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0張PPT)第三節 烴的衍生物第十一章有機化學基礎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1.掌握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結構與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2.了解烴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3.了解有機分子中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4.根據信息能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官能團角度認識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并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2.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能對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并能解釋某些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目標導航][自主測評]1.易錯易混辨析(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取溴乙烷的水解液,向其中加入 AgNO3 溶液,可觀察到淡黃色沉淀。())(2)醫用酒精的濃度通常為 95%。((3)CH3CH2OH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含有的官能團相同,二者的(4))(5)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都屬于醛類。()(6)C4H8O2 屬于酯的結構共有 3 種。()(7)用 NaOH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8)一定條件下,能發生水解反應和銀鏡反應。()化學性質相似。(答案:(1)× (2)× (3)√ (4)×(5)×錯因:有機物只要含有醛基就能發生銀鏡反應,但能發生銀鏡反應的不一定都是醛類,可能是其他含有醛基的有機物,如甲酸、葡萄糖等。(6)×錯因:C4H8O2 屬于酯的結構有 4 種,其結構簡式分別為 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2H5、CH3CH2COOCH3。(7)×(8)√2.某有機化合物 A 由 C、H、O 三種元素組成。在一定條件下,由 A 可以轉化為有機化合物 B、D 和 F,C 又可以轉化為 B 和 A。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 D 的蒸氣密度是氫氣的 22 倍,并可以發生銀鏡反應。(1)寫出 A~F 的結構簡式和名稱。(2)寫出實現①~⑧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答案:(1)A:CH3CH2OH,乙醇;B:CH2==CH2,乙烯;C:CH3CH2Br,溴乙烷;D:CH3CHO,乙醛;E:CH3COOH,乙酸;F:CH3COOCH2CH3,乙酸乙酯(2)①CH3CH2OHCH2==CH2↑+H2O,消去反應②CH2==CH2+HBr―→CH3CH2Br,加成反應反應③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消去④CH3CH2Br+NaOH⑤2CH3CH2OH+O2CH3CH2OH+NaBr,取代反應2CH3CHO+2H2O,氧化反應⑥2CH3CHO+O2⑦CH3CHO+H22CH3COOH,氧化反應CH3CH2OH,還原反應CH3COOCH2CH3 +H2O ,⑧CH3COOH +CH3CH2OH取代(酯化)反應考點一 鹵代烴1.概念及分類(1)概念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稱為鹵代烴,通式可表示為 R—X(X=鹵素)。(2)分類2.物理性質3.化學性質(以 CH3CH2Br 為例)(1)取代反應(水解反應)①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鹵素鹵素原子在鹵代烴分子中,鹵素原子的電負性比碳原子的大,使C—X的電子向________原子偏移,進而使碳原子帶部分正電荷(δ+),_________________帶部分負電荷(δ-),形成極性較強的共價鍵: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生成負離子而離去。Cδ+—Xδ-。因此,鹵代烴在化學反應中,C—X較易斷裂,使鹵素②反應原理溴乙烷在 NaOH 溶液中水解,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CH2Br+NaOHCH3CH2OH+NaBr(2)消去反應①概念有機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或幾個小分子(如 H2O、HX 等),而生成含____________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做消去反應。不飽和鍵“鄰位消去”——連有鹵素原子的鄰位碳上必須有氫原子。②反應條件:________(如 NaOH 或 KOH)的醇溶液,加熱。③反應原理強堿溴乙烷在 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熱,發生消去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4.鹵代烴(RX)中鹵素原子的檢驗①不能直接向鹵代烴中加入 AgNO3 溶液檢驗鹵素的種類,二者不反應;②鹵代烴水解液呈堿性,要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 AgNO3 溶液,根據沉淀顏色判斷鹵代烴中鹵素的種類。考點二 醇和酚羥基與飽和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稱為醇,羥基與苯環直接相連而形成的化合物稱為酚。1.醇的結構與性質(1)醇的分類物理性質 遞變規律溶解度 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________沸點 醇的沸點一般隨碳原子數的增加而________(2)醇的物理性質降低升高特別考慮氫鍵對溶解度、沸點的影響①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醇和烷烴相比,醇的沸點遠遠高于烷烴的沸點,其原因是醇分子之間能形成氫鍵;②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與水互溶,因為醇分子與水分子之間能形成氫鍵。(3)醇的化學性質(以乙醇為例)氫原子取代消去在醇分子中,氧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比氫原子和碳原子的強,使O—H和C—O的電子都向氧原子偏移。因此,醇在發生反應時,O—H 容易斷裂,使羥基中的___________被取代;同樣,C—O也易斷裂,使羥基被取代或脫去,發生_________反應或_______反應。條件 斷鍵位置 反應類型 化學方程式Na ① 置換反應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HBr,△ ② 取代反應 CH3CH2OH+HBr CH3CH2Br+H2OO2(Cu),△ ①③ 氧化反應 2CH3CH2OH+O2 2CH3CHO+2H2O濃硫酸,170 ℃ ②④ 消去反應 CH3CH2OH CH2==CH2↑+H2O條件 斷鍵位置 反應類型 化學方程式濃硫酸,140 ℃ ①或② 取代反應 2CH3CH2OH C2H5OC2H5+H2OCH3COOH,濃硫酸 ① 酯化反應 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續表)(1)醇的催化氧化反應規律(2)醇的消去反應規律①結構條件:醇分子中連有羥基的碳原子必須有相鄰的碳原子,該相鄰的碳原子上必須連有氫原子。CH3OH(無相鄰碳原子)、(相鄰碳原子上無氫原子)等結構的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②醇消去反應的條件:濃硫酸、加熱。③一元醇發生消去反應生成的烯烴種類數等于連羥基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不同化學環境下的氫原子的種類數。例如,的消去產物有 2 種。2.酚的結構與性質(1)苯酚的物理性質被氧化互溶乙醇(2)苯酚的化學性質由于苯酚中的羥基和苯環直接相連,苯環與羥基之間的相互作用使酚羥基在性質上與醇羥基有顯著差異。紫粉紅(1)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CO2+H2O―→+NaHCO3。(2)一定條件下,苯酚與甲醛可以發生縮聚反應生成酚醛樹脂:n+nHCHO+(n-1)H2O。考點三 醛和酮1.醛的概念烴基(或氫原子)—CHOCnH2nO(n≥1)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與醛基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可表示為 R—CHO,官能團為____________。飽和一元醛的通式為_______________。2.乙醛的結構與物理性質(1)乙醛的物理性質乙醛是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的________,沸點低,易揮發,易燃燒,能與水、乙醇等互溶。(2)乙醛的分子結構乙醛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結構簡式為 CH3CHO,其官能團為________(—CHO),對乙醛的化學性質起決定作用。醛基小3.乙醛的化學性質(1)加成反應①催化加氫乙醛和 H2 的混合氣體通過熱的鎳催化劑,發生催化加氫反應得到乙醇,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CHO+H2CH3CH2OH②與 HCN 加成醛基的 C==O 鍵中,氧原子的電負性較大,C==O 鍵的電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帶部分負電荷,碳原子帶部分正電荷,使醛基具有較強的極性。乙醛與一些極性試劑發生加成反應,與 HCN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反應①銀鏡反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水浴加熱CH3CHO+ⅰ.銀氨溶液的配制:向 AgNO3 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產生白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制得銀氨溶液。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ⅱ.乙醛與銀氨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與新制 Cu(OH)2 懸濁液反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加熱煮沸CH3CHO+乙醛與 Cu(OH)2 懸濁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③催化氧化反應乙醛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存在下,能被空氣中的 O2 氧化成乙酸,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H3COOH2CH3CHO+O24.酮的結構與性質(1)酮的分子結構烴基羰基與兩個_________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酮,其結構可表示為___________。丙酮()是最簡單的酮。(2)丙酮的性質①物理性質丙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沸點低,易揮發,能與水、乙醇等互溶。②化學性質丙酮不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 Cu(OH)2 等弱氧化劑氧化。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丙酮可與 H2 發生加成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酮羰基的化學性質類似于醛基,能發生加成反應(如 H2、HCN等),如。考點四 羧酸 羧酸衍生物1.羧酸(1)羧酸的概念烴基羧基—COOHCnH2nO2(n≥1)①羧酸是由________(或氫原子)與________(—COOH)相連構成的有機化合物,官能團為__________。飽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為_______________,與相同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酯互為同分異構體。②羧酸衍生物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的生成物,如乙酰胺(CH3CONH2)。(2)羧酸的分類項目 甲酸 苯甲酸 乙二酸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能與水、乙醇等互溶 無色晶體,易升華,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無色晶體,可溶于水和乙醇用途 做還原劑,合成醫藥、農藥和染料等的原料 用于合成香料、藥物等;苯甲酸鈉是常用食品防腐劑 化學分析中常用還原劑,重要的化工原料(3)三種重要的羧酸溶解度 隨碳原子數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_____,甚至不溶于水沸點 隨碳原子數的增加,一元羧酸的沸點逐漸________(4)羧酸的物理性質氫鍵影響羧酸的溶解度、沸點等減小升高(5)羧酸的化學性質羧酸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羧基,受氧原子電負性較大等因素影響,羧酸發生化學反應時,羧基結構中下面兩個部位的化學鍵容易斷裂:①酸性的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 NaOH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O—H鍵斷裂時,會解離出H+,使羧酸表現出酸性。乙酸CH3COO-+H+CH3COOHCH3COOH+OH-―→CH3COO-+H2O②酯化反應羧酸和醇在酸催化下可發生酯化反應,如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催化和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羧酸衍生物(1)酯①酯的結構—OH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________被—OR′取代后的產物,可簡寫為 RCOOR′,其中 R 和 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 可以是 H或烴基,R′必須是烴基。②酯的物理性質小難低級酯是具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密度一般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許多酯是常用的有機溶劑。③酯的化學性質RCOOH+R′OHRCOONa+R′OH酸性水解反應機理:堿性水解反應機理:酯的水解反應為取代反應;在酸性條件下為可逆反應;在堿性條件下,能中和產生的羧酸,反應不可逆。(2)胺①概念氫氨基胺可以看作是烴分子中的________原子被________所替代得到的化合物。②通式胺有三種結構通式:③化學性質(胺的堿性)(3)酰胺①概念羧酸?;?br/>酰胺是________分子中羥基被氨基所替代得到的化合物,也可看作氨或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氫原子被________取代后的化合物。②通式酰胺基其中 ________是酰胺的官能團,R1、R2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③化學性質——水解反應酰胺在酸或堿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如果水解時加入堿,生成的酸就會變成鹽,同時有氨氣逸出。RCONH2 + H2O + HClRCOOH+NH4Cl ; RCONH2 +NaOHRCOONa+NH3↑。(4)油脂①組成和結構油脂是______________與甘油反應所生成的酯,由 C、H、O三種元素組成,其結構可表示為高級脂肪酸—COO—②分類性質 特點密度 密度比水________溶解性 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狀態 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成分較多的甘油酯,常溫下一般呈____態;含有飽和脂肪酸成分較多的甘油酯,常溫下一般呈____態熔、沸點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熔、沸點③物理性質小液固④油脂的氫化(油脂的硬化)烴基上含有碳碳雙鍵,能與 H2 發生加成反應。如油酸甘油酯與 H2 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硬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也稱硬化油。⑤水解反應a.酸性條件下如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溶液中的水解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堿性條件下——皂化反應如硬脂酸甘油酯在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解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堿性條件下其水解程度比酸性條件下水解程度大。考向 1 鹵代烴的性質及應用1.(2023 年衡水中學調研)有機物甲經兩步反應轉化為丙,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和丙均可與酸性 KMnO4 溶液發生反應B. 反應(1)的無機試劑是液溴和鐵粉,實際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C.反應(2)產物中可能含有未反應的甲,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檢驗是否含甲D.反應(2)屬于取代反應解析:甲中含有碳碳雙鍵,丙中含有—CH2OH,都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A 正確;由轉化關系可知,反應(1) 是甲與 Br2 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是的堿性水解反應,屬于取代反應,D 正確。答案:B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溶液褪色,而丙則不能,C 正確;反應(2),再發生堿性水解生成丙,B 錯誤;甲含有碳碳雙鍵,可與溴2.(2022 年棗莊八中檢測)有兩種有機物 Q()與P(),下列有關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二者的核磁共振氫譜中均只出現兩種峰且峰面積之比為3∶1B.二者在 NaOH 醇溶液中均可發生消去反應C.一定條件下,二者在 NaOH 溶液中均可發生取代反應D.Q 的一溴代物只有 1 種,P 的一溴代物有 2 種解析:Q 中兩個甲基上有 6 個等效氫原子,苯環上有 2 個等效氫原子,峰面積之比應為 3∶1,P 中核磁共振氫譜有兩組峰,面積比為 3∶2,A 錯誤;Q 中苯環上的鹵素原子不能發生消去反應,P中與鹵素原子相連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缺少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反應,B 錯誤;在適當條件下,鹵素原子均可被—OH 取代,C 正確;Q 中苯環上的氫原子、甲基上的氫原子均可被溴原子取代,其一溴代物有 2 種,D 錯誤。答案:C反應類型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消去反應反應條件 強堿的水溶液、加熱 強堿的醇溶液、加熱斷鍵方式產物 引入—OH,生成醇或酚 消去H、X,生成含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等不飽和鍵的化合物[歸納提升]鹵代烴的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①有兩種或三種鄰位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帶有氫原子時,發生消去反應可生成不同的產物。例如,②型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可生成 R—C≡C—R。例如,BrCH2CH2Br+2NaOHHC≡CH↑+2NaBr+2H2O。CH2==CHCH2CH3(或CH3CH==CHCH3)+NaCl+H2O。考向 2 烴的含氧衍生物的結構與性質3.(2023 年新課標卷)光學性能優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異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應制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高分子材料可降解B.異山梨醇分子中有 3 個手性碳C.反應式中化合物 X 為甲醇D.該聚合反應為縮聚反應解析:該高分子材料中含有酯基,可以降解,A 正確;如圖所示,異山梨醇分子中有 4 個手性碳,B 錯誤;反應式中異山梨醇釋放出一個羥基與碳酸二甲酯釋放出的甲基結合生成甲醇,故反應式中 X 為甲醇,C 正確;該反應在生產高聚物的同時還有小分子的物質生成,屬于縮聚反應,D 正確。答案:B4.豆甾醇是中藥半夏中含有的一種天然物質,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關于豆甾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芳香族化合物B.含有平面環狀結構C.可發生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D.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解析:該結構中不含苯環,不屬于芳香族化合物,A 錯誤;由結構簡式可知,其所含的環狀結構中大多數為飽和碳原子,飽和碳原子為四面體構型,因此形成的環狀結構不是平面結構,B錯誤;該結構中含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含有醇羥基能發生酯化反應,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C 正確;碳碳雙鍵和醇羥基均能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D 錯誤。答案:C考向 3 多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及性質分析5.(2023 年湖北卷)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的中藥丹參,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物質屬于芳香烴B.可發生取代反應和氧化反應C.分子中有 5 個手性碳原子D.1 mol 該物質最多消耗 9 mol NaOH解析:該有機物中含有氧元素,不屬于烴,A 錯誤;該有機物中含有羥基和羧基,可以發生酯化反應,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另外,該有機物可以燃燒,即可以發生氧化反應,B 正確;將連有四個不同基團的碳原子形象地稱為手性碳原子,在該有機物結構中,標有“*”為手性碳,則一共有4個手性碳,C 錯誤;該物質中含有 7 個酚羥基,2 個羧基,2 個酯基,則 1 mol 該物質最多消耗 11 mol NaOH,D 錯誤。答案:B6.已知酸性反應物的轉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將,綜合考慮轉變為的最佳方法是()A.與稀硫酸共熱后,加入足量 NaOH 溶液B.與稀硫酸共熱后,加入足量 Na2CO3 溶液C.與足量的 NaOH 溶液共熱后,再加入適量稀硫酸D.與足量的 NaOH 溶液共熱后,再通入足量 CO2解析:原料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解,轉化為,>H2CO3>,故再通入足量 CO2。因為酸性:答案:D可轉變為官能團 典型化學反應碳碳雙鍵( ) ①加成反應: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②氧化反應: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羥基(—OH) ①與活潑金屬(Na)反應;②催化氧化:在銅或銀催化下被氧化成醛(含—CH2OH結構)[歸納提升]多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分析(1)常見官能團的主要反應官能團 典型化學反應羧基(—COOH) ①酸的通性;②酯化反應:在濃硫酸催化下與醇反應生成酯和水酯基(—COO—) 水解反應:酸性或堿性條件下醛基(—CHO) 氧化反應:與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或與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反應生成銀鏡(續表)類型 官能團種類、試劑、反應條件 分析及結論加成反應 ~X2(X=Cl、Br,下同)、H2、HBr、H2O,后三種需要有催化劑等條件 碳碳雙鍵消失(2)有機物反應類型與結構、性質的關系類型 官能團種類、試劑、反應條件 分析及結論取代反應 — 飽和烴:X2(光照);苯環上的氫:X2(催化劑)、濃硝酸(濃硫酸) —X、—NO2取代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水解型 酯、油脂+H2O(酸作催化劑) 生成酸和相應醇酯、油脂+NaOH(堿溶液作催化劑) 生成酸的鈉鹽和相應醇酯化型 R—OH+R′—COOH(濃硫酸、加熱) 生成相應的酯和水(續表)類型 官能團種類、試劑、反應條件 分析及結論氧化反應 催化氧化 C2H5OH+O2(Cu或Ag作催化劑) 生成乙醛和水KMnO4氧化型 CH2==CH2;C2H5OH CH2==CH2被氧化生成CO2,C2H5OH被氧化生成乙酸(續表)子c可識別K+,其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2023 年遼寧卷)冠醚因分子結構形如皇冠而得名,某冠醚分A.該反應為取代反應B.a、b 均可與 NaOH 溶液反應C.c 核磁共振氫譜有 3 組峰 D.c 可增加 KI 在苯中的溶解度解析:根據 a 和 c 的結構簡式可知,a 與 b 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 和 HCl,A 正確;a 中含有酚羥基,酚羥基呈弱酸性能與 NaOH反應,b 可在 NaOH 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類,B正確;根據 C 的結構簡式可知,冠醚中有四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如圖所示,,核磁共振氫譜有 4 組峰,C 錯誤;c可與K+形成螯合離子,該物質在苯中溶解度較大,因此 c 可增加 KI 在苯中的溶解度,D 正確。答案:C2.(2023年遼寧卷)在光照下,螺呲喃發生開、閉環轉換而變色,過程如下。下列關于開、閉環螺呲喃說法正確的是()A.均有手性C.N 原子雜化方式相同B.互為同分異構體D.閉環螺吡喃親水性更好解析:手性碳是連有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如圖,閉環螺吡喃含有一個手性碳原子,因此具有手性,開環螺吡喃不含手性碳原子,不具備手性,A 錯誤;根據它們的結構簡式,分子式均為 C19H19NO,它們結構不同,因此互為同分異構體,B 正確;閉環螺吡喃中 N 原子雜化方式為 sp3,開環螺吡喃中 N 原子雜化方式為 sp2,C 錯誤;開環螺吡喃中氧原子顯負價,電子云密度大,容易與水分子形成分子間氫鍵,水溶性增大,因此開環螺吡喃親水性更好,D 錯誤。答案:B3.(2023 年湖北卷)下列事實不涉及烯醇式與酮式互變異構原理的是()A.HC≡CH 能與水反應生成 CH3CHOB.C.D.可與 H2 反應生成中存在具有分子內氫鍵的異構體水解生成解析:根據圖示的互變原理,具有羰基的酮式結構可以發生互變異構轉化為烯醇式,這種烯醇式具有的特點為與羥基相連接的碳原子必須有雙鍵連接,這樣的烯醇式就可以發生互變異構。水可以寫成H—OH的形式,與CH≡CH發生加成反應生成CH2==CHOH,烯醇式的 CH2==CHOH 不穩定轉化為酮式的乙醛,A不符合題意;3-羥基丙烯中,與羥基相連接的碳原子不與雙鍵連接,不會發生烯醇式與酮式互變異構,B 符合題意;水解生成化為和 CH3OCOOH,,C 不符合題意;可以發生互變異構轉可以發生互變異構轉化為,即可形成分子內氫鍵,D 不符合題意。答案:B)4.(2022 年重慶卷)關于 M 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 C12H16O6B.含三個手性碳原子C.所有氧原子共平面D.與(CH3)2C==O 互為同系物解析:由題干 M 的結構簡式可知,其分子式為 C12H18O6,A錯誤;同時連有 4 個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故 M 中含三個手性碳原子,如圖所示:,B 正確;由題干 M 的結構簡式可知,形成醚鍵的 O 原子均與飽和碳原子相連,故不可能所有氧原子共平面,C 錯誤;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官能團的種類和數目分別相同),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 CH2 原子團的物質,故 M 與(CH3)2C==O 不互為同系物,D 錯誤。答案:B5.(2022 年北京卷)我國科學家提出的聚集誘導發光機制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一種具有聚集誘導發光性能的物質,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中 N 原子有 sp2、sp3 兩種雜化方式B.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C.該物質既有酸性又有堿性D.該物質可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解析:該有機物中從左往右第一個 N 原子有一個孤對電子和兩個σ鍵,為 sp2 雜化;第二個 N 原子有一個孤對電子和三個σ鍵,為 sp3 雜化,A 正確;手性碳原子是指與四個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團相連的碳原子,該有機物中沒有手性碳原子,B 錯誤;該物質中存在羧基,具有酸性,還含有,具有堿性,C 正確;該物質中存在苯環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含有甲基可以發生取代反應,D正確。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