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課題2 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原子的構成PART 011.對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1808年,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一個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1897年,湯姆孫發現了電子;1904年,湯姆孫提出了原子的“棗糕模型”;1911年,盧瑟福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1913年,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模型;現在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云模型比玻爾模型又有很大的改進。2.原子的結構原子(不顯電性)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質子中子(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不帶電)(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核電荷數 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碳-12 6 6 6碳-13 6 7 6碳-14 6 8 6觀察下表,你能發現什么?1.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在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4.原子種類不同,核內質子數不同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氫原子)5.同一種原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帶電荷的電量相等且電性相反,故整個原子不顯電性。3.原子結構示意圖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最外層)弧線表示數字1也可以表示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層各電子層上的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下圖是1—18號原子結構示意圖,你能觀察找出什么規律嗎?氫(H)氦(He)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鈉(Na)鎂(Mg)鋁(Al)硅(Si)磷(P)硫(S)氯(Cl)氬(Ar)電子分層排布規律1.第一層最多排 個,第二層最多排 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 個,(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 個)。2.核外電子總是先排在離核較近的電子層,排滿第一層,再依次排第二層,第三層。28823.第一層2個電子為穩定結構;其他層作最外層,8個電子為穩定結構。原子種類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原子種類 最外層電子數 化學性質稀有氣體原子金屬原子非金屬原子=8(He為2)不易得失電子相對穩定一般<4易失電子形成穩定結構一般≥4易得電子形成穩定結構原子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1.下列有關原子構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是實心球體,不可以再分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核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D.原子不顯電性是因為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隨堂練習B2.如圖為某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原子的質子數為11B.該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中x=1C.該元素屬于活潑的非金屬元素D.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隨堂練習C相對原子質量PART 021個氫原子的質量為1.674×10-27kg1個碳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kg這么小的數字,書寫和運算都很不方便,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表示呢?原子雖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1.定義:以一個碳—12原子(原子核中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實際質量(1.993×10-26kg)的1/12作為基準,計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對質量,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近似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2.計算公式3.單位: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它的單位為“1”,一般省略不寫隨堂練習C1.已知某鐵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 g,其相對原子質量為56。銀(Ag)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銀(Ag)原子的質量為( )A. B. C. D.2.關于相對原子質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相對原子質量就是原子質量B.兩種原子的質量之比等于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C.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D.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質量隨堂練習B離子PART 031.定義:原子得到或失去核外電子形成的帶電荷的微觀粒子。2.離子的分類陽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例如:Na+ Mg2+鈉離子 鎂離子陰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例如: Cl- O2-氯離子 氧離子1.離子的概念2.觀察活動[實驗2-2]把裝滿氯氣的集氣瓶倒扣于加熱至熔化的金屬鈉上,你觀察到什么現象?目的:觀察鈉在氯氣中燃燒現象: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生成白煙結論:生成的白煙實際上是一種白色的固體小顆粒,它的化學名稱叫氯化鈉(NaCl),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食鹽的主要成分。+11失去1個電子+11Na+NaCl+17得到1個電子+17Cl-當點燃的鈉與氯氣相遇時,氯氣的分子(Cl2)分成單個的氯原子(Cl),與鈉原子(Na)發生了下述變化:氯化鈉(NaCl)相互作用氯化鈉的生成過程氯化鈉是由數目極多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相互結合而構成的物質。像氯化鈉這樣的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由此可見: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陰、陽離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如保持氯化鈉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3.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當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或1個單位的負電荷時,“1”省略不寫。如陽離子Na+、Mg2+、Al3+、等;陰離子Cl-、SO42-等。4.離子符號的意義每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2個鎂離子(鎂離子的個數)Mg2+2分 子 原 子 離 子不同點相同點 聯 系 5.原子、分子、離子及物質之間的關系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小;不斷運動;有間隔不帶電,在化學變化中可分不帶電,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帶電的微粒分子 原子 離子分解結合得失電子物質構成構 成構成1.下列對分子、原子、離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B.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構成的C.分子、原子等微粒都是真實存在的D.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隨堂練習D隨堂練習C2.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微粒結構示意圖,依照此示意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的全部是原子結構B.示意圖①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所以它是稀有氣體元素C.示意圖②的核電荷數x=12D.示意圖④若表示的是離子結構,則它的最外層電子數y=7隨堂練習B3.如圖所示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②③的結構相對較為穩定B.它們表示四種元素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D.②③都表示陽離子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