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1張PPT)第二節 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2.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3.能夠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認識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4.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和分區,能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解釋元素性質及遞變規律。2.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分析、預測、比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建立元素周期律性質判斷思維模型,并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同類元素的性質相似性和遞變性理解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表與周期律的關系。3.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在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性的實驗中設計探究方案并進行合作探究實驗。[目標導航][自主測評]1.易錯易混辨析(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同一周期,第ⅡA 族與第ⅢA 族的原子序數差一定為 1。(()(2)原子及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3)鹵族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都屬于強酸。()(4)鋰和鈉在空氣中燃燒得到的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價態相同。()(5)氫化物穩定性:HF>HCl>H2S>SiH4>PH3。()(6)元素的原子得電子越多,非金屬性越強;失電子越多,金屬性越強。()(7)鈉和鎂分別與冷水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答案:(1)×錯因:同一周期,第ⅡA 族與第ⅢA 族的原子序數差可能為 1、11 或 25。(2)×錯因: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不一定等于該元素所在的(3)×錯因:氟元素沒有正化合價,沒有其氧化物,也就沒有對應的水化物。(4)×錯因:鋰和鈉活潑性不同,得到的產物分別是氧化鋰和過氧化鈉,氧元素化合價分別為-2 價和-1 價。周期數,如Na+。(5)×錯因: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氣體氫化物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F>Cl>S>P>Si。(6)×錯因: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與氣態原子得失電子能力有關,與得失電子數目無關。(7)√2.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若 B 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x,則這五種元素的核電荷數之和為( A.5x+10B.5x+11C.5x+14D.5x+16答案:A3.1869 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間的內在聯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關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 7 個橫行、18 個縱列,即有 7 個周期、18 個族B.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半導體材料C.俄羅斯專家首次合成了 X 原子,116 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ⅥA 族D.ⅠA 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屬元素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包含 8、9、10 3 個縱列,因此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個族,18 個縱列,A 錯誤;在金屬和非金屬的分界線附近尋找半導體材料,B 錯誤;第七周期 0 族元素為 118號,則 116 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ⅥA 族,C 正確;第ⅠA 族的元素包括 H 和堿金屬元素,D 錯誤。答案:C4.在硬質玻璃管中的 A、B、C 處依次放有浸有 KBr 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的 3 個棉球(如圖所示)。由左端導管通入氯氣,在B處加熱,可觀察到A處棉球呈_______色,B處棉球呈現_______色,C 處棉球呈________色。將試管冷卻后,在 B、C之間的玻璃壁上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紅棕紫紅藍紫黑固體碘蒸氣遇冷凝結為固體考點一 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數(1)含義: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2)存在關系:原子序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原子序數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2)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分解圖示元素周期表中左側元素(第ⅠA 族、第ⅡA 族) 同主族相鄰兩元素中,Z(下)=Z(上)+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種類數目元素周期表中右側元素(第ⅢA~ⅦA 族) 同主族相鄰兩元素中,Z(下)=Z(上)+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種類數目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之間的關系(1)同主族、鄰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差周期序數 1 2 3 4 5 6 7原子序數差 無 1 1 11 11 25 25原因 — 增加了過渡元素 增加了過渡元素和鑭系或錒系元素(2)同周期第ⅡA 族和第ⅢA 族元素原子序數差5.利用稀有氣體確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方法:原子序數-最鄰近的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ΔZ。6.“序、層”“序、價”規律(1)“序、層”規律①若一種陽離子與一種陰離子電子層數相同,則“陰前陽后”,即陰離子在前一周期,陽離子在后一周期,陽離子的原子序數大。②同周期元素的簡單陽離子與陰離子相比,陰離子原子序數大。(2)“序、價”規律在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的原子序數與其主要化合價的數值在奇偶性上一般一致,“價奇序奇,價偶序偶”。考點二 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項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原子結構 核電荷數 逐漸增大 逐漸增大電子層數 相同 逐漸增多原子半徑 逐漸減小 逐漸增大離子半徑 陽離子逐漸減小陰離子逐漸減小且 r(陰離子)>r(陽離子) 逐漸增大2.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變化規律項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元素性質 化合價 最高正化合價由+1→+7(O、F 除外);負化合價=-(8-主族序數) 相同,最高正化合價=主族序數(O、F除外)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續表)項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元素性質 離子的氧化性、還原性 陽離子氧化性逐漸增強;陰離子還原性逐漸減弱 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逐漸________ 逐漸______(續表)增強減弱項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元素性質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或堿性) 堿性逐漸______;酸性逐漸______ 堿性逐漸________;酸性逐漸________(續表)減弱增強增強減弱3.粒子半徑比較(除稀有氣體元素)(1)粒子半徑大小比較方法③核電荷數、電子層數、電子數皆不相同的粒子:選擇一種參照粒子進行比較,如比較r(K+)與r(Mg2+),可選擇r(Na+)為參照,r(K+)>r(Na+)>r(Mg2+)。(2)“三看”法快速判斷簡單粒子半徑大小一看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時,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二看核電荷數:當電子層結構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三看核外電子數:當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均相同時,核外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4.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1)比較元素金屬性強弱的方法(除稀有氣體元素)①金屬與水(或非氧化性酸)的反應越容易,其對應元素的金屬性越強。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則對應金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③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性越強。④同一周期,金屬元素越靠前,其金屬性越強;同一主族,金屬元素越靠下,其金屬性越強。⑤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若 A 元素的單質能置換出 B 元素的單質,則 A 元素的金屬性強于 B 元素。⑥一般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則對應金屬元素的金屬性越弱(注:氧化性Fe3+>Cu2+>Fe2+,金屬性Fe>Cu)。⑦電化學原理:不同金屬形成原電池時,通常負極金屬的金屬性強;通常在電解池的陰極上,先析出的金屬的金屬性弱。(2)比較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方法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如非金屬性:F>O>N>C>B、Cl>S>P>Si 等;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如非金屬性:F>Cl>Br>I、O>S>Se 、N>P>As等。②非金屬單質與氫氣越易化合,對應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如F2、Cl2、Br2、I2與H2化合由易到難,所以非金屬性:F>Cl>Br>I。③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對應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如穩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屬性:F>O>Cl>N>Br>I>S>P。④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對應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則非金屬性:Cl>S>P>C>Si。⑤非金屬單質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該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常見陰離子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S2->I->Br->Cl->F-,則非金屬性:S⑥幾種非金屬元素同處于一種物質中,可根據化合價判斷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顯正價、氧元素顯負價,說明氧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氯元素。考點三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尋找未知元素2.預測元素的性質(由遞變規律推測)(1)比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質例如,元素的金屬性:Mg______(填“>”或“<”,下同)Al,則堿性:Mg(OH)2______Al(OH)3。>>(2)推測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質例如,已知 Ca(OH)2 微溶,Mg(OH)2 難溶,可推知 Be(OH)2難溶;再如,已知鹵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可推知元素砹(At)應為有色固體,與氫難化合,HAt 不穩定,AgAt 不溶于水等。3.啟發人們在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考向 1 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應用1.(2023 年河西二模)已知:用中子轟擊 NZX 原子的核反應:A.X 是金屬元素B.Y 位于ⅠA 族C.6Y和7Y互為同素異形體D.He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d 區解析:根據粒子守恒可得:N+1=7+4,N=10;Z+0=3+2,Z=5。可知 X 為 B,Y 為 Li。X 為 B,為非金屬元素,A 錯誤;Y 為 Li,位于第二周期ⅠA 族,B 正確;6Y 和 7Y 為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為同位素,C 錯誤;He 為零族元素,位于 p 區,D 錯誤。答案:B2.(2023 年常德期末)X、Y、Z、W 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如圖所示,已知 W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內層電子數少 3 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 W 比 Z 強B.Y 單質與 Z 的氫化物水溶液反應,有沉淀生成C.X 單質氧化性強于 Y 單質D.簡單離子的半徑:Z化性越強,C錯誤;S2-、Cl-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核電荷數解析:X、Y、Z、W 均為短周期元素,W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內層電子數少 3 個,則 W 為 Cl 元素,結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對位置可知,Z 為 S 元素,Y 為 O 元素,X 為 N 元素。HClO為Cl的一種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其為弱酸,酸性比H2SO3、H2SO4都弱,A 錯誤;氧氣和硫化氫溶液反應生成硫單質,溶液變渾濁,B 正確;非金屬性:N越大離子半徑越小,D 錯誤。答案:B[思維建模] 直接相鄰的原子數關系(1)“┰”“┸”型元素原子序數之間的規律①直接相鄰的“┰”型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如圖所示。②直接相鄰的“┸”型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如圖所示。(2)“╂”型元素原子序數之間的規律第ⅢA 族→0 族區域內滿足“╂”型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如圖所示。(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序數的序差規律①同周期第ⅡA 族與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有以下三種情況:第二、三周期(短周期)相差 1,第四、五周期相差 11,第六、七周期相差 25。②相鄰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可能相差 2、8、18、32。若 A、B 是同主族相鄰周期元素,A、B 所在周期分別有 m 和n 種元素。如圖:當 A、B 在第ⅠA 族或第ⅡA 族時,y=x+m;A、B 在第ⅢA~ 0 族時,y=x+n。考向 2 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3.(2023 年莆田模擬)X、Y、Z、W、M 是五種常見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 Y 的原子核外電子總數是 W 的 4 倍,M、X 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與 W 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金屬性:X>WB.非金屬性:Z>Y>MC.M 與 X 形成的化合物能與水劇烈反應D.W與Z形成的氣態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e-穩定結構解析:M、W、X、Y、Z 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原子半徑:MX>Y>ZM 為 H,W 處于第二周期,X、Y、Z 均處于第三周期;Y 的原子核外電子總數(介于 11~17 之間)是 W 的 4 倍,M、X 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與 W 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W 是 Be,Y 是 S;M、X 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 1X 為 Na;Z 的原子序數比 Y(S)大Z 為 Cl。根據金屬性、非金答案:D屬性變化規律,金屬性:Na>Be,非金屬性:Cl>S>H,A、B均正確;Na和H形成化合物為NaH,與水劇烈反應:NaH+H2O===NaOH+H2↑,C正確;BeCl2中Be原子最外層只有4個電子,不滿足8e-穩定結構,D錯誤。4.(2023 年長春期末)下列各組元素,金屬性或非金屬性強弱比較正確的是()A.金屬性:Na>KB.非金屬性:O>SC.金屬性:Mg<AlD.非金屬性:F<Cl解析: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故金屬性:Na<K,A 錯誤;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故非金屬性:O>S,B 正確;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故金屬性:Mg>Al,C 錯誤;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故非金屬性:F>Cl,D 錯誤。答案:B考向 3 元素周期律的綜合應用5.(2023 年全國卷)一種礦物由短周期元素 W、X、Y 組成,溶于稀鹽酸有無色無味氣體生成。W、X、Y 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簡單離子X2-與Y2+具有相同的電子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X 的常見化合價有-1、-2B.原子半徑大小為 Y>X>WC.YX 的水合物具有兩性D.W 單質只有 4 種同素異形體解析:W、X、Y 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簡單離子X2-與Y2+具有相同的電子結構,則它們均為 10 電子微粒,X 為O,Y 為 Mg,W、X、Y 組成的物質能溶于稀鹽酸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則 W 為 C,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X 為 O,氧的常見價態有-1 價和-2 價,如 H2O2 和 H2O,A 正確;W 為 C,X為 O,Y 為 Mg,同主族時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原子序數越小,原子半徑越大,所以原子半徑大小為Y>W>X,B 錯誤;Y 為 Mg,X 為 O,它們可形成 MgO,水合物為 Mg(OH)2,Mg(OH)2 只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不能與堿反應,所以 YX 的水合物沒有兩性,C 錯誤;W 為 C,碳的同素異形體有金剛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碳納米管等,種類不止四種,D 錯誤。答案:A6.(2023 年全國乙卷)一種礦物由短周期元素 W、X、Y 組成,溶于稀鹽酸有無色無味氣體生成。W、X、Y 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簡單離子 X2-與 Y2+具有相同的電子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X 的常見化合價有-1、-2B.原子半徑大小為 Y>X>WC.YX 的水合物具有兩性D.W 單質只有 4 種同素異形體解析:W、X、Y 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簡單離子 X2-與 Y2+具有相同的電子結構,則它們均為 10 電子微粒,X為O,Y 為 Mg,W、X、Y 組成的物質能溶于稀鹽酸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則 W 為 C,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X 為 O,氧的常見價態有-1 價和-2 價,如 H2O2 和 H2O,A 正確;W 為 C,X為 O,Y 為 Mg,同主族時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原子序數越小,原子半徑越大,所以原子半徑大小為Y>W>X,B 錯誤;Y 為 Mg,X 為 O,它們可形成 MgO,水合物為 Mg(OH)2,Mg(OH)2 只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不能與堿反應,所以 YX 的水合物沒有兩性,C 錯誤;W 為 C,碳的同素異形體有:金剛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碳納米管等,種類不止四種,D 錯誤。答案:A物(XY)+(WZ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2023 年湖北卷)W、X、Y、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其中 X、Y、Z 相鄰,W 的核外電子數與 X 的價層電子數相等,Z2 是氧化性最強的單質,4 種元素可形成離子化合A.分子的極性:WZ3C.氧化性:X2Y3解析:Z2 是氧化性最強的單質,則 Z 是 F,X、Y、Z 相鄰,且 X、Y、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則 X 為 N,Y 為 O,W 的核外電子數與 X 的價層電子數相等,則 W為B,即W 為 B,X 為 N,Y 為 O,Z 是 F。由分析可知,W 為 B,X 為N,Z 是 F,WZ3 為 BF3,XZ3 為 NF3,其中前者的價層電子對數為 3,空間結構為平面三角形,為非極性分子,后者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有一對孤電子對,空間結構為三角錐形,為極性分子,則分子的極性:WZ3同一周期越靠右,第一電離能越大,但是 N 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2s22p3,為半滿穩定結構,其第一電離能大于相鄰周期的元素,則第一電離能:YY 為 O,則 X2Y3 為 N2O3 ,W2Y3 為 B2O3 ,兩種化合物中 N 和 B的化合價都是+3 價,但是 N 的非金屬性更強一些,故 N2O3 的氧化性更強一些,C 錯誤;由分析可知,X 為 N,Y 為 O,Z 是 F,其中 N 對應的單質為氮氣,其中包含三鍵,鍵能較大,D 錯誤。答案:A2.(2022 年廣東卷)甲~戊均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戊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強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丁>戊>乙B.非金屬性:戊>丁>丙C.甲的氫化物遇氯化氫一定有白煙產生D.丙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一定能與強堿反應解析: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中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強酸,則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則戊為 Cl,甲為 N、乙為 F、丙為 P、丁為 S,若是硫酸,則戊為 S,甲為 C、乙為 O、丙為 Si、丁為 P。根據層多徑大,同電子層結構核多徑小原則,則原子半徑丁>戊>乙,A 正確;根據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則非金屬性戊>丁>丙,B 正確;甲的氫化物可能為氨氣,可能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氣,則遇氯化氫一定有白煙產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則遇氯化氫不反應,沒有白煙生成,C 錯誤;丙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一定能與強堿反應,D 正確。答案:C3.(2022 年全國甲卷)Q、X、Y、Z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 19。Q 與 X、Y、Z 位于不同周期,X、Y 相鄰,Y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 Q 原子內層電子數的 2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非金屬性:X>QB.單質的熔點:X>YC.簡單氫化物的沸點:Z>QD.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Z>Y解析:Q、X、Y、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 與 X、Y、Z 不在同一周期,Y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 Q 原子內層電子數的 2 倍,則 Q 應為第二周期元素,X、Y、Z位于第三周期,Y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4,則 Y 為 Si 元素,X、Y 相鄰,且 X 的原子序數小于 Y,則 X 為 Al 元素,Q、X、Y、Z 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 19,則 Q、Z 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 19-3-4=12,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最多為 7,若 Q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7,為 F元素,Z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5,為 P 元素;若 Q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6,為O 元素,則 Z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6,為 S 元素;若 Q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5,為 N 元素,Z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7,為 Cl 元素;綜上所述,Q 為 N 或 O 或 F,X 為 Al,Y 為 Si,Z 為 Cl 或 S 或 P。X為 Al,Q 為 N 或 O 或 F,同一周期從左往右元素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同一主族從上往下依次減弱,故非金屬性 Q>X,A 錯誤;X為 Al 屬于金屬晶體,Y 為 Si 屬于原子晶體或共價晶體,故單質熔點 Si>Al,即 Y>X,B 錯誤;含有氫鍵的物質沸點升高,由分析可知 Q 為 N 或 O 或 F,其簡單氫化物為 H2O 或 NH3 或 HF,Z 為 Cl或 S 或 P,其簡單氫化物為 HCl 或 H2S 或 PH3,由于前者物質中存在分子間氫鍵,而后者物質中不存在,故沸點 Q>Z,C 錯誤;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越強,P、S、Cl 的非金屬性均強于 Si,因此最高價含氧酸酸性 Z>Y,D 正確。答案:D4.(2023 年重慶卷)化合物 X3Y7WR 和 X3Z7WR 所含元素相同,相對分子質量相差 7,1 mol X3Y7WR 含 40 mol 質子,X、W和R三種元素位于同周期,X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 R 原子核外電子數的一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W>RB.非金屬性:X>RC.Y 和 Z 互為同素異形體D.常溫常壓下 X 和 W 的單質均為固體解析:化合物 X3Y7WR 和 X3Z7WR 所含元素相同,相對分子質量相差 7,說明 Y、Z 為氫元素的兩種核素,1 mol X3Y7WR 含40 mol 質子,X、W 和 R 三種元素位于同周期,X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 R 原子核外電子數的一半,則 X、W、R的內層電子數為2,設 X 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a,則 R 的核外電子數為 2a,W的核外電子數為 b,Y 的質子數為 1,則 3(a+2)+2a+b+7=40(a、b 均為整數),5a+b=27,解得 a=5,b=2(X、R 不在同周期,舍去);a=4,b=7;a=3,b=12(X、R 不在同周期,舍去);則 X 為 C,R 為 O,W 為 N。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原子半徑 W>R,A 正確;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則非金屬性 R>X,B 錯誤;Y 和 Z 是氫的兩種核素,兩者互為同位素,C錯誤;常溫常壓下 X 的單質為固體,W 的單質是氣體,D 錯誤。答案:A5.(2023 年河北卷)下圖所示化合物是制備某些藥物的中間體,其中 W、X、Y、Z、Q 均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滿足稀有氣體的穩定電子構型,Z 原子的電)子數是 Q 的一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Z>QB.第一電離能:X>YC.基態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X>QD.原子半徑:Z<W解析:由題知,圖中 W 含有 1 個化學鍵,原子序數最小,故W 為 H,X 含有 4 個共價鍵,故 X 為 C,Z 和 Q 都含 2 個共價鍵,且 Z 原子的電子數是 Q 的一半,故 Z 為 O,Q 為 S,Y 含 3 個共價鍵,而且原子序數介于 C 和 O 之間,故 Y 為 N。非金屬性O>S,故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 Z>Q,A 正確;由于 N 的價電子排布式為2s22p3 為半滿結構,故第一電離能 Y>X,B 錯誤;基態原子中 C的未成對電子數為 2 個,S 的未成對電子數也為2個,故基態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 X=Q,C 錯誤;原子半徑為 O>H,故原子半徑Z<W,D 錯誤。答案:A6.(2022 年全國乙卷) 化合物(YW4X5Z8·4W2Z) 可用于電訊器材、高級玻璃的制造。W、X、Y、Z 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加和為 21。YZ2 分子的總電子數為奇數,常溫下為氣體。該化合物的熱重曲線如圖所示,在 200 ℃以下熱分解時無刺激性氣體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W、X、Y、Z 的單質常溫下均為氣體B.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C.100~200 ℃階段熱分解失去 4 個 W2ZD.500 ℃熱分解后生成固體化合物 X2Z3解析:該化合物在 200 ℃以下熱分解時無刺激性氣體逸出,則說明失去的是水,即 W 為 H,Z 為 O,YZ2 分子的總電子數為奇數,常溫下為氣體,則 Y 為 N,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加和為 21,則X為 B。X(B)的單質常溫下為固體,A 錯誤;根據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則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3BO3)<Y(HNO3),B 錯誤;根據前面已知 200 ℃以下熱分解時無刺激性氣體逸出,則說明失去的是水,若 100~200 ℃階段熱分解失去 4 個 H2O,則質量分數為14+4+11×5+16×814+4+11×5+16×8+18×4×100%≈73.6%,則說明不是失去 4 個 H2O,C 錯誤;化合物(NH4B5O8·4H2O)在 500 ℃熱分解后若生成固體化合物 X2Z3(B2O3) ,根據硼元素守恒可知,關系 式2NH4B5O8·4H2O ~ 5B2O3 , 則 固 體 化 合 物 B2O3 的 質 量 分 數 為×100%≈64.1%,說明假設正確,(11×2+16×3)×5(14+4+11×5+16×8+18×4)×2D 正確。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