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1.能認識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2.能運用變量控制思想設計燃燒條件等實驗探究方案;3.初步體會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意義。一、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1. 化學反應的條件:2. 影響化學反應的條件:反應物的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反應能否發生,既取決于反應物本身的性質,也與反應的條件直接相關。內因外因......二、燃燒的條件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1. 燃燒的定義:發出白光,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發出白光,放熱,瓶壁有水霧出現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思考2發光發熱的現象一定是燃燒嗎?1燃燒屬于劇烈氧化反應,其中能量如何轉化?化學能→光能+熱能否,電燈發光發熱是物理變化,不是燃燒2. 燃燒的條件埃德流落荒野,他需要生火過夜。他做了如下的準備,最終成功生火。步驟1:收集木頭和干草步驟2:快速鉆木步驟3:將空氣吹向火絨這些步驟與燃燒的條件有什么關系?實驗目的 探 究 燃 燒 的 條 件 實驗原理 運用控制變量法,通過比較銅片上的白磷、紅磷和熱水中的白磷產生的不同現象,分析歸納得出燃燒的條件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500mL燒杯中加入300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導管對準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后燃燒起來實驗目的 探 究 燃 燒 的 條 件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實驗結論白磷、紅磷都是可燃物,薄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同時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故白磷能夠燃燒;薄銅片上的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故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沒有與氧氣接觸,故不燃燒熱水中白磷的溫度達到了著火點,通入氧氣(或空氣)后,與氧氣(或空氣)接觸,也燃燒起來可燃物燃燒需要使溫度達到著火點且必須與氧氣(或空氣)接觸需要可燃物1需要助燃物-氧氣(或空氣)2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3燃燒需要的條件:缺一不可!三個條件須同時具備!!分別取兩塊白磷于試管a和裝有60℃水的燒杯中,用帶有氣球的橡皮塞塞緊。取一塊紅磷于試管b中,同時將試管a、b放于燒杯中,觀察a、b、c三處的燃燒現象。創新實驗避免P2O5污染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屬于可燃物本身的固有屬性著火點對于某物質來說是固定不變的,一般不能升高和降低著火點。物質 著火點(℃)白磷 40紅磷 240紙張 130~255木材 250~330木炭 320~370無煙煤 700~750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需要在鐵絲下端系上火材梗,火材梗在實驗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引燃鐵絲火柴燃燒放熱,使鐵絲表面的溫度達到鐵絲的著火點交流討論:圣火相傳,生生不息資料卡片2022年2月2日,在北京冬奧公園水下,航天人讓冬奧火炬在水下成功實現火焰對接。為什么”飛揚”火炬下海后依舊燃燒呢?隔絕水,使可燃物與氧氣在封閉的空間中接觸,并達到燃料燃燒的最低溫度(著火點)。1.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涉及化學知識的成語。下列成語中,關于化學反應的發生過程或原理解釋錯誤的是( )A.鉆木取火——摩擦生熱,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而燃燒B.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燒更旺C.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燒更旺D.煽風點火——使空氣流通,為燃燒補充空氣或氧氣B(1)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都是燃燒( )(2)物質只要與氧氣接觸,且溫度足夠高,皆可以燃燒( )(3)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一定能在空氣中燃燒( )(4)將木材架空會燃燒得更旺,是因為增加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有發光、發熱現象的不一定是燃燒,如燈泡通電后發光,發熱。×××2. 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燃燒的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鐵能在氧氣中燃燒,不能在空氣中燃燒增大了木柴與氧氣的接觸面積3.在“烹飪與營養”實踐活動中,灶內的木材燃燒一段時間后火焰變小,某同學用長木棒挑開木材堆后,火焰重新變旺,這是因為( )A. 灶內的木材變更多B. 木材的著火點降低C. 木材接觸更多空氣D. 木材的導熱性變強C燃燒燃燒的條件紅磷、白磷燃燒探究概念條件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