaCl(熔融)2Na+Cl2↑(1)制備采用電解熔融 NaCl 的方法冶煉金屬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途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項目 相似性 遞變性原子結構 最外層均有 1 個電子 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________元素性質 具有較強的金屬性,最高正價均為_____ 金屬性逐漸______4.堿金屬 焰色試驗增大+1增強(1)堿金屬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由 Li→Cs)項目 相似性 遞變性單質性質 物理性質 都是銀白色金屬(Cs 除外),密度小,熔、沸點低 密度呈增大趨勢(K 除外),熔、沸點逐漸______化學性質 都具有強還原性,類似于金屬鈉 還原性逐漸______(續表)降低增強(2)焰色試驗(與電子躍遷有關,是物理變化)①概念:很多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呈現出特征顏色,據此可以判斷試樣所含的金屬元素,這在化學上叫做焰色試驗。②實驗操作流程金屬元素 鈉 鉀(透過藍色鈷玻璃) 鈣 銅焰色 ______ ______ 磚紅色 綠色③常考元素的焰色黃色紫色項目 Na2O Na2O2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元素化合價 -2 -1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 淡黃色固體陰、陽離子個數比 1∶2 1∶2考點二 鈉的化合物1.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組成和性質(寫出化學方程式)項目 Na2O Na2O2存在化學鍵 離子鍵 離子鍵和非極性共價鍵物質類別 堿性氧化物 過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與水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CO2反應 Na2O+CO2===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項目 Na2O Na2O2與鹽酸反應 Na2O+2HCl===2NaCl+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途 — 供氧劑、漂白劑等(續表)2Na2O2+4HCl===4NaCl+2H2O+O2↑項目 Na2CO3 NaHCO3俗名 純堿、蘇打 小蘇打顏色狀態 白色粉末 白色晶體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小)2.碳酸鈉和碳酸氫鈉(1)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項目 Na2CO3 NaHCO3與足量鹽酸反應 CO +2H+===CO2↑+H2O HCO +H+===H2O+CO2↑與NaOH反應 — HCO +OH-===CO +H2O與足量Ca(OH)2溶液反應 Ca2++CO ===CaCO3↓ Ca2++OH-+HCO ===CaCO3↓+H2O(續表)項目 Na2CO3 NaHCO3與CO2反應 —熱穩定性 較穩定,不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焙制糕點、治療胃酸過多相互轉化 Na2CO3 NaHCO3(續表)(2)碳酸鈉、碳酸氫鈉的鑒別和除雜①碳酸鈉、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序號 混合物(括號內為少量雜質) 除雜方法① Na2CO3(s)(NaHCO3) 加熱法(轉化法)② 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③ Na2CO3(aq)(NaHCO3) 滴加適量NaOH溶液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混合物的除雜方法3.【教材拓展】侯氏制堿法氨氣二氧化碳(1)工業上制純堿是向飽和 NaCl 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_____和足量的___________,此時會有晶體析出,過濾得到 NaHCO3 固體,最后將所得固體加熱分解即得到純堿。(2)工藝流程(3)反應原理①產生 NaHCO3 的反應:NaCl+NH3+CO2+H2O===NaHCO3↓+NH4Cl②產生 Na2CO3 的反應:2NaHCO3Na2CO3+H2O+CO2↑考向 1 鈉與水及酸、堿溶液的反應1.向分別盛有 100 mL 水、100 mL 0.1 mol·L-1 鹽酸、100 mL0.01 mol·L-1NaOH 溶液的X、Y、Z 三個燒杯中各加入0.05 mol Na。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三個燒杯中均先發生的反應為2Na+2H2O===2Na++2OH-+H2↑B.三個燒杯中鈉均在液面上劇烈反應,且 Y 燒杯中的反應最劇烈C.三個燒杯發生反應后,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同D.三個燒杯發生反應后,生成的氣體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相同(1)鈉與水、酸反應的本質與順序:本質上均是與H+的反應,解析:鈉與溶液反應的思路反應順序是有酸酸在前,無酸水為先。(2)鈉與鹽溶液反應的原理分析(1)與NaCl、Na2SO4、NaNO3溶液反應:實質上是與溶液中的水反應。(2)與CuSO4溶液反應:鈉先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的NaOH再與CuSO4反應,2OH-+Cu2+===Cu(OH)2↓。鈉與鹽酸反應時,鈉先與鹽酸反應:2Na+2H+===2Na++H2↑,若鈉剩余再與水反應,A錯誤;鈉與水及酸、堿溶液反應的實質都是Na與H+反應,鹽酸中c(H+)最大,故Y燒杯中反應最劇烈,B正確;X燒杯中生成的溶質為NaOH,Y燒杯中生成的溶質為NaCl和NaOH,Z 燒杯中生成 NaOH,且原溶液中含NaOH,據Na元素守恒推知,三個燒杯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同,C 正確;鈉與反應生成的 H2 存在關系式:2Na~H2,三個燒杯中加入n(Na)相同且均完全反應,故生成 H2 的量相同,在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相同,D 正確。答案:A2.分別向 CuSO4 溶液和 FeSO4 溶液中加入等量的金屬鈉,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A.兩溶液中均有金屬單質析出B.CuSO4 溶液中最終有藍色沉淀生成C.FeSO4 溶液中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D.鈉在 CuSO4 溶液中的反應更劇烈解析:鈉是活潑金屬,投入鹽溶液中首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 H2,兩溶液中均沒有金屬單質析出,A 錯誤;CuSO4 溶液中最終生成藍色沉淀 Cu(OH)2,B 正確;FeSO4 溶液中首先產生白色沉淀 Fe(OH)2,最終轉化為紅褐色沉淀 Fe(OH)3,C 錯誤;鈉在溶液答案:B中反應的劇烈程度與溶液中c(H+)有關,不能確定兩溶液中的c(H+),不能比較二者反應的劇烈程度,D錯誤。[思維拓展]鈉與水、酸、堿、鹽溶液及乙醇的反應規律序號 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實驗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考向 2 過氧化鈉性質實驗探究3.(2023 年錦州模擬)某化學實驗小組為探究過氧化物的性質,進行如圖所示實驗。經檢驗,實驗①③中的白色沉淀為 BaO2。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實驗①②說明 H2O2 在堿性條件下電離得到OB.實驗①②③證明 Na2O2 與 H2O 反應過程中發生反應:Na2O2+2H2O===2NaOH+H2O2C.實驗①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可用BaCl2、H2O檢驗長期放置的Na2O2中是否含有Na2CO3解析:實驗①中 Na2O2 可提供 O ,實驗①和②對照不能判斷 H2O2 是否電離,實驗②③說明 H2O2 在堿性條件下電離得到O ,A 錯誤;實驗②③說明 H2O2 與 BaCl2 溶液在堿性條件下反應生成 BaO2,對比實驗①可證明Na2O2與H2O反應過程中發生反應:Na2O2+2H2O===2NaOH+H2O2,B正確;實驗①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BaCl2+H2O2===BaO2↓+2HCl,不是氧化還原反應,C 錯誤;由上述實驗可知,Na2O2 和 Na2CO3 均可以與 BaCl2 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檢驗,D 錯誤。答案:B4.某實驗小組通過如圖所示實驗探究 Na2O2 與水的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②中的大量氣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氣B.③中的溶液變紅,說明有堿性物質生成C.④中現象可能是溶液中的強酸性物質造成的D.⑤中 MnO2 的主要作用是催化解析:向 Na2O2 中加入足量水,反應生成的氣體只能是 O2,故②中大量氣泡的主要成分是 O2,A 正確;氣泡消失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呈堿性,有堿性物質生成,B 正確;③中溶液輕輕振蕩,紅色褪去,說明溶液中存在強氧化性物質,使酚酞褪色,C 錯誤;向④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產生較多氣泡,說明④中溶液存在 H2O2,在 MnO2 催化下分解生成 H2O 和 O2,D 正確。答案:C反應先后規律 從反應結果看,Na2O2與CO2、H2O(g)的混合氣體反應時,可看作Na2O2先與CO2反應,后與H2O(g)反應電子轉移關系 當Na2O2與CO2、H2O(g)反應時,物質的量關系為2Na2O2~O2~2e-,n(e-)=n(Na2O2)=2n(O2)固體質量的變化關系 CO2、H2O(g)分別與足量Na2O2反應時,固體相當于吸收了CO2中的“CO”和H2O(g)中的“H2”,則CO2或H2O(g)或二者的混合氣體與Na2O2反應時,固體增加的質量為28 g·mol-1×n(CO2)或2 g·mol-1×n(H2O)或二者之和[思維拓展]Na2O2與CO2、H2O(g)反應的“三大規律”考向 3 Na2CO3、NaHCO3 的混合物的求算5.在 200 g 8%的 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 后,再向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150 g時開始產生氣體,繼續滴加稀鹽酸至200 g 時,氣體質量最大(假設 CO2 全部逸出)。溶液中產生 CO2 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設鹽酸的密度為 1 g·mL-1)()A.B 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為 NaHCO3B.AB 段發生的反應只有 Na2CO3+HCl===NaHCO3+NaClC.最初通入的 CO2 的質量為 8.8 gD.加入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2 mol·L-1-1=0.4 mol,根據圖像,滴加稀鹽酸至 150 g 時開始解析:200 g 8%的 NaOH 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 16 g,物質的量為16 g40 g·mol產生氣體,繼續滴加稀鹽酸到200 g時,氣體質量最大,發生的反應為,NaHCO3+HCl===NaCl+H2O+CO2↑,B 點溶液中的溶質為 NaHCO3 和 NaCl,C 點溶液中的溶質為 NaCl,結合守恒關系分析解答。B 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為 NaHCO3 和 NaCl,A 錯誤;碳酸氫鈉完全反應需要消耗 50 g 稀鹽酸,Na2CO3+HCl===NaCl+NaHCO3,則碳酸鈉完全反應轉化為 NaHCO3,也需要消耗 50 g 稀鹽酸,因此 AB 段發生的反應除了 Na2CO3 +HCl===NaHCO3 +NaCl,還有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B 錯誤;最終生成 4.4 g 二氧化碳,則最初通入的 CO2 的質量為 4.4 g,C 錯誤;C 點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根據守恒關系,稀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200 g 8%的 NaOH 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0.4 mol,200 g 鹽酸的D 正確。答案:D6.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測定出 Na2CO3 和 NaHCO3 的混合物中 Na2CO3 質量分數的是()A.取 a g 混合物充分加熱,質量減少 b gB.取 a g 混合物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加熱、蒸干、灼燒,得到 b g 固體C.取 a g 混合物與 NaOH 溶液充分反應,得到 b g 溶液D.取 a g 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逸出氣體經干燥后用堿石灰吸收,質量增加 b gNa2CO3 的質量分數,B 正確;取 a g 混合物與足量 NaOH 溶液充分反應,得到 b g 溶液,不能計算碳酸鈉質量,C 錯誤;取 a g 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逸出氣體經干燥后用堿石灰吸收,質量增加 b g,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b g;設 Na2CO3 和 NaHCO3質量,進而計算出 Na2CO3 的質量分數,D 正確。答案:C[方法突破]1.依據圖像特點判斷溶液溶質成分的方法①化學原理:向碳酸鈉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過量,依次CO2↑,兩反應完成時消耗鹽酸的量相等。②圖像分析依據圖像特點判斷溶液溶質成分。若V(Oa)=V(ab)(即Oa段與ab段消耗鹽酸的體積相等) 溶液中的溶質為Na2CO3若V(Oa)>V(ab)(即Oa段消耗鹽酸的體積大于ab段消耗鹽酸的體積) 溶液中的溶質為Na2CO3和NaOH若V(Oa)若a=0(即圖像從原點開始) 溶液中的溶質為NaHCO3(續表)2.測定碳酸鈉質量分數的常用方法(1)氣體法①測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依據CO2的體積確定Na2CO3的物質的量,進而確定純堿中Na2CO3的含量。②實驗操作:向m g純堿樣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準確測量產生CO2氣體的體積為V m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③數據處理(2)沉淀法(雜質不與氯化鋇生成沉淀)①測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依據 BaCO3 沉淀的質量,確定 Na2CO3 的物質的量,進而確定純堿中 Na2CO3 的含量。②實驗操作:先將 m g 純堿樣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BaCl2 溶液,經過濾、洗滌、干燥得 BaCO3 沉淀的質量為 n g。③數據處理考向 4 實驗探究侯氏制堿法原理7.(2023 年山東肥城模擬)實驗室利用下列反應裝置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備 NaHCO3,反應原理為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通過活塞 K 可控制 CO2 的流速B.裝置 b、d 依次盛裝飽和 Na2CO3 溶液、稀硫酸C.裝置 c 中含氨的飽和食鹽水提高了 CO2 吸收效率D.反應后將裝置 c 中的錐形瓶浸入冷水充分冷卻,過濾得到NaHCO3 晶體解析:關閉活塞K時,氣壓增大,可使碳酸鈣脫離液面,反應停止,通過調節活塞K可控制 CO2 的流速,A 正確;裝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故裝置 b 內應盛裝飽和NaHCO3 溶液,B錯誤;裝置c中含氨的飽和食鹽水呈堿性,CO2的溶解度增大,C正確;反應后將裝置 c 中的錐形瓶浸入冷水,NaHCO3 降溫結晶,過濾得 NaHCO3 晶體,D 正確。答案:B8.以下是在實驗室模擬“侯氏制堿法”生產流程的示意圖: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 氣體是 NH3,B 氣體是 CO2B.侯氏制堿法的工藝過程中應用了物質溶解度的差異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是燒杯、漏斗、玻璃棒D.第Ⅳ步操作是將晶體溶于水后加熱、蒸發、結晶解析:因為NH3極易溶于水,且水溶液顯堿性,可以提高CO2的吸收,因此先通 NH3 后通 CO2,A 正確;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 Na2CO3 的溶解度,利用了溶解度的差異,B 正確;操作Ⅲ是過濾,因此用到玻璃儀器:燒杯、漏斗、玻璃棒,C 正確;晶體是Na2CO3 +NaHCO3,利用NaHCO3的不穩定性,2NaHCO3CO2↑+H2O,D 錯誤。答案:D[思維拓展]侯氏制堿法工藝流程1.(高考組合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022 年海南卷節選)鉀能置換出 NaCl 溶液中的鈉B.(2021 年廣東卷節選)23 gNa與足量 H2O 反應生成的 H2 分子數目為 NAC.(2022 年全國甲卷節選)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屬鈉,產生無色氣體,則乙醇中含有水D.(2020 年北京卷節選)淡黃色的過氧化鈉敞口放置變成白色: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解析:鈉和鉀都是極活潑的金屬,都能與水劇烈反應生成相應堿和 H2,故鉀不能置換出 NaCl 溶液中的 Na,A 錯誤;Na與水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23 g Na 為 1 mol,故反應生成 0.5 mol H2,B 錯誤;乙醇和水都能與金屬鈉反應產生 H2,故不能用金屬鈉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C錯誤;空氣中含有CO2和 H2O(g),都可與 Na2O2 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NaOH 繼續與二氧化碳反應,最終白色物質為 Na2CO3,D 正確。答案:D2.(高考組合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022 年海南卷節選)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B.(2022 年全國乙卷節選)焰火中紅色來源于鈉鹽灼燒C.(2021 年遼寧卷節選)把水滴入盛有少量 Na2O2 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則反應生成了O2D.(2021 年浙江 6 月選考節選)探究金屬鈉在氧氣中燃燒所得固體粉末的成分:取少量固體粉末,加入 2~3 mL 蒸餾水,若無氣體生成,則固體粉末為 Na2O;若有氣體生成,則固體粉末為Na2O2解析: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A 錯誤;焰火中黃色來源于鈉鹽灼燒,B 錯誤;把水滴入盛有少量 Na2O2 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木條放在試管口,木條復燃,則反應生成了 O2,C 正確;探究金屬鈉在氧氣中燃燒所得固體粉末的成分:取少量固體粉末,加入 2~3 mL 蒸餾水,若無氣體生成,則固體粉末為Na2O;若有氣體生成,氣體可能為氫氣或者氧氣或者氧氣與氫氣的混合氣體,無法判斷固體粉末成分,D 錯誤。答案:C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022 年全國乙卷節選)碳酸氫鈉可做食品膨松劑B.(2022 年廣東卷節選)Na2CO3 可與酸反應,故面包師用小蘇打做發泡劑烘焙面包C.(2020 年浙江 7 月選考節選)NaHCO3的熱穩定性比 Na2CO3強D.(2020 年江蘇卷節選)在給定條件下能實現轉化:NaCl(aq)NaHCO3(s)Na2CO3(s)解析:NaHCO3 受熱分解釋放出 CO2 氣體,可使面制食品疏松多孔,故可做食品膨松劑,A 正確;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不是 Na2CO3,面包師用小蘇打做發泡劑烘焙面包是利用其受熱分解釋放 CO2 的性質,B 錯誤;加熱時,NaHCO3分解轉化為 Na2CO3 ,故 Na2CO3 的熱穩定性強,C 錯誤;由于酸性:HCl>H2CO3,故向 NaCl 溶液中通入 CO2,不發生反應,D 錯誤。答案:A4.(2020年全國Ⅱ卷)某白色固體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 中的兩種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試驗,通過鈷玻璃可觀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堿,產生白色沉淀。根據實驗現象可判斷其組成為()A.KCl、NaClC.KCl、CaCO3B.KCl、MgSO4D.MgSO4、NaCl解析:根據實驗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說明混合物中無 CaCO3,C 錯誤;根據實驗②,通過鈷玻璃觀察到焰色顯紫色,說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KCl,D 錯誤;根據實驗③,向溶液中加堿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說明混合物中含有 MgSO4,A 錯誤。答案:B5.(2021 年河北卷)化工專家侯德榜發明的侯氏制堿法為我國純堿工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中模擬并改進侯氏制堿法制備 NaHCO3,進一步處理得到產品 Na2CO3 和 NH4Cl,實驗流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 A~E 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制備 NaHCO3,正確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為使 A 中分液漏斗內的稀鹽酸順利滴下,可將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開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E(2)B 中使用霧化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成 NaHCO3 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4) 反應完成后,將 B 中 U 形管內的混合物處理得到固體NaHCO3 和濾液:①對固體 NaHCO3 充分加熱,產生的氣體先通過足量濃硫酸,再通過足量 Na2O2,Na2O2 增重 0.14 g,則固體 NaHCO3 的質量為________g。②向濾液中加入 NaCl 粉末,存在 NaCl(s)+NH4Cl(aq)―→NaCl(aq)+NH4Cl(s)過程。為使 NH4Cl 沉淀充分析出并分離,根據NaCl 和 NH4Cl 溶解度曲線,需采用的操作為________、_______、洗滌、干燥。(5)無水 NaHCO3 可作為基準物質標定鹽酸濃度。稱量前,若無水 NaHCO3 保存不當,吸收了一定量水分,用其標定鹽酸濃度時,會使結果________(填標號)。A.偏高B.偏低C.不變解析:(1)要制備 NaHCO3,需先選用裝置 A 制備二氧化碳,然后通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除去二氧化碳中的 HCl,后與飽和氨鹽水充分接觸來制備 NaHCO3,其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可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所以按氣流方向正確的連接順序應為aefbcgh;為使 A 中分液漏斗內的稀鹽酸順利滴下,可將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開或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頸部的小孔。(4)①對固體NaHCO3充分加熱,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Na2CO3+CO2↑+H2O,將氣體先通過足量濃硫酸,NaHCO3的質量為0.01 mol×84 g·mol-1=0.84 g。②根據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氯化銨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不斷增大,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變化并不明顯,所以要想使 NH4Cl 沉淀充分析出并分離,需采用的操作為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答案:(1)aefbcgh 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頸部的小孔(2)使氨鹽水霧化,可增大與二氧化碳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產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NH3·H2O+NaCl+CO2===NH4Cl+NaHCO3↓(4)①0.84 ②冷卻結晶 過濾 (5)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