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高考物理總復習課件第九章 恒定電流實驗九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一、實驗原理與操作二、注意事項1.可選用舊電池:為了使電路的路端電壓變化明顯,電池的內阻宜大些,可選用已使用過一段時間的干電池.2.電流不要過大,讀數要快:干電池在大電流放電時,電動勢E 會明顯下降,內阻 r 會明顯增大.因此,實驗中不要將 I 調得過大,讀電表要快,每次讀完立即斷電.3.計算法求 E、r:要測出不少于 6 組 I、U 數據,且變化范圍要大些;用方程組求解時,在測出的 I、U 數據中,可使第 1 和第4 為一組,第 2 和第 5 為一組,第 3 和第 6 為一組,分別解出 E、r 值再求平均值.4.合理選擇標度:為使圖線分布空間大,如圖 S9-1 所示,縱坐標可以不從零開始,則圖線和橫軸的交點不再是短路電流,電圖 S9-1三、誤差分析1.偶然誤差.(1)由于讀數不準和電表線性不良引起誤差.(2)用圖像法求 E 和 r 時,由于作圖不準確造成誤差.(3)測量過程中通電時間過長或電流過大,都會引起 E、r 變化.2.系統誤差.由于電壓表和電流表內阻影響而導致的誤差.(1)如圖 S9-2 甲所示,在理論上 E=U+(IV+IA)r,其中電壓表示數 U 被認為是準確的電源兩端電壓.而實驗中忽略了通過電壓表的電流 IV 而形成誤差,而且電壓表示數越大,IV 越大,如圖乙所示.甲乙圖 S9-2結論:①當電壓表示數為零時,IV=0,IA=I短,短路電流測量值=真實值.②E測③因為 r測=E測I短,所以 r測成內電路的一部分,故實際測出的是電池和電壓表這一整體的等效內阻和電動勢(r測和 E測),如圖甲所示,因為電壓表和電池并聯,所以 r測小于電池內阻 r真.因為外電阻 R 斷開時,a、b 兩點間電壓Uab 等于電動勢 E測,此時電源與電壓表構成回路,所以 Uab即 E測④該電路適合測量電源內阻小的電源.(2)若采用如圖 S9-3 甲所示的電路,IA 為電源電流真實值,理論上有 E=U+UA+IAr,其中 UA 不可知,而造成誤差,而且電流表示數越大,UA 越大,當電流為零時,UA=0,電壓為準確值,等于 E,如圖乙所示.乙圖 S9-3甲結論:①E 為真實值.②I短測③因為 r測=EI短測,所以 r測>r真,r測為 r真和 RA 的串聯值,由于通常情況下電池的內阻較小,所以這時 r測的測量誤差非常大.④該電路適合測量電源內阻大的電源.考點 1 實驗原理與操作【典題 1】(2022 年廣東模擬)(1)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物體的直徑,讀出圖 S9-4 中讀數為________mm.圖 S9-4(2)在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有電壓表 V(量程為3 V,內阻約 3 kΩ).電流表 A(量程為 0.6 A,內阻約為 0.70 Ω).滑動變阻器 R(10 Ω2 A).為了更準確地測出電源電動勢和內阻設計了如圖 S9-5 所示的電路圖.圖 S9-5①在閉合開關之前為防止電表過載而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 放在______(填“a”或“b”)處.②在實驗中測得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得到如圖 S9-6 所示的U-I 圖線,由圖可得該電源電動勢 E=_____V,內阻 r=______Ω.圖 S9-6(3)某同學在設計電壓表改裝時,將一個內阻為 60 Ω,滿偏電流為 0.5 mA 的電流表表頭改成量程為 3 V 的電壓表,需要______(填“串”或“并”)聯一個阻值________Ω的電阻.解析:(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物體的直徑,讀數為 1.5 mm+0.01 mm×20.5=1.705 mm.(2)①在閉合開關之前為防止電表過載而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 P 放在 a 處.(3)某同學在設計電壓表改裝時,將一個內阻為 60 Ω,滿偏電流為 0.5 mA 的電流表表頭改成量程為 3 V 的電壓表,需要串聯一個電阻,根據 U=IG(RG+R),可得 R=5940 Ω,即串聯的電阻阻值 5940 Ω.答案:(1)1.705 (2)①a ②1.5 1.0 (3)串 5940考點 2 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典題 2】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具有如下器材:待測干電池 E 一節,電壓表 V,電流表 A,滑動變阻器R1(0~10 Ω),滑動變阻器 R2(0~200 Ω),開關 S,導線若干.(結果均保留 2 位小數)甲乙丙圖 S9-7(1)為方便實驗調節且能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_______(填“R1”或“R2”).(2)實驗所用電路如圖 S9-7 甲所示,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圖乙中完成實物連接圖,要求保證開關在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于正確的位置.(3)該同學由實驗數據得到圖丙中的圖像 b,根據圖像 b 求得電源電動勢 E=______V,內電阻 r=________Ω.(4)丙圖中 a 圖線是某電阻 R 的伏安特性曲線,則兩條圖線 a、b 的交點的橫、縱坐標分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同學將該電阻 R 與本實驗中的所用的電池連成一閉合電路,此時電阻 R 消耗的電功率是________W.(5)假如本實驗中所使用的電壓表的內阻很大(可視為理想電壓表),而電流表具有一定的內阻(不可忽略),則根據本實驗原理圖所測得的電源電動勢值將_________,內電阻值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1)R1 (2)如圖 D44 所示.圖 D44(3)1.450.85(4)將該電阻 R 與電源連成閉合電路時,通過電阻 R 的電流和它兩端的電壓 0.63 (5)不變 不變實驗方法 安阻法 伏阻法實驗電路安阻法和伏阻法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續表)(續表)考向 1 安阻法【典題 3】(2023 年廣東珠海三模)電學實驗中可將電源 E1 與電源 E2 及靈敏電流計 G 連成如圖 S9-8 甲所示電路,若靈敏電流計 G 的示數為 0,說明此時兩電源的電動勢相等.根據這一原理,某同學設計了如圖乙所示電路來測量某電源 C 的電動勢,其中 A為工作電源(內阻不計),B 為電動勢(為 E )恒定的標準電源,R1、R2 為電阻箱,R3 為滑動變阻器,G 為靈敏電流計,S1、S3 為單刀單擲開關,S2 為單刀雙擲開關,實驗過程如下:甲乙圖 S9-8①實驗開始之前,將 R1 和 R2 的阻值限定在 1000 Ω到 3000 Ω之間.②將 S2 置于“1”處,閉合開關 S1、S3,通過調節 R1、R2、R3,使靈敏電流計 G 的示數為 0,記錄此時的 R1 與 R2 的阻值,分別為 a、b.③將開關 S2 置于“2”處,保持通過 R1、R2 的電流不變,重復上述操作,使靈敏電流計 G 的示數為 0,記錄此時的 R1 與 R2的阻值,分別為 c、d.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回答問題.(1)實驗步驟①中,為保護靈敏電流計,開始時滑動變阻器觸頭應處在最________(填“左”或“右”)端.(2)在步驟③中,為保持實驗過程中流過 R1 與 R2 的電流不變,則 a+b________(填“>”“<”或“=”)c+d.(3)待測電源 C 的電動勢為_____________(用 a、b、c、d、E中必要的符號表示).(4)若工作電源 A 的內阻不可忽略,則待測電源 C 的電動勢測量值相比于上述方案結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解析:(1)由題圖乙所示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采用限流接法,為保護靈敏電流計,開始時滑動變阻器觸頭應處在最左端.(2)改用待測電源替換標準電源的位置,其前提條件是工作電源 A 所在電路電流 I 要保持不變,電源 A 的輸出電壓固定不變,采取的措施是使 R1 與 R2 的阻值之和為某一固定阻值,使 R1′和 R2′的阻值之和也為該固定阻值,即 a+b=c+d.考向 2 伏阻法【典題 4】某同學用圖 S9-9 所示電路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以及一個未知電阻 R1.(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實物圖連接.圖 S9-9(2)將 S2 接到 a,閉合 S1,撥動電阻箱旋鈕,使電阻箱阻值為11.0 Ω,此時電壓表讀數為 2.20 V.然后保持電阻箱示數不變,將S2 切換到 b,閉合 S1,電壓表讀數如圖S9-10甲所示,則其讀數為_________V,由此可算出電阻 R1 的阻值為________Ω(結果保留 3位有效數字).甲乙圖 S9-10(3)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該同學將 S2 切換到 a,閉合 S1,多次調節電阻箱,讀出多組電阻箱的示數 R 和對應的電壓表示數 U,動勢 E=________V,電源內阻 r=________Ω(結果保留 3 位有效數字).解析:(1)電源是兩節電池串聯,所以電壓表選 3 V 量程.(2)題圖甲電壓表量程是 3 V,精確度為 0.1 V,故其讀數為答案:(1)如圖 D45 所示.圖 D45(2)2.60 2.00 (3)2.86 1.29思路導引結合電路圖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表達式,對照圖像的縱橫坐標整理出縱坐標隨橫坐標變化的一次函數關系式,由直線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義計算電動勢和內阻.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