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01.了解罪與罰我國刑法對四百多種犯罪行為分別規定了刑罰。分析圖片中行為的性質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電影《第二十條》,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條”,講述的是關于“正當防衛”法條背后的公理人情。影片來源于生活中幾個真實案例,在詼諧與沉重中洗滌著大家的心靈,在維護公平與正義中推動著中國的正能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關于正當防衛的規定如下: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對于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內容:刑法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對比上述行為,如何判斷是否構成了犯罪?《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如何判斷是否構成犯罪毆打他人,致人死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毆打他人,致輕微疼痛。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為是否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如果社會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認為是犯罪。如何判斷是否構成犯罪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因為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對社會危害達到觸犯刑法的嚴重程度時,這種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對不同的違法行為,分別采取不同的強制方法。犯罪的特征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刑罰處罰性(本質特征)(法律標志)(必然后果)犯罪的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探究與分享被告人朱某等五人均系北京某校在校女生(犯罪時均未滿18周歲),2017年2月28日,五名被告人在女生宿舍樓內,采用辱罵、毆打、逼迫下跪等方式侮辱女生高某某(17歲),并無故毆打、辱罵女生張某某(15歲)。五名被告人的行為還造成被害人高某某無法正常生活、學習的嚴重后果。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朱某等人隨意毆打和辱罵他人,造成二人輕微傷,嚴重影響他人生活,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破壞社會秩序,構成尋釁滋事罪,且系共同犯罪。據此,以尋釁滋事罪依法分別判處五名被告人十一個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從審理結果分析,五名少女行為違反了哪部法律?受到的是哪種處罰?刑法刑罰處罰刑罰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P54想一想:刑法和刑罰有何不同?法律犯罪的必然后果刑罰的種類獨立使用、不能并用與主刑同時使用、獨立使用杭州保姆縱火案判決書2018年2月9日9時30分,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本院第二法庭公開宣判被告人莫煥晶放火、盜竊一案,以放火罪判處被告人莫煥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以盜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二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想一想:法院的判決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了解罪與罰02.加強自我防范如何預防犯罪?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①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有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探究與分享罪。啟示:①善交益友;②杜絕不良行為;③增強法律意識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 給我們什么啟示?交損友曠課偷東西、打罵同學偷竊財物攔路搶劫如何預防犯罪?預防犯罪,②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P56相關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為 嚴重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營業性歌舞廳等場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多次偷竊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不良行為不良行為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了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發展,就有可能滑進犯罪的深淵。對犯罪行為要有自我防范意識!我們應該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③自覺遵守紀律,防患于未然。如何預防犯罪?①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自覺遵守紀律,防患于未然。閱讀感悟以下內容節選自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今天,我在后院發現地上有許多爆竹屑,知道你趁父母不在時約你的朋友來放爆竹了。你可曾想過:如果引起火災,我們所要承受的損失和承擔的法律責任會有多大!前兩天,我看到你的朋友把玩具槍留在我們的院子里,還發現家里的軟塑花盆被槍彈打得像蜂巢一樣。面對這些,你給我的解釋是:“他們沒有惡意,我也不是故意的。”你已經長大了,如果還不能慎交朋友,不懂得檢點自己的行為,只怕無心也會惹下天大的麻煩。無心之失有重有輕,但都會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污點。你能不小心嗎?了解罪與罰加強自我防 范5.2預防犯罪課堂小結最本質特征法律標志犯罪基本特征社會危害性(嚴重)刑事違法性(觸犯刑法)刑罰當罰性(受刑罰處罰)必然結果刑罰主刑附加刑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杜絕不良行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刑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