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童謠說唱會》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最后一項內容精心編選了一系列中國民間童謠,以生動有趣的"童謠說唱會"形式呈現。這種編排旨在讓學生深入了解祖國悠久的傳統音樂文化,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如演唱、表演童謠等,激發學生表達個人情感的能力,讓他們在音樂的海洋中感受美的愉悅。本次課程重點介紹的《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典型的宮調式童謠,采用四二拍的節奏型,由兩個簡潔明快的樂句構成。這首童謠的特點在于其口語化的節奏與旋律,以及淺顯易懂的歌詞內容。這些特點使得《小老鼠上燈臺》成為一首非常適合小學二年級學生學習的曲目,易學易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小朋友們正處于天性活潑、充滿好奇心的年齡段。他們對音樂和表演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唱歌、跳舞,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期待。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音樂基礎還不夠扎實,但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高漲,接受能力強。通過設計生動有趣的童謠教學活動,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童謠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童謠《小老鼠上燈臺》獨特的韻律美和語言美。培養學生對童謠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敏感度。藝術表現:指導學生準確演唱《小老鼠上燈臺》,把握其特有的節奏和旋律。鼓勵學生通過簡單而富有創意的表演來詮釋童謠內容。創意實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創編與童謠相關的簡單動作。培養學生將音樂與肢體語言相結合的能力。文化理解: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童謠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小老鼠上燈臺》的演唱技巧。培養學生對童謠獨特韻律美的感知能力。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童謠背后的文化內涵。指導學生將童謠內容轉化為生動的表演。教學方法:本課程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以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游戲法:通過設計有趣的音樂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示范法:教師通過示范演唱和表演,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參考。模仿法:鼓勵學生模仿教師的演唱和表演,逐步掌握正確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討論法:引導學生對童謠內容進行討論,深化理解,培養思考能力。表演法: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加深對童謠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表現力和創造力。教具準備:為確保課程順利進行,需要準備以下教具: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音頻和展示相關圖片。《小老鼠上燈臺》音頻:確保音質清晰,便于學生聽辨。簡易打擊樂器:如手鼓、三角鐵等,用于節奏訓練和伴奏。圖片或卡片:展示與童謠內容相關的場景或角色。小白板和馬克筆:用于即時記錄和展示。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教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或爺爺奶奶唱過哪些有趣的童謠嗎?學生們興奮地舉手回答。學生A:我知道"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學生B:我最喜歡"小白兔白又白"!教師:太棒了!看來大家都聽過很多有趣的童謠呢。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學習一首非常有趣的新童謠,它的名字叫《小老鼠上燈臺》。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只調皮的小老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吧!環節二:講授新課(25分鐘)感知(8分鐘)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仔細聽這首童謠。播放《小老鼠上燈臺》音頻。教師:睜開眼睛啦!小朋友們,這首童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小故事呢?學生C:講的是小老鼠偷偷爬上燈臺想偷油吃,結果被貓抓住的故事。教師:非常好!你聽得真仔細。那么,大家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為什么小老鼠要偷油呢?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探究(10分鐘)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看看這首童謠的歌詞。我們一句一句地讀,感受一下它的節奏。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歌詞,強調節奏感。教師:大家發現了嗎?這首童謠有兩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四拍子的。我們一起用手拍一拍節奏:小老鼠(拍拍),上燈臺(拍拍)...學生跟隨教師拍打節奏。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為什么小老鼠要偷油吃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學生D:可能是因為小老鼠很餓。學生E: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偷東西,要誠實。教師: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這個小故事確實告訴我們要誠實,不能偷東西,不然可能會遇到危險。示范(7分鐘)教師:現在,老師給大家示范一下怎么唱這首童謠,大家要仔細聽哦。教師示范演唱《小老鼠上燈臺》。教師:接下來,我們一句一句地學,要注意發音要清楚,節奏要準確。教師帶領學生分句練習。教師:太棒了!現在,讓我們試著用動作來表現這首童謠。比如,當我們唱到"小老鼠上燈臺"時,可以做出小老鼠偷偷摸摸往上爬的動作。大家還能想到什么有趣的動作嗎?學生們積極發揮想象力,創編各種有趣的動作。環節三:鞏固延伸(15分鐘)分組表演:教師:現在,我們把班上同學分成四組。每組要把剛才學到的童謠唱出來,還要配上動作。最特別的是,每組可以選擇一種打擊樂器來伴奏,讓我們的表演更加豐富多彩。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分組表演,教室里充滿歡聲笑語。創編新童謠:教師:小朋友們表演得真精彩!現在,讓我們來玩一個更有趣的游戲。我們試著把童謠里的"小老鼠"換成其他小動物,看看會變成什么樣子。誰來試試看?學生F:小兔子上菜園,偷蘿卜,呱呱叫,小狗汪汪追上來,嚇得兔子直發呆。教師:太有創意了!看來我們班上有很多小詩人呢。小結拓展、布置作業(5分鐘)小結: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童謠《小老鼠上燈臺》。通過這首童謠,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童謠的韻律美和語言美,還了解了一些中國傳統童謠文化。記住,童謠不僅好玩,還能教我們做個誠實、勇敢的好孩子。作業:教師:回家后,大家可以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收集更多有趣的童謠。下次上課時,我們一起分享,好嗎?設計意圖初步感知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熟悉的童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到親切,更容易投入到新童謠的學習中。探究音樂環節:通過分析童謠的結構、節奏和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童謠的音樂特點和文化內涵。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的思考能力。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分組表演和創編新童謠,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這種互動性強的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童謠的理解和記憶。板書設計童謠說唱會《小老鼠上燈臺》歌詞: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貓來了,喵喵叫,老鼠掉下去,摔個大馬趴。節奏特點:四二拍兩個樂句表演創意:動作設計配器伴奏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童謠教學,不僅讓學生成功掌握了《小老鼠上燈臺》的演唱技巧,還培養了他們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參與度,這充分說明了童謠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性。分組表演和創編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學生們的表現令人驚喜。他們不僅能夠準確演唱童謠,還能創造性地設計動作和改編歌詞,這顯示出他們的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引導學生理解童謠文化內涵方面,我發現還有改進的空間。未來的教學中,我計劃增加一些與童謠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童謠的文化意義。例如,可以簡單介紹童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講解一些童謠背后的歷史故事。課堂互動環節還可以進一步優化。雖然學生們積極參與,但我注意到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害羞而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嘗試設計更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和表達。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新知識,培養了音樂技能。今后,我將繼續探索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同時,也能深刻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