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九課 守護生命安全第三單元 珍惜愛我們的生命第2框 提高防護能力思考 面對上述突發事件,如果我們擁有防護能力,結果會怎樣?導入新課1.知道常見自然災害的前兆、判斷常見人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提高危險預判能力和防范能力。2.了解常見的避險逃生常識,掌握相關技能,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3.了解防護和急救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擁有基本的自救和救他能力。4.懂得自己的安全與他人、社會都有密切的關系,增強責任意識,有擔當精神,主動承擔自己的安全責任,提升對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感。學習目標活動一:生活觀察(1)你還知道哪些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知識和做法?(2)結合實例,說說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我們的防護能力。答案:(1)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場所消毒、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不隨地吐痰等。(2)(示例)地震災害:①學習防震知識,如地震發生前觀察到鳥等動物的異常躁動,判斷地震將要發生,提前撤離到安全的地方。②發生地震時不要急。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或燃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③人多先找藏身處。在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④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⑤被埋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提高防護能力的必要性面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我們要掌握有效的應對方法,擁有科學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護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活動二:探究與分享答案:我們要有危險意識,要提高自己的危險預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多方面的安全知識,對潛在的危險及時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這個事例給你哪些啟示?提高防護能力的方法(1)提高危險預判能力。自然災害發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險大多可以預判;一些人為事故,經過得當考慮,本來可以避免。危險預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安全知識,見微知著,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活動三:探究與分享答案:(1)①遇到火災的應急避險方法:當進入公共場所時,要留意“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標志,一旦發生火災,按疏散指示標志方向迅速撤離,不要乘坐普通電梯。由于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火場上的煙氣溫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灼傷或人體中毒,逃生時應用浸濕的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起到降溫及過濾的作用。(1)你還知道哪些避險方法?(2)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活動三:探究與分享答案:(1)②遇到雷雨天氣的應急避險方法:a. 室內防雷:關好門窗,盡量遠離門窗、陽臺和外墻壁。不要靠近、觸摸任何金屬管線,包括水管、暖氣管、煤氣管或燃氣管等。盡可能關閉或不使用各類家用電器和通信設備,并拔掉電源插頭。雷雨天氣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b.室外防雷:不要打傘,不要使用手機。遠離樹木、電線桿等尖聳、孤立的物體。③洪水暴發的應急避險方法:迅速跑向高地、樓房,必要時可爬上高樹,也可抓住木盆、木椅、木板等有浮力的物品。若水情嚴重,應考慮用床板、門板、箱子等制作木筏,也可使用汽車輪胎的內胎制成簡易救生圈,船槳也必不可少。逃生前保護好通信設備,備好哨子、手電筒、顏色鮮艷的旗幟或床單等,以便在緊急情況時發出求救信號。水情不明時,不要涉險渡水,應留在安全地帶等待救援。(2)我們應當積極參加安全演練活動。在危險來臨時,保持頭腦冷靜,就近、快速逃離到安全地帶;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以便求救和逃生。平時多掌握一些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在需要緊急救護時,可以爭分奪秒地施救,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提高防護能力的方法(2)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平時,我們應當積極參加安全演練活動。在危險來臨時,我們要保持頭腦冷靜,就近、快速逃離到安全地帶;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以便求救和逃生。活動四:方法與技能點撥:本方法與技能告訴我們擁擠踩踏事件的預防與自護方法,以提高我們應對擁擠踩踏事件的防護能力。提高防護能力的方法(3)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如果我們能在平時多掌握一些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在需要緊急救護時,就不會束手無策,并可以爭分奪秒地施救,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活動五:啟思導行(1)請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或接受專業培訓等學習心肺復蘇。(2)你還知道哪些急救常識?請查閱相關資料并與同學分享。答案:(1)心肺復蘇術的操作過程具體如下:①識別心臟驟停。輕拍患者面部及雙肩,并在雙側耳邊大聲呼喊,觀察有無應答。如果沒有反應,說明意識喪失。快速觀察患者有無自主呼吸,觀察病人的胸廓有無起伏,并同時判斷有無脈搏,判斷時間為 5—10s。若患者無意識、無脈搏、無自主呼吸,即可實施心肺復蘇術。②呼救。呼叫他人打電話通知并啟動急救醫療系統。③胸外按壓和早期除顫。患者應仰臥平躺于硬質平面,解開衣領和腰帶,操作者跪在其旁,操作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 1/3 交界處(男性可選擇在雙乳頭連線的中點),右手平行重疊壓在手背上。操作者肩、肘、腕應位于同一軸線,身體與患者身體平面垂直。胸外按壓時應以掌根部為著力點,肘關節伸直,依靠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壓。每次按壓后讓胸廓完全回彈,放松時雙手不要離開患者胸壁,保持已選擇的按壓位置不變。按壓和放松的時間大致相等,按壓頻率為100 ~ 120 次 / 分。成人按壓幅度至少為 5cm,但不宜超過 6cm。兒童和嬰兒的按壓幅度至少為胸部前后徑的 1/3(兒童約 5cm,嬰兒約 4cm)。如果具備自動體外除顫儀,應該聯合應用 CPR(心肺復蘇術)和自動體答案:(1)外除顫儀。④開通氣道。30 次心臟按壓后,開通氣道。清除病人口腔、鼻腔的異物和分泌物,若有假牙應取下。若無頸部創傷,一般采用仰頭抬額法開放氣道。即操作者將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頭向后仰,另一手的食、中兩指抬起下頦,使下頜角與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呈垂直狀態,保持氣道通暢。⑤人工呼吸。開放氣道后,立即給予 2 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續吹氣時間不少于 1 秒。在確保氣道通暢時,操作者左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氣,用口唇完全包繞病人的嘴部,然后緩慢吹氣,觀察患者有無胸廓起伏,確保足量的氣體進入患者肺部。每次吹畢即將口移開,患者憑借胸部彈性收縮被動完成呼氣。吹氣量以能看見患者胸廓起伏即可。按壓和通氣的比例為 30:2,交替進行。對于嬰兒和兒童,按壓和通氣的比例可為 15:2。⑥通氣與氧供。通常用面罩、簡易球囊維持通氣,醫院內病人在呼吸機可用之前,使用球囊—面罩通氣。⑦電除顫、復律與起搏治療。一次除顫后立即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通氣,5 個循環的 CPR 后,再評估患者自主呼吸、心跳是否恢復或有無恢復的征象(如觸及大動脈搏動,肢體有自主運動等),必要時可再次除顫。⑧藥物治療。心臟驟停患者應盡早開通靜脈通道。如果靜脈穿刺無法完成,可經氣管給予復蘇藥物。答案:(2)示例:①燙傷急救法:一旦發生燙傷,應該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冷敷燙傷部位,持續 15 分鐘左右緩解疼痛,減輕燙傷程度。不能擅自在傷口處涂藥,更不能用涂醬油、植物油等土辦法處理傷口。如果燙傷處有水皰,不要挑破,要用干凈紗布覆蓋,然后去醫院處理。②煤氣中毒急救法:當發現有煤氣泄漏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關閉煤氣,開窗通風。搶救者在進入溢滿煤氣的房間前,應先吸足一口氣,然后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防自己中毒。在煤氣沒有散盡前,不要開燈、打電話或使用打火機等,以免引發爆炸。然后,將中毒者轉移到通風的地方,松開中毒者的衣領、褲帶。觀察其意識、心跳和呼吸情況。如已沒有心跳和呼吸,立刻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如還有心跳、呼吸,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往醫院進行高壓氧治療,以免留下后遺癥。③骨折急救法:a. 止血:可采用指壓、包扎、止血帶等辦法止血。b. 包扎: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扎,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c. 固定:以舊衣服等軟物襯墊著夾上夾板,無夾板時也可用木棍等代用,把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d. 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后再送往醫院治療。一、 單項選擇題1. 某小區一小孩因燃放煙花不慎引起陽臺著火,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立即趕赴現場,撲滅明火,將傷員送往醫院救治。這一案例提醒我們( D )A. 公共衛生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B. 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著人民的生命安全C. 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禁止燃放煙花D. 要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D2. 根據國家衛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占總溺亡人數的56.04%。防止溺水事故,我們應該做到( B )A. 遇到有人落水,立刻下水施救B. 提高危險預判能力,不去不正規的場所游泳C. 在父母的陪同下,可以去河里游泳D. 看到有兒童在水少的河里游泳,不管不顧B3.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事故,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的技巧和方法,將損失降到最低。下列技巧和方法運用不正確的是( B )A. 遭遇泥石流時要迅速向泥石流左右兩側斜上方逃離B. 油鍋高溫起火時,立即用鍋蓋覆蓋或加入冷水滅火C. 聞到室內有強烈煤氣味時,立即開窗通風并禁止使用電器D. 發生火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按疏散指示逃離火場B4. 入冬以來,暖身暖心的圍爐煮茶在社交平臺再掀熱潮。三五好友,聊天敘舊,很是愜意,不少網友紛紛效仿,卻不幸引發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有( A )① 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給予高流量、高濃度的補氧② 對于昏迷者需保持氣道通暢,防止誤吸,可用呼吸機維持呼吸③ 補充電解質和葡萄糖,必要時給予鼻飼或深靜脈高營養④ 喝鹽水可以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水腫,改善腦水腫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④A5.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已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使用天然氣做飯既方便又干凈,但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危險。下列應對天然氣泄漏事故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A )① 發現天然氣泄漏,走出家門給燃氣公司打電話② 聞到天然氣味,立即打開窗戶,關閉閥門③ 自己尋找原因,進行解決④ 聞到強烈異味,懷疑天然氣泄漏,立即打開燃氣灶點火查看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6. 2023年11月5日,安徽省消防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合肥市駱崗中央公園舉行,2023年的宣傳月活動主題是“預防為主、生命至上”。現場消防安全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吸引了大批市民踴躍參與、體驗。下列消防安全常識中正確的有( B )① 發現小火,迅速撲滅,將火災消滅在初始階段② 發生嚴重火災時處于較高樓層,冒險跳樓逃生保全性命③ 為了快捷逃生,火災發生時,乘電梯下樓④ 煙霧較大時,用濕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匍匐逃生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7. 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某校七年級(1)班組織開展了以“校園安全與我同行”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項目具體內容如下。任務:開展校園安全問題調研和排查,并提出解決辦法。要求:全班分兩個小組,各自完成;半個月后進行成果展示。假如你是該班的一員,請你參與其中。問題1:是否關注校園安全問題? 選 項 A. 經常關注 B. 偶爾關注 C. 不太關注人 數 15 31 54問題2:是否了解火災等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辦法? 選 項 A. 了解 B. 部分了解 C. 不太了解人 數 10 54 36[聚焦任務 開展調研] 活動開始后,全班同學針對校園安全問題對100名同學進行了調研,以下是部分調研結果。(1) 結合調研結果,分析同學們當前存在哪些問題。① 大部分同學對校園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夠,校園安全意識薄弱。② 大部分同學未完全掌握火災等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辦法。[密切合作 深度探究] 第一小組同學針對學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排查,以下是他們發現的安全隱患。隱患一 午飯時間,同學們快速奔跑沖向教學樓樓梯,造成擁堵。隱患二 一名同學課上暈倒在地,已經昏迷不醒,呼吸非常微弱,大家一時手忙腳亂,不知如何處理,正準備報警。(2) 請你任選一個隱患,談談正確的做法,并說出理由。示例一:我選擇隱患一。上下樓梯時,我們應當靠右有序行走。理由:快速奔跑沖向樓梯容易造成擁堵甚至發生踩踏事件,威脅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我們要樹立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有效保護生命。 示例二:我選擇隱患二。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緊張,冷靜應對。先讓出周圍一圈空地以保持空氣流通,然后立即撥打120或者110,同時請學校醫務室的老師來觀察情況。如果系統學習過急救技能,可以讓患者平躺,進行心肺復蘇。理由:敬畏生命需要學會關愛他人生命,運用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可以爭分奪秒地施救,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 第二小組同學指出,除了第一小組同學發現的安全隱患外,校園火災問題也值得大家關注。為此,同學們搜集了下列新聞。★ 2023年12月25日,某學校因學生使用違規電器“熱得快”引發火災。★ 2024年1月24日,某培訓學校因違規用火、未設消防通道,導致許多學生被困火海。(3) 面對校園火災頻發的現狀,我們應如何防護?① 提高危險預判能力。認真學習安全知識,正確使用電器設備,不私搭私接電線,不超負荷用電。② 加強消防通道建設,同時要保持消防通道時刻通暢,不在樓道、消防通道內亂放雜物。③ 規范用火作業,嚴格落實消防安全操作要求。④ 當出現不可控的火災時,及時撥打“119”火警電話。⑤ 學校加強管理,定期檢查線路等。[交流總結 成果展示](4) 活動最后,同學們交流總結了參加本次活動的感受,并將其以成果的方式進行了展示,請將他們展示的內容呈現出來。① 參加此次活動,掌握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提升了我們的規則意識和生命安全意識。② 參加此次活動提升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了我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增強了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提高防護能力提高防護能力的方法(1)提高危險預判能力。提高防護能力的必要性板書設計(3)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2)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