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冷戰——歷史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知識提綱+鞏固提升(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冷戰——歷史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知識提綱+鞏固提升(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第16課 冷戰
【知識提綱】
1.含義: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2.背景:
(1)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軍事,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稱霸的欲望十分強烈,美國認為它的制度和觀念是最優越的,全世界都應該實行和它一樣的制度。
(2)二戰后,蘇聯的西部邊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蘇聯還在東歐國家建立起與蘇聯類似的社會主義制度,認為戰爭是資本主義壟斷和競爭的產物,美國是其潛在的防御對象。
3.原因:美、蘇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
4.過程
(1)序幕: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2)開始: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3)發展
①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重要步驟。
②1949年爆發了“柏林危機”。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③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形成: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標志著兩極格局形成。
結束: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5.特點
(1)是除直接交戰外的全面對抗;雙方的爭奪重點在歐洲;在全球冷戰下不排除局部地區非直接對抗的熱戰。
(2)①政治上:表現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力量的對立。②經濟上:表現為封鎖與反封鎖的斗爭。③軍事上:表現為兩大集團激烈對抗。④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斗爭。
6.影響
(1)積極影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客觀上兩強競爭促進了科技的發展。
(2)消極影響:兩大軍事集團對峙,使世界長期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下;雙方爭奪重點地區未見熱戰,但局部熱戰不可避免,(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造成一些國家領土的糾紛(德國分裂、朝鮮分裂);愈演愈烈的對抗造成國際局勢的緊張、動蕩,阻礙了全球化的發展。
【鞏固提升】
1.1946年3月,丘吉爾受邀到美國進行演講,他使用“鐵幕”一詞,來形容當時的蘇聯把西方國家與東歐隔絕開來的狀況,并把兩種意識形態在地域之間的對立歸咎于蘇聯。丘吉爾的主張得到了美國杜魯門政府的共鳴,于是美蘇之間的冷戰宣告開始。冷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二戰后世界進入和平與發展時期 B.美國認為它的制度和觀念是最優越的
C.美蘇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的對立 D.資本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不平衡
2.1947年3月,美國總統在演說中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此后。美蘇冷戰開始。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 )
A.羅斯福新政 B.杜魯門主義 C.馬歇爾計劃 D.新經濟政策
3.1946年,國際學生聯盟成立,號召全世界學生維護戰后和平。1948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學生組織,以該聯盟受蘇聯控制為由紛紛退出,轉而成立國際學生大會。此后,兩大國際學生組織相互指責與控訴。這反映了( )
A.軍事沖突出現于學生運動 B.冷戰思維擴展到學生組織
C.朝鮮戰爭加劇了兩極對抗 D.歐洲一體化影響世界格局
4.1948年,意大利舉行選舉,共產黨可望獲得51%的選票,對此,美國明確提出,凡投票贊成共產黨的國家均不能獲得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最終,意大利共產黨只獲得30%的選票,這反映出馬歇爾計劃( )
A.推進了冷戰政策的實施 B.導致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產主義的影響 D.阻礙了意大利經濟恢復
5.下圖為體現二戰后國際關系變化的漫畫,標題為《合不來》,圖中持磁鐵的左手上寫著“國家”,右手上寫著“利益”。它揭示了冷戰( )
A.發生的原因 B.序幕即將拉開 C.重心在歐洲 D.導致歐洲分裂
6.2022年2月24日,伴隨著連天的炮火聲,俄烏沖突爆發,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俄烏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烏克蘭想加入北約。以下關于北約說法正確的是( )
A.歐洲政治經濟集團,維護歐洲發展
B.世界最大的政治組織,維護世界和平
C.世界最大貿易組織,促進全球貿易發展
D.冷戰時期的產物,是美國控制下的軍事政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美蘇國家戰略的對位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美國為了稱霸世界,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蘇聯為了自己利益,采取針對的措施,美蘇進入40多年的冷戰,C項正確;二戰后世界進入美蘇對峙時期,排除A項;美國認為它的制度和觀念是最優越的是美國推行冷戰的原因,不包括蘇聯的原因,排除B項;資本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不平衡屬于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美蘇冷戰開始”和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出咨文,正式闡述美國對蘇聯政策及整個對外方針,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權”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后來被稱之為“杜魯門主義”,B項正確;羅斯福新政發生在1933年,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排除A項;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對西歐經濟的援助,是美蘇冷戰,美國經濟上的表現,排除C項;新經濟政策是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冷戰政策。根據所學可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題干現象反映了冷戰思維擴展到學生組織,B正確;題干未涉及軍事沖突,排除A:朝鮮戰爭開始于1950年,排除C:歐洲一體化進程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且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D。故選B。
4.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馬歇爾計劃成功阻止了意大利共產黨當選執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開始推行冷戰政策。1947年3月,杜魯門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以杜魯門主義為起點,美國在經濟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故A項正確;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排除B項;冷戰政策只能遏制共產主義,而非消除了共產主義的影響,排除C項;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各國渡過了戰后難關,使其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從而鞏固了西歐各國資產階級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冷戰發生的原因。觀察漫畫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這兩個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級大國,在消滅了法西斯這個共同敵人之后,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兩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嚴重沖突,意識形態也尖銳對立,這導致了冷戰的發生。故選A。
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北約。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了西方集體防御體系,以求達到對抗蘇聯,稱霸世界的目的。它是美國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因此A、B、C項對北約的說法錯誤,D項對北約的說法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义马市| 郸城县| 绵竹市| 钦州市| 乌拉特后旗| 都匀市| 浠水县| 句容市| 安岳县| 岗巴县| 错那县| 永兴县| 桦南县| 扶风县| 寻乌县| 南投县| 武城县| 淮北市| 普定县| 乌兰浩特市| 甘孜| 华安县| 巫溪县| 天津市| 辉县市| 平谷区| 泰州市| 盐城市| 敖汉旗| 陵川县| 泰顺县| 大安市| 二连浩特市| 集贤县| 筠连县| 斗六市| 任丘市| 明水县| 汝南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