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高考物理總復習課件第六章 碰撞與動量守恒實驗六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一、基本原理與操作圖 S6-11.測質量:用天平測出兩小球的質量,并選定質量大的小球為入射小球.2.安裝:按照圖 S6-1 所示安裝實驗裝置.調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________.水平3.鋪紙:白紙在下,復寫紙在上且在適當位置鋪放好.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 O.4.放球找點: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讓入射小球從斜槽上某固定高度處自由滾下,重復 10 次.用圓規畫盡量小的圓把所有的小球落點圈在里面.圓心 P 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點: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讓入射小球從斜槽________自由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重復實驗 10 次.用步驟 4的方法,標出碰后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M 和被撞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N.如圖 S6-2 所示.同一高度圖 S6-26.驗證:連接 ON,測量線段 OP、OM、ON 的長度.將測量數據填入表中,最后代入 m1·OP=m1·____+m2·____,看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是否成立.OMON二、實驗注意事項1.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大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須從斜槽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3.選質量較____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且兩球半徑 r1=r2.4.實驗過程中實驗桌、斜槽、記錄的白紙的位置要始終保持不變.考點 基本實驗操作與實驗數據的考查【典題 1】小羽同學用圖 S6-3 甲所示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水平地面依次鋪有復寫紙和白紙).甲乙圖 S6-3實驗時,先讓入射球 A,多次從斜軌上 C 位置靜止釋放.然后,把被碰小球 B 靜置于軌道的末端,再將入射小球 A 從斜軌上 C 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 B 相撞,多次重復此步驟,用最小圓圈法分別找到小球的平均落點 M、P、N,圖中 O 點為小球拋出點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1)關于此碰撞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多選).A.復寫紙和白紙依次鋪好后,實驗過程白紙的位置不能再移動B.需要測量球 A 或球 B 的直徑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質量必須相等,且大小相同D.需要測量球 A 和球 B 的質量 mA 和 mB(2)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有同學提出斜槽傾斜部分的軌道應盡量光滑,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并再提出一種減少實驗誤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圖乙所示,測量出平均水平位移 OM、OP、ON 的長度x1、x2、x3,若兩球相碰前后的總動量守恒,碰撞屬于彈性碰撞,則其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復寫紙和白紙依次鋪好后,實驗過程白紙的位置不能再移動,A 正確.該實驗中兩球從同一點拋出,則不需要測量 A球或 B 球的直徑,B 錯誤.為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彈,入射球的質量要大于被碰球的質量,為保證兩球正碰,則兩球大小要相同,C錯誤.實驗要驗證的關系是 mAv0=mAv1+mBv2,兩球碰后均做平拋運動,落地時間相同,則水平位移與速度成正比,則要驗證的關系式是 mAOP=mAOM+mBON,則實驗中需要測量 A 球和 B 球的質量 mA 和 mB,D 正確.(2)該說法不對.斜槽傾斜部分沒必要必須光滑,只要小球 A 每次從同一位置釋放,到達底端時速度相同即可.為減小實驗誤差,斜槽末端必須調成水平;多次實驗取小球落地的平均落地點,選擇質量較大且半徑較小的小球做實驗等.(3)由(1)的分析可知,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則需要驗證表達式 mAx2=mAx1+mBx3若為彈性碰撞,則碰撞前后系統動能相同,則有聯立兩式可得 x2+x1=x3.答案:(1)AD(2)不對.斜槽末端必須調成水平;多次實驗取小球落地的平均落地點;選擇質量較大且半徑較小的小球做實驗等(任選一種即可) (3)x2+x1=x3【遷移拓展】(2023 年湖南長沙月考)某同學用如圖 S6-4 甲所示“碰撞實驗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發生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設兩個小球為彈性材料,發生彈性碰撞)甲乙圖 S6-4先用天平測出彈性小球 1、2 的質量分別為 m1、m2,然后完成下列實驗步驟:步驟 1:不放小球 2,讓小球 1 從斜槽上 A 點由靜止滾下,并落在地面上,記錄落點位置.步驟 2:把小球 2 放在斜槽末端邊緣位置 B,讓小球 1 從 A 點由靜止滾下,小球 1 和小球 2 發生碰撞后落在地面上,記錄兩個落點位置.步驟 3: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位置 M、P、N 離 O點的距離,得到線段 OM、OP、ON 的長度分別為 x1、x2、x3.(1)對于上述實驗操作,小球 1 質量應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小球 2 的質量.(2)當所測物理量滿足表達式_____________(用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時,即說明兩球碰撞遵守動量守恒定律.(3)完成上述實驗后,某實驗小組對圖甲裝置進行了改造,如圖乙所示.在水平槽末端與水平地面間放置一個斜面,斜面的頂點與水平槽等高且無縫連接.使用同樣的小球,小球 1 仍從斜槽上 A點由靜止滾下,重復實驗步驟 1 和 2 的操作,得到斜面上三個落點 M′、P′、N′.用刻度尺測量斜面頂點到 M′、P′、N′三點的距離分別為 L1,L2,L3.則驗證兩球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若 L1=16 cm,L2=36 cm,則 L3=__________cm.解析:(1)為了保證小球 1 與小球 2 碰撞后不被反彈,小球 1的質量應大于小球 2 的質量.答案:(1)大于(2)m1x2=m1x1+m2x3實驗目的的創新1.利用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計算彈丸的發射速度2.減小實驗誤差的措施,體現了物理知識和物理實驗的實用性、創新性和綜合性(續表)實驗器材的創新1.利用鋁質導軌研究完全非彈性碰撞2.利用閃光照相機記錄立方體滑塊碰撞前后的運動規律,從而確定滑塊碰撞前后的速度(續表)實驗過程的創新1.用壓縮彈簧的方式使兩滑塊獲得速度,可使兩滑塊的合動量為零2.利用v= 的方式獲得滑塊彈離時的速度3.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測定彈簧的彈性勢能考向 1 利用氣墊導軌【典題 2】(2022 年廣東廣州模擬)小劉同學利用氣墊導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 S6-5 所示.圖 S6-5(1)將滑塊 b 放置在氣墊導軌上,打開氣泵,待氣流穩定后,調節氣墊導軌,直至觀察到滑塊 b 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靜止,說明氣墊導軌已調至______________.(2)用天平測得滑塊 a、b 質量分別為 ma、mb.(3)在滑塊上安裝配套的粘扣,并按圖示方式放置兩滑塊.使滑塊 a 獲得向右的速度,滑塊 a 通過光電門 1 后與靜止的滑塊 b 碰撞粘在一起,并一起通過光電門 2,遮光條通過光電門 1、2 的時間分別為 t1、t2,則上述物理量間如果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__,則證明碰撞過程中兩滑塊的總動量守恒.(4)本實驗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測量遮光條的寬度.解析:(1)將滑塊 b 放置在氣墊導軌上,打開氣泵,待氣流穩定后,調節氣墊導軌,直至觀察到滑塊 b 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靜止,說明氣墊導軌已調至水平.ma ma+mb=t1 t2可知本實驗不需要測量遮光(4)由以上分析的結果條的寬度.答案:(1)水平 (3)(4)不需要ma ma+mb=t1 t2考向 2 利用拉力傳感器【典題 3】某同學用如圖 S6-6 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小球 A 底部豎直地粘住一片寬度為 d 的遮光條,用懸線懸掛在 O 點,光電門固定在 O 點正下方鐵架臺的托桿上,小球 B 放在豎直支撐桿上,桿下方懸掛一重錘,小球 A(包含遮光條)和 B 的質量用天平測出分別為 mA、mB.將小球 A 拉至一定角度后釋放,兩小球碰撞前瞬間,遮光條剛好通過光電門,碰后小球 B 做平拋運動而落地,小球 A 反彈右擺一定角度,計時器的兩次示數分別為t1、t2,測量 O 點到球心的距離為 L,小球 B 離地面的高度為 h,小球 B 平拋的水平位移為 x.圖 S6-6(1)關于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A.要使小球 A 和小球 B 發生對心碰撞B.小球 A 的質量要大于小球 B 的質量C.應使小球 A 由靜止釋放(2)某次測量實驗中,該同學測量數據如下:d=0.5 cm,L=0.5 m,h=0.45 m,x=0.30 m,t1=0.0025 s,t2=0.0050 s,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若小球 A(包含遮光條)與小球 B 的質量之比為mA∶mB=__________,則動量守恒定律得到驗證,根據數據可以得知小球 A 和小球 B 發生的碰撞是__________(填“彈性”或“非彈性”)碰撞.解析:(1)實驗時要使球 A 和球 B 發生對心碰撞,故 A 正確.碰撞后入射球反彈,則要求入射球的質量小于被碰球的質量,即球 A 的質量要小于球 B 的質量,故 B 錯誤.由于碰撞前后球 A 的速度由光電門測出,則球 A 釋放不一定從靜止開始,故 C 錯誤.答案:(1)A(2)1∶3彈性考向 3 測碰撞系數【典題 4】(2023 年廣西南寧二模)在“探究平拋運動規律”實驗中.甲乙圖 S6-7(1)小王同學利用如圖 S6-7 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都相同,并在圖乙的坐標紙上記錄了小球經過的 A、B、C 三點,已知坐標紙每小格的邊長 L=5 cm,該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g 取 10 m/s2,結果保留 2 位有效數字)(2)小李同學在研究平拋運動時發現,若小球下落相同高度,平拋初速度越大,水平射程也越大,他依據這一規律,用如圖S6-8所示裝置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將碰撞恢復系數的定義為 e=別是碰撞后兩小球的速度,該實驗小球碰撞恢復系數的表達式為e=_______________(用題目中字母 OP、OM、ON 表達),若測得e=__________,可以判定小球的碰撞為彈性碰撞.圖 S6-8(3)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楊同學對上述裝置進行了改造,如圖上原固定點由靜止滾下,重復開始的實驗,得到兩球落在圓弧上的平均位置為 M′、P′、N′.測得斜槽末端與 M′、P′、N′三點的連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α1、α2、α3,小球 a、b 的質量分別為m1、m2,則驗證兩球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圖 S6-9解析:(1)相鄰落點在水平方向的距離相等,則相鄰落點間的運動時間相同,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相鄰相等時間內位移差為定值Δx=gT2,則相鄰落點間的時間為 T(2)兩小球離開軌道末端做平拋運動的高度相同,從離開軌道末端到落地的時間(設為 t)相同,則 m1 小球在碰撞前的速度為 v10(3)測得斜槽末端與 M′的連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α1,由平拋答案:(1)1.5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