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4.2地球的轉動 第3課時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新知導入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太陽公轉,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夏季白晝的時間要比冬季長些,即夏季有晝長夜短的現象,冬季有晝短夜長的現象。新知講解探索活動:1.用紙板剪一個圓盤(圖A),畫上經緯網。2.剪一塊透明薄膜,其中圓的半徑(圖B)與圖A中圓的半徑一致,并畫上夜半球、晝半球和太陽平行光。3.將透明薄膜覆蓋在圓盤上,并用線在P點處將它們串接起來,使透明薄膜可圍繞P點轉動。4.根據地球公轉運動的規律,轉動透明薄膜,依次將太陽光直射位置對準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赤道、北回歸線,逐一觀察晝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緯線長短情況。5.北半球什么時候晝長于夜,什么時候夜長于晝?哪一天晝最長,哪一天夜最長?什么時候晝夜平分?南半球和赤道上晝夜長短變化情況又怎樣?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于夜,其中夏至日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其中冬至日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的狀況 (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極晝、極夜) 結論或規律太陽直射23.5°N (夏至日) 赤道23.5°N 66.5°N 23.5°S 66.5°S 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極 晝晝長<夜長極 夜赤道:晝夜等長。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夜越長,南極圈內出現極夜。極晝現象——太陽整日不落;極夜現象——太陽整日不出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的狀況 (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極晝、極夜) 結論或規律太陽直射23.5°S (冬至日) 赤道23.5°N 66.5°N 23.5°S 66.5°S 與太陽直射23.5°N的情況相反。太陽直射點 位置 晝夜長短的狀況 (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極晝、極夜) 結論或規律太陽直射赤道 (春、秋分日) 赤道23.5°N 66.5°N 23.5°S 66.5°S 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晝長=夜長晝長=夜長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思考與討論:我國科學家去南極考察一般選在什么季節比較好?說一說你選擇的理由。南極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節相反,所以一般選擇在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去南極考察,此時南極有極晝現象,利于進行科考活動。二十四節氣與地球運動2016年,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日晷我國古代,人們利用圭表、日晷實測日影長度,將每年正午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位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期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太初歷)中明確了二十四節氣在歷法中的位置。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位置來劃分的,視地球從春分點(黃經0°,此刻太陽直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因此,一年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歷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思考與討論:查找當地的晝夜長短變化,并記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比較一年中白晝時間的長短變化,看看是否與表所列的數據相符。一年中晝夜長短時逐漸變化的,可以通過一下步驟來進行分析:1.記錄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天文數據、天氣應用程序或天文臺發布的數據來獲取這些信息。2.比較前一天與當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3.根據記錄計算每日白晝和黑夜的時長,可嘗試用表格、線形統計圖等形式整理數據,以便對晝夜長短的變化進行觀察與分析。課堂總結地球的轉動(三)地球公轉地軸的傾斜角度、方向的不變太陽直射點的季節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晝夜長短隨緯度變化的規律:1.赤 道:全年晝夜等長。2.北半球:夏半年時,緯度越高晝越長; 冬半年時,緯度越高夜越長。3.南半球:變化情況與北半球相同但時間剛好相反。課堂練習1.在下列各緯度處,一年之中既沒有太陽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A.南緯67° B.北緯80° C.南緯40° D.北緯23°2.下列不屬于地球上出現四季更替現象的原因的是( )A.地球的地軸與公轉軌道斜交成66.5°角B.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C.地球的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D.地球斜著身子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CB3.如圖 ,下面四幅圖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C4.從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方向變化是( )A.向南移 B.先向北后向南移C.向北移 D.先向南后向北移D(1)地球位于________(填字母)處時,北極圈以及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2)地球從A處運行到C處,北半球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公轉至________點時,我國的白晝最短。CA白晝逐漸變長,黑夜逐漸變短5. 所示為地球公轉(地球位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位置) 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地球的轉動(第3課時).pptx 二十四節氣.mp4 晝夜長短變化.mp4 極晝極夜.mp4 極晝極夜現象(原因).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