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2024年5月15日是第31個國際家庭日。國際家庭日不僅僅是一個紀念日,更是一個提醒。它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家的力量都會陪伴著我們。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遷,不論生活格局變化多大,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促進家庭和睦,用愛和陪伴,為家人創造更多溫暖的記憶,讓家更美好。新聞鏈接:國際家庭日導入新課4.2 讓家更美好第四課 幸福和睦的家庭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0)【道德修養】感念父母養育之恩,長輩關愛之情,能夠以感恩的心與父母和長輩溝通,能夠為父母分憂解難,尊重師長。(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2)【責任意識】自覺分擔家庭責任,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5)總議題:建設美好家庭01子議題1:理解——愛之體味02子議題2:考驗——愛之呵護03子議題3:生根——愛之傳承04子議題4:升華——愛之擔當探究與分享你何時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網友擁抱太陽:上大學在外地,不經常回家,每次回家父母都會準備一桌子我喜歡吃的飯菜。在家呆的那幾天,父母準備的好吃的不斷,感覺要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自己。網友小迷糊:天冷時,穿衣時只要風度,卻被他們要求再加件衣服。老媽總是苦口婆心的勸誡我,要注意保暖,你穿的太少了,再加個圍巾吧,戴上帽子,換個厚外套的……子議題1:理解——愛之體味新知探究網友夏天不熱:說完想吃什么,都會出現在飯桌和零食柜里,說不舒服緊接著就是水和藥,說鞋子臟了,第二天早晨就干凈了。父母的愛,就是把你的每一句話放在心上。網友暴走的小孩:父母一直就很愛我。記得上高中時,每天早上五點鐘媽媽就起來給我做飯,說是早上一定要吃好。每天晚上爸爸一定要接我回家,說一個女孩子不安全。那時我就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每當我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恨不能讓自己來替代的樣子,讓我覺得爸媽很愛我。探究與分享你何時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根據網友們的分享,回憶你與家人的相處過程中感受到的愛,并與大家分享吧!探究與分享你何時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建設美好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新知探究七嘴八舌這也是親情之愛嗎?你是如何理解的?我只要不好好吃飯,我的媽媽都會嚴肅批評我,直到現在當我吃零食的時候,我的媽媽還會說:“少吃點,整天就知道吃這些沒營養的……”小的時候,每次吃飯我爸爸都要給我講很多道理,后來才知道,他是怕飯不夠營養,給我加點心靈雞湯……新知探究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內斂深沉,有的隨和自然……溫馨和睦磕磕絆絆內斂深沉隨和自然新知探究只要我們用心體悟就會發現,家人間的愛蘊含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成長的點滴,也是被愛的過程1.你認為什么是“美好的家庭”呢(一句話或幾個關鍵詞)?2.如果“美好的家庭”是10分,你想給自己的家打多少分呢(舉例說明加扣分原因)?3.家人感動你的一件事。4.你感動家人的一件事。民主不嘮叨體諒講道理理解萬歲有界限感相互幫助同學們心中“美好的家庭”現實中的滿分家庭(舉例):“媽媽很好,會在精神上給我最溫暖的港灣,爸爸能在人格與精神、世界觀上予我社會最真實的一面,很崇拜他,他是西南財大畢業的,電子科大的研究生,向他學習,弟弟也很可愛。”扣分原因(舉例):爸爸:只問成績,不問過程;懶/早出晚歸,互動少;要打人;大男子主義,獨斷專行媽媽:脾氣不好;吹毛求疵;愛比較;喜歡嘮叨;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哥哥:喜歡捉弄我妹妹:欺負我,只能讓著她相互關愛體貼照顧陪伴信任1.建設美好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子議題1:理解——愛之體味(1)表現: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內斂深沉,有的隨和自然……(2)感受: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只要我們用心體悟就會發現,家人間的愛蘊含在生活的點滴之中。筆記區新知探究探究與分享建設美好家庭,需要學會相互關愛、彼此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在接受關愛的同時也要學會回報愛。對父母長輩,我們要孝順敬重;對兄弟姐妹,我們要相攜相助。子議題2:考驗——愛之呵護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兩次進藏工作,勤政為民,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西藏,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和女兒的書信往來,令人動容。1994年1月16日,孔繁森寫給小女兒一封信。自從收到你們給我的明信片后幾乎天天都要看兩遍。凡是看了明信片、賀年片后都感到,我雖在高原,但是最幸福的人。我雖在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上過著正常人難以想象的生活,但我看到有這么多的女兒在想著我,盼著我,我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心中有說不出的愉快。歲歲清明,又到清明。我們姊妹三個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惜您卻不能享受天倫之樂。爸爸,您還記得嗎 您收養的那個小女孩貢桑,她大學畢業后就回西藏了。您長眠的那片土地已發生了滄桑巨變,孩子們上學都是義務教育,老人們都有了社會保障,礦區條件也大有改善。爸爸,女兒想你,如果有來生,我們還是一家人。孔繁森去世多年后,小女兒又給爸爸寫了一封信。盡管親人已經離去,但是家中的親情仍在。閱讀感悟道德要求新知探究《論語》中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釋義:孝順父母,尊敬、順從兄長,是仁愛的根本。相關鏈接孝親敬長的原因《禮記》中說:“孝有三:大小尊親,其次弗忍,其下能養。”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大的孝順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親人長輩,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沒,最下等的是僅僅只贍養他們。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中國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內涵。新知探究相關鏈接孝親敬長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 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法定義務2.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學會愛、奉獻愛。子議題2:考驗——愛之呵護(1)相互關愛的原因: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2)做法:①在接受關愛的同時,也要學會回報愛。對父母長輩,我們要孝順敬重,對兄弟姐妹,我們要相攜相助。②在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有時難以避免。家庭成員要以彼此尊重為前提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動化解矛盾,增進情感。筆記區新知探究雖然家庭生活時常是幸福的,但是家人的相處并不是總是融洽的。說說近期你和父母在相處中遇到哪些“碰撞事件”?七嘴八舌我與父母生活中的碰撞子議題3:生根——愛之傳承新知探究探究與分享我與父母生活中的碰撞一天,突然降溫,媽媽一定讓小強穿上厚外套。小強說:“謝謝媽媽,我覺得穿這些夠了,今天有體育課,穿厚外套不方便運動。”媽媽又說:“穿多了可以脫,凍感冒了不是要耽誤學習嗎?”小強說:“我都這么大的小伙子了,知道冷熱,您就放心吧。”媽媽拿著外套若有所思地看著小強走出家門……1.請兩位同學角色扮演,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即興表演。2.根據同學們的表演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如何解決與父母間的沖突。新聞鏈接: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總書記的尊老敬老情懷:“天下之本在家”,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深深植根在習近平心中。“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一直是總書記心中的牽掛。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他一直身體力行,為全社會作出了“孝親敬老”的表率。觀看并思考:在生活中,作為中學生你能在哪些方面做到孝親敬老?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用純《朱子家訓》應知理想重,更為世界謀。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陳毅《示兒女》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三國志·蜀志傳》新知探究探究與分享中華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1.分析這些家規、家訓的內容,說說他們體現了哪些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勤儉節約志存高遠修身養德積善成德2.各小組代表展示本組搜集到的家規、家訓,并說說體現了什么樣的美德。家規是一個家庭的行為規范,一般是一個家族傳承下來的救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家訓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相關鏈接(1)原因:家庭是道德養成的起點。(2)做法:我們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如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3.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子議題3:生根——愛之傳承筆記區新知探究爸爸媽媽每天要出去上班,回來還要照顧我們、做家務、給我們做飯,真的很辛苦!作為家庭的一員,我們該做些什么,為他們分憂呢 想一想你認為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新知探究填一填家務勞動我參與我會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家務。我做家務的體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做家務的時候,我父母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每周我會在家里做幾次家務勞動__________________。中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小調查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新知探究家務勞動我參與建設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員共同責任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原因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做法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子議題4:升華——愛之擔當4.建設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筆記區5.如何建設美好家庭?P30-32①-④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12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學會愛、奉獻愛。3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4建設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愛要大聲說出來如說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以“愛要這樣表達”為主題,組織一次體驗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向父母表達愛的方式,討論具體做法,并付諸行動。愛要真誠傳出來如給父母寫一封信愛要勇敢做出來如給父母一個擁抱愛要 出來……閱讀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等體現親情的文章,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悟。啟思導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讓家更美好不僅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我們需要一生的時間去踐行這份責任。感恩家人、孝敬長輩,努力地讓我們的家變得更美好!因為今天我們照顧小家,未來才能有能力、有擔當去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承擔家庭責任,肩負社會責任,共建和諧的家,守護我們的國。課堂小結板書設計1.(2024·遼寧·中考真題)“餐桌上可口的菜肴熱氣騰騰,溫馨的廚房里有家人忙碌的身影”,這是寧寧放學回家時看到的情景。讓家更美好,寧寧應該( )①主動分擔家務勞動②完全聽從長輩的意見③增強家庭責任意識④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鞏固提升2.(2024·四川德陽·中考真題)積極參與圖中的活動( ) ①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 ②有利于我們養成勞動的習慣③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勞動技能 ④能增強我們的家庭責任意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母親節這天,社區組織“謝謝媽媽”主題活動。在活動中,九年級學生小芳端上第一次親手做的菜請媽媽品嘗,媽媽幸福地說:這是女兒的味道,真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材料表明( )①盡孝在當下,需要實際具體的行動②子女扶助和保護父母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③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是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最佳方式④孝親敬長,關愛他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C4.滂沱大雨,一位父親被淋得全身濕透,而傘卻一直舉在兒子頭上。這一幕被網友捕捉到,傳到社交網站后被瘋傳,短短13小時感動超250萬人。看到上述事例后,同學們展開“親情之愛”的學習討論,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以下觀點中,你認同的是( )A.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都是相同的B.只有滿足我的所有要求才叫愛C.家庭中存在的親情之愛,都是因為父母在為我們的生活操勞D.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并不說明親情已經消失D鞏固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