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2024年6月5日,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4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名單。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向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頒授聘書。6位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分別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馮起;演員胡歌;廣西文聯主席,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東西;新華社國內部副主任,高級記者,全國三八紅旗手陳芳;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陳呂軍;河貍公主,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創始人初雯雯。他們來自媒體、高校、文藝等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將自覺承擔起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言獻策的社會責任,同時號召更多人關注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胡歌,有新身份6.2共筑生命家園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政治認同:認可并落實我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認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及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法治觀念:正確認識并支持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相關政策,敢于并擅于同各類環境、資源違法行為作斗爭。責任意識: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意識,在生活中以踐行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倡導低碳生活,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0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因)?2024年國際發生的自然災害全球極端高溫。今年8月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月。9月,臺風“摩羯”已造成菲律賓20人死亡 、中國海南省4死95傷 、越南造成281人死亡、67人失蹤。5月8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氣溫驟降,出現罕見春季降雪。6月12日,印尼伊布火山發生噴發,火山灰柱達4000米,后又多次噴發。6月,希臘共發生森林火災超1200起,數量為去年同期的兩倍多。2024年國內發生的自然災害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貴州全省共發生森林火情221起2024年1月23日2時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2024年7月,湖南省郴州資興特大暴雨,造成50人遇難15人失蹤2024年1月,湖南湖北出現暴雪和特大凍雨地球向人類發出警告,給我們什么啟示?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人類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時過度開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過度開采煤礦煤礦坍塌造成事故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④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⑤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因)?一是適當的控制自己的牲畜頭數,盡量與牧場的承載力相適應;二是盡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頭數……一個牧場,牧民有兩種方案:你會選擇哪種方案?說說理由。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法治護航生態治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提出“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經驗總結。在2020年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立足我國國情,編纂一部切實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法典——生態環境法典,有助于整合完善現行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這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小伙在沙漠種樹,造出一片藍色的“海”!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曾被喻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在這里長大的李挺的父親李四旦,是庫布其老一輩的治沙人,受父親的影響,2014年大學畢業后李挺以一名測繪員的身份投入到庫布其治沙之中。李挺清楚地記得初入沙場的情景,“一整天走下來衣服都板結硬住了拿手一搓鹽粒就能掉下來”,當身邊的同事換了一批又一批,李挺在這里一干就是四年,在此期間,他完成了240多萬畝沙地的數據整理,為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要想在“死亡之海”讓苗木茁壯長大,難度可不小,李挺在完成測繪后任治沙技術主管帶領團隊不斷開發沙漠種地新方法,他們獨創了“微創水汽植樹法”:挖坑、澆水、植苗、覆土,四道工序合為一體,通過高壓水槍迅速沖出一個小洞,然后快速將樹苗插入,僅需10秒就能種下一棵樹,大大提高了植樹效率。他們升級了光伏立體治沙模式,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光伏板隨著太陽的移動而自動調整角度,從而最大化發電量,從遠處望去,一塊塊光伏板鱗次櫛比,猶如一片藍色的“光伏海”。現在,李挺和他的團隊不止治沙,還在探索向多元化產業延伸。其中,沙漠“戰斗雞”是當地一種富有創意的新型治沙方式,這些雞不僅能夠疏松土壤,提供天然肥料,還能捕食害蟲,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嘗試種植不同類型的植物,從最初的草籽和沙柳,到現在引進的四翅濱藜,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兩到三年后,他們計劃在現有植物上嫁接肉蓯蓉,肉蓯蓉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能為整個產業鏈帶來新的利用方式。思考:大漠平沙,種樹造“海”的成功,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什么啟示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①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0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習近平希望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首個全國生態日思考:我國為什么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3、為什么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余村的前世余村的今生思考:浙江安吉余村的前世今生,說明該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①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4.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②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4.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4.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熄燈一小時多乘公交車多種一棵樹就餐要光盤少用塑料袋及時關電腦暢所欲言:低碳、文明生活,從我做起!2023年8月1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2023年)》,這是我國首次以藍皮書形式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成果。根據藍皮書,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保護319萬平方公里,涵蓋我國全部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其中,陸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把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完整保護起來,實現了對重要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珍稀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的大規模、整體性保護,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資產和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④嚴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②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③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走、環保、低碳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P86④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4.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節能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努力學習環保知識,為建設美麗中國建言獻策;積極參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隨手關燈、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積極同各種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作斗爭。補充:5.為建設美麗中國,中學生應該如何做?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具體行動)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3. 不追求過度的時尚4. 拒絕使用珍貴動植物制品5. 使用節約型水具6. 拒絕過分包裝7. 支持可循環使用的產品8. 盡量購買本地產品9. 一水多用10. 隨手關閉水龍頭11. 節約糧食12. 雙面使用紙張13. 垃圾盡量分類入箱14.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15. 提倡步行,騎單車,盡量乘坐公共汽車16. 提倡使用布袋與紙袋,建議循環使用“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課堂小結共筑生命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什么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