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重難點梳理目 錄CONTENTS01知識網絡構建02核心知識歸納03考點強化訓練04核心素養突破01知識網絡構建文明精神家園美麗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個人中華民族精神核心中華文化中華傳統美德文化自信精髓堅定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基本國策發展挑戰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延續文化血脈凝聚價值追求第一課 守望精神家園必背知識點02核心知識歸納1.中華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2.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是:內涵豐富,博大精深3.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是: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4.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5.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6.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美德。7.中華文化的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魂魄:民族精神。必背知識點02核心知識歸納8.文化最深層的內核是價值觀。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必背知識點02核心知識歸納13.中國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4.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15.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16.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內涵: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1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02核心知識歸納易錯易混知識點1. 只有________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2. 文化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_________、_________,不存在最優秀的文化。(不能說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3. 無論是對待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要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 要批判地繼承(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對待外來文化 要批判地吸收(≠全盤吸收或盲目排外),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_______,我們要堅定________(≠文化自大)。中華文明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靈魂/根文化自信02核心知識歸納易錯易混知識點5.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時代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聯系:中國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6. 中華民族精神具有________的品格,在_____的歷史時期有著_____的表現。(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時它具有永恒的價值,任何時代都不過時。)7.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__________。(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_________,改革開放是_________。)8.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___________(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價值觀。愛國主義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不同不同集中體現興國之魂強國之路當代中國人正視發展挑戰共筑生命家園第二課 建設美麗中國必背知識點02核心知識歸納1.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2.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3.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4.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5.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6.建設生態文明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必背知識點02核心知識歸納7.一個生態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條道路: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一個戰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8.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9.三大國策: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0.四種方式: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11.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12.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02核心知識歸納易錯易混知識點1. 實行__________,是從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是解決我國當前人口問題的_____________。2. 計劃生育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于國情的人口政策調整,不違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不能說我國不再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唯一正確選擇不會根本改變全面三孩政策02核心知識歸納易錯易混知識點3. 全面三孩政策是為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作出的政策調整,是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_______和__________。4. 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歸根到底都是________的問題。5. 存在的問題是指______、_______。我國人口增長趨于緩慢,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等不是問題。完善補充發展困難劣勢02核心知識歸納易錯易混知識點4. 保護和改善環境______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環境保護好了,就能增加經濟競爭力和投資吸引力。(拓展:要把生態保護擺在突出的位置。)5. 如果金山銀山要以失去綠水青山為代價,那么_____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不能以犧牲人民生活水平為代價,換取綠水青山。(拓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駁斥了兩種極端的機械發展思維,一種是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致力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思維,另一種是以舍棄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思維。)就是寧要02核心知識歸納易錯易混知識點6. __________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7.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堅持_________的基本國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______________社會;面對資源緊缺的形勢,堅持__________的基本國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____________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環境友好型節約資源資源節約型1. (2024佛山模擬)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主標識以“龘”字為主視覺符號。據《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音同“沓(dá)”。從上古圖騰到吉祥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這反映了( D )A. 圖騰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B. 傳統文化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C. 中華文化海納百川,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D.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D03考點強化訓練03考點強化訓練2. (2023煙臺)某企業設立“行孝獎”,員工春節回家請父母飯、給父母買禮物等可以報銷,這一做法已堅持10年。該企業的做法( B )①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和弘揚②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③是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表現④有利于增強員工幸福感和企業向心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03考點強化訓練3. (2023蘭州)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下列名言警句與其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對應一致的是( B )A.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諧B. “仁者愛人”——友善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業D. “言必信,行必果”——公正B03考點強化訓練4.(跨學科·語文)“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黑水人家, 路旁鋼廠嘈雜, 斷腸人是大家。”這是流傳在某地老百姓中的“詩歌”——《說污染》。以下不屬于該“詩歌”反映的環境問題是( )A. 水污染 B. 噪聲污染C. 全球氣候變暖 D. 自然植被遭到破壞C03考點強化訓練5.(2024佛山模擬)2024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老年人群,研究發展銀發經濟。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 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這體現了( )A. 發展銀發經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B. 人口素質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C.總人口增速趨緩成為我國人口狀況新的特點D. 國務院當前的首要工作是探索發展銀發經濟A03考點強化訓練A6.(2023岳陽)請你為以下這組“岳陽成就”選擇一個最恰當的標題( )成就一:城陵磯港邁入“百萬標箱樞紐大港”行列,自貿片區獲批全省首個雙碳(碳達峰、碳中和)服務平臺。成就二:推進綠色發展示范經驗全國推介,臨湘市河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A. 充分發揮岳陽區位優勢,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B. 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助力現代化新岳陽建設C. 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助推岳陽經濟高質量發展D. 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岳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03考點強化訓練7.(2023福建)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右圖體現的是( )A. 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B. 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C.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D. 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C03考點強化訓練B8.(素養題·道德修養)下列倡導的行動實踐與表格中公益廣告主題相一致的排是公益廣告 倡導的行動實踐不要讓眼淚成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帶走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垃圾分類,綠色出行①文明旅游 ②保護水資源 ③環保低碳生活 ④禁止買賣野生動物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素養呈現 國家認同素養解讀國家認同素養主要包括: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04核心素養突破以中華文化為例,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04核心素養突破素養鏈接一04核心素養突破資料卡 資料一 2024年1月3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3年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狀況:2023年廣東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高位改善,美麗中國廣東實踐邁出堅實步伐。在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廣東大氣PM2.5濃度較“十三五”同期進一步下降32%,在全國排名第四;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1.9%,劣Ⅴ類斷面全面清零。資料二 2024年1月23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2023年廣東經濟運行簡況:總的來看,2023年廣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切實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責任,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環境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得益于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04核心素養突破(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述廣東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原因。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貫徹新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04核心素養突破(2)看完上面的資料卡片,有同學認為:“2024年,廣東省應該先集中精力抓好經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可以緩一緩,甚至可以為抓經濟犧牲一下環境”。請你對該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①該觀點是錯誤的。(1分)②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和艱巨繁重的任務,2024年廣東省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③廣東省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共進,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辨析三步法04核心素養突破(素養題·責任意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浩蕩東流的長江,跨越峻嶺險灘,吞吐千流百川,孕育了輝煌璀璨的中華文明,涵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材料一:多少人曾愛慕她年輕時的容顏,然而有一天,人們突然發現,她“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由于多年來的無序利用和過度開發,長江母親不堪重負,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四大家魚”繁殖數量已不足20世紀60年代的10%,有些魚類瀕臨滅絕……在長江流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論壇上,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救魚,也是‘救人’!”素養鏈接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環境面臨的危機(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救魚,也是‘救人’!”這句話的理解。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④人類可以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材料二:為拯救病重的“母親河”,人們開始遍尋“藥方”。生態環境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實施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生物拯救行動計劃;持續深化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活動,加強相關部門執法協作,提升跨部門、跨地區執法能力;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和協助巡護隊伍建設,提升漁政執法監管能力;建立健全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的長效機制,常態化組織開展暗訪檢查。(2)結合材料二,談談青少年能為長江禁漁做些什么。(6分)①主動拒食長江野生魚,堅決不購買、不接受饋贈。②爭當“禁漁”宣傳員,積極向親人、朋友、同學等宣傳長江禁捕政策。③發現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有非法捕撈行為時,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積極協助執法部門進行查處。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