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第一章第一節物質及其變化物質的分類及轉化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1.能依據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列舉某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2.能舉例說明膠體的典型特征。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并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2.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能對與化學有關的傳統文化、膠體的性質與應用等社會熱點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目標導航][自主測評]1.易錯易混辨析(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CO2 和 NO2 均能與 H2O 反應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2)鈉具有強還原性,可從 CuSO4 溶液中置換出銅單質。()(3)煤的氣化和液化、Na2CO3·10H2O 的風化都是物理變化。()(4)HCl 溶于水斷裂共價鍵,從 NaCl 溶液獲取 NaCl 晶體時形成離子鍵,兩種過程都屬于化學變化。()(5)酸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堿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堿。()(6)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丁達爾效應。()(7)膠體不帶電荷,膠體粒子往往因吸附離子而帶電荷,這是膠體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8)0.5 mol FeCl3 完全水解得到的 Fe(OH)3 膠體粒子數目為0.5NA。()(9)納米材料顆粒的直徑為 1~100 nm,故屬于膠體。()(5)× (6)× (7)√答案:(1)× (2)× (3)× (4)×(8)× (9)×2.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的是( )答案:B3.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是()A.云、霧C.CuSO4 溶液B.血液D.稀豆漿解析:云、霧、血液、稀豆漿都屬于膠體,當光束通過時,都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uSO4 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小于 1 nm,當光束通過時,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答案:C4.科技助力 2022 年北京冬奧會。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火炬“飛揚”中的氫燃料燃燒B.大量液態水轉化為高壓霧化冰晶C.剪切增稠流體智能分子材料的合成D.電動汽車的全氣候電池充電解析:氫氣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A 不符合題意;大量液態水轉化為高壓霧化冰晶,只是水的狀態改變,屬于物理變化,B 符合題意;合成智能分子材料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 不符合題意;充電過程中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 不符合題意。答案:B名稱 含義元素 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在自然界中存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兩種形式考點一 物質的分類及性質1.物質的組成(1)理解幾組概念游離態化合態原子、分子和離子 ①原子是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②分子是保持物質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但稀有氣體是單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學鍵。③離子是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單質和化合物 ①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續表)化學變化化學性質純凈物和混合物 ①純凈物:由同種______或__________組成的物質。②混合物:由幾種不同的單質或化合物組成的物質同素異形體 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物理性質差別較大,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屬于化學變化)(續表)單質化合物(2)元素、物質及微粒間的關系2.簡單分類法(1)樹狀分類法——按不同層次對物質進行逐級分類,各層之間屬于包含關系。應用示例如下:(2)交叉分類法——從不同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應用示例如下:3.分散系(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2)分類: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把一種(或多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分散質微粒成分 離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離子或小分子集合體 巨大分子、離子或小分子集合體外觀特征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穩定性 穩定,靜置無沉淀 較穩定 不穩定,靜置有沉淀或分層(3)三種分散系的比較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分散質能否透過濾紙 能 能 不能分類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固溶膠、液溶膠、氣溶膠 懸濁液、乳濁液實例 食鹽水 Fe(OH)3 膠體 泥水、油水混合物(續表)4.膠體的性質及應用一條光亮(1)丁達爾效應:當可見光束通過膠體時,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丁達爾效應的原因是膠體粒子對光線有散射作用。可用此性質鑒別________________。溶液和膠體(2)介穩性:膠體的穩定性介于溶液與濁液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于介穩體系,但改變條件就有可能發生聚沉。的“通路”(3)聚沉:在一定條件下,膠體粒子聚集成較大的顆粒,形成沉淀從分散劑中析出。此性質常用于制作豆腐、凈水等。使膠體聚沉的常用方法有:①加入______________;②加入帶相反電荷膠粒的膠體;③________或攪拌。電解質溶液加熱(4)電泳:在電場作用下,帶電膠體粒子在分散劑中做定向移動的現象。此性質可用于工業上的靜電除塵。5.Fe(OH)3 膠體的制備FeCl3 飽和溶液(1)操作:往 100 mL 小燒杯中加入 40 mL 蒸餾水,將燒杯中的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______________。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即可制得 Fe(OH)3 膠體。(2)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3+3H2OFe(OH)3(膠體)+3HCl考點二 物質的轉化1.酸、堿、鹽、氧化物和單質之間的轉化2.物質性質與變化的關系選項 堿 鹽 電解質 非電解質A 膽礬 食鹽 銅 酒精B 純堿 CaCO3 NH3·H2O FeC 燒堿 小蘇打 BaSO4 干冰D KOH CuSO4 SO3 葡萄糖考向 1 物質的組成和分類1.下列表格中各項都正確的是()解析:膽礬是 CuSO4·5H2O,屬于鹽,銅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A 錯誤;純堿為碳酸鈉,屬于鹽,Fe 是單質,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B 錯誤;SO3 屬于非電解質,D錯誤。答案:C2.鈦酸鈣(CaTiO3)材料制備原理之一是 CaCO3+TiO2)CaTiO3+CO2↑。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A.TiO2 和 CO2 屬于酸性氧化物B.CaCO3、CaTiO3 均屬于含氧酸鹽C.CaCO3 屬于強電解質D.CO2 溶于水可以導電,CO2 為電解質解析:TiO2、CO2 分別與 NaOH 溶液反應都只生成鹽和水,故屬于酸性氧化物,A 正確;CO2 與 H2O 反應生成電解質H2CO3,CO2 屬于非電解質,D 錯誤。答案:D考向 2 物質的性質和轉化3.(2022 年山東卷)古醫典富載化學知識,下述之物見其氧化性者為()A.金(Au):“雖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C.石硫黃(S):“能化……銀、銅、鐵,奇物”D.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解析:金“雖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單質在空氣中被火灼燒也不反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A不符合題意;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涉及反應 CaO+H2O===Ca(OH)2,反應放出熱量,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B 不符合題意;石硫黃(S)與銀、鐵、銅等金屬化合生成硫化物,與 S 的氧化性有關,C 符合題意;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涉及反應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D 不符合題意。答案:C4.(2022 年湖南卷)化學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下列敘述中沒有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石膽能化鐵為銅”B.利用“侯氏聯合制堿法”制備純堿C.科學家成功將 CO2 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 CO2 跨臨界直冷制冰解析:“石膽能化鐵為銅”指的是鐵可以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發生了化學變化,A 不符合題意;工業上利用“侯氏聯合制堿法”制備純堿,二氧化碳、氨氣、氯化鈉和水發生反應生成的碳酸氫鈉晶體經加熱后分解生成碳酸鈉即純堿,發生了化學變化,B 不符合題意;CO2 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C 不符合題意;使用 CO2 跨臨界直冷制冰,將水直接轉化為冰,沒有新物質生成,只發生了物理變化,沒有涉及化學變化,D 符合題意。答案:D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三餾 蒸餾、分餾 干餾四色 焰色試驗 顯色反應、顏色反應、指示劑變色反應五解 潮解 分解、電解、水解、裂解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氫化、氧化、水化、風化、炭化、鈍化、催化、皂化、歧化、鹵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歸納提升]物質變化中的“三餾”“四色”“五解”和“十八化”歸類考向 3 膠體的性質和應用5.(2022 年濟寧期末)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利用過濾的方法,可將 Z 中的固體與液體分離B.X、Z 燒杯中分散質相同C.Y 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CaCO3+2Fe3++3H2O===2Fe(OH)3(膠體)+3CO2↑+3Ca2+D.Z 中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解析:Z 中液體為膠體,膠體粒子可透過濾紙而固體不能,可用過濾的方法分離,A 正確;X 燒杯中的分散質為氯化鐵,而Z燒杯中的分散質是由許多氫氧化鐵分子組成的膠粒,分散質不相答案:B同,B錯誤;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時發生反應:CaCO3+2H+===CO2↑+Ca2++H2O,從而促進Fe3+水解, Y中總反應離子方程式為3CaCO3+2Fe3++3H2O===2Fe(OH)3(膠體)+3CO2↑+3Ca2+,C正確;Z中分散系為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D正確。6.膠體在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下列關于膠體的說法錯誤的是()A.煙、云、霧都是氣溶膠B.“鹵水點豆腐”,指的是蛋白質膠體發生聚沉形成豆腐腦的過程C.碳納米材料的顆粒直徑在 1~100 nm 的范圍內,所以碳納米材料是膠體D.水泥廠和冶金廠常用高壓直流電除去大量煙塵以減少空氣污染,利用了膠體電泳的性質解析:煙、云、霧的分散劑為空氣,都是氣溶膠,都具有膠體的性質,都能發生丁達爾效應,A 正確;鹵水點豆腐是蛋白質膠體在電解質的作用下,膠體發生聚沉形成豆腐腦的過程,B 正確;膠體是混合物,顆粒直徑在 1~100 nm 范圍內的碳納米材料在沒有分散劑的情況下并不能形成膠體,則碳納米材料不是膠體,C 錯誤;大量煙塵擴散到空氣中形成氣溶膠,氣溶膠的膠粒可能帶電荷,在直流電的作用下會產生電泳,故水泥廠和冶金廠常用高壓直流電除去大量煙塵以減少空氣污染,利用了膠體電泳的性質,D 正確。答案:CA.九霄環佩木古琴 B.裴李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塤 D.曾侯乙青銅編鐘1.(2023 年廣東卷)“高山流水覓知音”。下列中國古樂器中,主要由硅酸鹽材料制成的是()解析:九霄環佩木古琴主要是由木材和動物筋制得,A 錯誤;裴李崗文化骨笛由動物骨骼制成,B 錯誤;商朝后期陶塤屬于陶瓷,由硅酸鹽制成,C 正確;曾侯乙青銅編鐘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 錯誤。答案:C2.(2023 年全國甲卷)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苯甲酸鈉可作為食品防腐劑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漿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的散射C.SO2 可用于絲織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絲織品中有色成分D.維生素 C 可用作水果罐頭的抗氧化劑是由于其難以被氧化解析:苯甲酸鈉屬于強堿弱酸鹽,其水溶液呈堿性,因此,其作為食品防腐劑不是由于其具有酸性,A 不正確;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是因為膠體粒子對光線發生了散射,豆漿屬于膠體,因此,其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的散射,B 正確;SO2 可用于絲織品漂白是由于其能與絲織品中有色成分化合為不穩定的無色物質,C 不正確;維生素 C 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因此,其用作水果罐頭的抗氧化劑是由于其容易被氧氣氧化,從而防止水果被氧化,D 不正確。答案:B3.(2023 年新課標卷)化學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復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竹簡的成分之一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B.龜甲的成分之一羥基磷灰石屬于無機物C.古陶瓷修復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為 Ca(OH)2D.古壁畫顏料中所用的鐵紅,其成分為 Fe2O3解析:纖維素是一種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為(C6H10O5)n,其相對分子質量較高,是一種天然高分子,A 正確;羥基磷灰石又稱羥磷灰石、堿式磷酸鈣,其化學式為[Ca10(PO4)6(OH)2],屬于無機物,B 正確;熟石膏的主要成分為2CaSO4·H2O,C 錯誤;Fe2O3為紅色,常被用于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膠的紅色顏料,俗稱鐵紅,D 正確。答案:C4.(2023 年遼寧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科學家在諸多領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利用 CO2 合成了脂肪酸:實現了無機小分子向有機高分子的轉變B.發現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屬于無機鹽C.研制了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化形式:太陽能→電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電解制氫工藝:其關鍵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蝕解析:常見的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二者相對分子質量雖大,但沒有達到高分子化合物的范疇,不屬于有機高分子,A 錯誤;嫦娥石因其含有 Y、Ca、Fe 等元素,屬于無機化合物,又因含有磷酸根,是無機鹽,B 正確;電池是一種可以將其他能量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C 正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鹽成分,可以將大多數物質腐蝕,而聚四氟乙烯塑料被稱為塑料王,耐酸、耐堿,不會被海水腐蝕,D 正確。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