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四時美景主題一:春古人云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北宋·宋祁)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陸游)美文坊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鶯,都鼓起它們的舌簧。輕風把它們的聲音擠成一片,分送給山中各樣有耳無耳的生物。桃花聽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幾點粉淚,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聽得大醉,也和著聲音的節拍一會倒,一會起,沒有鎮定的時候。(許地山《春的林野》) 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只輕輕的,從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線:地上的人影、樹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里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老舍《二馬》) 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林斤瀾《春風》)主題二:冬古人云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李白)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唐·祖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白居易)美文坊 堤下的渡口,小船兒依然系在柳樹上,卻不再悠悠晃動,橫了身子,被凍固在河里。船夫沒有出艙,弄他的簫管吹著,若續若斷,似乎不時就被凍滯了?;蛘咦齑讲辉佘浐?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煙長上來,細而端。什么時候,火堆不見了,冰面上出現一個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來。——賈平凹《冬景》 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郁達夫《江南的冬景》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鏡框。節候變換著鏡框里的風景。冬意最濃的那些天,屋里的熱氣和窗外的陽光一起努力,將凍結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總是先從中間化開,向四邊蔓延。透過這美妙的冰洞,我發現原來嚴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總有蔭影遮翳,蔥蘢卻幽暗。小樹林又何曾有這般光明 ——馮驥才《冬日絮語》主題三:雨古人云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張志和)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北宋·歐陽修)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北宋·柳永)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美文坊 雨,使這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闋又一闋優雅的、帶著幻想色彩的小曲……“此曲只應天上有”呵!(趙麗宏《山雨》) 至于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跋掠炅恕?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季羨林《聽雨》- 3 -第四單元 人格力量主題一:奉獻古人云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諸葛亮)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南宋·陸游)今人說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 燃燒自己!這樣,即使你化為灰燼,人們也會從火光中找到你。(朱德) 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李四光) 生命賜給了我們,我們必須奉獻于生命,才能獲得生命。(印度·泰戈爾) 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故事匯兩彈元勛鄧稼先:“死而無憾!”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后回國,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為中國的國防事業進行著艱苦的科學攻關。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臺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后,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中。此時,癌魔卻早已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美文坊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奉獻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勇于付出,留下了許多關于奉獻的經典傳說故事。 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很多與奉獻有關。女媧補天,講的是女媧面對人類災難,挺身而出、補天救世的傳說;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為大家,用數年時間在華夏大地馴服洪水的經歷;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決心子子孫孫挖山開路、最后感天動地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都飽含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幾千年來人人皆知,深深扎根在中國人的心底。(丁薛祥)主題二:修身古人云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禮記·大學》)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北宋·王安石)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梯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曾國藩)今人說 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結實。(冰心) 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塞涅卡)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愛默生) 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結實。(冰心) 修養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西塞羅) 虛偽永遠不能憑借它生長在權利中而變成真實。(泰戈爾) 許多思想是從一定的文化修養上產生出來的,就如同幼芽是長在綠枝上一樣。(歌德) 要評判美,就要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康德)故事匯子罕之仁 子罕,春秋時宋國正卿。有一次,子罕請楚國使臣士尹池到他家飲酒,士尹池看到子罕家南鄰的院墻彎彎曲曲伸到子罕的庭院,西鄰的水溝經過子罕的院墻邊,驚問道:“你為什么讓他們這樣做 ”子軍說:“南鄰是工人,以制靴(鞋幫)為業,如讓他遷移,恐怕人家不知他的住處,靴賣不出,會影響他一家的生活。西鄰院宅高,可利用我家庭院低的地勢,挖溝排水方便,所以我不能禁止他?!笔恳鼗氐匠?楚王欲興兵伐宋,士尹池諫道:“宋不可攻,其主賢而相仁。”楚遂罷兵??鬃勇犝f這件事后說,有道之士可使其敵國折還其戰車于千里之外。- 4 -第三單元 學習生活主題一:少年古人云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唐·殷堯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北宋·朱熹)今人說 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希望廣大少年兒童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習近平)百科窗 “自古英雄出少年”語出宋朝民間小說《隋唐傳奇》,原句為“自古英雄出煉獄”,用以夸贊古今眾多英雄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須要經過磨煉、打擊、學習和忍耐。后演化為“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夸贊,更多是對年輕人的信任、勸勉、鼓勵和期待,流傳甚廣,婦孺皆知。主題二:讀書古人云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西漢·劉向)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北宋·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北宋·劉彝)今人說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故事匯囊螢映雪 晉朝一代名臣車胤,小時候家里的條件并不好,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但他為了讀書學習,并不氣餒,用裝了幾十只螢火蟲的“燈”勤奮讀書,最后終于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美文坊 如果試著多讀點書,多讀點好書,就能幫助人們增強抵御寂寞的能力,它的神奇之處還在于,能將每一個枯燥乏味的日子,都變幻成有滋有味的快樂時光,從而讓每一次的讀書之旅,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淘洗和靈魂的沁潤。(梁曉聲《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主題三:師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唐·白居易) 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北宋·歐陽修)今人說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蘇聯·斯大林)美文坊 今天想來,她對我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像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 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 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笑的姿勢都急于模仿。(魏巍《我的老師》) 我記得她第一次走上講臺,把兩只手輕輕地懸在講臺上,她沒有帶粉筆,沒有帶備課筆記,也沒有帶語文教材,是空手走上來的。她望著我們說:“同學們,什么叫‘語文’ ”然后她用了兩節課的時間,給我們闡釋了什么叫“語文”。那期間,天開始下雨,她把腦袋轉向窗外,對我們說:“雨落在草叢中和落在水塘里,那個樣子和發出來的聲音都不是一樣的。”我至今還記得,我們所有的同學把腦袋轉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條萬條銀色的雨絲正紛紛飄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這就是我的語文老師。(曹文軒《我的語文老師》) 我應該慶幸,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他對于一個孩子平等真誠又寬厚期待的談話,讓我15歲那個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個夏天變長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同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肖復興《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 -第五單元 生命之趣主題一:動物趣聞狼的智慧 (1)臥薪嘗膽:狼不會為了所謂尊嚴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2)眾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必群起而攻之。 (3)同進同退:狼通常獨自活動,但卻是最團結的動物,你不會發現有哪只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 (4)知己知彼:狼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先去了解對手,所以狼的攻擊很少失誤。壁虎的調虎離山之計 當壁虎遇到敵人攻擊時,它的肌肉劇烈收縮,使尾巴斷落。剛斷落的尾巴由于神經沒有死,不停地動彈,這樣壁虎就可以逃掉。這就是壁虎的調虎離山之計??墒?壁虎沒有了尾巴怎么辦 別擔心,壁虎的身體里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使尾巴再生。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直至尾巴長好。大象不會跳 大象是我們熟知的動物,它們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嗅覺,而且還有跟我們一樣復雜的社交生活,算是非常有靈性的動物。不僅如此,大象還可以抵抗大部分癌癥。然而,盡管大象身體素質很好,但它們卻跳不起來。為什么 因為他們的小腿肌肉無力,腳踝僵硬。也是,如果一群大象跳起來,地都要抖三抖。主題二:自省古人云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論語》)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朱子家訓》) 認識你自己。(希臘德爾斐神廟)今人說 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魯迅)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海涅)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污。(高爾基)故事匯伯啟自省 夏朝時,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國都,夏禹急忙派兒子伯啟帶兵抵抗。結果,伯啟很快就被有扈氏打敗了。 伯啟的部下要求繼續進攻。伯啟說:“不必了,我們的兵比他多,地比他廣,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的方法不如他?!?br/> 從那以后,伯啟每天很早就起床,親自帶兵訓練。他還任用有才干的人,敬重品德高尚的的人。 一年后,夏朝變得強大起來。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再來侵犯,還主動投降了。主題三:和諧共生古人云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老子》)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程顥)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孟子》)今人說 一個國家偉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他對待動物的方式評斷出來。(印度·甘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倘若未能學到以愛心對待動物的觀念,將來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為發展的偏差。(歐美研究報告)百科窗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創立于1981年,致力動物保護事業,總部設于倫敦?;钴S在全球50多個國家,積極加強和推動動物保護的觀念和實踐。在國際上,擁有聯合國的全面咨商地位,確保將動物保護納入全球亟需解決的議題之中,向世界說明保護動物就是造福人類,推動世界保護動物。 海洋伏季休漁制度:1995年,中國開始實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從2002年開始,中國7大重點流域中,長江、珠江、淮河和黃河先后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禁漁期制度。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休漁時間已經延長到每年兩個半月至三個半月,休漁作業類型擴大為除釣具和部分海域的單層刺網外的所有類型。伏季休漁讓海洋生態環境得到了可持續發展,也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漁業合作關系。- 3 -第六單元 想象之翼主題一:童真今人說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世間教育兒童的人,父母、老師,切不可斥兒童的癡呆,切不可把兒童大人化,寧可保留、培養他們的一點癡呆,直到成人以后。因為這癡呆就是童心。(豐子愷) 安徒生以小兒之目觀察萬物,而以詩人之筆寫之,故美妙自然,可稱神品,真前無古人,后亦無來者也。(周作人) 因為孩子的心靈比成人的心靈更加秘密,兒童的心靈是纖塵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煉出來的成長,心靈深處卻顯然存在著這種纖塵的污痕。(高爾基)故事匯蕭紅的孩子氣 蕭紅是一個有著壯士心、女兒情、孩子氣的作家,鮮明的“孩子氣”對于她的創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逗籼m河傳》就頗具兒童文學的色彩,有著一種不可模仿的、稚拙的美。兒童視角的選擇、兒童口語的運用、童心美的展示,是蕭紅作品中極寶貴、極富光彩與魅力之處。童真:藝術的不竭源泉 豐子愷共有7個子女。他在漫畫里畫得最多的是大女兒阿寶。有一回,阿寶拿了一雙軟軟的新鞋子,并脫下自己腳上的那雙給凳子穿上了,還得意地叫:“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彼赣H連忙喊:“別弄臟了襪子!”然后立刻把阿寶抓到藤榻上,動手毀壞了她的創作。豐子愷卻很贊同女兒的調皮,反倒覺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風景且野蠻”。 一次,女兒豐一吟教小孩子們唱《送別》,不料唱到一半被豐子愷制止了。他對女兒說:“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給他們另外寫一個!”一時興起的豐子愷沉思片刻后,張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別》來:“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游春。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唱歌聲里拍手聲,一陣又一陣?!?br/>美文坊 我們怎么能讓那些可愛的閃光點泯滅呢 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被稱為“給成人讀的童話”,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訴說:“大人們的世界可真奇怪?!边@是不是很值得思考 當大人們滿不在乎地笑話兒童的可笑行為時,殊不知,在兒童的眼中,成人的世界又是多么荒唐,大人們為名利無數次背叛自己的內心,是多么奇怪啊!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小時候曾有的天真,多么令人悲傷……(《向兒童致敬》)主題二:誠信古人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春秋·孔子)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北宋·程頤)故事匯指鹿為馬 一天,趙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時,讓人牽來一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這是一匹千里馬,我特意敬獻給陛下?!?br/> 秦二世左看右看,這明明是一只鹿,趙高怎么說是馬呢 便笑著說:“丞相弄錯了吧 這是一只鹿,怎么說是馬呢 ” 趙高沒有理會胡亥的話,一本正經地厲聲問左右的大臣們:“你們說說,這到底是鹿還是馬 ” 大臣們有的懼怕趙高的權勢,不敢做聲;有的為了討好趙高,就阿諛奉承地說:“丞相說的對,這肯定是馬,前些年我還養過這樣的馬呢!”也有的大臣不愿違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諱地說:“是鹿,不是馬!” 趙高認為說實話的人是不甘心屈從他的指揮的,就給他們強加上種種罪名,或趕出朝廷,或殺害。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出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變法也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3 -第二單元 至愛親情主題一:母愛古人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蓼莪》)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西漢·劉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今人說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冰心)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法·雨果)美文坊 我十七歲離開母親,到遠方求學。臨行的時候,母親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誡告我待人接物求學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關照我起居飲食一切的細事。她給我準備學費,她給我置備行李,她給我制一罐豬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網籃里;她給我做一個小線板,上面插兩只引線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門。放假歸來的時候,我一進店門,就望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歡迎我歸家,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她探問我的學業,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晚上她親自上灶,燒些我所愛吃的菜蔬給我吃,燈下她詳詢我的學校生活,加以勉勵,教訓,或責備。(豐子愷《我的母親》)百科窗 母親節,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現代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主題二:孝道古人云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戰國·莊周)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今人說 “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畢淑敏) 古人論孝有三境界,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抖Y記》中也說:“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人民日報》)故事匯二十四孝之黃香溫席 黃香九歲時,他的母親去世。小黃香悲痛至極,日夜思念母親,憔悴不堪。他心甘情愿為母親守了三年孝,粗茶淡飯,葷腥不沾。雖然自己很難過,但是黃香更怕父親難過。他家條件不好,請不起仆人,他常幫父親料理家務、操持農活。夏季天熱,他擔心父親睡得不踏實,就用扇子提前扇涼枕席,好讓父親躺下時感覺涼爽一些;冬季天冷,他會先用身體把被窩暖熱,再讓父親上床休息,那時他還是個孩子,母親的離去似乎讓他一夜之間長大了,他像個小男子漢一樣守護著父親,不愿再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主題三:家風古人云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宋·蘇軾) 我寧愿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愿用幾大船家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德·海涅)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章氏家訓》)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傳》)今人說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習近平)故事匯蘇東坡贈硯教子 蘇邁是蘇軾的長子,年少時被選拔為縣尉,開始步入仕途。即將上任時,蘇軾送他一方硯臺,并且刻上文字以示誡勉:“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思予,以此書獄常思生?!逼谕谟谛奚?寬厚愛人,做一個利國利民的好官。蘇邁沒有讓他的父親失望,他公而為民,政績卓著,兩袖清風,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戴。蘇軾也不無欣慰地對友人說:“長子邁作吏,頗有父風?!?br/>- 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四時美景 寫作素材積累 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學習生活 寫作素材積累 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上冊.docx 第二單元 至愛親情 寫作素材積累 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上冊.docx 第五單元 生命之趣 寫作素材積累 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上冊.docx 第六單元 想象之翼 寫作素材積累 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人格力量 寫作素材積累 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