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導學案知道全民族堅持抗戰、中共七大、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實重要的事件、人物、現象等,知道中國十四年抗戰的過程,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圖文史料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偉大意義,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近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認識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結合現實,剖析歷史、正視歷史,樹立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歷史意義。教學難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歷史意義。2022課標內容: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 通過史事,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1.全民族堅持抗戰日本改變策略:對國民黨政府進行 ,輔之以軍事打擊;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國民政府抗戰: 公開叛國投敵,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國民黨頑固派制造震驚中外的“ ”。中共抗日斗爭: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了 運動,打破日偽軍的封鎖。中國全民抗戰:棗宜會戰中 上將壯烈殉國;八路軍副參謀長 將軍血灑疆場;青年學生、廣大婦女、工廠工人、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文藝界等以各種形式支持抗戰。2.中共七大項目 內容時間、地點 1945年4月、延安內容 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那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 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確立 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意義 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3.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戰略反攻:美國先后向日本投下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并出兵中國東北,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2)日本投降: 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 (3)抗戰結果: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回到祖國懷抱。 4.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1)勝利原因:①根本原因: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②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 作用,是決定因素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與幫助勝利的偉大意義:①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___________的民族解放戰爭。②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③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問題探究1: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內在聯系問題探究2:抗戰精神內涵問題探究3: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日本侵華戰爭(1931-1945)主要戰役愛國將領戰爭結果 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 清政府腐敗無能 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對中國的影響 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相同點1.如圖兩幅漫畫創作的背景應該是( ) 《擱淺》 《一只腳踏入中國,另一只腳陷入太平洋,難以自拔》A.北伐的勝利進軍 B.九一八事變的爆發C.全民族抗戰的高漲 D.國民黨挑起內戰2.數據變化可以反映某段時期的歷史。對下圖解讀正確的是( )A.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B.人民群眾踴躍支援解放戰爭C.工農革命運動支持北伐戰爭 D.敵后抗日根據地力量的發展3.我們的大會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開會的:中國人民在其對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堅決的英勇的不屈不撓的,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和自我犧牲之后,出現了這樣的新局面——中國人民配合同盟國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時機,已經迫近了。下列屬于我們的大會內容的是( )A.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B.毛主席作《論聯合政府》報告C.確定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 D.國共雙方簽訂《會談紀要》4.“(1945年的)這次大會是關系全中國4.5億人民命運的一次大會……我們應當用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反對另外一種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運。”這次大會( )A.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B.是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為人民指明了抗戰后的奮斗方向 D.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5.下圖是中華民國三十四年8月的一個重大新聞報道。該新聞所反映的史實的重大意義是( ) A.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B.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C.國共十年內戰基本停止D.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6.在這場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抗擊和牽制了日本2/3以上的地面部隊和相當部分的海軍、空軍力量。這表明中國的抗戰(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B.離不開其他國家和人民的積極配合和支持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D.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7.某同學在做某試卷“學以致用”一題時,為自己的歷史小論文列了如下要點大綱。你認為最適合該大綱的論文題目是( )領導東北抗日聯軍…… 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領導百團大戰…… 發動大生產運動…… 召開中共七大……A.敵后抗日根據場地始終是抗日前線 B.國共合作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保證C.民族團結是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 D.中國共產黨是團結抗日的中流砥柱8.波瀾壯闊的中共黨史,是一部建立豐功偉績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培育新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在革命年代,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等。這一系列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絢麗瑰寶。請回答:【紅船精神】(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大會選舉的中央局書記是誰?大會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井岡山精神】(2)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和其他革命根據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開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長征精神】(3)長征途中哪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抗戰精神】(4)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請寫出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的會議名稱。【培根鑄魂】(5)結合實際,談談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傳承中國革命精神?9.近代以來,日本多次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意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成為具有侵略性的強國,日本對中國始終包藏著侵吞領土的禍心。19世紀末,作為“中國之巨禍”的那場戰爭……在某種意義上也決定了此后半個世紀中日兩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材料二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曲)材料三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為只要給中國有力的“一擊”,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使中國屈服。可是他們的算盤完全打錯了,結果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深深陷入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潭中無法自拔。——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四 近代以來,由于我們一盤散沙,我們的民族總是在斗爭中遭到失敗。抗日戰爭……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抵抗力量,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習近平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講話全文》(1)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之巨禍”的那場戰爭的名稱?這場戰爭對中國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30年代能體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侵華事件有哪些?(舉兩例)(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眾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具體表現。分析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4)根據材料四回答,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中華民族的復興有何重大意義?反思:抗戰勝利的啟示參考答案:問題探究1: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反抗法西斯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問題探究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問題探究3: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日本侵華戰爭(1931-1945)主要戰役 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 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愛國將領 鄧世昌、丁汝昌 李宗仁、彭德懷戰爭結果 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 清政府腐敗無能 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對中國的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相同點 都是日本為了解決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而發動的對外戰爭;都是以征服為最終目的;都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都進行了殘酷的經濟掠奪;戰爭的基本形勢都是敵強我弱1.C2.D3.B4.C5.D6.D7.D8.(1)中央局書記:陳獨秀。任務: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2)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會議:遵義會議。(4)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會議:中共七大。(5)如何傳承:樹立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愛國主義情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學習英雄人物勇于探索、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志為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等等。9.(1)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2)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東北,威脅華北;七七事變(舉兩例)。(3)政治上: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答出具體戰役也可)。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4)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反思:團結就是力量;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