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1.4 測量平均速度【三大題型】【人教版2024】【題型1 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器材與步驟】 2【題型2 測量平均速度的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 4【題型3 實驗探究】 6知識點1:測量平均速度1.如果測出了物體運動的距離s和通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t,就可以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的計算:要點詮釋:1.生活中變速運動比較常見,我們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表示運動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路程內)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的測量】1.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停表、刻度尺、金屬片、木塊。2.實驗原理:3.實驗過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測量小車要通過的路程S;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根據公式:算出平均速度。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點,再次測量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小車從斜面的頂端滑下,撞到金屬片的時間。然后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時的平均速度。4.表格: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要點詮釋:1.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斜度,這樣小車加速下滑的速度較慢方便計時。2.小車從斜面滑下時,一定要做直線運動,否則測量的路程比實際路程要小,影響實驗結果。【題型1 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器材與步驟】【例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無風的天氣,小虹和同學一起用機械停表和刻度尺測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們讓乒乓球從三樓由靜止豎直落到地面。對于實驗有關的操作和分析,正確的是( )A.該實驗很簡單,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選擇量程為1米的刻度尺來測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觀察停表是否調零D.所測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時刻的快慢【答案】C【解析】A.乒乓球從三樓由靜止豎直下落,快達到地面時,速度較大,動能較大,如果落到人的頭上,可能對人造成傷害,故A錯誤;B.一層樓高約為3m,乒乓球從三樓落下,高度約6m,選擇量程為1米的刻度尺來測量高度,刻度尺的量程過小,故B錯誤;C.使用停表前,要先觀察停表是否調零,如果不調零,測量的時間不準確,誤差較大,故C正確;D.測量的平均速度表示乒乓球從三樓到地面這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故D錯誤。故選C。【變式1-1】如圖所示的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實驗,若路程s 上的平均速度為v ,路程s 上的平均速度為v ,路程s 上平均速度為v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大B.可以用 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C. v 、v 、v 的大小關系滿足D.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答案】C【解析】斜面坡度越小,小車運動速度越小,運動時間越長,則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故 A 錯誤;平均速度是總路程與總時間之比,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B 錯誤;由于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做加速運動,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 > 故 C 正確;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時速度越來越大,因此是變速直線運動,故D 錯誤。故選C。【變式1-2】(2022·北京大興·八年級期末)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斜面AB之間的長度,用停表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的時間。關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車還未到達A處時就開始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大B.小車還未到達B處時就停止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小C.增大AB間的距離,將使測量的誤差增大D.適當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有利于減小測量誤差【答案】D【解析】A.小車還未到達A處時就開始計時,測量的時間會偏大,由可知,測量的速度偏小,故A錯誤;B.小車還未到達B處時就停止計時,測量的時間會偏小,由可知,測量的速度偏大,故B錯誤;C.增大AB間的距離,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長一些,可以減小誤差,故C錯誤;D.適當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小車運動慢一些,所測時間更加準確,減小測量的誤差,故D正確。故選D。【變式1-3】小軍同學用以下四種方法測定小球沿桌面滾動時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認為最好的是〔〕A.先選定一段較長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B.先選定一段較短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C.先選定一段較長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D.先選定一段較短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答案】A【解析】測平均速度,肯定范圍越大越好,桌面的范圍不是很大,所以盡量取兩端,取較長時間可能會有誤差,可能超過臺子上運動的時間,另一方面,時間終止時小球在運動中,不能精確定出小球瞬間所在位置,又會帶來較大的誤差,所以A較好,一到所選路程終點就按秒表,應該還是比較精確的,屢次測量,再取平均值,因為按秒表的動作反響也有誤差.【題型2 測量平均速度的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例2】(2023·眉山)如圖所示,小明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A點靜止下滑,經過B點到達C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過A、B、C三點對應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段距離為;B. 段平均速度為;C. 小車從點到點做勻速直線運動;D. 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出段平均速度將偏大【答案】D。【解析】A.刻度尺1dm均分10格,則分度值為0.1dm=1cm,段距離為故A錯誤;B.段平均速度為,故B錯誤;C.小車從點到點做加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D.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得的時間偏短,由得,測出段平均速度將偏大,故D正確。故選D。【變式2-1】(2023·廣元)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___________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①. 加速;②. 50.0;③. 偏大。【解析】(1)[1]由圖可知AB段的路程為sAB=10.00dm-6.00cm=4.00dm=40.0cmAB段的時間為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為BC段的路程為sBC=6.00dm-1.00dm=5.00dm=50.0cm【變式2-2】(2022貴州畢節中考,27,★☆☆)小明用玩具汽車測量平均速度,讓汽車在斜面上沿直線下滑,位置傳感器每隔0.2 s記錄一次汽車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汽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 cm,BD段的平均速度為 m/s,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 。 【答案】2.12 0.1 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詳解】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則該汽車在AC段運動的路程sAC=2.12 cm;由圖可知,該汽車在BD段運動的路程sBD=4.50 cm-0.50 cm=4.00 cm,汽車通過BD段所用的時間tBD=2×0.2 s=0.4 s;BD段的平均速度vBD==10.00 cm/s=0.1 m/s;由圖可知,該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所以該汽車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變式2-3】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先用時10 s 通過40 m 的路程,再以2 m/s的速度運動6 s,則該物體在前10 s內的平均速度為 ,在這16 s內的平均速度為 。 【答案】4 m/s 3.25 m/s【解析】該物體在前10 s內的平均速度v1==4 m/s,后6 s通過的路程s2=v2t2=2 m/s×6 s=12 m,則在這16 s內的平均速度v==3.25 m/s。【題型3 實驗探究】【例3】(2022山西運城期中)小明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使小車從A點由靜止下滑,如圖所示。他撰寫的實驗報告如下,請你將其報告補充完整。【實驗目的】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 。 【實驗器材】小車、 、 、斜面、金屬擋板、長方體木塊。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補全表格中①和②處的內容:① ;② 。 測量的物理量 路程s/cm ① 平均速度v/(cm·s-1)AC段 80 5.0 16AB段 30 3.0BC段 50 ②【實驗分析】(1)小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應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坡度。 (3)若小車被釋放前就已開始計時,測得的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實值 。 【答案】【實驗原理】v=【實驗器材】刻度尺 停表【實驗數據】①時間t/s ②25【實驗分析】(1)變速 (2)減小 (3)小【解析】 【實驗原理】“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是v=;【實驗器材】由實驗原理可知需要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因此需要的器材還有刻度尺和停表;【實驗數據】實驗數據還需要記錄時間,即表格中①處是“時間t/s”;由實驗數據可知BC段所用的時間為tBC=tAC-tAB=5.0 s-3.0 s=2.0 s,則BC段的平均速度為vBC==25 cm/s,即②處是“25”;【實驗分析】(1)由表格中的數據可計算出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10 cm/s,vAB【變式3-1】宏圖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1)實驗中,一定會用到的兩種測量工具是 和 。 (2)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部分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完善以下實驗記錄表格。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AB= cm tAB=2.2 s vAB=22.73 cm/ssBC= cm tBC= s vBC= cm/s sAC=90.0 cm tAC=3 s vAC=30.0 cm/s(3)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小車在斜面上做 運動。 (4)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其他測量均正確),這樣測得BC段的平均速度vBC會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小”),理由是 。 【答案】(1)刻度尺 停表 (2)50.0 40.0 0.8 50.0 (3)變速直線 (4)見解析【解析】 (1)根據v=可知,做“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時,需要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所以需要刻度尺和停表。(2)由圖可知,小車的車頭從A點運動到B點的路程sAB=90.0 cm-40.0 cm=50.0 cm;小車的車頭從B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sBC=40.0 cm,tBC=tAC-tAB=3 s-2.2 s=0.8 s,則BC段的平均速度 vBC==50.0 cm/s。(3)由(2)可知,vBC>vAB,故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直線運動。(4)tBC=tAC-tAB,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所測tAB偏大,在tAC測量正確的條件下,tBC偏小;根據公式v=可知,這樣測得的vBC會比真實值大。【變式3-2】(2021·河南·中牟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八年級期中)步行不僅是一種簡易的健身運動,而且還能方便地對一些長度進行估測。(1)人正常步行時,步距變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為身體上的一把“尺子”。為了使這把“尺子”更可靠,譬如用皮卷尺測出_______(選填“走曲線”或“沿直線”)步行_______(選填序號“①一步的距離”或“②10步或多步的距離,除以步數”),測出的步距誤差較小。(2)小冰測出自己的步距為0.6m,她從教學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則教學樓的長度是多少?_______,如果這個過程用時35s,則她的步行速度是多少_______?(3)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從家到學校用時10min,則小冰的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答案】 沿直線 ② 42m 1.2m/s 720m【解析】(1)[1][2]如果走曲線,則不易用皮卷尺測出通過的距離;如果只測量一步的距離作為步距,則誤差較大,為減小測出的步距誤差,可測量出走多步的距離,再除以步數。故為了使這把“尺子”更可靠,用皮卷尺測出沿直線步行10步或多步的距離,除以步數,測出的步距誤差較小。(2)[3]小冰測出自己的步距為0.6m,她從教學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則教學樓的長度是[4]如果這個過程用時35s,則她的步行速度是(3)[5]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從家到學校用10min,根據速度公式,則小冰的家到學校的路程是【變式3-3】(2023·宜賓節選)頻閃拍攝是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之一。某科創小組用頻閃拍攝的方法來“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他們用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攝了小車在斜面上下滑的頻閃照片。請根據照片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中刻度尺是測量________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2)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________cm,從A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________s,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cm/s;(3)根據照片信息可判斷小車做________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答案】①. 長度;②. 1.0;③. 40.0;④. 1;⑤. 40.0;⑥. 變速。【解析】(1)[1][2] 本實驗中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工具,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0cm。(2)[3]由圖可知,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為sAC=80.0cm-40.0cm=40.0cm[4]因為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所以A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為1s。[5]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3)[6]根據照片信息,在相同時間內,小車滑行的路程越來越大,所以速度越來越大,所以小車做加速直線運動。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1.4 測量平均速度【三大題型】【人教版2024】【題型1 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器材與步驟】 2【題型2 測量平均速度的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 4【題型3 實驗探究】 6知識點1:測量平均速度1.如果測出了物體運動的距離s和通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t,就可以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的計算:要點詮釋:1.生活中變速運動比較常見,我們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表示運動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路程內)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的測量】1.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停表、刻度尺、金屬片、木塊。2.實驗原理:3.實驗過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測量小車要通過的路程S;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根據公式:算出平均速度。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點,再次測量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小車從斜面的頂端滑下,撞到金屬片的時間。然后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時的平均速度。4.表格: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要點詮釋:1.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斜度,這樣小車加速下滑的速度較慢方便計時。2.小車從斜面滑下時,一定要做直線運動,否則測量的路程比實際路程要小,影響實驗結果。【題型1 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器材與步驟】【例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無風的天氣,小虹和同學一起用機械停表和刻度尺測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們讓乒乓球從三樓由靜止豎直落到地面。對于實驗有關的操作和分析,正確的是( )A.該實驗很簡單,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選擇量程為1米的刻度尺來測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觀察停表是否調零D.所測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時刻的快慢【變式1-1】如圖所示的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實驗,若路程s 上的平均速度為v ,路程s 上的平均速度為v ,路程s 上平均速度為v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大B.可以用 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C. v 、v 、v 的大小關系滿足D.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變式1-2】(2022·北京大興·八年級期末)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斜面AB之間的長度,用停表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的時間。關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車還未到達A處時就開始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大B.小車還未到達B處時就停止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小C.增大AB間的距離,將使測量的誤差增大D.適當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有利于減小測量誤差【變式1-3】小軍同學用以下四種方法測定小球沿桌面滾動時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認為最好的是〔〕A.先選定一段較長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B.先選定一段較短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C.先選定一段較長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D.先選定一段較短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題型2 測量平均速度的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例2】(2023·眉山)如圖所示,小明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A點靜止下滑,經過B點到達C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過A、B、C三點對應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段距離為;B. 段平均速度為;C. 小車從點到點做勻速直線運動;D. 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出段平均速度將偏大【變式2-1】(2023·廣元)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___________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變式2-2】(2022貴州畢節中考,27,★☆☆)小明用玩具汽車測量平均速度,讓汽車在斜面上沿直線下滑,位置傳感器每隔0.2 s記錄一次汽車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汽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 cm,BD段的平均速度為 m/s,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 。 【變式2-3】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先用時10 s 通過40 m 的路程,再以2 m/s的速度運動6 s,則該物體在前10 s內的平均速度為 ,在這16 s內的平均速度為 。 【題型3 實驗探究】【例3】(2022山西運城期中)小明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使小車從A點由靜止下滑,如圖所示。他撰寫的實驗報告如下,請你將其報告補充完整。【實驗目的】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 。 【實驗器材】小車、 、 、斜面、金屬擋板、長方體木塊。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補全表格中①和②處的內容:① ;② 。 測量的物理量 路程s/cm ① 平均速度v/(cm·s-1)AC段 80 5.0 16AB段 30 3.0BC段 50 ②【實驗分析】(1)小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應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坡度。 (3)若小車被釋放前就已開始計時,測得的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實值 。 【變式3-1】宏圖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1)實驗中,一定會用到的兩種測量工具是 和 。 (2)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部分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請完善以下實驗記錄表格。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AB= cm tAB=2.2 s vAB=22.73 cm/ssBC= cm tBC= s vBC= cm/s sAC=90.0 cm tAC=3 s vAC=30.0 cm/s(3)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小車在斜面上做 運動。 (4)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其他測量均正確),這樣測得BC段的平均速度vBC會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小”),理由是 。 【變式3-2】(2021·河南·中牟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八年級期中)步行不僅是一種簡易的健身運動,而且還能方便地對一些長度進行估測。(1)人正常步行時,步距變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為身體上的一把“尺子”。為了使這把“尺子”更可靠,譬如用皮卷尺測出_______(選填“走曲線”或“沿直線”)步行_______(選填序號“①一步的距離”或“②10步或多步的距離,除以步數”),測出的步距誤差較小。(2)小冰測出自己的步距為0.6m,她從教學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70步,則教學樓的長度是多少?_______,如果這個過程用時35s,則她的步行速度是多少_______?(3)小冰按照上述的速度,從家到學校用時10min,則小冰的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變式3-3】(2023·宜賓節選)頻閃拍攝是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之一。某科創小組用頻閃拍攝的方法來“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他們用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攝了小車在斜面上下滑的頻閃照片。請根據照片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中刻度尺是測量________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2)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________cm,從A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________s,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cm/s;(3)根據照片信息可判斷小車做________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4 測量平均速度【三大題型】(舉一反三)(人教版2024)(學生版)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舉一反三.docx 專題1.4 測量平均速度【三大題型】(舉一反三)(人教版2024)(教師版)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舉一反三.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