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課前導入:王安石之子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和一頭鹿,關在一起。客人問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而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看了半天,答道:“……”客人聽了,十分驚奇。獐旁邊的那只是鹿,鹿旁邊的那只是獐。你覺得他說了什么話使得客人十分驚奇?邏輯與思維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5.2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1.運用性質判斷的必要性人們認識事物,首先要判斷它們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對事物的性質作出“有”(是)或者“無”(不是)的判定。這就需要運用性質判斷。2.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含義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注意】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例如:①所有的金屬都是導電的。②凡是數學考試都是難的。【探究與分享:P33頁】◆小華在作文中寫道:“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小明告訴爺爺:“公園里有一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長得很特別。”◆一位讀者致函某報社,批評該報:“有些又長又臭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材料中引號內的語句,作為判斷的表述分別有什么問題?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學生是人,學習的重要階段是時間,兩個概念不能這樣搭配,應該說“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探究與分享:P33頁】◆小明告訴爺爺:“公園里有一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長得很特別。”◆一位讀者致函某報社,批評該報:“有些又長又臭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聯項使用不當。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這個表示概念之間不相容關系的聯結詞,這是把概念的種屬關系誤作為全異關系,可以改為“公園里有一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樹木,樣子長得很特別”。量項使用不當。即誤用了量項“有些”,可以改為“所有又長又臭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3.性質判斷的結構例:“所有事物都是運動的”事物運動的是主項所有聯項量項謂項中學生球迷不是有些量項全部對象:所有、一切部分對象:有的、有些一個對象:這個、那個聯項:有、無、不是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謂語是對主語動作狀態或特征的陳述或說明, 指出“做什么, ”是什么“。)主項:斷定對象謂項:斷定對象性質量項:主項被斷定范圍聯項:聯結主項和謂項例:“有些中學生不是球迷”(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4、性質判斷的類型(1)依據判斷的質,即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性質判斷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注意:肯定判斷的聯項是“是”,對日常語言表達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這篇文章寫得很好”,“這道菜味道不錯”。否定判斷的聯項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無人”。例1:中國防控新冠疫情必定取得圓滿成功。例2:中國沒有確定新冠疫情結束的時間表。肯定判斷否定判斷(2)從判斷的量,即以判斷所斷定的對象的范圍,性質判斷分為全稱判斷、特稱判斷和單稱判斷。全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量項有所有、一切等,在語言表達中為了簡潔,量項可以省略)例:所有的規律都是客觀的。特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量項有有些、有的等,在表達中量項是不可以被省略的)例:有的同學是我的鄰居。單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一個,即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在語言表達中,常常帶有“這個”“那個”等詞語,以此表達一類事物中的某一個)例:這道題是存在知識性錯誤的。(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4、性質判斷的類型【探究與分享:P33頁】某翁請客,見三位主客只來了一位,五位陪客只來了三位,便著急地說:“唉,該來的沒來!”陪客一聽,有的坐不住,走了。見主客未到齊,又有陪客走了,他更著急,脫口而出:“不該走的走了!"話音剛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錯在哪兒 此翁請客失敗,他的判斷出了什么問題 你能糾正他的錯誤嗎 此翁請客失敗,在于其使用性質判斷時誤用了量項。在材料中此翁使用了兩個判斷:“該來的沒來”,這個判斷是一個省略了全稱量項的判斷,即“所有該來的沒來”,此翁應該將“所有”換成“有的”,即“有的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走了”,這個判斷也是一個省略了全稱量項的判斷,即“所有不該走的走了”,此翁應該將“所有”換成“有的”,即“有的不該走的走了”。(3)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4、性質判斷的類型全稱肯定判斷是斷定一類對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全稱否定判斷是斷定一類對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特稱肯定判斷是斷定某類對象中至少有一個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特稱否定判斷是斷定某類對象中至少有一個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單稱肯定判斷是斷定某一個別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單稱否定判斷斷定某一個別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反映事物的性質判斷也應該是“質”與“量”的統一。劃分標準 種類 判斷的質 判斷的量質與量的結合 【知識小結】性質判斷的種類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全稱判斷特稱判斷單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六種基本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事 例 性質判斷的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量項 主項 聯項 謂項 所有 商品 是 有價值的 ①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變的 ②有些 中學生 是 共青團員 ③有些 中學生 不是 球迷 ④許海峰 是 運動員 ⑤這個人 不是 小學生 ⑥全稱肯定判斷(SAP)全稱否定判斷(SEP)特稱肯定判斷(SIP)特稱否定判斷(SOP)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相關鏈接:下列判斷屬于性質判斷的哪種類型?①所有的學生都是勤奮的。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靜止的。③荀子寫的《勸學》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④這個人不是中學生。⑤有些大學生是黨員。⑥4/5的任務都不是由他完成的。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課堂訓練:5.準確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的問題⑴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⑵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⑶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例:是一名黨員。例:實習生是我們進入工作的第一階段,我不能浪費這段時光。例: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團員。例:張三是......。(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探究與分享:P34頁】一間房子里,有一位祖父,兩個父親,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位叔叔,還有一個是侄子。這間房間里至少有幾個人?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從材料來看,通過“有一位祖父”,我們可以判斷祖父只有一位;通過“一個孫子”,可以斷定孫子輩的是一位;通過“三個兒子”,就孫子輩而言,他的爸爸是其祖父的兒子,他的叔權是其祖父的兒子,這個孫子輩的孩子是其爸爸的兒子;通過“一個哥哥”是指叔叔的哥哥;“一個弟弟“是指爸爸的弟弟;通過“一個侄子”是針對“一位叔叔”而言的。最后可以斷定至少有四個人,就最小輩分的那個人來說,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孫子、爸爸、叔叔、祖父。(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1.關系判斷的必要性⑴對于客觀事物而言,他們除了具有某些性質之外,還與其他事物存在多種關系。⑵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認識事物的性質,也要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2.關系判斷的含義: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例如:“3大于2。”這個判斷的是對象“3”與對象“2”之間具有“大于”的關系。(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3.關系判斷的構成: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量項量項關系項第二關系者項第一關系者項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的叫作關系者項;按照關系者出現的順序可以稱為第一關系者項、第二關系者項、第三關系者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關系的叫作關系項;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的叫作量項;注意: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量項構成。【探究與分享:P35頁】假設以下關系成立:小明和小華是同學。小明比小華歲數大。小明信任小華。將上述三個判斷中雙方的位置互換一下,原來的關系是否還能成立?小華和小明是同學。小華比小明歲數大。小華信任小明。“小華和小明是同學”仍成立,該判斷是對稱關系;“小華比小明歲數大”不成立,該判斷是反對稱關系。“小華信任小明”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該判斷是非對稱關系。(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4.關系判斷的種類:根據“關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 和 傳遞性關系。⑴對象之間關系對稱性的三種表現形式: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非對稱關系⑵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三種表現形式: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非傳遞關系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也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①甲和乙是同學;②一小時等于六十分鐘常見詞語 “朋友”、“同學”、“交叉”、“對立”等反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必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①甲比乙大3歲;(則就不可能乙比甲大)常見詞語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非對稱關系 含義 指當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B與A可能具有這種關系,也可能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①甲認識乙。(當甲認識乙時,乙可能認識甲,也可能不認識。)常見詞語 “認識”、“尊重”、“重視”、“喜歡”、“信任”、“幫助”等對稱性關系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也必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甲比乙長得高,乙比丙長得高。(這里“……比……長的高”關系是傳遞關系,甲一定比丙長得高。)反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必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甲是乙的兒子,乙是丙的兒子。(這里的“……是……的兒子”關系是反傳遞關系,甲必不是丙的兒子)非傳遞關系 含義 指如果A與B具有某種關系時,且B與C也具有這種關系時,A與C可能具有這種關系,也可能不具有這種關系。舉例 甲認識乙,乙認識丙。(這里的“認識”關系是非傳遞關系,甲不一定認識丙。)傳遞性關系(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5.弄清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1)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2)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含義簡單判斷性質判斷關系判斷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構成。構成依據判斷的量分:依據判斷的質分:依據判斷的質和量結合上分:類型含義構成類型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簡單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構成。對稱關系(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非對稱關系)傳遞關系(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非傳遞關系)課堂小結:A例.“沒有一種金屬不是導電的。”這一判斷屬于A.全稱肯定判斷 B.全稱否定判斷C.特稱肯定判斷 D.特稱否定判斷例:小梁說:“爸爸到救災物品分發點領取了大米、豬肉,化肥等物品,今天我們全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小梁這句話的錯誤在于A: 缺少主項和謂項B: 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C: 量項和聯項使用不準確D: 判斷的“量”和“質”不統一B例:下列關系判斷中屬于非對稱關系的有①小明與小華是同學②小明比小華大2歲③小明信任小華④小明借小華10元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