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4章 多種多樣的運動仰望天空,斗轉星移,流星劃破靜謐的夜空,火箭把飛船送到遙遠的天穹;俯視大地,萬家燈火,風吹草動,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蝸牛在小草中緩緩....從非生命體到生命體,從浩瀚宇宙到微小粒子,一切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運動有哪些形式?人們如何描述運動?第4節 地球板塊的緩慢運動2023年7月14日,在墨西哥沿岸近海發生里氏6.2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15.1°N、93. 8° W。該地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第1課時 板塊構造學說第4節 地球板塊的緩慢運動一、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地球上的大陸好像一塊塊七巧板。你能把它們拼合在一起嗎?1.用透明紙在世界地圖的底圖上描繪非洲、南美洲的輪廓。2.將兩個輪廓進行拼合,你發現了什么?答: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相對應大西洋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在他30歲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從一張世界地圖上面發現了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竟是如此地相對應。魏格納是偶然的巧合?還是非洲大陸曾經與南美大陸是一個整體?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大陸是漂移的,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陸曾經是連成一片的,后來經過分裂、漂移,直到現在的位置。科學假說就是用已獲得的經驗材料和已知的事實,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未知自然界事物產生的原因及其運動規律做出推測性的解釋。假說需要在實踐中檢驗。魏格納把各個大陸連在一起形成的超級大陸,叫作泛大陸。泛大陸形成于3億年前,經過漫長歲月,泛大陸分裂成幾個大陸,這些大陸緩慢地移動,逐漸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從此以后,魏格納努力尋找證據。1.他發現北美洲和非洲、歐洲在地層、巖石構造上遙相呼應。——能相連的巖層。2.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等證據。——都發現舌羊齒的化石。舌羊齒是2億年前的蕨類植物,現已滅絕。舌羊齒適合在溫和而偏涼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但舌羊齒植物化石廣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亞、南極洲等地,這些地區現在并不具有適合舌羊齒生長的氣候條件。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這些大陸原來可能位于溫和而偏涼的同一地區,后來逐漸漂離分開了。鴕鳥不會飛,不會游,所以無法跨越大西洋。3.大西洋兩岸都有同種的鴕鳥。也能說明北美洲和非洲原先連在一起。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1. 地球上的陸地2億年前, 還是彼此相連的一個整體。2.在力的作用下,才不斷 分離并漂移到現在的位置。由于魏格納并沒有對大陸漂移理論的動力來源做出科學的解釋,當時科學界不接受他的假說。直到近半個世紀后,一些新證據被發現,科學家們才開始重視魏格納的這一假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地磁學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陸地斷裂分離的觀點。并形成了一種新的大地構造學說。一個科學假說的形成,常會成為進一步科學研究的契機。在新的證據不斷發現的過程中,原有的假說不斷被解釋、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學假說。1960~1962 年,美國地質學家赫斯等人對大洋中脊(海底山脈)的研究發現: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越來越老。海 嶺最年輕海底巖石年齡分布圖1億0.5億1.3億0.1億1億0.5億1.3億0.1億二、赫斯等人的“海底擴張說”1. 在大洋中部形成一個地殼裂縫(稱洋中脊),那里熱的地幔物質不斷上涌出來,把洋殼上較老的巖石向兩邊不斷地推開。2. 在洋殼上方的大陸地塊,像在輸送帶上一樣被推著一起向兩邊移動。1.圖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圖。說說洋底巖石1、2、3中形成較早的是哪個。洋底巖石形成較早的是1。2.海底擴張學說是否支持大陸漂移學說?它解決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什么問題?答:支持了大陸漂移說。解決了大陸漂移說的動力來源的問題。觀察右圖,請描述大西洋的形成(擴張)過程。隨巖漿不斷上涌,地殼彎形隆起,泛大陸(古大陸)破裂,形成幼年海洋。隨著時間推移,洋殼上方的大陸地塊向兩邊移動,海洋面積不斷擴大,就形成了大西洋。開始美洲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巖漿從地幔中不斷上涌。二、板塊構造學說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展,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根據赫斯的海底擴張學說,大西洋的面積將如何變化?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將遠離,還是靠攏?答: 大西洋的面積正在擴大。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將遠離。海洋底部洋中脊和海溝分布圖大西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亞 洲歐 洲非洲大 洋 洲北 冰 洋南 極 洲地球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海嶺、海溝和巨大的山脈就是不同板塊的分界線。六大板塊:非洲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引起地殼運動的主要原因。板塊的碰撞會擠壓地殼,形成巨大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板塊的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東非大裂谷東非大裂谷是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張裂形成的。我們生活在地球的某一個板塊上,由于地球板塊運動非常緩慢,有一些大的板塊每年僅移動幾毫米,因此我們無法感覺到它的運動。亞歐板塊若測出某一板塊在一定時間內移動的路程,就能計算出它的移動速度,也能對地表未來的變化做出預測。如圖展示了地球大陸從過去到未來的大致演變過程。方法與技能科學假說科學假說是對事物現象的因果關系或規律的假定性解釋。如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需要實踐的檢驗,在新的證據被不斷發現時,原有的假說將會被修正,形成新的假說,進一步發展成板塊構造學說”。一、地球構造理論假說: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板塊構造學說。三、板塊構造學說1.地球的巖石圈被海嶺、海溝和巨大的山脈分割而成。2.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非亞美太印南)3.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碰撞張裂形成山脈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帶。1.科學假說需要一定證據的支持,下列能作為對應假說證據的是( )A.黃土高坡水土流失——板塊構造學說B.南極冰川消融——海底擴張學說C.氣球膨脹時,球面各點彼此遠離——大爆炸宇宙論D.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大陸漂移學說D2.下列探索中體現了“觀察發現—大膽假設—尋找證據”這一過程的是( ?。?br/>A.斯科特南極探險B.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C.麥哲倫環球航行D.中國發射“神舟”飛船B3.右圖是大西洋中脊山脈及其周圍約100km范圍內海底巖層年代分布示意圖。圖中數字為巖層距離現在的年數。這一現象說明了( ?。?br/> A.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誕生的地方B.地球是個球體C.生命是不斷演化的D.海水對地形有侵蝕作用A4.下列符合板塊構造學說的是( )①全球巖石圈劃分為七大板塊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③在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和海洋④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而軟流層處于地幔中⑤地球的內力作用使地表趨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B5.在地圖上找到喜馬拉雅山脈,用板塊構造學說解析該山脈的形成過程。喜馬拉雅山脈答: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6.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后,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請選擇一方,基于論據來闡述觀點,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勝哥課程”版權聲明“勝哥課程”工作室的課件資料的版權屬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購買下載的課件僅限購買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學習、課堂教學,但無傳播權,禁止傳播,如傳播造成的后果將負法律責任。只要購買使用“勝哥課程”則視作同意本聲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2024 新版科學七上第 4 節 地球板塊的緩慢運動 11.由魏格納創立的全球構造理論是---( )A.大陸漂移學說 B.板塊構造學說 C.海底擴張學說 D.上帝創造學說2.板塊漂浮在---( )A.地殼上 B.巖石圈上 C.巖石上 D. 軟流層上3.板塊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塊 B.大西洋板塊 C.太平洋板塊 D.北冰洋板塊4.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敘述,有誤的是---( )A.地殼被海嶺 海溝 巨大的山脈分為六大板塊B.板塊均漂浮在海洋上,并且處于不斷的運動中C.板塊中有兩塊以海洋命名,其他的以陸地命名D.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的交界處為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5.下列最符合“大陸漂移說”的說法是---( )A.大陸像一塊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斷漂來漂去B.許多小塊的大陸不斷漂移、碰撞,變成一整塊大陸C.陸地本是一個整體,后來分離漂移形成各小塊大陸D.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6.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地中海將來會---( )A.擴大 B. 縮小最后消失 C.不變 D.都有可能7.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山脈---( )A.安第斯山脈 B.阿爾卑斯山 C.落基山脈 D.喜馬拉雅山8.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的輪廓和生物相似性證明了---( )A.大陸漂移學說 B.海底擴張學說 C.地質力學學說 D.板塊構造學說9.下列不是板塊碰撞形成的是---( )A.山脈 B.火山 C.地震 D.泥石流10.板塊構造理論把地球的巖石圈分成---( )A.五大板塊 B.六大板塊 C.七大板塊 D.八大板塊11.環太平洋地帶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帶,與這個火山地震帶形成無關的板塊是---( )A.非洲板塊 B.美洲板塊 C.南極洲板塊 D.印度洋板塊1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下列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以下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① B.② C.③ D.④13. 圖為大西洋中脊山脈及其周圍約 100千米范圍內海底巖層年代分布的示意圖。圖中數字為巖層距離現在的年數。這一現象支持了---( )A.大陸漂移說 B.地球是一個球體C.海底擴張說 D.海水對地形具有侵蝕作用14.地質學家在南極科考中發現,南極大陸的地下埋藏有豐富的煤炭。而煤炭是由古代的植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1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物埋藏在地下,在漫長的時間里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的。對南極大陸地下煤炭的來源,你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 )A.南極大陸在千百萬年前有耐寒植物生長B.千百萬年前的南極大陸溫度適合植物生長C.南極大陸在數億年前在中低緯度地區,有茂盛的植物生長,后漂移到現在的位置D.以上三項都是15.下列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正確的是---( )①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由赫斯創建的 ②板塊構造學說是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創立的 ③板塊構造學說建立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 ④板塊不斷發生碰撞和張裂 ⑤板塊的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16.根據大陸漂移說,我們可以推測---( )A.亞洲東部原來與美洲東部連在一起 B.美洲東部原來與非洲西部相連C.美洲東部原來與非洲東部連在一起 D.各大陸在漂移時的速度不同17.讀“全球板塊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填出圖中板塊名稱:A __________,B__________,C 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2)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______________(填名稱)。(3)板塊漂浮在__________之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板塊交界地帶,地殼____________,板塊內部地殼________ 。18.如圖所示為板塊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 世 界 上 著 名 的 兩 個 火 山 地 震 帶 分 布 在 : 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帶 和___________________地帶。板塊學說認為這兩個地帶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地帶。(2)圖中的 A、C、D 分別是什么板塊: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3)中國位于________板塊,澳大利亞位于________板塊。(4)從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來看,美洲和歐洲的距離在不斷________。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2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答案1.A 2.D 3.C 4.B 5.C 6.B 7.D 8.A 9.D 10.B 11.A 12.C 13.C 14.C15.D 16.B17. (1)非洲板塊 亞歐板塊 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南極洲板塊(2) 太平洋板塊(3) 軟流層 不穩定 穩定18. (1) 環太平洋 地中海——喜馬拉雅山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2) 亞歐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3) 亞歐 印度洋(4) 增大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新版科學七上第4節 地球板塊的緩慢運動1.pdf 2024新版科學七上第4節 地球板塊的緩慢運動1.pptx 板塊運動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