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踢毽子》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踢毽子》選自《中國兒童玩具》組曲,是著名作曲家王義平為1979年聯合國國際兒童年創作的佳作。這首樂曲以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刻畫了孩子們踢毽子時的歡樂場景。音樂旋律簡單易記,富有童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樂曲巧妙運用了多種打擊樂器,如木琴、三角鐵、梆子等,營造出豐富多彩的音色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不同樂器音色的辨別能力。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小朋友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活力充沛的年齡段。他們對音樂充滿熱情,喜歡節奏感強、旋律簡單的歌曲。大多數學生對踢毽子這項傳統游戲并不陌生,這為音樂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經驗基礎。然而,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樂器的認識和演奏技能也較為有限。針對這一情況,本節課將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踢毽子》這首樂曲。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踢毽子》樂曲歡快的節奏和活潑的氣氛,培養其音樂審美能力。藝術表現:教授學生運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的簡單節奏,提升其音樂表現力。創意實踐:鼓勵學生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樂曲特點,發展其音樂創造力。文化理解:讓學生了解踢毽子這一傳統游戲的文化意義,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感受樂曲的歡快節奏和活潑氣氛,學會用打擊樂器演奏簡單節奏。教學難點:準確把握樂曲節奏,協調配合完成打擊樂器合奏。教學方法欣賞法:通過反復聆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感知和理解。討論法:引導學生交流聽音感受,激發思考。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奏技巧,為學生提供直觀參考。練習法:通過反復練習,鞏固學生的演奏技能。游戲法:設計音樂游戲,增加課堂趣味性。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踢毽子》音頻、三角鐵、梆子、鈴鼓等打擊樂器、毽子道具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小東西,猜猜是什么?(老師展示毽子)生:是毽子!師:沒錯,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玩具——毽子。你們當中有誰玩過踢毽子嗎?(學生舉手示意)師:太好了!看來很多同學都玩過。踢毽子不僅是一項有趣的游戲,還能鍛煉我們的身體協調能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踢毽子的音樂作品,它的名字就叫《踢毽子》。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首充滿童趣的樂曲吧!環節二:講授新課(30分鐘)感知(10分鐘)師: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首《踢毽子》。想象一下,音樂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播放《踢毽子》音樂)師:睜開眼睛吧。剛才的音樂給你們什么感覺?生1:音樂很歡快,讓我想到和小伙伴一起踢毽子的場景。生2:我感覺音樂很活潑,像是在描述毽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生3:我聽到了一些特別的聲音,好像是各種樂器在模仿毽子落地的聲音。師:大家聽得真仔細!這首樂曲確實非常歡快活潑,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們踢毽子時的情景。作曲家用音樂把毽子上下翻飛、孩子們歡快玩耍的畫面都表現出來了。探究(10分鐘)師:剛才有同學提到聽到了特別的聲音,那么在這首樂曲中,你們聽出了哪些樂器的聲音呢?生1:我聽到了像鈴鐺一樣的聲音。生2:還有木頭敲擊的聲音。生3:我聽到了類似三角鐵的聲音。師:很棒!你們聽出了很多不同的樂器聲音。在這首樂曲中,作曲家使用了木琴、三角鐵、梆子等打擊樂器。這些樂器的組合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F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樂曲的主要旋律吧。(教師用鋼琴或其他樂器示范樂曲的主要旋律)師:請跟著我一起用"啦"音唱一遍這個旋律。(全班學生跟隨教師哼唱旋律)師:唱得真好!這個旋律是不是讓你們感覺更親切了?現在我們來嘗試用打擊樂器來演奏這首樂曲的節奏。示范(10分鐘)師:看,這里有三角鐵、梆子和鈴鼓。我們來聽聽它們各自的聲音。(教師依次演示各種打擊樂器的聲音)師:現在,我來示范如何用這些樂器演奏《踢毽子》的簡單節奏。大家要仔細聽,待會兒我們一起來嘗試。(教師示范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的簡單節奏)師:接下來,我們分成三組,每組負責一種樂器。第一組演奏三角鐵,第二組演奏梆子,第三組演奏鈴鼓。請各組同學先練習自己的部分。(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師:看來大家都掌握得不錯?,F在我們來嘗試合奏,注意聽我的指揮。環節三:鞏固延伸(10分鐘)師:太棒了!我們成功地用打擊樂器演奏出了《踢毽子》的節奏?,F在,讓我們配合音樂再來一次完整的合奏。(全班合奏《踢毽子》的主要旋律和節奏)師:音樂和節奏都學會了,我們來玩個游戲吧。當音樂響起時,請你們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樂曲的特點。可以想象自己在踢毽子,也可以跟隨音樂自由舞動。(播放音樂,學生自由表現)師:太精彩了!看到你們的表演,音樂仿佛活了起來。每個人的動作都非常有創意,充分展現了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小結拓展、布置作業(5分鐘)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踢毽子》這首有趣的樂曲。通過聆聽、演奏和肢體表現,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的活潑歡快。這首樂曲不僅讓我們認識了不同的打擊樂器,還讓我們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游戲的魅力。作業:在家中聽一聽其他描寫兒童游戲的音樂作品,比較它們與《踢毽子》的異同。嘗試用家中的物品制作簡單的打擊樂器,下節課帶到學校與大家分享。和家人一起玩踢毽子游戲,感受音樂與生活的聯系。設計意圖初步感知環節:通過閉目聆聽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培養專注力和想象力。開放式提問鼓勵學生表達個人感受,激發學習興趣。探究音樂環節:引導學生識別不同樂器音色,培養音樂辨別能力。通過哼唱旋律和演奏節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音樂,為后續的創造性活動打下基礎。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合奏和肢體表現,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游戲形式的學習方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板書設計《踢毽子》作曲:王義平特點:歡快、活潑樂器:木琴、三角鐵、梆子等學習內容:聆聽感受節奏練習合奏表演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感受《踢毽子》的音樂魅力。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基本達成了預期教學目標。在欣賞環節,學生能夠認真聆聽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體現了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探究環節中,大部分學生能夠辨別出不同樂器的音色,這為今后的音樂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打擊樂器演奏環節,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部分學生在把握準確節奏方面還需要更多練習。未來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有趣的節奏游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節奏感。合奏環節展現了學生良好的協作能力,但在音量控制和整體協調性上還有提升空間。肢體表現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他們用各種生動有趣的動作詮釋音樂,充分體現了音樂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這個環節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深化,鼓勵學生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課堂上,我注意到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未來可以適當延伸介紹更多與中國傳統游戲相關的音樂作品,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增強文化自信。本節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今后將繼續優化教學設計,增加更多互動和實踐機會,讓音樂課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同時,也將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任務和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得成長和快樂。—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