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四年級科學上冊(蘇教版)16.常見的巖石(教學教案)核心素養科學觀念:※能舉例說明地表到處都有巖石,知道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物質。科學思維:※樂于運用多種方法,細致觀察四種常見巖石標本,通過比較發現不同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探究實踐:※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仿照示例描述巖石的主要特征,并根據描述辨認巖石。態度責任:※細致觀察、科學描述四種常見巖石的主要特征。重點※能根據巖石的外部特征或科學描述,辨認四種常見巖石。難點教學內容本課是認識地球上巖石與礦物的第一課,旨在指導學生準確識別、細致描述幾種常見巖石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巖石這種分布廣泛、組成地殼的物質。巖石豐富多樣的特征,能極大地引起四年級學生的研究興趣。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四個活動:活動一,交流巖石的分布,借助兩個問題和六幅圖片調動學生生活經驗,認識到巖石分布廣泛,組成地球的外殼。活動二,觀察常見巖石標本,重在指導學生用多種工具和方法,細致觀察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這四種常見巖石,認識到巖石具有不同特征?;顒尤剿餍杂螒颉罢f特征,辨巖石”,是前一個學習活動的自然延伸,學生仿照示例完整描述某種巖石的特征,讓對方從中辨認,深化游戲雙方對巖石特征的認識。活動四,采集和制作巖石標本,這是一個拓展活動,通過課文教會學生采集和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和方法,鼓勵學生走進自然、采集巖石,嘗試應用所學知識辨認自然界的巖石。教學準備教師演示材料:教學PPT及配套視頻,自制的單個巖石標本。學生分組材料: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標本,放大鏡、滴管和玻璃片等工具。教學過程活動一 了解巖石的分布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如墻邊、路邊偶爾能見到些小石子,這些小石子就是巖石;在高山、沙漠、溶洞、海邊甚至海底,都可以看到形態各異的石塊,這些石塊也是巖石。例如:黃山上有巖石,石頭都很大,有裂縫;學校假山有巖石,是灰色的,表面比較光滑,形狀不規則,多凹陷;水里有鵝卵石,圓圓的,很光滑;海邊有黑黑的大礁石;溶洞里有鐘乳石,粗粗的,從洞頂垂下來……我們發現巖石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地面上的水、泥沙和土壤下面都有巖石。它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成分。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堅固部分,通常我們說的石頭,就是巖石破碎后的樣子。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設計意圖:觀察巖石,首先要了解哪里有巖石。學生有時能接觸到“石頭”“石子”“石塊”,但缺乏對“巖石”的關注。一方面,很多巖石被覆蓋著,在學校、家周邊,很少能看到巖石;另一方面,大多數巖石并沒有亮麗的外表,不太容易引起注意。這里通過有針對性的交流、有結構的圖片、表述清晰的課文,能使學生感受到巖石到處都有,分布很廣。活動二 觀察、認識巖石觀察方法:(1)觀察顏色和顆粒。觀察比較幾種巖石的顏色(最好觀察斷面顏色),并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組成顆粒,如巖石斷口上顆粒的大小、顆粒的顏色、顆粒的結構等細節。(2)敲擊聽聲音。一只手捏住標本,一只手拿著小錘子(或金屬螺栓),敲擊沒打磨過的巖面,每次的力度要差不多。聽聲音是清脆的還是沉悶(渾濁)的。(3)觀察吸水性。用滴管在四塊巖石斷面較平的地方分別滴1~2滴清水,觀察巖石的吸水性。(4)觀察氣孔與條紋。觀察四塊巖石,看它們是否有氣孔、條紋。(5)觀察植物或動物的痕跡。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巖石的截面,看是否有植物或動物的痕跡。觀察現象:(1)花崗巖斷面可見肉紅色、黑色、白色的不規則顆粒,顆粒大或較大;砂巖斷面為土黃色、白色,顆粒大或較大;大理巖斷面為白色,有亮點,顆粒大小不一定;石灰巖斷面為灰色、白色,顆粒細。(2)大理巖、砂巖聲音稍沉悶(渾濁),花崗巖、石灰巖聲音稍清脆。(3)花崗巖、大理巖不吸水;砂巖、石灰巖吸水、透水(質地緊密的巖石,透水過程比較緩慢)。(4)花崗巖沒有氣孔和條紋;大理巖沒有氣孔,純大理巖為白色,含雜質時帶有各種雜色,具有美麗條紋;砂巖有小氣孔,可能有層理;石灰巖有條紋,有層理。(5)在砂巖、石灰巖中,可能會留有植物或動物的痕跡。觀察記錄:觀察結果:不同巖石在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有所區別。觀察結論:巖石是天然的,并且比較堅硬,它們在地球上分布廣泛;同時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 石灰巖花崗巖:屬于酸性巖漿巖中的侵入巖,也是此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巖石。砂巖: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各種砂粒膠結而成。大理巖:沉積巖中碳酸鹽類巖石經變質而形成的巖石,因產于中國云南大理而得名。石灰巖:簡稱灰巖,按成因分類屬于沉積巖。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最主要的活動,也是教學重點,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觀察巖石特征的基本方法,比較并描述每種巖石不同的表面特征。活動三 描述巖石活動目的:任選一種常見巖石,仿照花崗巖的示例進行描述。活動步驟:(1)運用感官和工具仔細觀察巖石,了解它的顆粒組成、質地軟硬、表面狀態等信息。(2)從巖石的分布范圍,顆粒的顏色、大小、結構,吸水性等方面,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活動結論: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質地堅硬,聲音較渾濁,表面粗糙,有氣孔,吸水性一般。大理巖:常見的顏色有淺灰、淺紅、淺黃、綠色、褐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質地較軟,聲音稍渾濁,有少量氣孔或無氣孔,吸水性較差。石灰巖:有青灰色、灰色或微黃色,顆粒較細,較光滑,質地堅硬,聲音清脆,常有植物或動物的痕跡。有條紋,吸水性較好。設計意圖:前一個觀察活動,學生發現并記錄下了四種巖石的各方面特征,這些特征還是零散的。把一塊巖石各方面零散的特征集合起來,才能形成對一種巖石較全面的認識。這個活動可以看作一個游戲,一名學生首先模仿范例歸納除花崗巖以外的一種巖石多方面的特征,另一名學生要能正確還原所述特征的表象,辨認出此種巖石。游戲中,學生能不能找出同伴描述的那塊巖石,既需要同伴描述全面,又需要自己辨識準確。綜合描述、辨識巖石,是對常見巖石外部特征認識的深化,鍛煉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后續學生要為采集到的巖石標本在活動手冊上撰寫巖石自述,教材在此處做好鋪墊。活動四 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1.采集制作標本。(1)搜集。戶外采集,安全第一,要有成人陪同。 地點可以選擇山上的陡坡、河流兩側、附近的礦山等,帶上地質錘護目鏡等工具。巖石挑選有新鮮斷面的、大塊的,盡量輕砸成約3cm×6cm×9cm大小,以能裝入標本盒為宜。(2)清理。清理是為鑒定做準備。先用軟毛刷清除松散的泥土或雜質,有的巖石還需要用自來水浸泡、清洗后再晾干。(3)判斷。對照已經學習的四種巖石的主要特征辨識出這塊巖石的名稱。如果不確定或辨認不出來,可以查閱專業書籍《巖石和礦物》彩色圖鑒,或登錄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進行標本查詢或系統礦物學綜合查詢。(4)裝盒。處理干凈的巖石,就可以放進標本盒了。標本盒建議選擇透明有蓋的塑料盒,空間比巖石略大,底部可以加個軟墊。(5)貼標簽。在標本盒醒目位置貼上標簽,需要標注的信息至少有巖石的名稱、采集地點、采集日期、采集人。也可以在盒內附一頁紙介紹該巖石的特征。2.為巖石標本畫像,寫份有趣又有用的“巖石自述”。活動手冊課堂總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知道用多種工具和方法,細致觀察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這四種常見巖石,通過比較發現不同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并運用科學詞匯描述巖石的基本特征。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3張PPT)第16課常見的巖石(蘇教版)四年級上01核心素養內容總覽02探究新知03課堂練習04活動手冊05課堂總結06板書設計核心素養※能舉例說明地表到處都有巖石,知道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物質。0102※樂于運用多種方法,細致觀察四種常見巖石標本,通過比較發現不同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03科學觀念04※細致觀察、科學描述四種常見巖石的主要特征。重點※能根據巖石的外部特征或科學描述,辨認四種常見巖石。難點難點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仿照示例描述巖石的主要特征,并根據描述辨認巖石。探究新知活動一 了解巖石的分布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如墻邊、路邊偶爾能見到些小石子,這些小石子就是巖石;在高山、沙漠、溶洞、海邊甚至海底,都可以看到形態各異的石塊,這些石塊也是巖石。山上 沙漠 溶洞 海底探究新知例如:黃山上有巖石,石頭都很大,有裂縫;學校假山有巖石,是灰色的,表面比較光滑,形狀不規則,多凹陷;水里有鵝卵石,圓圓的,很光滑;海邊有黑黑的大礁石;溶洞里有鐘乳石,粗粗的,從洞頂垂下來……土壤下方 海岸邊的巖石探究新知哪里有巖石探究新知我們發現巖石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地面上的水、泥沙和土壤下面都有巖石。它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成分。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堅固部分,通常我們說的石頭,就是巖石破碎后的樣子。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探究新知活動二 觀察、認識巖石探究新知觀察方法:(1)觀察顏色和顆粒。觀察比較幾種巖石的顏色(最好觀察斷面顏色),并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組成顆粒,如巖石斷口上顆粒的大小、顆粒的顏色、顆粒的結構等細節。(2)敲擊聽聲音。一只手捏住標本,一只手拿著小錘子(或金屬螺栓),敲擊沒打磨過的巖面,每次的力度要差不多。聽聲音是清脆的還是沉悶(渾濁)的。(3)觀察吸水性。用滴管在四塊巖石斷面較平的地方分別滴1~2滴清水,觀察巖石的吸水性。探究新知(4)觀察氣孔與條紋。觀察四塊巖石,看它們是否有氣孔、條紋。(5)觀察植物或動物的痕跡。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巖石的截面,看是否有植物或動物的痕跡。觀察現象:(1)花崗巖斷面可見肉紅色、黑色、白色的不規則顆粒,顆粒大或較大;砂巖斷面為土黃色、白色,顆粒大或較大;大理巖斷面為白色,有亮點,顆粒大小不一定;石灰巖斷面為灰色、白色,顆粒細。探究新知(2)大理巖、砂巖聲音稍沉悶(渾濁),花崗巖、石灰巖聲音稍清脆。(3)花崗巖、大理巖不吸水;砂巖、石灰巖吸水、透水(質地緊密的巖石,透水過程比較緩慢)。(4)花崗巖沒有氣孔和條紋;大理巖沒有氣孔,純大理巖為白色,含雜質時帶有各種雜色,具有美麗條紋;砂巖有小氣孔,可能有層理;石灰巖有條紋,有層理。(5)在砂巖、石灰巖中,可能會留有植物或動物的痕跡。探究新知觀察記錄:探究新知觀察結果:不同巖石在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有所區別。觀察結論:巖石是天然的,并且比較堅硬,它們在地球上分布廣泛;同時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探究新知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 石灰巖花崗巖:屬于酸性巖漿巖中的侵入巖,也是此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巖石。砂巖: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各種砂粒膠結而成。大理巖:沉積巖中碳酸鹽類巖石經變質而形成的巖石,因產于中國云南大理而得名。石灰巖:簡稱灰巖,按成因分類屬于沉積巖。探究新知活動目的:任選一種常見巖石,仿照花崗巖的示例進行描述。活動三 描述巖石花崗巖它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由粉紅、半透明、黑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構成。質地堅硬,聲音清脆,沒有氣孔,吸水性不好。探究新知活動步驟:(1)運用感官和工具仔細觀察巖石,了解它的顆粒組成、質地軟硬、表面狀態等信息。(2)從巖石的分布范圍,顆粒的顏色、大小、結構,吸水性等方面,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探究新知活動結論: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質地堅硬,聲音較渾濁,表面粗糙,有氣孔,吸水性一般。大理巖:常見的顏色有淺灰、淺紅、淺黃、綠色、褐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質地較軟,聲音稍渾濁,有少量氣孔或無氣孔,吸水性較差。石灰巖:有青灰色、灰色或微黃色,顆粒較細,較光滑,質地堅硬,聲音清脆,常有植物或動物的痕跡。有條紋,吸水性較好。探究新知觀察并描述巖石表面的特征探究新知認識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探究新知活動四 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1.采集制作標本。(1)搜集。戶外采集,安全第一,要有成人陪同。 地點可以選擇山上的陡坡、河流兩側、附近的礦山等,帶上地質錘護目鏡等工具。巖石挑選有新鮮斷面的、大塊的,盡量輕砸成約3cm×6cm×9cm大小,以能裝入標本盒為宜。探究新知(2)清理。清理是為鑒定做準備。先用軟毛刷清除松散的泥土或雜質,有的巖石還需要用自來水浸泡、清洗后再晾干。探究新知(3)判斷。對照已經學習的四種巖石的主要特征辨識出這塊巖石的名稱。如果不確定或辨認不出來,可以查閱專業書籍《巖石和礦物》彩色圖鑒,或登錄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進行標本查詢或系統礦物學綜合查詢。探究新知(4)裝盒。處理干凈的巖石,就可以放進標本盒了。標本盒建議選擇透明有蓋的塑料盒,空間比巖石略大,底部可以加個軟墊。探究新知(5)貼標簽。在標本盒醒目位置貼上標簽,需要標注的信息至少有巖石的名稱、采集地點、采集日期、采集人。也可以在盒內附一頁紙介紹該巖石的特征。探究新知2.為巖石標本畫像,寫份有趣又有用的“巖石自述”。巖石的自述我是一塊花崗巖,人們常說我有一張“大花臉”,因為我包含三種不同的顆粒。我很硬,敲擊起來也非常清脆。我渾身沒有氣孔、不吸水,所以人們都用我來做建筑材料。巖石手繪圖名稱:花崗巖 采集地點:附近小山采集人:俊希 時間:2024年9月27日探究新知學做巖石標本課堂練習1.[填空]______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______,更多的巖石被______或泥沙、土壤覆蓋著。2.[判斷]巖石只能在山上找到。( )3.[判斷]磚頭和水泥都是巖石。( )4.[判斷]一塊巖石可能同時具有多種特征。( )5.[判斷]收集到的巖石要進行清洗,并標注收集的地點。( )巖石×地表水×√√課堂練習6. [選擇]下列不能作為觀察巖石方法的是( )。A.用放大鏡看 B.用手摸巖石的表面 C.用嘴嘗巖石的味道7.[選擇]下列詞語中,不能恰當描述巖石被敲擊后發出的聲音的是( )。A.清脆 B.渾厚 C.透明8. [簡答]請說出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的基本流程。C搜集、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C活動手冊活動手冊課堂總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知道用多種工具和方法,細致觀察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這四種常見巖石,通過比較發現不同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并運用科學詞匯描述巖石的基本特征。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四年級科學上冊16.常見的巖石(蘇教版)33張PPT+音視頻.pptx 【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四年級科學上冊(蘇教版)16.常見的巖石.doc 哪里有巖石.mp4 學做巖石標本.mp4 觀察并描述巖石表面的特征.mp4 認識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