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熱愛寫作,學會觀察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可見,要寫好文章,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采桑子·指津】善于觀察生活,精心選擇素材 同一件事、同一個物體、同一種現象,有的人視而不見,那是沒留心;有的人只看見表面,那是觀而不察;有的人不僅看見了表面,還能感知到其中隱藏的信息,那是既觀且察,是思考。只有注意觀察生活,懂得觀察生活與寫作的聯系,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隨地捕捉到寫作素材。只有重視觀察,善于觀察,精心選擇,深入挖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可以發現小事情也能表現大主題。積累語言素材,運用素材寫作 素材的積累是寫作的第一步,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得學會從生活中找“米”,還要明白“米”怎么做成“飯”,做成什么樣的“飯”。1.字、詞、句等語言素材的積累及運用。 教材典例【教材】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老舍《濟南的冬天》)【指導】這里的“響晴”是“晴朗無云”的意思,但我們對這個詞較陌生,這樣的詞就需要積累下來。這個語段是通過對比表達濟南冬天“沒有風聲”和“響晴”的特點,兩個句子句式相似又略有不同,長短句的結合使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富有層次美。在表達北平冬天刮大風和倫敦多霧這兩個特點時也不是直接正面說出,而是從反面“不刮大風是奇跡”和側面“看見日光是怪事”來靈活表達,既是北平、倫敦的生活素材積累,也是寫作語言素材運用手法的積累。能剖析到這一層,那自然就能進一步提升寫作素養了。2.篩選和組織生活中積累的不同時間、地點的相關素材,用恰當的行文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春》是將盼春、繪春、贊春依次安排,“繪春”又是草、花、風、雨、人層次漸進,“贊春”又從娃娃、小姑娘、青年來寫春的新和美。這種有詳有略、層層推進的寫法值得剖析和積累。《濟南的冬天》的行文結構更清晰,先是通過“北平大風、倫敦重霧、熱帶毒日”三組對比,得出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溫晴”,接著用“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三組描繪,得出濟南山的特點:“可愛、秀氣、淡雅”,再接著描繪水的三個特點“暖、綠、清”,最后贊美“冬天的濟南”。這種總分總的均衡結構讓我們清晰感受到濟南的冬天與別的地方的冬天的不同,濟南的山與別的山的不同,濟南的水與別的水的不同。用心感受生活,挖掘獨特感受 生活豐富多彩,有了可寫的素材,還要深入思考,仔細揣摩,從生活細節中體會所蘊含的情感和意義。簡單地說,寫作就是對自己心靈的發現和挖掘。我們須親歷生活,參與生活,去體驗生活的過程,充分感知它的曲折、驚險與趣味,這樣才能獲得個人具體、獨特的感受,在“做”中學會“做”自己的文章。 教材典例【教材】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 啊,雨,我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這世界是活的,是有歡樂和淚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們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綠色,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劉湛秋《雨的四季》)【指導】選文開頭“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的雨,我都喜歡",開門見山,點明文章的主要內容,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結尾兩段直抒胸臆,表達對雨的愛戀之情,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這樣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圓合。【滿庭芳·佳作】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歡笑,有感動,當然也會有淚水,有悲傷……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體驗,一點一滴都是生命中寶貴的財富。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什么事情讓你深受觸動,難以忘懷 回憶當時的情景,把它寫下來。題目自擬。不少于500字。成長中的感動【名師點評】成長路上總有一些事情讓人難忘,作者通過記敘炎炎夏日里“我”受傷后與奶奶坐公交車的一次經歷,表現了奶奶對“我”的疼愛。文章通過選取奶奶在公交車上讓座給“我”、為“我”遮擋陽光、與“我”互換座位三件事,極言奶奶對“我”的愛,寫奶奶帶給“我”的感動,以及“我”的愧疚與感激之情,選材典型,敘事簡潔,主題鮮明。人物的刻畫、首尾的呼應等讓本文更顯精練。【破陣子·練筆】【微寫作】 九月份后,天氣慢慢轉涼,身邊的景物、人們的穿著、街市的景象等方面也相應地發生了許多變化。請你平時細心觀察,多留意這些變化,選取一個場景,寫一段文字,來描述這些變化。題目自擬,200字左右。答:秋之韻 一陣陣秋風拂走了夏日的炎熱。小河邊翠綠的小草在涼爽的秋風中染成了半綠半黃的顏色,塵末隨秋風自由自在地舞動著;路邊的柏樹,也在秋風的熏陶下,變得黃綠交雜,不時有幾片葉子飄落下來,在空中打著旋,好似在空中嬉戲的花蝴蝶,給凄涼的場景增添了幾分生機。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田野里,稻谷被壓彎了腰;菜園里,一個個小辣椒漲紅了臉,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從綠城上跳下去,到旁邊的大樹下躲躲蔭;果園里,一排排柿子樹上結滿了果子,遠遠望去,好似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不禁讓人垂涎三尺;大小的南瓜數不勝數,閉上眼,我仿佛聞到了甜甜的南瓜飯的味道,看到了農民伯伯蒼老的臉上欣慰的笑容。【大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長的過程中,同學的絲絲情誼,我不曾忘記;師長的縷縷關愛,我也不曾忘記…… 請以“拾起成長中的浪花”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寫作指津】這是一道比喻類的全命題作文。 一、審題與立意。“拾起成長中的浪花”,“浪花”語帶雙關,既可指文中所寫的具體的人、事、物,又具有廣泛意義上的象征意味——文章中所隱含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思想等。“同學的絲絲情誼,我不曾忘記;師長的縷縷關愛,我也不曾忘記……”題目中的提示,可以開啟寫作的思路。以“成長”為下筆的切入點,可以牽扯出許許多多的令人關注、鼓舞、奮發、思索、感悟、興奮,甚至沮喪、失望、無助的故事。注意這個題目缺少主語,但實際已包含了主語:我。這個不能忽略。 二、選材與構思。題目適合寫成記敘文或散文,不適合寫議論文。站在人生的長河邊,看那浪花一朵朵,首先你要采擷最出眾的——是人生旅途中引領我們成長的一個人,還是青春路上凈化心靈的一件事 抑或是一份情意綿長的親情 一段難以割舍的友情 那個人,那件事,那份情都是一朵朵晶瑩的浪花。可以單寫,也可以多寫。從小事入手,從有意義的小事切入主題,再現成長經歷,表達內心情感和成長思考,可以起到以小見大的作用。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要在能凸顯成長的情節上大肆潑墨,細筆勾勒,才能突出材料的意義,才能緊扣文題突出中心。盡量不要平鋪直敘,設置懸念、制造誤會、虛實相生、巧用插敘、變換人稱都可以為習作添彩。讓人物形神畢現,讓事件曲折有致,讓景致如入畫境,讓讀者過目難忘,才會產生震撼的張力。要處理好敘與議的關系,敘事部分要具體,由敘中的人、事、情、景轉向浪花的感與悟要自然深刻,才能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從小處著筆,在大處升華,習作內蘊就豐厚了。如果前面的采擷與雕琢完成得好,最后的點化得當,那么,激起讀者情感的浪花就水到渠成了。- 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