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二部分 政治與法治第二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必修第三冊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統治階級的意志生產方式憲法人民[提綱挈領] 了解 1 個歷程: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把握 1 個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明確 5 個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考點一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1.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法的決定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的歷史類型 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法的特征 ①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②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③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 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續表)政治職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決定社會職能;社會職能是政治職能的基礎和體現,二者是統一的。中華法系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學習西方 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2.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2)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斷增強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3)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續表)【正誤澄清】1.法律是人類社會一出現就存在的一種現象。()[答案]×糾正: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 法律體現著全體人民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答案]× 糾正: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3.法反映并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各階級的行為。()[答案]×糾正: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4.法在國家治理中只有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答案]×糾正:法在國家治理中有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也有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考向一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拓展練 1]馬克思主義認為:“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以下對法治的認識正確的有()①法是超階級的全民意志的體現②法是超歷史的、永恒存在的③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④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D①錯誤,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錯誤,法并不是超歷史的、永恒存在的。③④正確,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考向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拓展練 2]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涉及“三農”領域的立法修法工作,制定或修改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等一批法律法規。我國開展這些立法工作旨在()①加快立法步伐,增強立法機關影響力②聚焦社會關切,落實立法為民理念③完善法律體系,為“三農”保駕護航④建設法治中國,保證法律嚴格實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 ①錯誤,加快立法步伐是為了做到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而不是為了增強立法機關影響力。②③正確,我國開展這些立法工作旨在聚焦社會關切,完善法律體系,落實立法為民理念,為“三農”保駕護航。④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完善立法工作,不強調保證法律嚴格實施。考點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1)原因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總目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 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②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③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④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⑤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總目標及其要求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①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②具體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具體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②具體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①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②具體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項目 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區別 實施方式 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實施的后盾 主要靠社會輿論、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等力量來獲得實施和維護作用 側重點是保證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側重點是通過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和規范良好道德行為,約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比較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項目 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聯系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德治對法治的實施具有指導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國將更好地推動依法治國進程;法治為德治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發展與延伸,法治對德治理念的弘揚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續表)(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具體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在我國,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統一的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正誤澄清】1.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行政,為人權法治保障提供了堅強保證。()[答案]× 糾正: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為人權法治保障提供了堅強保證。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答案]× 糾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一總目標,有利于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答案]× 糾正: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和立法平等。()[答案]×糾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考向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典例 1](2021 年廣東卷)為貫徹實施民法典,2020 年 6 月至12 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對 591 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139 個指導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廢止 116 件,修改 111 件,決定對2 個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適用,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 7件新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①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②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的最終實現③主導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④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點撥:①④正確,最高人民法院對與民法典相關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及指導性案例進行清理,有利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的最終實現”的說法過于絕對,②排除。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推動而非主導了法制建設的進程,③排除。答案:B[拓展練 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下列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說法正確的有( )①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③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完全對等④中國共產黨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最根本的保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①②正確。“權利和義務的完全對等”說法錯誤,二者不完全對等,有的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必須履行,③錯誤。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④錯誤。考向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典例 2](2022 年湖北卷)半夜樓上的“哐當”聲,窗外店鋪大喇叭的吆喝聲,不遠處建筑工地的轟隆聲……不論工作學習還是居家生活,很多人都遭受過噪聲的侵擾,“想靜靜”不容易。2022年 6 月 5 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對夜間施工噪聲等問題作出了相應規定。該法的頒布實施旨在()①建立公民道德規范,健全社會法治體系②強化監管主體責任,提高政府服務意識③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公民身心健康 ④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點撥:《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實施旨在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公民身心健康,③④正確。噪聲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實施是通過法律形式對噪聲問題進行規范,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社會法治體系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建立公民道德規范”不是該法頒布實施的目的,①排除。通過材料給定的信息,無法得出該法的施行強化了監管主體責任的結論,且強化監管主體責任也不是該法施行的目的,②排除。答案:D[拓展練 2]近年來,網絡暴力事件時常見諸各類媒體。2023 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建議制定反網絡暴力法,明確網絡暴力的法律定義,加大對網絡暴力犯罪的打擊力度。代表建議的依據有()①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②依法治國的效果一般好于以德治國的效果③從中國實際出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 ④法律在國家治理中具有社會職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 委員建議制定反網絡暴力法,加大對網絡暴力犯罪的打擊力度,其依據是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從中國實際出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①③符合題意。依法治國重在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以德治國重在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打擊網絡暴力犯罪需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不能簡單比較誰效果好,②錯誤。打擊犯罪屬于政治職能,不是社會職能,④不符合題意。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