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部編版)八年級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 維護國家利益第八課 國家利益至上8.1 國家好 大家才會好新知導入【愛國,意味著什么】探究新知1.政治認同:認識國家主權的內涵,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生活和學習中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2.道德修養:了解國家利益的內涵和外延,知道國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內容。3.法治觀念:了解法律對國家安全的保障作用,知道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的義務。4.健全人格:正確認識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提高辯證思維能力。5.責任意識: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國情感;具備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能夠以實際行動捍衛國家主權。教學重點: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系。教學難點: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學習目標一、認識國家利益1.對待祖國,我們應有哪些情感?2.什么是國家利益?3.國家利益的內容及核心利益是什么?二、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4.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系?探究新知活動一:一、認識國家利益運用你的經驗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愛國學生悲憤發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你如何理解“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句話?探究新知1.對待祖國,我們應有哪些情感?1981年2月14日,鄧小平在《鄧小平文集》序言中滿含深情地寫道:“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br/>華羅庚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對偉大祖國,我們每個人都懷有最深厚、最純潔、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決不允許她的榮譽和利益受到任何褻瀆和損害。探究新知2.什么是國家利益?(人口)(領土)(軍隊組織)(疆域)口囗戈一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領土,以“—”代表;三是代表古代兵器的“戈”,象征軍隊組織;四是疆域,以大“囗”代表。“國”字的原創形態直接告訴我們:國家就是武力守衛的一方疆域。含義:國家利益是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的總和,包括人口、領土、主權和政權等。它關系民族生存、國家興亡。探究新知3.國家利益的內容及核心利益是什么?材料一:巴以新一輪沖突一個多月以來來,美國不僅向中東地區增派軍事力量,給以色列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美國總統拜登20日向美國會提出一項總額約1060億美元的特別撥款請求,其中143億美元將用于軍事援助以色列。材料二: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在這一個多月中,以色列已經向加沙地帶投下了近20000噸炸彈,幾乎將加沙地帶夷為平地。加沙地帶在這近2萬噸的炸彈襲擊下,也已經是面目全非了,幾乎是被夷為平地,基本上沒有完好的建筑物。當地時間11月9日,加沙地帶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0812人,其中包括4412名兒童。材料三:以色列的胃口遠不止加沙如此簡單!可能是要整個“中東”,如今魔鬼已不再掩飾,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已經越來越長!!①國家利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等。②國家核心利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探究新知易錯提醒:區別:國家利益國家核心利益國家核心利益探究新知活動二:二、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探究分享除夕之夜,中學生小京一家圍坐在一起,暢談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我希望咱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我希望小區環境更優美。我希望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思考: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父母工作順利,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國家繁榮富強,家庭有更高的收入,自己健康快樂,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等。探究新知4.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每個人都渴望安居樂業、家庭和睦,都期盼社會穩定、國家富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離不開國家利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終歸是人民的夢?!?br/>①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新增),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探究新知以人民為中心! 二十大報告百余次提及人民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①一切為了人民幸福就是我們黨最大的執政責任和追求。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②共產黨人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為人民謀幸福寫在自己奮斗的旗幟上。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③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們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為民執政、為民用權、為民謀利,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探究新知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再次升級,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了一場規模龐大的襲擊,引發了一場嚴重的沖突,不僅造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平民傷亡,還波及了多名外籍公民。在這一次的沖突中,中國公民的遭遇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巴以沖突越來越復雜的局勢下,中國大陸采取了迅速的行動,為所有中國公民提供撤離通道。這一行動展示了中國政府對國民安全和福祉的高度關切,也體現了國家團結和人道主義的價值觀。4.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思考:強大的中國能夠讓國外的中國公民回家,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讓中國人民飽受外國人的欺凌,這說明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怎樣的關系?人民利益的維護離不開國家利益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國家利益,運用國家的工具(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探究新知①港珠澳大橋建成用9年時間建成的,超過200多家公司企業、2萬多名施工人員,科研隊伍人員超過一千多人參與工程建設。②建成青藏鐵路用6年時間、十萬筑路大軍參與建設;為戰勝缺氧環境,鐵路沿線共設立醫療機構115個,配備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可得到有效治療。③國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艱苦奮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探究新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習近平“中國夢”的最鮮明特點,就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夢的實現,依靠人民艱苦奮斗個人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支持④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根本上是一致的。探究新知4.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國家利益,運用國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③國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艱苦奮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①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新增),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④在當代中國,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將國家和人民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閱讀感悟給我們什么啟示?①個人的命運始終是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近代以來,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對中國發動了一次次的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②近代社會,積貧積弱的中國不能給國民以切實的保護,國民的利益屢屢受到侵害,八國聯軍在中國的暴行只是眾多類似事件中的一個。③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維護國民的利益,只有國家強大,個人才有尊尊嚴。我們要樹立危機意識,勿忘國恥,居安思危。表達愛國之情的詩詞名言知識延伸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仲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課堂提升習近平時間:利民之事,絲發必興①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②今天,我們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尤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課堂小結國家好大家才會好國家護我 我心屬國對偉大祖國應有的情感什么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的內容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新增),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認識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課堂練習1.面對美國的挑釁和打壓,中國決不會在國家的核心利益上退讓。下列不屬于國家核心利益的是( )A.國家主權B.國家安全C.文化利益D.領土完整C課堂練習2.“媽,我回來了!”“你怎么可以這么快回國?”“國家包機,所以才能那么快撤離!感謝祖國接我們回家!”五級颶風重創加勒比海島國多米尼克,災情發生后,有近400名中國同胞受困當地。祖國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方案,兩架包機歷時40多個小時,將受災同胞安全順利轉移回國。由此可見( )①國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會受到損害②人民利益只有運用國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③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④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國家積極維護人民的利益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B課堂練習3.下列對國家利益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只是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生存需求B.只是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發展需求C.國家利益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利益D.國家利益關系民族生存、國家興亡D課堂練習4、在俄烏沖突初期,中國就迅速做出反應,組織各種撤僑力量,從烏克蘭撤出數千名中國公民,全程有序,無一人掉隊,在烏克蘭的中國同胞,深深地感受到了背后有祖國的安全感。這話告訴我們( )①國家好,大家才會好 ②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總是一致的③個人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集中體現 ④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5.(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5月23日至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臺灣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指出,演習是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謀“獨”挑釁的堅決懲戒,是對外部勢力縱容支持“臺獨”、干涉中國內政的嚴厲警告。這表明( )①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不容侵犯②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維護國家統一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只是人民軍隊的任務④我國已經實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目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維護國家利益。①②:分析題文,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不容侵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演習,是對“臺獨”挑釁的堅決懲戒和對外部勢力干涉的嚴厲警告,這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維護國家統一;故①②符合題意;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只是人民軍隊的任務”這種說法錯誤,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故③錯誤;④:我國尚未實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目標;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6.(2024·貴州黔南·中考真題)巴克利獎(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最高獎)獲得者薛其坤,在國外工作期間,始終惦念著回來報效祖國。作為量子追夢人,回國后,他秉持“科學就是科學,來不得半點兒馬虎”的理念,堅定方向,在50歲時攻克了量子世界難題。他用行動詮釋了( )①只要確立夢想,就一定會成功 ②厚植愛國情懷,堅定報國之志③國家利益至上,勇于承擔責任 ④篤定奮斗方向,敢于迎難而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夢想、將國家利益至上、承擔責任的相關知識。①:我們需要確立夢想,夢想的實現需要努力,努力夢想有可能實現,故①說法錯誤;②③④:薛其坤在國外工作期間,始終惦念著回來報效祖國,在50歲時攻克了量子世界難題,體現了他將樹立了遠大理想,國家利益至上,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厚植了愛國情懷,堅定報國之志,敢于迎難而上,故②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7.(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李廣蘇,以文科基礎學習理工課程感到非常吃力,但他堅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他通過虛心請教別人,專注自己喜愛的領域,孜孜以求,終于戰勝了一個個事業上的“攔路虎”,為國出征太空。這啟示我們( )①堅持國家利益至上 ②解決困難依賴別人③有了目標必能成功 ④不斷激發人的潛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維護國家利益、激發潛能。①:李廣蘇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努力克服困難,啟示我們要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故①符合題意;②:解決困難不能完全依賴別人,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故②錯誤;③:有了目標不一定就能成功,還需要付出努力和行動,故③錯誤;④:李廣蘇堅信人的潛力無限,并通過努力激發自身潛能,最終戰勝困難,這啟示我們要不斷激發人的潛能;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8.(2024·云南·中考真題)“沒有國家的界碑,沒有邊防官兵,哪里有我們的牛羊?哪里有我們安定幸福的家?”新疆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一家三代人為邊防連巡邏隊義務當向導,共同守邊護邊。這表明( )A.公民享有維護國家利益的權利B.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維護國家利益必須放棄個人利益D.公民應當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維護國家利益。D:分析題文可知,新疆牧民一家三代義務守邊護邊,體現了公民應當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故D正確;A:維護國家利益是公民的義務,而不是權利,故A說法錯誤。B: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一致,故B說法錯誤;C:維護國家利益并不意味著必須放棄個人利益,兩者可以兼顧,故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1八上道法國家好大家才會好課件2024 .pptx 以人民為中心! 二十大報告百余次提及人民.wmv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wmv 愛國,意味著什么.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