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思維導圖考點梳理3.1認識地球考點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地球的形狀(1)地球的真實形狀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2)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直覺認為天圓地方畢達哥拉斯提出了地球是球體亞里士多德通過月食推測地球是個球體麥哲倫船隊的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人造衛星拍攝的照片天圓地方 月食 表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圖 地球衛星照片(3)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例子①月食發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地球在月面上的投影是圓孤形,從中可以推測出地球的形狀是球體。(日食不可以證明,因為日食是月球的影子)②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③站得高,看得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④從人造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4)地球是球體的模擬實驗我們把籃球想象成地球,把鉛筆想象成帆船,就成了圖所示的景象了,從而可模擬地球是一個球體。2 .地球的大小地球是個球體,五點一億表面積,“六三七一”是半徑,坐地日行八萬里【學以致用】下列事實或現象中,能夠說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①站在大海邊,看由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見桅桿,后見船身②鉛筆在籃球表面移動,看到鉛筆長度“變短”③人類環繞地球的航行④天空看上去像一個倒扣在大地上的巨大的鍋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答】解: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球形,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月食現象發生時地球的影子;登高望遠;人類環繞地球的航行等。②④與地球球形證據無關,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二 地球儀1.概念: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正球體)2.地球儀上的點和線(1)地軸:在地球儀上,人們把假想的穿過地心的自轉軸叫地軸,地軸始終是傾斜的。(2)極點: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極點。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北極,它是地球上的最北點,用N表示;與北極對應的點叫南極,是地球上的最南點,用S表示。(3)赤道:地球儀上,與南北極距離相等的大圓。3.經線和緯線(1)經線:①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半圓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②本初子午線:國際上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2)緯線:所有與赤道平行的線圈叫緯線。(3)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相互關系經線 半圓 相等 南北方向 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緯線 圓圈(兩級為點) 由赤道到兩極逐漸縮短 東西方向 所有的緯線都平行4.經度和緯度在經線上標注的度數叫經度,在緯線上標注的度數叫緯度。劃分界限 字母表示 度數范圍 度數變化規律 東西經、南北緯的判斷 特殊點經度 本初子午線(0°經線) 東經E 西經W 0°~180°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至180° 0°經線以西到180°屬于西經,0°經線以東到180°屬于東經 東經180°和西經180°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 赤道(0°緯線) 南緯S 北緯N 0°~90°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90° 赤道以北是北緯,赤道以南是南緯 北緯90°是北極,南緯90°是南極5.經緯網(1)含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緯網。(2)作用①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位置都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根據經線和緯線的交點來確定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地理位置。②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3)不同形式的經緯網6.半球劃分劃分界限 半球范圍 判斷依據南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赤道以南 北半球:赤道以北 北緯度數在北半球 南緯度數在南半球東西半球 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東半球:20°W向東到160°E 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 西經度數:小于20°W的東半球,大于20°W的在西半球 東經度數:小于160°E的在東半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7.確定某點地理坐標的方法(1)赤道確定南、北緯。緯度度數向北增大的為北緯,標記字母N;向南增大的為南緯,標記字母S。(2)0° 經線(本初子午線)劃分東、西經。經度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標記字母E;向西增大的為西經,標記字母W。(3)以南北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是用圓孤的形式表示的。在這種地圖上,經線是用直線表示的,都經過中間的極點;緯線是一個個圓圈形狀。這種形式的經緯網中經緯度的判斷方法如下:①緯度判定。首先要弄清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看中間的極點,如果是北極就是北半球,如果是南極就是南半球;二是看地球自轉的方向,“北逆南順”,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是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是北半球。②經度判定。若有0°經線,以0°經線為界,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0°經線以東是東經度,以西是西經度。若無0°經線,則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學以致用】下面是三幅經緯網圖,請據圖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的比例尺比乙圖的比例尺大B.E點在東半球;G點在南半球C.A點在B點的西南方向;C點在D點的東南方向D.C點的經緯度是60°N,20°W;F點經緯度是40°N,120°E【答案】A【解答】解:讀圖可知,甲乙兩圖相比較,甲圖范圍比乙圖范圍小,可判斷甲圖比例尺比乙圖比例尺大,故A正確。讀圖可知,E點經度為105°E,在東半球;G點緯度是45°N,在北半球,故B錯誤。在經緯網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判斷,A點在B點的西南方向,C點在D點的正東方向,故C錯誤。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得C點的經緯度是(60°N,20°E);F點經緯度是(40°N,120°E),故D錯誤。故選:A。考點三 地圖1.地圖的定義:地圖是運用各種符號,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2.地圖三要素(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①公式:比例尺=②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示例線段式 單位不能漏寫文字式 1cm代表實際距離100km數字式 1:10000000或 分子、分母單位為cm③比例尺大小的比較:比例尺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分母越大,表示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的關系a.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描述的內容比較粗略b.實地范圍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2)方向:①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指向標定向法:通常用一個指北的指向標指示北方③經緯網定向法:由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來判斷方向。經線指向北極點的方向為北方,經線指向南極點的方向為南方,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南極點的四周都是北方b.北極點的四周都是南方c.同一經線上的點只存在在正南、正北關系,同一緯線上的點只存在正東、正西的關系(3)圖例①圖例:對地圖上各種符號和注記的說明。②注記:指地圖上的標注和各種文字說明。3.地圖的種類:有聲地圖、三維地圖、盲文地圖、電子地圖【學以致用】下面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答案】A【解答】解: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讀圖可知,四幅圖中,范圍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①<④<②<③,范圍小,比例尺大,故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是①>④>②>③。故選:A。3.2太陽系的組成與結構考點一 太陽系1.太陽系的組成: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等天體共同構成了太陽系。2.太陽系的基本情況(1)太陽: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天體。其他天體都繞太陽公轉。(2)八大行星:太陽系中的行星是直接圍繞太陽轉動的球狀星體,按距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都以自西向東的方向繞太陽公轉。(3)小行星帶: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大量的小行星分布,稱為小行星帶。【學以致用】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3顆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圖1為其中一顆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星系,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圖2)中的(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答案】B【解答】解: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圖1中一顆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圖2)中的太陽系。故選:B。考點二 太陽1.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顆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太陽直徑大約是1.4×106萬km,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表面溫度約為5500°C,中心溫度高達1.5× 107°C。太陽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約為地球的33萬倍。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 108km。2.作用對地球來說,太陽是最為重要的天體。太陽為人類活動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生長、空氣和水的循環都與太陽息息相關。3.太陽的大氣層結構太陽是一個由熾熱氣體組成的球體,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太陽大氣層由內向外依次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1)光球層:光球層是人們能夠看到的太陽的圓面,我們所見到的太陽可見光,幾乎全是由光球層發出的。(2)色球層:是太陽大氣的中間層。通常,色球層只有在發生日全食時才能看見。(3)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只有使用特殊儀器或在日全食時才能觀察到。4.太陽活動(1)太陽黑子:太陽光球層上出現的溫度較低的黑色小斑點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約為11年,最多的那一年叫太陽活動峰年,最少的那一年叫太陽活動谷年。(2)耀斑:發生在色球層上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塊。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耀斑爆發時會影響無線電短波的功能。(3)日珥:日珥是太陽色球層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不能被直接看到。日珥通常發生在色球層,它像是太陽的“耳環”一樣。(4)太陽風:日冕發射出的帶電粒子流稱為太陽風。會使地球南北極產生極光現象。5.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影響氣候(2)擾亂電離層 :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3)干擾地球磁場:出現磁暴現象,產生極光【學以致用】北京時間2024年5月3日10時22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活動周期約為11年B.太陽耀斑是太陽最劇烈的活動現象之一C.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色球層、光球層和日冕層D.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答案】C【解答】解:A、太陽活動周期是太陽黑子數及其它現象的準周期變化,約為11年,不符合題意。B、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不符合題意。C、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符合題意。D、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三 行星及其衛星1.行星、衛星的含義(1)行星:太陽系中的行星是直接圍繞太陽轉動的球狀星體。人類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2)衛星:是圍繞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轉動的天體。2.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特征(1)運動特征:太陽系中八大行星大致都在同一平面的近似圓形的橢圓形軌道上,沿著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2)形態特征木星的質量和體積最大,水星的質量和體積最小3.八大行星(1)水星①水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質量最小的行星②沒有天然的衛星,沒有空氣,布滿了環形山③由于離太陽比較近且沒有空氣,水星表面晝夜溫度變化很大(2)金星(“太白金星”“啟明星”)①是太陽系中唯一自東向西自轉的行星。②質量、體積與地球相似。③是一顆固體星球,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④沒有天然的衛星⑤金星是顆炙熱的行星(3)地球①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表面上有液態水存在的行星,地球上有大氣層,大氣中富含氧氣。②地球是當今人類已知的星系中唯一能夠孕育和支持生命的星球。(4)火星①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②火星上的大氣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非常稀薄。③以前火星上可能有大量液態水,現在被凍結在地表以下(5)木星①體積、質量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②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6)土星①太陽系第二大行星②有光環,光環由繞土星運轉的碎塊和微粒組成③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比水星還大(7)天王星①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②人類使用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行星(8)海王星①離太陽最遠且寒冷的藍色大行星②被稱為“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學以致用】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標是實現著陸火星。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歷經23天,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安全著陸。(1)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十分薄弱,密度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根據以上信息,你認為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火星上也有四季變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約長一倍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D.火星表面晝夜溫差比地球上大(2)火星屬于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圖的太陽系示意圖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3)水星位于日、地之間,地球上可看到水星從太陽的圓面上通過,這種天文奇觀被稱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們還能觀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現象。【答案】(1)AC;(2)c;(3)金。【解答】解:(1)火星與地球臨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有四季變化,自轉、公轉方向都為自西向東,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2)火星屬于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陽系示意圖中代表火星的是c。(3)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繞太陽旋轉,當金星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在地球上看,是金星從太陽面上移過,這就是“金星凌日”現象。在地球上人們還能觀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金星凌日現象。故答案為:(1)AC;(2)c;(3)金。考點四 小行星和彗星1.小行星(1)含義:小行星是指太陽系中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2)小行星帶:大部分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形成了小行星帶。(3)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 張鈺哲——“中華”2.彗星(1)含義:彗星是指亮度和形狀會隨著與太陽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并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2)組成:①彗核:由巖石碎片、固體微粒和水結成的“冰球”。②彗發:接近太陽時,彗核的冰物質受陽光照射變成氣態物質,形成彗發。③彗尾:受太陽風的“吹拂”,彗發中的氣態物質被“吹”成長長的彗尾。(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繞日公轉的周期是76年。3.流星體、流星現象、隕星、隕石(1)流星體:太陽系中有許多繞太陽公轉的固體小塊,叫流星體。(2)流星現象:流星體在闖入地球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稱為流星現象。(3)隕星:沒有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隕星。(4)隕石:主要由巖石構成的隕星叫隕石,其他還有隕鐵。【學以致用】2023年1月9日,我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太陽系的彗星并命名為“紫金山—阿特拉斯”,關于彗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彗核、彗發二部分組成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C.繞太陽公轉的周期都是76年D.發現彗星預示著出現災難【答案】B【解答】解:彗星是由慧發、慧核和彗尾組成的,故A錯誤;慧核是由由巖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水結冰而成的“大冰球”構成的,含有大量的水,故B正確;不是所有的彗星繞日公轉的周期都是76年,故C錯誤;彗星繞日運動是正常的地理現象,故D錯誤。故選:B。3.3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考點一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1.“蓋天說”: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2.“地心說”(1)公元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在亞里士多德等前人對宇宙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地球中心學說,創立了“地心說”模型。(2)主要內容①地球是宇宙中心,且靜止不動②太陽、月球、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運轉3.“日心說”(1) 16世紀,哥白尼為太陽系建立了一個“日心說”模型。出版了著作《天球運行論》,闡述了“日心說”的理論基礎。(2)主要內容: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學以致用】在“地心說”統治西方文明1400年之后,16世紀哥白尼建立“日心說”。對此學說,下列說法恰當的是( )A.“日心說”是一個正確無誤的學說B.“日心說”被宗教利用C.“日心說”不能解釋實際的天象運動D.“日心說”否定了“地心說”【答案】D【解答】解:A、“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并不完全是正確的,它之所以被認為更加科學是相較于“地心說”而言的,故A錯誤;B、被宗教利用的是“地心說”,而不是“日心說”,故B錯誤;C、“日心說”能夠解釋四季變化、晝夜交替等實際的天象運動,故C錯誤;D、“日心說”否定了統治西方文明1400年之久的“地心說”,故D正確。故選:D。考點二 現代宇宙學說1. 宇宙學:研究宇宙的性質、結構和演化(起源、演化和 死亡)的科學。現代宇宙學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理論依據,以天文觀測為事實依據。2.哈勃定律: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到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即星系到觀察者的距離越遠,星系退行速度越快。說明宇宙在不斷地膨脹。哈勃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v=Hd3.星系模型實驗結論:不管是哪個“星系”,其他“星系”都在不斷地離它而去。各張圓形小紙片(星系)彼此后退,膨脹沒有中心。4.相對論: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5.宇宙大爆炸理論伽莫夫等人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起源于極高溫、極高密度的“奇點” 的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不斷下降,生成各種物質,形成各種星系,演化成今天的宇宙。【學以致用】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開始瞬間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時間內,宇宙都是膨脹的。若標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徑R和宇宙年齡t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AB為直線,BC為向上彎曲的曲線,則( )A.AB和BC均說明宇宙在勻速膨脹B.AB和BC均說明宇宙在加速膨脹C.AB說明宇宙在勻速膨脹,BC說明宇宙在加速膨脹D.AB說明宇宙在勻速膨脹,BC說明宇宙在減速膨脹【答案】C【解答】解:圖象中的縱坐標宇宙半徑R可以看作是星球發生的位移x,因而其切線的斜率就是宇宙半徑增加的快慢程度。由題意,宇宙加速膨脹,其半徑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大。故選:C。考點三 銀河系和河外星系1.星系(1)由單顆恒星、恒星系統、星團、塵埃和氣體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大型天體系統。天體系統的層次由低到高分別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2)大多數星系分為三類——旋渦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2.銀河系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從側面看,銀河系呈扁圓盤狀;從上往下看,能夠看到銀河系的旋渦結構,所有的恒星都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 我們不能在地球上看到銀河系的旋渦結 構,因為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3.河外星系是銀河系之外星系的總稱。考點四 恒星1.恒星的誕生過程:中性原子構成的宇宙塵埃→氣態星云團→恒星。2.恒星壽命的長短取決于它的質量大小。質量越大 ,壽命越短。3.恒星的演化過程:太陽→紅巨星→白矮星→黑矮星;大質量恒星→紅超巨星→超新星→ 中子星或黑洞。【學以致用】宇宙中的天體都歷經誕生、成長、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緩慢演化過程。如圖是M87超大質量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階段可能變成黑洞的天體是( ) A.恒星 B.行星 C.衛星 D.彗星【答案】A【解答】解:黑洞是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由于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根據課本內容可知,恒星滅亡過程中的坍塌可能會形成黑洞,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思維導圖考點梳理3.1認識地球考點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地球的形狀(1)地球的真實形狀是 的不規則球體。(2)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直覺認為天圓地方畢達哥拉斯提出了地球是球體亞 推測地球是個球體麥 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人造衛星拍攝的照片天圓地方 月食 表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圖 地球衛星照片(3)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例子①月食發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地球在月面上的投影是圓孤形,從中可以推測出地球的形狀是球體。( )②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③站得高,看得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④從人造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4)地球是球體的模擬實驗我們把籃球想象成地球,把鉛筆想象成帆船,就成了圖所示的景象了,從而可模擬地球是一個球體。2 .地球的大小;【學以致用】下列事實或現象中,能夠說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①站在大海邊,看由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見桅桿,后見船身②鉛筆在籃球表面移動,看到鉛筆長度“變短”③人類環繞地球的航行④天空看上去像一個倒扣在大地上的巨大的鍋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考點二 地球儀1.概念: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 把它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正球體)2.地球儀上的點和線(1)地軸:在地球儀上,人們把 的穿過地心的自轉軸叫 , 。(2)極點: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極點。其中,對著 方向的點叫 ,它是地球上的 ,用 表示;與北極對應的點叫 ,是地球上的 ,用 表示。(3)赤道:地球儀上,與 的大圓。3.經線和緯線(1)經線:①在地球儀上, ,叫 ,也叫 。②本初子午線:國際上規定,以通過 的經線為 ,也叫 。(2)緯線:所有與 的線圈叫緯線。(3)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相互關系經線 ; 相等 南北方向 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緯線 ; 由赤道到兩極逐漸縮短 東西方向 所有的緯線都平行4.經度和緯度在經線上標注的度數叫經度,在緯線上標注的度數叫緯度。劃分界限 字母表示 度數范圍 度數變化規律 東西經、南北緯的判斷 特殊點經度 ; 東經E 西經W 0°~180°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至180° 0°經線以西到180°屬于西經,0°經線以東到180°屬于東經 東經180°和西經180°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 赤道(0°緯線) 南緯S 北緯N 0°~90°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90° 赤道以北是北緯,赤道以南是南緯 北緯90°是北極,南緯90°是南極5.經緯網(1)含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緯網。(2)作用① :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位置都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根據經線和緯線的交點來確定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地理位置。② : 。(3)不同形式的經緯網6.半球劃分劃分界限 半球范圍 判斷依據南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赤道以南 北半球:赤道以北 北緯度數在北半球 南緯度數在南半球東西半球 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東半球:20°W向東到160°E 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 西經度數:小于20°W的東半球,大于20°W的在西半球 東經度數:小于160°E的在東半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7.確定某點地理坐標的方法(1) 。緯度度數向北增大的為北緯,標記字母N;向南增大的為南緯,標記字母S。(2) 。經度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標記字母E;向西增大的為西經,標記字母W。(3) 。在這種地圖上,經線是用直線表示的,都經過中間的極點;緯線是一個個圓圈形狀。這種形式的經緯網中經緯度的判斷方法如下:①緯度判定。首先要弄清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看 點,如果是北極就是北半球,如果是南極就是南半球;二是看 ,“ ”, 旋轉的是 , 旋轉的是 。②經度判定。若有0°經線,以0°經線為界,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0°經線以東是東經度,以西是西經度。若無0°經線,則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 , 。【學以致用】下面是三幅經緯網圖,請據圖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的比例尺比乙圖的比例尺大B.E點在東半球;G點在南半球C.A點在B點的西南方向;C點在D點的東南方向D.C點的經緯度是60°N,20°W;F點經緯度是40°N,120°E考點三 地圖1.地圖的定義:地圖是運用各種符號,將地理事物按 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2.地圖三要素(1) :表示 縮小的程度。①公式:比例尺=②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示例; 單位不能漏寫; 1cm代表實際距離100km; 1:10000000或 分子、分母單位為cm③比例尺大小的比較:比例尺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表示 ; , 。④比例尺大小與地圖的關系a. 時, , , ; , , ;b. 時, , ,反映的 ; , ,反映的 ;(2)方向:① : ;② :通常用一個指北的指向標指示北方③ :由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來判斷方向。 ,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b. ;c.同一經線上的點只存在在正南、正北關系,同一緯線上的點只存在正東、正西的關系(3)圖例① :對地圖上各種 和 的說明。② :指地圖上的 和各種 說明。地圖的種類: ;【學以致用】下面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3.2太陽系的組成與結構考點一 太陽系1.太陽系的組成: 等天體共同構成了太陽系。2.太陽系的基本情況(1)太陽: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質量 ,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天體。其他天體都繞太陽公轉。(2)八大行星:太陽系中的行星是直接圍繞太陽轉動的球狀星體,按距太陽 分別是 、 。它們都以 的方向繞太陽公轉。(3)小行星帶:在 有大量的小行星分布,稱為 。【學以致用】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3顆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圖1為其中一顆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星系,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圖2)中的(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考點二 太陽1.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 。它是一顆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 。太陽直徑大約是 ,相當于地球直徑的 ,表面溫度約為 ,中心溫度高達 。太陽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 ,質量約為地球的 。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 。2.作用對地球來說,太陽是最為重要的天體。太陽為人類活動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生長、空氣和水的循環都與太陽息息相關。3.太陽的大氣層結構太陽是一個由熾熱氣體組成的球體,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太陽大氣層 依次分為 、 。(1) :光球層是人們能夠看到的太陽的圓面,我們所見到的太陽可見光,幾乎全是由光球層發出的。(2) :是太陽大氣的中間層。通常,色球層只有在發生 。(3) :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只有 或在 時才能觀察到。4.太陽活動(1) :太陽 上出現的 的黑色小斑點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 。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約為 , 的那一年叫 , 的那一年叫 。(2) :發生在 上的一些突然 的斑塊。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耀斑爆發時會影響 。(3) :日珥是太陽 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不能被直接看到。日珥通常發生在色球層,它像是太陽的“耳環”一樣。(4) :日冕發射出的帶電粒子流稱為太陽風。會使地球南北極產生 現象。5.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 ;(2) :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3) :出現磁暴現象,產生極光【學以致用】北京時間2024年5月3日10時22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活動周期約為11年B.太陽耀斑是太陽最劇烈的活動現象之一C.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色球層、光球層和日冕層D.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考點三 行星及其衛星1.行星、衛星的含義(1) :太陽系中的行星是直接 的球狀星體。人類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2) :是圍繞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轉動的天體。2.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特征(1)運動特征:太陽系中八大行星大致都在同一平面的近似圓形的 上,沿著 。除 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2)形態特征;3.八大行星(1)水星①水星是太陽系中 的行星, 的行星② , ,布滿了環形山③由于離太陽比較近且沒有空氣,水星表面 ;(2) (“太白金星”“啟明星”)①是太陽系中唯一 的行星。②質量、體積與地球相似。③是一顆固體星球,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氣,主要成分是 。④ ;⑤金星是顆炙熱的行星(3)地球①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表面上有 存在的行星,地球上有大氣層,大氣中富含 。②地球是當今人類已知的星系中 的星球。(4)火星①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②火星上的大氣成分以 為主,非常稀薄。③以前火星上可能有大量 ,現在被凍結在地表以下(5)木星① ,自轉最快的行星②主要由 和 組成(6)土星①太陽系②有 ,光環由繞土星運轉的碎塊和微粒組成③土星最大的衛星—— ,比水星還大(7)天王星① 著圍繞太陽公轉②人類使用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行星(8)海王星①離太陽 且寒冷的藍色大行星②被稱為“ ”【學以致用】事件一: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標是實現著陸火星。事件二:2021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歷經23天,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安全著陸。(1)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十分薄弱,密度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根據以上信息,你認為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火星上也有四季變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約長一倍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D.火星表面晝夜溫差比地球上大(2)火星屬于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圖的太陽系示意圖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字母)。(3)水星位于日、地之間,地球上可看到水星從太陽的圓面上通過,這種天文奇觀被稱為“水星凌日”。在地球上人們還能觀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 星凌日現象。【答案】(1)AC;(2)c;(3)金。【解答】解:(1)火星與地球臨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有四季變化,自轉、公轉方向都為自西向東,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2)火星屬于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陽系示意圖中代表火星的是c。(3)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繞太陽旋轉,當金星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在地球上看,是金星從太陽面上移過,這就是“金星凌日”現象。在地球上人們還能觀看到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外的金星凌日現象。故答案為:(1)AC;(2)c;(3)金。考點四 小行星和彗星1.小行星(1)含義:小行星是指太陽系中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2)小行星帶:大部分集中在 之間,形成了小行星帶。(3)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 ——“ ”2.彗星(1)含義:彗星是指 會隨著與 ,并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2)組成:① :由巖石碎片、固體微粒和水結成的“冰球”。② :接近太陽時,彗核的冰物質受陽光照射變成氣態物質,形成彗發。③ :受太陽風的“吹拂”,彗發中的氣態物質被“吹”成長長的彗尾。(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繞日公轉的周期是76年。3.流星體、流星現象、隕星、隕石(1) :太陽系中有許多 ,叫流星體。(2) :流星體在 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稱為流星現象。(3) : 的流星體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隕星。(4) :主要由巖石構成的隕星叫隕石,其他還有隕鐵。【學以致用】2023年1月9日,我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太陽系的彗星并命名為“紫金山—阿特拉斯”,關于彗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彗核、彗發二部分組成B.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C.繞太陽公轉的周期都是76年D.發現彗星預示著出現災難3.3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考點一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1.“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2.“ ”(1)公元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 在亞里士多德等前人對宇宙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地球中心學說,創立了“地心說”模型。(2)主要內容① ;②太陽、月球、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運轉3.“ ”(1) 16世紀, 為太陽系建立了一個“日心說”模型。出版了著作 ,闡述了“日心說”的理論基礎。(2)主要內容:認為 心,地球和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學以致用】在“地心說”統治西方文明1400年之后,16世紀哥白尼建立“日心說”。對此學說,下列說法恰當的是( )A.“日心說”是一個正確無誤的學說B.“日心說”被宗教利用C.“日心說”不能解釋實際的天象運動D.“日心說”否定了“地心說”考點二 現代宇宙學說1. :研究宇宙的 (起源、演化和 死亡)的科學。現代宇宙學以 的 為理論依據,以天文觀測為事實依據。2. :星系的 與它們到 成 。即星系到觀察者的距離越遠,星系退行速度越快。說明 。哈勃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v=Hd3.星系模型實驗結論:不管是哪個“星系”,其他“星系”都在不斷地離它而去。各張圓形小紙片(星系)彼此后退,膨脹沒有中心。4. : 建立了廣義相對論5.宇宙大爆炸理論等人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起源于極高溫、極高密度的“奇點” 的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不斷下降,生成各種物質,形成各種星系,演化成今天的宇宙。【學以致用】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開始瞬間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時間內,宇宙都是膨脹的。若標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徑R和宇宙年齡t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AB為直線,BC為向上彎曲的曲線,則( )A.AB和BC均說明宇宙在勻速膨脹B.AB和BC均說明宇宙在加速膨脹C.AB說明宇宙在勻速膨脹,BC說明宇宙在加速膨脹D.AB說明宇宙在勻速膨脹,BC說明宇宙在減速膨脹考點三 銀河系和河外星系1.星系(1)由單顆恒星、恒星系統、星團、塵埃和氣體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大型天體系統。天體系統的層次 分別為 。(2)大多數星系分為三類—— 。2.銀河系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從側面看,銀河系呈 ;從上往下看,能夠看到銀河系的 ,所有的恒星都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 我們不能在地球上看到銀河系的旋渦結 構,因為 。3. 是銀河系之外星系的總稱。考點四 恒星1. 過程: 。2.恒星壽命的長短取決于它的質量大小。 , 。3. 過程: 。【學以致用】宇宙中的天體都歷經誕生、成長、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緩慢演化過程。如圖是M87超大質量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階段可能變成黑洞的天體是( ) A.恒星 B.行星 C.衛星 D.彗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廣袤浩瀚的宇宙(知識點+典例)(原卷版).docx 第3章廣袤浩瀚的宇宙(知識點+典例)(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