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習題課件(8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習題課件(8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12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跨學科實踐活動4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
1.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的4種主要途徑的貢獻率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為實現碳替代,應開發利用新能源
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碳循環
C.為實現碳減排,應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海洋對大氣中CO2的吸收和儲存,有助于實現碳封存
C
2.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大國擔當。下列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的低碳行動方案合理的是( )
①衣——盡可能選擇華美、艷麗的面料,不用考慮其他
②食——提倡光盤行動,降低食物垃圾的產生和處理等
③住——及時關閉待機電源,使用節能家電等
④行——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出行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等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C
3.(威海中考)“碳中和”,我們一直在行動,我國宣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封存”與“碳轉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選擇。
(1)“碳封存”
2023年6月1日,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項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該技術是將油井開采產生的油氣混合物注入高碳分離器,再將分離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壓縮機加壓和干燥,使其變成介于氣態和液態之間的超臨界狀態。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動快,接近氣態二氧化碳。
①從微觀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易被壓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了防止對輸送管道內部造成腐蝕,輸送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管道材料采用不銹鋼或低鉻鋼等,同時對二氧化碳進行干燥處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需要干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組成不同
B.超臨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燒
C.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條件改變,狀態改變
氣態二氧化碳分子間隔很大,容易被壓縮
CO2+H2O===H2CO3
CD
(2)“碳轉化”
利用二氧化碳資源開發化工原料,合成化工產品,有著廣闊的前景。
①二氧化碳與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時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條件下,利用新型電解裝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酸(HCOOH),化學方程式為2CO2+2H2O 2HCOOH+X,X的化學式為______。
(3)碳中和,人人參與,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植樹造林(合理即可)__
4.自然界中存在著“碳循環”(如圖所示)。
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發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產生了全球氣候變化的環境問題。為應對氣候變化,人類應倡導低碳生活。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
(1)實現“碳中和”。這里的“碳“指的是_________。
(2)海水等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并不能抵消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實驗基地通過如圖技術將CO2壓入地下實現CO2的封存。這里的CO2捕集是一個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過程,此過程中CO2分子間隔__________。
CO2
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能溶解約1體積CO2,溶解量較少,遠小于人類排放的量
物理
變小
(4)我國科學家利用太陽能發電,催化電解水生成氫氣,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與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并通過后續反應合成淀粉。這個過程只有11步反應,實現了人工合成淀粉。與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所需的60余步反應、耗時約6個月相比,該研究成果顯著提高了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的效率。
①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甲醇的同時有水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能在工業上有效地實現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規模化生產,其價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5.海洋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的途徑之一,其原理是利用了CO2能溶于水來吸收CO2。某小組開展如下探究。
吸收CO2,減少碳的排放
5.海洋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的途徑之一,其原理是利用了CO2能溶于水來吸收CO2 。某小組開展如下探究
【活動一】探究CO2在水和食鹽水(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情況。
相同條件下,該小組分別用排水法、排食鹽水法收集CO2(如圖1),待收集100 mL CO2后,移出導管,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量筒內CO2體積。重復實驗,所測數據平均值如下表:
(1)圖1發生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表數據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填“水”或“食鹽水”)。
(3)海洋封存CO2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率遠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率

CO2+H2O===H2CO3
【活動二】探究植物油隔離對CO2在水中溶解情況的影響。
(4)小方設計并完成以下對比實驗:用兩個量筒分別收集100 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個量筒內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與水被植物油隔開(CO2與植物油不反應),測得量筒內CO2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分析該圖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油可以減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共14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學生實驗6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1.下列關于CO2的實驗室制取及檢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C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為CaCO3+2HCl===CaCl2+H2O+CO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是稀硫酸與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會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生;不能用碳酸鈉代替石灰石的原因是接觸面積大,反應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且石灰石廉價易得。
3.如圖所示是李軍同學在實驗室組裝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請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儀器的名稱: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2)指出該裝置的錯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的正確操作步驟:①連接儀器;②檢查______________;③先裝入_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下同),然后通過儀器a加入__________;④收集氣體。
長頸漏斗
錐形瓶
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沒有伸到液面以下
錐形瓶內的導管伸到液面以下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O2
裝置的氣密性
石灰石
稀鹽酸
(4)改正實驗裝置的錯誤后,李軍在實驗時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先用止水夾夾住膠皮管,然后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5)李軍同學在實驗時應該選擇圖中的____(填“A”或“B”)裝置來檢驗二氧化碳,實驗時會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選擇____(填“A”或“B”)裝置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若______________,證明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
向長頸漏斗中加水
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
A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B
木條熄滅
4.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制取CO2并檢驗CO2化學性質的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A中的試劑,液態的是__________,塊狀固體是___________。
(2)實驗中,B中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D中_________(填“上層”或“下層”)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鹽酸
石灰石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溶液由紫色變成紅色
CO2+H2O===H2CO3
下層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考向1:數字化實驗分析
5.如圖所示是連接壓強傳感器的CO2氣體制取發生裝置和實驗過程中某段時間試管內氣體壓強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點對應操作是打開活塞
B.bc段可在導管口收集氣體
C.cd段試管中液面逐漸上升
D.de段固體與液體脫離接觸
C
考向2:微型創新實驗
6.如圖為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性質的微型實驗,微型化學實驗有試劑用量少、現象明顯、減少污染等優點。
(1)a處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處燒杯中______(填“長”或“短”)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Ca(OH)2+CO2===CaCO3↓+H2O

密度比空氣大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考向3:CO2制取、干燥、凈化、測量
7.選擇合適的實驗裝置回答以下問題(填字母,裝置可重復使用):
【查閱資料】①濃硫酸具有吸水性;②無水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遇到水會變成藍色;③NaOH溶液能與CO2反應:2NaOH+CO2===Na2CO3+H2O。
(1)檢驗(證明)水蒸氣的裝置:____。
(2)除去水蒸氣的裝置:____。
(3)檢驗并除去水蒸氣是將裝置_______連接。
(4)檢驗、除去并證明除盡二氧化碳是將裝置_________連接。
(5)檢驗一氧化碳是將裝置________連接。
(6)驗證混合氣體是由CO、H2和CO2三種氣體組成的,則裝置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
A
B
AB
DCD
ED
DCDBEAD
考向4:實驗裝置的創新設計
8.有如圖所示實驗室制取CO2的發生裝置。
(1)與A比較,B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將B中長頸漏斗改為分液漏斗,此發生裝置的突出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試劑之前,應檢查C裝置的氣密性,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在反應中隨時添加鹽酸
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關閉彈簧夾,向長頸漏斗中注入水,直至浸沒長頸漏斗下端管口,如果在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液面不下降,則氣密性好(其他合理均可)
(3)按圖C所示將石灰石放在塑料隔板上,打開膠皮管上的彈簧夾,通過長頸漏斗注入稀鹽酸,使酸液剛好浸沒石灰石,此時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與B裝置比較,C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圖裝置具有這一優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有大量氣泡產生
能控制反應的停止和發生
EG(共19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第三節 碳達峰與碳中和
知識點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下列關于自然界中碳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B.化石燃料燃燒會大幅降低大氣中氧氣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環失衡會導致人類生存環境惡化
D
知識點2:二氧化碳的性質
2.通過實驗探究可獲得較多的化學知識,對如圖所示的實驗分析錯誤的是( )
A.兩支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D.二氧化碳能支持燃燒
D
3.如圖所示,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請問:
(1)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最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蕩
軟塑料瓶變癟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如圖所示,用三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水反應,其中紙花變紅的是____(填“Ⅰ”“Ⅱ”或“Ⅲ”),該實驗的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O2+H2O===H2CO3
知識點3:二氧化碳的用途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與其性質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用于滅火——本身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B.干冰營造舞臺仙境——升華吸收熱量
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D.二氧化碳用作氣體肥料——能溶于水
D
知識點4: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原理
6.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適原料是( )
A.石灰石與濃鹽酸 B.石灰石與稀鹽酸
C.碳酸鈉與稀鹽酸 D.石灰石與稀硫酸
B
知識點5:“碳達峰”和“碳中和”
7.下列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受到人類強烈干擾之前,自然界中CO2的吸收和排放處于“收支平衡”模式
B.由于人類大量開發、利用化石燃料和大量占用耕地、森林的過度砍伐,導致光合作用消耗CO2減少,使溫室效應加劇
C.碳達峰指排放到自然界中的碳元素達到最高值
D.碳達峰后,應該通過植樹造林、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人為碳吸收達到平衡,即碳中和
C
8.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主要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或山洞前要做燈火試驗
D.利用干冰可進行人工降雨
A
9.下列實現“雙碳”目標不正確的是( )
A.積極植樹造林
B.用綠色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對不得不排放的CO2要加大力度促進CO2的吸收和轉化
D.利用封存和捕集方法降低CO2含量的方法都是化學變化
D
10.(福建中考)國家規定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許濃度為0.15%。下列是某學習小組對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和相應結果處理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A.從教室不同位置多點采集空氣樣品
B.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置于教室一段時間進行測定
C.測得二氧化碳濃度為0.28%,說明二氧化碳濃度超標
D.為避免二氧化碳濃度超標,教室應多通風換氣
B
11.如圖所示的實驗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浸過紫色石蕊試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的是( )
A.④比①先紅,②③不變紅
B.①比④先紅,②③不變紅
C.④變紅,①②③不變紅
D.①變紅,②③④不變紅
A
12.溫室效應加劇引起的氣候異常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并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1)“碳達峰”與“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質是___________。
(2)植樹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其原理是利用綠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以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3)生活中,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有助于完成目標。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不用電器時及時關閉電源
B.外出時多步行或騎自行車
C.產生紙質垃圾時焚燒處理
二氧化碳
光合
C
13.按下圖所示裝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并填空。
(1)A中的實驗現象說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裝置中干石蕊紙花不變色,濕石蕊紙花由紫色變紅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CO2與水反應有碳酸生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14.如圖已知A、E、F是單質,其余為化合物。A、B、C、D、E、F六種物質分別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其中B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質很不穩定,容易生成B和C。它們相互之間存在如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已省略)。“→”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請回答:
(1)M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2)寫出由A→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B+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說出C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七種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____種。自然界中,通過___________(填變化名稱)可將C轉化為A。
H2O2
H2CO3===H2O+CO2↑
滅火(或作氣體肥料等)__
3
光合作用(共17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復習突破
高頻考點1 易燃易爆標志的識別
1.(丹東中考)提高公共安全意識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下列屬于禁止吸煙的標志是( )
A
高頻考點2 燃燒與滅火
2.(重慶中考)2022年重慶北碚縉云山發生特大山火,人們利用化學原理并采用多種方式滅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溫少雨是大火難以撲滅的原因之一
C.細沙滅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噴淋降低了可燃物周邊的溫度
C
3.(恩施州中考)俗話說“人要實,火要虛”。“火要虛”所蘊含的化學道理是( )
A.燃燒需要可燃物
B.溫度若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就可燃燒
C.燃燒需要有氧氣
D.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充分
D
高頻考點3 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4.(棗莊中考)學習科學知識,樹立安全意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鍋著火,迅速用水澆滅
B.室內發生火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貼近地面逃離
C.加油站、面粉加工廠嚴禁煙火
D.電線著火,先斷電再滅火
A
高頻考點4 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的利用
5.(阜新中考)為了踐行“美麗中國”的理念,開發和使用新能源勢在必行。下列能源屬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風能 D.天然氣
C
高頻考點5:燃料利用與環境保護
6.(包頭中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舉措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A.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和處理“三廢”排放
B.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C.實行塑料制品回收再生、循環利用
D.大力開采礦物資源,加快經濟發展
D
高頻考點6:物質燃燒的條件
7.(成都中考)有關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處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
B.③④處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C.①③處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D.①④處燃燒時都能有效避免空氣污染
B
高頻考點7:碳單質的性質與用途
8.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凈水
B.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于生產鉛筆芯
C.金剛石硬度大,可作裝飾品
D.焦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來煉鐵
A
高頻考點8:CO2的性質與用途
9.用如圖所示4個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水反應(實驗中所用的紙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最終只有實驗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會變紅
B.實驗④就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
C.由實驗①②③④推斷,實驗④中有酸性物質生成
D.在實驗④中,若對比小花放入集氣瓶前后的現象,可以不必做實驗③
C
高頻考點9:CO2的制取
10.(廣安中考)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儀器甲的名稱是_________。
(2)若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應在裝置A的試管口_______________。
(3)若實驗室用裝置B、D組合制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裝置E收集氧氣,驗滿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置于裝置E的____(填“a”或“b”)處。
(4)裝置B、C均可用作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氫氣的發生裝置,兩者相比,裝置C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槽
放一團棉花
b
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高頻考點10:跨學科實踐活動——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
11.(廣安中考)我國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CO2的相對“零排放”。下列做法與此相違背的是( )
A.隨手關燈
B.嚴禁亂砍濫伐森林
C.“低碳”出行
D.露天焚燒垃圾
D
易錯易混點1:不能正確地解釋燃燒現象
12.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解釋或分析正確的是( )
A.圖a中將煤球制成蜂窩煤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
B.圖b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C.圖c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阻礙空氣的流動
D.由圖d中的現象可知,金屬鎂燃燒引起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
D
易錯易混點2:常見氣體發生裝置的創新設計
13.下圖是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
(1)A、B裝置通過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進而控制_____________。
(2)C、D裝置中通過打開和關閉止水夾,利用壓強使反應物分離,來隨時控制反應的_____________。
(3)E、F裝置分別通過拿起和放下銅絲或試管,使反應物分離,來隨時控制反應的______________,也體現了廢物再利用。
反應速率
發生和停止
發生和停止(共16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第一節 燃燒與滅火
第1課時 探究燃燒的條件 認識滅火的原理
知識點1:燃燒的條件
1.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
B.物質在合適的條件下均可燃燒
C.化學反應常伴隨能量變化,燃燒是一種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
D.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C
2.控制變量法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方法。如圖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變量是___________。
(2)能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過以上實驗事實證明,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可燃物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提供熱量;隔絕氧氣(或空氣)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與充足的氧氣(或空氣)接觸
3.(內蒙古中考)下列滅火措施錯誤的是( )
A.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放入較多的蔬菜
B.家用電器著火直接用水澆滅
C.撲滅森林火災時可開辟隔離帶
D.酒精燈灑出的酒精在實驗桌上燃燒,用濕布蓋滅
B
4.下列熄滅蠟燭的方法,其對應原理錯誤的是( )
A.扇滅——隔絕氧氣
B.剪掉燈芯——隔離可燃物
C.濕抹布蓋滅——隔絕氧氣
D.水澆滅——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A
5.(內江中考)某消防隊到學校開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本次活動中:
(1)消防隊員模擬炒菜時油鍋著火,常采取的滅火措施是____________。
(2)消防隊員使用高壓水槍對燃著的木材噴水滅火,其主要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鍋蓋蓋滅
使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6.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
B.鉆木取火——降低著火點
C.蓋沙滅火——隔絕氧氣
D.風助火勢——提供充足的氧氣
B
7.如圖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燒與鼓入的氣體和水溫有關,表中能使白磷燃燒的選項是( )
D
選項 氣體X 水溫/℃
A 氧氣 5
B 氮氣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氣 80
8.某物質的著火點為t ℃,圖中該物質燃燒最旺的點是( )
A. a
B.b
C.c
D.d
D
9.(宜賓中考)二氧化碳滅火器(如圖)使用廣泛,生產時將二氧化碳氣體加壓液化后裝入小鋼瓶中,使用時將其噴出滅火。下列有關該型滅火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壓液化時,二氧化碳分子間間隔縮小
B.使用時先拉出保險銷,再按下壓把噴出滅火
C.滅火時,二氧化碳起到降低著火點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D.適用于撲滅圖書館內圖書失火
C
10.同學們學習了燃燒與滅火后,在實驗室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以探究滅火的原理。
(1)實驗方法:點燃3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支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后向一個燒杯中加入適量碳酸鈉和鹽酸。
(2)實驗原理: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現象:Ⅱ中蠟燭正常燃燒,Ⅰ和Ⅲ中蠟燭熄滅,Ⅲ中的現象還有_____________。
(4)實驗結論:由該實驗得出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5)實驗后,接下來必須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善實驗報告,離開實驗室。
2HCl+Na2CO3===2NaCl+H2O+CO2↑
產生大量氣泡
隔絕氧氣
整理洗滌儀器(合理即可)
11.(自貢中考)某興趣小組做可燃物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①在有空氣的試管內放入白磷,關閉彈簧夾,白磷不燃燒(如圖Ⅰ);②將圖Ⅰ裝置放到熱水中形成圖Ⅱ裝置,白磷劇烈燃燒,氣球脹大。
(1)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白磷劇烈燃燒時,試管內氣體壓強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對比實驗①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Ⅱ實驗后試管內還有白磷殘留,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白磷復燃,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另一條件是___________。
增大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氧氣
12.如圖是利用數字化傳感器分別測得蠟燭、白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時氧氣含量的變化。
(1)根據圖中數據分析可知,白磷能夠燃燒而蠟燭不能燃燒的氧氣的濃度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分析圖中數據,寫出一條你對燃燒需要氧氣的新認識。
不同的物質燃燒需要氧氣的最低濃度可能不同。(合理即可)
(3)從上述實驗分析可知,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最佳試劑是________(填“蠟燭”或“白磷”)。
5.1%~15.4%
白磷(共22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識點1:化石燃料
1.生產生活中離不開能源。下列不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氣
C
2.選擇燃料應考慮的因素是( )
①是否易于點燃 ②是否生成污染性氣體 ③能釋放多少熱量 ④是否能穩定地燃燒 ⑤是否廉價 ⑥使用是否安全 ⑦是否容易儲存和運輸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⑦
D
知識點2:化石燃料的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3.下列環境問題中,與煤燃燒無關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霧霾 D.溫室效應
A
4.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
A.SO2 、NO2 B.CO、CO2
C.煙塵 D.未充分燃燒的汽油
A
知識點3: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
5.下列關于石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石油是一種化工產品
B.石油是一種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產品發電
D.將石油分餾可得到多種產品
A
6.下列物質不是通過煤的焦化得到的是( )
A.焦爐氣 B.煤油
C.煤焦油 D.焦炭
B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煤加工成汽油、煤油等液體燃料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B.石油分餾出汽油、柴油等多種產品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C.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氣的主要物質
D.煤是復雜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氫元素外,還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D
知識點4:開發利用綠色能源
8.(云南中考)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陽能 D.地熱能
A
9.(營口中考)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汽油 B.天然氣
C.酒精 D.氫氣
D
知識點5:碳單質
10.下列物質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剛石 B.石墨
C.活性炭 D.焦炭
A
11.石墨的用途錯誤的是( )
A.制造鉛筆芯 B.制作干電池電極
C.用于切割玻璃 D.用作潤滑劑
C
12.(吉林中考)下列有關金剛石和石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都是碳的單質
B.都由碳元素組成
C.物理性質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13.如圖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發展歷程(括號內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管道煤氣有毒
B.家用燃料燃燒時均放出熱量
C.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化工的一種產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氣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D
14.“可燃冰”是甲烷與水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一種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儲量豐富、高熱值、環保的新能源。下列關于“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氣冷卻后得到的固體
B.“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殘渣和廢氣,被譽為“綠色能源”
C.通常狀況下,天然氣和水就能結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儲量巨大,屬于可再生能源
B
15.(大慶中考)近年來研究發現,以新形態存在的碳單質在諸多領域中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下列關于碳單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石墨具有金屬光澤,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B.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材料、催化、信息等諸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
C.石墨粉和黏土粉末按一定比率混合可以制鉛筆芯
D.金剛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在性質和用途上存在明顯差異
A
16.能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屬于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有時燃氣灶的火焰會呈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此時應_________(填“調大”或“調小”)灶具的進風口,使燃料充分燃燒。
(2)將石油加熱煉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將它們分離,可得到的產品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西氣東輸”中的“氣”是指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石油
天然氣
不可再生
混合物
調大
沸點
汽油(合理即可)
天然氣
CH4
17.(遼寧中考)《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變。如圖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結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2015、2030、2050年能源結構。化石能源占比日益減少的是______________。
(2)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們正在利用和開發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寫一種)。
(4)減少CO2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
A.隨手關燈 B.節約用紙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煤炭、石油
太陽能
AB
18.煤是社會生產、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業上常把煤進行氣化和液化處理,使煤變成清潔能源。下圖為煤氣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圖。
(1)粗煤的氣化和液化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第②步是精煉煤和水蒸氣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③中,SO2進一步氧化得到X,X為硫的另一種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4)從“綠色化學”的角度分析,“煤氣化和液化”生產流程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
SO3
原料全部轉化為產品(或原子利用率達到100%等),實現“零排放”(或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等)(共14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專題(七) 常見氣體的制取與凈化
類型1:實驗裝置的選擇
1.以下裝置均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不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的裝置是( )
C
2.下列實驗中,儀器和用品的選擇不合理的是( )
A.收集CO2氣體——⑥⑦⑧
B.檢驗一瓶氣體是否為O2——⑦⑧⑨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D.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CO2——③④⑤
C
3.氨氣(NH3)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下列是實驗室收集氣體的幾種裝置,為防止污染環境,你認為收集氨氣最合理的裝置是( )
D
4.如圖所示的裝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確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由a口進氣
B.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由b口進氣
C.排水法收集氫氣時,由b口進氣
D.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由a口進氣
A
5.下表列出了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氨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已知實驗室可用下列反應制取氨氣:2NH4Cl(固)+Ca(OH)2(固) CaCl2+2NH3↑+2H2O。
根據上述信息,選擇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二氧化碳、氨氣的裝置,請在相關空格處畫“√”。
類型2:氣體的檢驗與凈化(多功能瓶的使用)
6.如圖是實驗過程中常用于干燥氣體、收集氣體和測定氣體體積的裝置,回答下列相關問題。(填導管口字母)
(1)濃H2SO4具有強吸水性,可作為干燥劑除去某些氣體中的水分。如果用裝置A干燥CO2,則CO2應從____端通入。
(2)如果用裝置B收集CO2,則CO2應從____端通入;檢驗CO2是否收滿,燃著的木條應放在____端;如果B中裝有H2,用注水法排出H2,水應從____端注入。
(3)如果用A、C、D裝置收集干燥的CO2并測定收集的CO2的體積,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
d
c
b→a→e→f→g
7.(隨州中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提示:飽和NaHCO3溶液能吸收CO2中的HCl氣體)
(1)實驗室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CO2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得到干燥、純凈的CO2氣體,產生的氣流應依次通過裝置____、____(填裝置字母),收集CO2氣體選用的裝置是____(填裝置字母)。
(3)有人對氣體發生裝置A作如下改進:在錐形瓶中放入一小試管,將長頸漏斗下端插入小試管中,如圖H所示。改進后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CaCl2+_H2O+_CO2↑
D
C
E
防止氣體逸出(或形成液封,控制反應速率)
類型3:氣體制取的綜合應用
8.(黑龍江中考)根據如圖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要得到比較純凈的氧氣通常選用______(填字母)裝置收集,若用此收集方法收集到的O2不純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點即可)。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B、C裝置均可作為實驗室制取CO2的發生裝置,與B相比,選用C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E裝置收集CO2,應將氣體從導管口______(填“①”或“②”)通入,若用E圖裝置檢驗CO2,裝置中的無色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檢驗時,氣體應從_____(填“①”或“②”)通入。檢驗CO2的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長頸漏斗
D
集氣瓶未裝滿水
CaCO3+2HCl===CaCl2+H2O+CO2↑
能控制反應速率

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5)若用裝置E收集滿一瓶O2后,再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氣體,水應從____(填“①”或“②”)端進入。
(6)如圖H,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三分之一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質是___________。在一支試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體,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實驗室里用鋅粒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氫氣時,用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氫氣是不純凈的,其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到的氫氣也是不純凈的,其中含有的雜質是_________。

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塑料瓶變癟
水蒸氣
(8)硫化氫(H2S)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有毒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塊狀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制取硫化氫氣體的發生裝置應為________(填字母);收集硫化氫氣體選用裝置E和I相連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只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且必須要有尾氣吸收裝置,防止硫化氫污染空氣
B或C(共20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魯教版
第一節 燃燒與滅火
第2課時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
知識點1:促進燃燒的方法
1.為了節能,燃燒前常將汽油(含C8H18等)噴成霧狀,目的是( )
A.減少氧氣消耗量
B.增大汽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降低汽油著火點
D.升高汽油著火點
B
2.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錯誤的是( )
A.提供足量的氧氣
B.用大塊的煤燒鍋爐
C.固體燃料粉碎
D.液體燃料噴成霧狀
B
知識點2:碳的燃燒與一氧化碳
3.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下列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炭火爐上放一壺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煤燃燒一定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C.發現煤氣泄漏,應立即打開換氣扇
D.冬天用煤炭取暖應保持通風
D
4.如圖是煤在煤爐中燃燒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是________(填化學式)燃燒形成的,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爐的進氣口一般在下方,進氣口氧氣充足,煤的燃燒一般都很充分,寫出煤爐底部煤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煤爐中部C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
知識點3: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5.下列有關爆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
B.急劇燃燒都會引起爆炸
C.可燃性的氣體與氧氣接觸一定會發生爆炸
D.空氣與可燃性氣體混合遇明火不一定發生爆炸
D
6.下列氣體混合物,遇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的是( )
A.H2、CO2 B.CO、O2
C.H2、CO D.CO、N2
B
知識點4:易燃物與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7.下列圖標中屬于“禁止帶火種”標志的是( )
B
8.家庭日常生活,安全重于泰山。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在明火旁傾倒面粉
B.冰箱放置在靠近爐灶旁
C.將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浴室外
D.發現燃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電源開關
C
知識點5:火場安全與自救
9.對于被困在火區的人員來說,下列做法不恰當的是( )
A.煙很大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B.有煙霧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進
C.一旦發現火情,立即打開所有門窗
D.打電話報警、求救
C
10.下列有關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產、運輸、使用和儲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產:面粉加工廠應標有“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
B. 運輸:為方便運輸,將煙花廠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氣泄漏時,用打火機檢測泄漏位置
D.儲存:為節約空間,應將易燃物和易爆物緊密堆積
A
11.關于燃燒和滅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性氣體達到爆炸極限時就會發生爆炸
B.加油站內可以隨意使用手機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燒,是因為增大了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D.干粉滅火器可以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物品的失火
C
12.(蘇州中考)安全離不開化學知識。下列有關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B.向燃著的酒精爐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廠等場所嚴禁煙火
D.煤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B
13.如圖是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鼓氣是為了增大氧氣的含量
B.粉塵爆炸屬于物理變化
C.爆炸的條件之一是急劇燃燒發生在有限的空間內
D.燃著的蠟燭可升高面粉的著火點
C
14.瓦斯是煤礦礦井下有害氣體的總稱,它已成為煤礦事故的“頭號殺手”。
(1)煤礦瓦斯發生爆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①瓦斯的含量在爆炸極限范圍內;
②______________。
(2)為了防止煤礦的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進礦井前先做燈火試驗
B.工人必須戴安全帽才能進入礦井
C.礦井內要加強通風
D.安裝瓦斯探頭傳感器監測瓦斯濃度
遇到明火
CD
15.取一只紙杯,在底部開一個小孔,倒置在實驗桌上(倒置時紙杯下墊木條使紙杯的下邊緣一端稍稍抬起),用紙團堵住小孔,先收集滿氫氣后,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長木條在小孔處點燃氫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請寫出B中氫氣燃燒的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理化知識解釋C中紙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在有限的空間內,氫氣與空氣混合燃燒,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紙杯被高高掀起(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6.將一定質量的炭粉在密閉容器中引燃(如圖),一段時間后炭粉消失。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同溫下,容器內壓強與氣體分子數成正比)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Ⅱ。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炭粉在AB段就已經開始燃燒
B.反應生成的CO2導致CD段壓強增大
C.E點的氣體中一定含有CO
D.燃燒放出的熱量減少導致DE段壓強減小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读书| 屯门区| 高雄市| 镇康县| 当阳市| 陕西省| 闵行区| 唐山市| 巴林右旗| 常宁市| 诏安县| 锡林浩特市| 梧州市| 新郑市| 应用必备| 和政县| 红河县| 新宁县| 敦煌市| 泰宁县| 华宁县| 康保县| 龙岩市| 岳池县| 库尔勒市| 云和县| 乐平市| 义马市| 兴义市| 南康市| 兰西县| 馆陶县| 北安市| 施秉县| 田东县| 上虞市| 惠水县| SHOW| 金坛市|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