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第一框 走進法律時間: 主備人: 審核人: 【學習目標】1.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2.能運用法律的特征對應社會生活。3.感受法律的作用,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自學任務】(認真閱讀教材P84—88,獨立思考下列問題) 1.同學們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規則嗎(衣食住行等方面)?2.生活中的規則可分為哪幾類?3.法律具有哪三個最顯著的特征?4.法律具有什么作用?【探究拓展】探究一:對比教材84頁的兩幅漫畫“井然有序”和“混亂不堪”,小組討論、探究下列問題:1.同樣是十字路口為什么出現不一樣的現象?2.交通規則起了什么作用?3.這個現象對你有什么啟示?4.社會生活中的規則還有哪些?試將這些規則分類,并說一說它們有哪些不同?探究二:結合教材86頁小鄭的案例,思考探究以下問題:1.你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如果碰到過,你是怎么處理的?2.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3.法律對我們有哪些作用?【收獲感悟】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生活中,你該怎么做?【達標檢測】1.“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于零。”列寧的這句話說明( )A.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B.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C.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D.法律的主要內容是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 2.“7.5”打砸搶事件發生后,公安部門迅速抓捕了一千多名打砸搶燒殺犯罪嫌疑人,一批罪行極其嚴重的罪犯已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這說明法律是(? ) 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C.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D.對全體社會成員3.人民網曾報道:一名男子拒絕配合城管消毒人員進行“防鼠”消毒,被公安部門行政拘留。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這一案例說明了什么,給你什么啟示。第七課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時間: 主備人: 審核人: 【學習目標】1.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2.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3.了解犯罪的原因,認清犯罪的危害,掌握自我防范的方法。【自學任務】 (認真預習教材95—98頁的內容)1. 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2.道德水平的高低與違法犯罪有什么樣的關系?3.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4.怎樣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探究拓展】探究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七年級學生小胡沉迷于游戲機,一放學就到網吧打游戲,后來,干脆曠課打游戲,甚至整夜不回家,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家長、班主任多次耐心勸導,他卻認為:網吧就是讓人打游戲的地方,它能開,我就能去;況且,我玩的沒有不健康的。1.你認為小胡的想法對嗎?為什么?2.在你身邊的未成年人中還存在哪些不良習氣?(至少舉三例)3.請你對網吧老板說幾句話。探究二: 夏某在小學和初中期間經常欺負小同學,課堂起哄、打鬧,因而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高二時自行輟學,放棄學業。走上社會后,他不務正業,曾因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等行為被公安機關罰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終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詐騙罪、搶劫罪、盜竊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夏某的哪些行為違反了學校紀律,哪些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2.請從道德和法律兩方面分析一下夏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夏某從違紀到一般違法,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給你哪些啟示?【收獲感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達標檢測】1.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以下俗語中與其他不相近的是( )A.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B.小洞不補 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D.小時偷針 大時偷金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設專章規定了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這些“嚴重不良行為”包括( )???①學習成績很差?②糾集他人尋釁滋事 ③曠課、夜不歸宿 ④吸食毒品?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④⑤3.對我國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罪,不負任何責任????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八周歲的人違法,應負刑事責任?4.小馬自小受爺爺、奶奶寵愛,久而久之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氣。后來,他從小偷小摸的行為開始,發展到偷同學、老師的錢,最終他與社會上的一伙“哥們兒”持刀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違法必然導致犯罪 B.一般違法與犯罪在本質上是一致的C.犯罪一定違法 D.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第七課 第二框 法不可違時間: 主備人: 審核人: 【學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違法行為,以及違法行為的分類。2.區別三類違法行為,認識到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3.明確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知道刑罰的種類和具體內容。【自學任務】(閱讀教材89到94頁,完成下列問題)如果說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那么不違法則是人們行為的 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分類。3.犯罪的含義(基本特征)。4.刑罰的含義及種類。【探究拓展】詐騙犯王某,小時侯就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經多次批評教育仍不改正,后來發展到冒充國家干部行騙,被公安機關拘留,送勞動教養3年。2008年,他利用從勞改農場保外就醫之機,繼續行騙作案79次,騙得公私財物價值400多萬元。王某的行為嚴重危害社會,觸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無期徒刑。1.材料中哪些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哪些是犯罪行為?2.結合所學知識,討論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區別和聯系)區別聯系?社會危害性觸犯(違反)的法律應受到的處罰(制裁) 一般違法行為犯罪行為3.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收獲感悟】1.請繪制本節課的知識網絡結構圖。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你有何啟示?【達標檢測】1.高中男生李某(17歲),平時喜歡上網。有一天在網吧看到旁邊一男生好像很有錢。就尾隨其出門,在僻靜處拿出水果刀,從該男生處搶得400元。李某的行為是( )A.違反了行政法,應受行政處罰 B.違反了民法,應承擔民事責任C.違反了刑法,應受刑事處罰 D.不道德行為,應受輿論譴責2.黃某在公園游玩時,掏出小刀,在園內一樹上刻下“X X到此一游”幾個字,結果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受到了相應的處罰。他的行為是( )A.違紀行為 B.一般違法行為 C.犯罪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3.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黃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為其室友林森浩,原因僅僅是因瑣事引起不和。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一案件中,對林森浩判處的刑罰屬于主刑的是( )A.死刑 B.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C.沒收財產 D.以上都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太和縣北城中心學校2015-2016學年七年級政治下冊精品備課學案:第七課 第一框 走進法律.doc 安徽省太和縣北城中心學校2015-2016學年七年級政治下冊精品備課學案:第七課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doc 安徽省太和縣北城中心學校2015-2016學年七年級政治下冊精品備課學案:第七課 第二框 法不可違.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